中国天才,可惜了……

2023-01-11 15:13:23 来源:网络

2016年,一部讲述深圳大芬油画村的纪录片《中国梵高》,将“农民画家”赵小勇推至聚光灯前。

从1997年画梵高作品开始,赵小勇临摹的画作多达十万余幅,他几乎画过梵高所有的作品,28分钟便可临摹出梵高的著作《向日葵》。

在深圳大芬村,像赵小勇一样的画工还有很多。这个占地面积仅有0.4平方公里的城中村住着数百位“梵高”、“达芬奇”、“毕加索”这样的世界级画家。

早在1989年,香港画家黄江带着20名艺术家来到大芬村,他看准了装饰画旺盛的需求,将欧美客商的订单引向这里。几年之后,大芬村名气渐长,吸引众多如赵小勇一般的画工定居于此。

鼎盛时期,全球60%的油画都来自大芬村。这些临摹的“世界名画”被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欧洲的精品店、美国的沃尔玛和中国的酒店大堂。

赵小勇作为大芬村最贵的画工之一,见证了大芬村的崛起与转型。

面对「最人物」对往事的追问,赵小勇不愿谈及,他更愿意诉说的是关于大芬村的转型和自己的原创画作。

在谈话过程中,赵小勇告诉「最人物」:“整个大芬村对价钱方面都比较敏感”,作为庞大油画产业链中的一员,赵小勇已然和大芬村休戚相关。

在纪录片播出后,不断有人在网上询问,赵小勇去哪儿了?大芬村如何了?

油画的故事就此开篇。

2004年,纪录片《中国梵高》的导演余海波第一次来到深圳大芬村,彼时他的身份是摄影师。

昏暗的光线,打着赤膊的画工们,流水线一般的油画工厂,空气闷热得令人窒息。这一切,让余海波深受震撼。

千禧年初,流行胶片摄影,余海波每天带着二十个胶卷到大芬拍摄,游走在一间间画廊,和画工们吃饭、聊天、喝酒,成为好友。

两年后,余海波的摄影作品《中国大芬油画村》获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大芬也因此在国际上出名。

照片里,有赵小勇的身影,拍摄场地之一正是他的工作室。

赵小勇现在位于大芬村的画廊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闻名于世,以量产为主,大芬村的油画也是如此。彼时,中国香港是世界贸易的港口,承接欧美订单,大量的油画订单被发往大芬村。

一个个油画工作室伴随着订单建起,到90年代中期,这里已经聚集了数百名画工,大芬村的规模就此建立。

1998年,在大芬村画了几年画的赵小勇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的房子是和工友们合租的两室一厅,平摊后月租100元。当时,深圳工厂的平均月工资五、六百元,赵小勇的工作室能赚到1000元左右。

二三十平的画室内,弥漫着颜料的气味,梵高的书籍堆放在工作室里,对于年轻的赵小勇而言,比起在工厂打工,临摹画作,显得自由随性。

赵小勇在临摹梵高自画像

2000年初,赵小勇的工作室不断接到大单,来自中国香港的老板走进工作室,拿出照片,全是梵高的画作。动辄几千张画作,爱人、弟弟和赵小勇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画完。他们分工明确,一个人铺底色、一个人画星空、一个人画人物、花卉。

此后几年,订单源源不断,赵小勇开始带弟子。弟子大多是赵小勇的亲戚,弟弟、小舅子、叔叔的儿子。团队内有分工,每个人专注画一幅画。妻子专画《星空》、《向日葵》;弟弟画《夜晚的咖啡馆》;小舅子画《自画像》……

赵小勇临摹的梵高作品

一群人聚集在小小的工作室内,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画画,脑袋里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有赚钱养家。至于今后要做什么?没有订单了怎么办?这是从来不曾思考的事。

“那个时候来大芬村为的就是赚钱,我们日日夜夜打着赤膊,赶着订单。”赵小勇说道。

赵小勇工作室内的画工

赶订单的日子里,赵小勇和画工们常常深夜临摹画作,他们最爱听一档名为《夜空不寂寞》的电台节目,这是一档专门为深圳的外地人做的节目,《我想有个家》是最常放的歌曲之一。

星空下,整个大芬村都是画笔和收音机的声音。

画工们在临摹梵高画作

100多年前出生的梵高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画作竟然养活了这么多人。“感谢梵高,不只养活了我,也养活了大芬村那么多人。”相比于一辈子只卖出过一幅画的梵高,卖出过十几万幅临摹画的赵小勇自觉比梵高幸运许多。

2005年,赵小勇终于卖掉了家乡的房子,在深圳买房安家。

赵小勇在工作室内吃饭

3年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整个大芬村订单严重缩减,大批画工挣扎在贫困线上。赵小勇却意外迎来了一笔生意。

远在荷兰梵高美术馆门前开纪念品商店的客户,为他提供了几年稳定的订单。赵小勇不会想到,6年后,他将在阿姆斯特丹与这名画商再度相见。

而在金融危机来临的前一年,导演余海波的女儿余天琦一起来到大芬村,被画工们的故事深深吸引。在英国学习纪录片的她,决定和父亲一起拍摄一部关于大芬村的纪录片。而纪录片的主角便是赵小勇。

意外与惊喜在未来接踵而至,在夜空下描绘梵高画作的赵小勇还浑然不觉。

1989年,中国香港画家黄江来到大芬村。彼时,大芬村生活成本极低,又临近中国香港,但环境极差。

那时村里还是烧柴的土房,公厕和几间卖杂货的铁皮房是仅有的公共建筑,村前水沟臭气熏天,大芬村被人戏称“大粪村”。

初到大芬村,黄江每月卖给欧美买家几十幅高仿名画,了解到装饰画的市场潜力后,他开始向其他画家传授经营之道。

几年间,市场需求需求飙升,大芬村油画产业异常繁荣,大量仿制名画流向世界各地,黄江也因此致富。

如今大芬村街景

这一年,19岁的赵小勇不知何为大芬村,他初中辍学,带着母亲给的160元来深圳打工,艰苦异常。

彼时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但工厂往往照顾本地人,不愿招外地人。初到深圳,赵小勇两个月都没找到工作,一块钱一份的快餐,很快将带来的钱花光。

除了吃饭,还要考虑住宿问题。当时深圳的街边有很多临时搭建的棚子,供人睡觉。但外来人口需要边防证,被抓到没有证件就要被关起来,需要400块钱才能出来。对于赵小勇这样的打工者而言,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白天,赵小勇和老乡们骑着单车满大街找工作;晚上,便三五成群的睡在马路、桥洞或是山里的坟地。

回想起这段日子,赵小勇觉得很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深圳的现代化,能身处其中我已经感到很骄傲了。”赵小勇说道。

赵小勇本人

赵小勇的老家在湖南省邵阳县下面的小山村,初中时,正值打工潮,村里的年轻人大多读到初中便辍学到广东打工。“看到他们打工回来,穿得很洋气,我们就很羡慕,我就说我也不读书了,出去打工算了。”赵小勇回忆道。

在深圳时,为了谋生,赵小勇做过建筑工,进过电子厂。后来,他进了一家藤编厂——柳条编织的篮子,装宠物用的,出口国外。

赵小勇在工厂为篮子描绘花纹,他跟在一个来自菲律宾的设计师身边,誊抄设计图纸,“我整个绘画的底子是在那时学到的。”

赵小勇自画像

这份工作相对清闲,从不加班,一个月能拿到三四百元,在当时已属中等薪资。

两年后,赵小勇跳到另一家陶瓷厂工作,仍旧是画图案。一个月休息半天,加班严重,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赵小勇便能拿到1000元左右,这一待便是四年。

在藤篮、陶瓷上描绘图案总是不够过瘾,赵小勇从小热爱绘画的初心总是涌动,而这份天赋源自父亲和哥哥的耳濡目染,是家族的传承。

赵小勇的父亲原本在广州军区服役,退役后被分配到国企工厂,常在工厂的黑板报上画画;而二哥的工笔画在当地也十分有名。

年少时,二哥对画画十分着迷,常常画到深夜12点,赵小勇便站在一旁观看。“他画水浒的108将画得很好,我那个时候觉得画得太漂亮了。”赵小勇说道。

二哥去深圳打工后,赵小勇翻出爸爸拿回来的颜料,也开始在家里画画。小学时,赵小勇的美术课成绩总是90分以上,班主任也常说他在绘画上很有天分,还曾送给他一本画稿。

赵小勇在临摹梵高画作

这份隐藏了多年的绘画天分,在1996年底被重新挖掘。辞掉陶瓷厂的工作后,赵小勇来到大芬村,一待便是二十几年。

初到大芬村,赵小勇跟着师傅学油画,但同行竞争,真正愿意教弟子的人很少。但碰巧,赵小勇的房东是中央美院的老师,闲暇时,赵小勇便跟着这位老师学习调色彩。

整整一年,赵小勇没有收入,直到画作被画廊的人买走,终于出师。

赵小勇临摹的梵高作品

在临摹梵高的日子里,赵小勇总是梦想去荷兰观摩梵高的真迹。但做不完的订单,出国的花销,让他和妻子在这件事上总有分歧。

被生活压抑的梦想,迟迟难以实现。

许多年前,赵小勇曾梦见过梵高。

千禧年初,正值大芬村海外订单最繁荣之际,赵小勇的工作室每个月都要接七、八百幅梵高的临摹画。那段时间,赵小勇每天都在琢磨怎样才能把梵高的画画得更好。

一天,朋友来找赵小勇,说工作室内的黑白电视机正放着梵高传,那是他第一次知道,有一部电影是讲梵高的。“我进去看,看得很认真。”

赵小勇在看梵高传记

看过电影后的第二天,赵小勇梦见了梵高。“我就真的梦到了他,因为我在电影里看到了他的样子,跟书本上的梵高一模一样。”赵小勇说道。

梦里,梵高问他:“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了?”

赵小勇在梦中大喊道:“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身体不自觉地向前抓,梦醒了。

图源《至爱梵高》

14年后,赵小勇的梦实现了一半,他远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去看梵高的真迹。

走到梵高美术馆外,荷兰画商的街头画廊摆满了赵小勇的临摹画,这是一家专卖梵高纪念品的商店,面积不大,来往行人很多。

赵小勇感到失落,原本以为自己的作品会摆在高端的画廊中出售,没想到自己的仿制画卷起来放在铁桶里,卖给慕名梵高的人。而以几百元卖给荷兰画商的临摹画,转手便多了一个零,卖给游客。

赵小勇在阿姆斯特丹街头

更大的冲击,发生在梵高美术馆里。

在美术馆,赵小勇终于看到了梵高的真迹,面对熟悉的《向日葵》,他整整看了十分钟。“不一样,一切都不一样”是赵小勇看到真迹的第一句话,一种陌生感突然袭来。

原作的油彩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厚重,但却有着更丰富的层次,画作充满了色彩的渐变和更为细腻的笔触。赵小勇看到了梵高创作的痕迹,这种创作的用心是他在临摹时从未有过的心境。

当得知赵小勇专画梵高时,博物馆的管理者好奇地问赵小勇:“你的作品是什么?”他却不知如何回答。

赵小勇的原创作品

导演余海波回忆,那几天,他常常和赵小勇交流到深夜,他深觉画了梵高20年,比不上博物馆里的一件作品。

在纪录片里,火车飞驰,赵小勇看着窗外:“昨天一个晚上都没睡觉,我一直在想,回了中国之后我该这么画下去呢?”

半个月的阿姆斯特丹之行,赵小勇犹如圣徒一般,沿着梵高的足迹一一游走。

在法国阿尔勒,赵小勇走进梵高的画作。在梵高常去的咖啡馆外,赵小勇拿起画笔,半个小时,一幅《夜晚的咖啡馆》临摹完成。咖啡店老板送来咖啡,希望赵小勇将这幅画送给自己,挂在吧台上。

赵小勇在法国阿尔勒镇

去梵高的墓地时,下起了小雨,赵小勇采了一路的花,行至梵高墓前,他点了三支从中国带去的烟,恭敬地插到梵高的墓碑上。

梵高和弟弟提奥的墓碑

远处,乌云叆叇,乌鸦群飞,正是梵高《麦田上的鸦群》画中的场景。纪录片中,赵小勇情不自禁地大喊“梵高”……

图源《至爱梵高》

从欧洲回来后,赵小勇将梵高所有的画作重新临摹了一遍,“我一定要把梵高(的画作)还原得更高,我希望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

更大的转变,源自对原创的执着。在和朋友相聚的饭桌上,赵小勇动情地说:“我只是在临摹梵高的画,毕竟我们是一个画工,你知道吗?我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我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别人欣赏?”

此前,赵小勇就曾画过一些原创画,“在那个时候就有一种朦胧感了”,欧洲之行后,这种对原创的朦胧变得更加真实。

赵小勇原创画

第一张原创画作,是爱人,随后赵小勇又画了很多自画像。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从大芬村回到湖南老家,在村口架起画板。

2015年,纪录片《中国梵高》仍在拍摄中,赵小勇和朋友到浙江宁波开设画廊,在写字楼里租了一间画室,专卖原创画。

生意经营得还算不错,但赵小勇始终觉得画商并不适合自己,短暂地闯荡之后,赵小勇回到了大芬村。

赵小勇本人

新冠疫情三年,赵小勇海外订单受阻,生意时好时坏,国内零散的订单难以为继。但这让赵小勇有了更多精力放在原创画上。

赵小勇很喜欢2017年上映的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在影片中,这个一辈子只卖出过一幅画的男人,充满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在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说道“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一文不名者、怪物、不合群的人——一个在社会毫无地位,比最卑微者更卑微的存在。但纵使如此,通过我的画作,我要人们看见,这卑微的肉体里尚存灵魂。”

这句呐喊,时空交错,万水千山,在赵小勇心中震荡良久。

,中国张丽君 天才,可惜了……

相关:

他们,缔造了瑞幸“奇迹”2020年4月,邓敏入职瑞幸法务部正好两年,虽然北京已经开春,邓敏却感觉前所未有的寒气凛冽,那段时间,凌晨的曙光时常是邓敏回家路上的“伙伴”。当年4月初,瑞幸的财务风波在投资圈流传开,外界舆论哗然。事发后,邓敏所在的法务部,不少同事陆陆续续离职,本来在团队内资历尚浅的她,需要扛起此前5个人的工作。而长沙的分部,刚加入瑞幸一年半的HRBP廖玲辉收到朋友的问候:要不要给你介绍工作?围观者猜测无数,谁都不知道,..

《以爱为营》剧组被曝拖欠群演薪资 11月工资始终未支付1月11日,有自称是《以爱为营》剧组群演的网友,爆料剧组拖欠群演工资,2022年11月份的工资至今未结清,并晒出了相关群聊记录。根据图片显示,多名群演12月多次在群里咨询11月在宁波拍摄时的工资何时发,数次被告知“再等等”“快了”,但直到2023年1月上旬仍未支付群演工资。据悉,《以爱为营》据翘摇的小说《错撩》改编,讲述了财经记者和霸道总裁之间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由东阳烈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郭虎执导,白鹿和王..

寻觅都市自然加法:灰雁伏特加举办都市享「雁」派对初冬傍晚的永福路52号,丝丝凉意携着夕阳赴约,都市的周末如此珍贵,谁不依赖音符和美酒?新年伊始,知名法国高端伏特加品牌灰雁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寻觅都市自然加「法」聚会——都市享「雁」派对。微风摇曳的原色小麦、盈盈闪闪的手持小麦束、随处可见的灰雁蓝,和跨越季节的南法风情一起,浓缩在这座百年洋房里。自然且慵懒的气氛不断升温,触发了每一个都市人的想象力:回归自然,都市取静。微醺的现实,即可是心中的乌托邦。灰..

芯片剧变2022:风雨飘摇 创巨痛深 承压前行拨散阴霾,重整旗鼓,扛过周期。编译 | ZeR0编辑 | 漠影半导体企业们,刚刚走过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此消彼长、俄乌冲突与中美科技博弈不见尾声、市场从缺芯炒芯骤转价格雪崩、芯片大厂们股价市值营收净利齐跌、欧盟美国接连发布历史性芯片法案、全球掀起芯片建厂扩产热潮、巨额半导体并购喜忧参半……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重大变局,令这12个月格外不平凡。2022年,已经在世界半导体历史的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告别..

谁还记得罗振宇,知识付费还需多久成熟?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作者 | 姜 辉编辑 | 曹 杨“罗振宇分享的鼓励人积极向前看的故事,也无法遏制‘得到’( 由罗振宇团队出品的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 )业务的疲软……”1月10日,有自媒体发表文章称,“‘得到’从去年5月就开始裁员了,一直滚动式毕业到年底。业务线上,政企条线已经全部砍掉,电商条线在做完2022年双十一后也归于尘土,在北京的两个职场华贸、温特莱,现在也合并到一块儿了。“引起了网友的讨..

ChatGPT取代搜索引擎?谷歌急了 百度不慌:早已布局生成式AI要取代搜索引擎的声音,出现在ChatGPT发布的第一天。后来越传越邪乎,有人设想以后大家找资料都不说google一下了,而是geept一下。还有人说,搜索引擎给的一页10个蓝蓝的链接,以后就像老式拨号电话的转盘一样成为历史。谷歌刚开始还满不在乎,随着ChatGPT爆火出圈也感受到威胁,内部拉响红色警报,调整AI产品策略。微软则把这视作弯道超车的机会,计划在必应搜索中继承ChatGPT的能力。……不过,持不同观点的也大有人在..

谷歌扩展Android SDK 让安卓旧机型也能访问新功能IT之家 1 月 11 日消息,旧安卓手机通常因为无法升级到新版本而无法使用一些安卓系统的新功能 / 新特性。不过,谷歌希望通过扩展 Android SDK 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拓展 Android SDK,谷歌希望为更多安卓用户提供新的功能和安全更新。谷歌在官方博文中表示,扩展 Android SDK 不仅能帮助应用开发者开发更灵活的应用,还能提高应用的受众规模。谷歌通过扩展 Android SDK,允许旧安卓机型访问 PhotoPicker API(..

越卖越贵的卫龙辣条 你早就吃不起了“每当超市的辣条开始打折,基本就找到了过年的感觉。”提起辣条,许多人的内心活动有些复杂——一方面,它曾是爸妈眼中的“洪水猛兽”:“重口味、不健康、不卫生、垃圾食品、吃了长不高”都是记忆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另一方面,它又是多少小孩顶着挨揍的风险,也要去光顾的“人间真味”:斥2毛或5毛钱巨资购入一包,就可以从校门口吃到家门口。到后来,吃辣条的小孩长大了,仍旧会熟练地将它加入购物 车或囤货清单。当年以“..

原阿里云盘负责人 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加入飞书作者 | 邓咏仪编辑 | 苏建勋 杨轩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原阿里云盘负责人、协作平台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已于近日加入飞书。36氪就此消息向飞书寻求回复,飞书官方表示属实。接近飞书的相关人士对36氪表示,齐俊元将向飞书CEO谢欣汇报,但职责范围暂未确定。齐俊元是企业服务领域的明星创业者,他于2011年大学期间创立Teambition,定位为中小企业设计、轻量级的团队协作工具,是国内最早一批协同办公SaaS产品,曾获北..

《中国奇谭》口碑封神!仅上线三集 播放量突破5000万在2023年元旦上线开播的《中国奇谭》,无疑为今年的国产动画开了一个好头。目前,《中国奇谭》官方已经发布海报,宣布该作在B站的累计播放量突破5000万;对于一部仅播出3集,且B站官方并未进行大规模宣传的作品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成绩了。出色的播放量,结合B站9.9,豆瓣9.5的观众评价,目前的《中国奇谭》已经几乎可以说是“口碑封神”了。不过,从目前的舆论来看,似乎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中国奇谭》的表现形式。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