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食堂+”加出服务新花样

2023-11-14 04:37:18 来源:网络

  一家养老助餐点,究竟有多少“潜力”?在人们的印象中,助餐点的“本职工作”就是为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可西城区的259家“父母食堂”不满足于此。它们有的办起了智能手机应用班、绘画班,有的为辖区“神兽”开办了假期托管班,还有的成了老人拉家常、练合唱的“聚点”,老人们有事没事就往“父母食堂”跑,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父母食堂+”,加出了新花样,加到了老人们的心坎里。

  “父母食堂”+课堂

  多元课程解老人“急难愁盼”

  白纸坊街道右北大街社区养老驿站站长黄佳是老人们眼中的贴心人。每天中午,她都准时出现在餐厅里,听听老人们对菜品的反馈,看看能为叔叔阿姨们干点什么。

  “姑娘,你帮阿姨看看,这个二维码对不对,钱数没问题吧?”“到底哪个是扫码支付,我还是不太清楚。”在打餐、结账的过程中,黄佳发现,很多老人对智能手机不熟悉,尤其涉及钱款时,老人容易心慌、手抖,会拉着工作人员反复确认。

  有一次,常来用餐的张俊荣老人拉住黄佳,小声说,“阿姨下午要去医院看病,你能帮阿姨叫个车吗?”虽是举手之劳,可黄佳仍好奇地问:“您回家让子女教教您,彻底学会了多好。”老人眉头紧锁,道出了个中缘由,“儿女在教我的时候缺乏耐心,几下没学会,就说我眼慢手慢,我一下就没信心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张俊荣的“难言之隐”竟是很多老人共同面临的困境。于是,在街道召开推进“父母食堂+”的工作会议上,黄佳提出了这个问题。得知街道已经与北京老年开放大学达成合作意向,要在养老助餐点所在驿站定期开设各类培训的时候,黄佳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就这样,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个多月前,一堂“智能手机培训课”在右北大街社区养老驿站里开课了。30多位老人坐在课桌后,一边听讲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叔叔阿姨们别紧张,有问题随时问,别怕打断我。”负责培训的教师张金禹率先为老人们减压。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张金禹带着老人们从开关机开始学起,了解什么是APP,字体该如何调节大小,怎么避免直戳式点击屏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人随时发问,有些老人却默不作声。下课时间到了,几位“沉默”的叔叔阿姨围住张金禹,希望他能单独指导。

  “面对子女,叔叔阿姨碍于面子不好开口,在我面前他们没有这个顾虑。”张金禹说,经过几次接触,老人们现在问起问题来更加放松。“跟着这里的老师学,不用害怕,手把手地教,我以后就不用求人了。”张俊荣笑着说。

  像张俊荣一样在课堂上收获满满的老人不少。类似这样的课程,每周都会在白纸坊街道的各个“父母食堂”养老助餐点开课。在“父母食堂+”的课堂上,除了智能手机应用外,还包括普法、居家照护、手工、绘画等课程,覆盖老年人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父母食堂”+看娃

  “一老”和“一小”的难忘暑假

  多元课程帮助老年人跟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同时也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父母食堂+”的作用远不限于此。

  对于家住德胜街道裕中西里社区的三年级学生徐一川来说,今年的暑假非常特别,因为除了14位小朋友,陪他一起过暑假的,还有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

  原来,裕中西里社区的老人不少都要照看孙子、孙女。假期来临,眼看“神兽”们在家的时间变长,老人们就向社区提出,希望办一个暑期托管班,缓解带娃压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暂时告别手机、电脑、游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没想到,社区把地点选在了‘父母食堂’所在的驿站,孩子们白天上课,中午和老人们一起用餐,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一位家长说。

  和很多暑期托管班不同,“父母食堂”里的托管班为社区的“一老”和“一小”搭建了共同学习、沟通的平台。年过古稀的张宝英登上讲台,给孩子讲起小兵张嘎、小萝卜头的故事。听着这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英雄的事迹,孩子们特别专注,到了饭点,还缠着张奶奶,央求她再讲一个。

  为了发挥社区老干部、老教师们的优势,托管班还专门安排了传统礼仪、家规、家风等课程。比如,使用筷子的规矩,不能把汤水滴到桌面上,不能扒拉菜等,还有吃饭不能吧唧嘴,都是老人们教的。

  经过爷爷奶奶们的讲解,孩子们对于这些看似“刻板”的规矩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在每天中午化身小服务员,为前来用餐的爷爷奶奶打饭、端汤。

  “在家里都是长辈围着我们,在驿站里我们为爷爷奶奶服务,小伙伴们都特别踊跃。”徐一川说。

  就这样,在“父母食堂”里,孩子们从老人身上学知识、听故事、明规矩;老人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发挥余热、愉悦心情、接触潮流,“一老”和“一小”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如今,这样的互动甚至延伸到了“父母食堂”之外。在社区里,徐一川见到相熟的爷爷奶奶,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帮忙拎东西、推轮椅。而老人们看到为自己端过菜的孩子,也会会心一笑,竖起大拇指。

  尽管托管班只有十几天,可大伙都说,这个点子不仅给双职工家庭排忧解难,还增进了社区的邻里关系,真是一举多得。

  “希望这个寒假还能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过,我还想和他们学学书法和国画呢。”徐一川说。

  “父母食堂”+陪伴

  这里成了老人们的另一个家

  2021年以来,西城在全区范围内的养老驿站、助餐点推出“父母食堂”养老助餐品牌,如今已覆盖15个街道的263个社区。正如西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所说,“父母食堂”顾名思义,即用对待父母之心,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在大栅栏街道延寿社区银鹤苑养老驿站,老人们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另一个家。站长邓育说,“大爷大妈有啥事都爱到这里聚齐、商量,晚上还找我们聊天呢。”

  为什么银鹤苑对老人的吸引力这么大?关键就在“贴心”二字。邓育说,只要有老人上门,无论是求助还是聊天,工作人员都会放下手头的事,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如果有暂时解决不了的,也会记下来,尽量协调解决。

  “工作人员的热情让我感觉受到了尊重,要是爱答不理的,我也就不来了。”苏阿姨告诉记者,她和邓育的交情源自一件小事。刚推出“父母食堂”那会儿,苏阿姨用餐后发现驿站代卖的桶装水不错,可是,怎么扛回去成了难题。邓育二话没说,把水放在平板车上给老人拉到了家。老人深受感动,一边给邓育递纸巾,一边给她倒水。邓育摆摆手说:“我们就是给街坊邻居服务的,您常来,咱们驿站才有人气。”

  这样的故事,在银鹤苑数不胜数。推出订制菜时,驿站专门联系供货渠道,为老人们烹制可口的鲜笋、蕨菜;为洗浴、出行不便的老人制定助浴、助行等个性化服务方案。

  不久前,邓育发现常来用餐的孤寡老人梁女士愁眉不展。一问才知道,老人的生日快到了,可身边没有亲人、朋友,一个人难免伤心。

  “我们给您过,大伙一起陪着您,热闹热闹。”听了邓育的话,老人一开始并没有当真。可当她在生日当天看到插满蜡烛的生日蛋糕、盖着鸡蛋的长寿面时,眼含热泪。邓育代表驿站为老人送上一捧康乃馨,老人激动地说:“这一辈子,我从来没有过过这样的生日,真是感谢大家。”

  如今,银鹤苑每天要接待好几批客人。一大早有来做操、锻炼的;中午主要是来吃饭的老人;下午,老人们会过来排节目、唱歌;到了晚上七八点,还有老人饭后来找驿站工作人员唠嗑。

  “我们驿站晚上9点前没关过门。”邓育说,尽管每天很辛苦,可看到叔叔阿姨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家,她和同事们都很欣慰,干劲也更足了。“吃好只是为老服务的一部分,只有让老人们身心愉悦,有归属感,才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晚年。”邓育说,银鹤苑的门会一直为辖区老人们敞开,希望叔叔阿姨常来坐坐,一起拉拉家常。(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张骜 文 方非 摄 【编辑:付子豪】 ,“父母食堂+”加出服数据挖掘技术 务新花样

相关:

扬州何园迎来140岁生日 近百位何家后人“回家”为故园祝寿  中新网扬州11月11日电 (记者 崔佳明)11月11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20个国家重点公园之一的何园迎来140岁生日,近百位何家后人“回家”为故园祝寿。 11月11日,扬州何园迎来140岁生日,近百位何家后人“回家”为故园祝寿。 乔家明 摄   这是一座私家住宅园林,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舸重修。园名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称寄啸山庄,素有“晚清第一名园”的美誉。因主人姓..

婺源爱心义诊:让健康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新网江西婺源11月12日电 题:婺源爱心义诊:让健康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 徐雪莹   “一天吃一个鸡蛋没问题,蛋黄也可以吃。”婺源县人民医院义诊窗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冯斌正叮嘱患者适当运动,合理饮食。   前来就诊的王宝英告诉记者,今年4月她做身体检查时发现了血管斑块,且血脂偏高。由于家族有相关疾病遗传史,此后她格外注重饮食与治疗。“听说北京的专家要来,高兴..

广西罗城:《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精彩上演  中新网罗城11月11日电(韦如代)11月9日至11日,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举办第五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节庆期间,广西各民族原生态民歌新音乐系列晚会之五《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剧院精彩上演,展示仫佬族民歌文化艺术魅力。 图为演员在表演混声合唱《走坡歌》。韦如代 摄   晚会上,演员们表演了混声合唱《走坡歌》《凤凰歌》《我们的家园》、男女声表..

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一民房坍塌 4人被困  11月11日中午,永嘉县桥头镇岩头巷一民房在翻修过程中发生坍塌,有4人被困。截至12日凌晨2点 ,已搜寻出3名被困人员,均无生命体征,另外1人仍在全力搜救中。目前,正组织房屋坍塌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置工作。 永嘉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3年11月12日   (总台央视记者 张延 韩栋 陈亚宇) 【编辑:曹子健】

京杭对话:一脉清水通南北 共绘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徐婧 杜燕)10月的尾声,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畔奏响《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以及《牧神午后前奏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经典乐曲。这是北京艺术中心迎来的首支国际大团,也是捷杰耶夫首次登台北京艺术中心。   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正对各类设施及服务进行测试,它与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

“华人老家”山西洪洞举办癸卯年寒衣节祭祖大典  中新网临汾11月13日电 (刘小红)“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13日(农历十月初一),洪洞大槐树景区举办癸卯年寒衣节祭祖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以及关注传统文化、研学教育的代表们齐聚祖地,共祭移民先祖。 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举办癸卯年寒衣节祭祖大典。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以“寻根洪洞大槐树  传承孝德千万家”为主题的祭祖大典,在通赞的主持下,依次进行“迎请神主”“敬香通神”“典..

江山如画|一片叶子背后的生态密码:燕子窠因何出圈?  中新网南平11月13日电(记者 袁秀月)沿着山路往前走,一块醒目的电子屏映入眼帘,屏上记录着环境实时监测的五项指标——负氧离子、温度、湿度、PM2.5、PM10,红色的数字滚动更新。这不是来到了某个环境监测站,而是走进了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燕子窠生态茶园。   都说好山好水出好茶,在福建武夷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武夷山因茶闻名、因茶而兴。而如今,武夷茶正走上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图为燕子窠生态茶园。中..

湖南东安科技护航129种候鸟迁飞  中新网永州11月11日电 (唐小晴 严洁 席静冰)“您已进入林区,听鸟鸣叫,看鸟嬉闹;爱鸟护鸟,人人有责......”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桐子山村林区入口处,只要红外线摄像头感应到有人靠近,“数字乡村”可视云广播便自动播放候鸟保护提示语。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生介绍,全村主要林区路口、重点山头安装了22个可视云广播,既可自动播放候鸟保护语音提示语,又可方便巡视人员在村委会查看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打..

文汇时评 | 四叶草惠五洲,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天将落下帷幕。每一届进博会闭幕之际,我们都会思考该如何让盛会效应持续向外溢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积极联通中国和世界。特别是本届进博会,由于是在3年疫情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因此在筹备阶段,它就承载了海内外的期待与关切;开幕后的“四叶草”人潮如涌,正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呈现一派开放、合作、包容的“地球村”盛景。  人们常说..

应对网络犯罪挑战 近3000名精英竞逐电子数据取证之巅  中新网厦门11月11日电 (记者 杨伏山)“美亚杯”第九届全国电子数据取证竞赛暨网络安全执法新技术研讨会11日在厦门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行政执法单位,各大研究所、专业机构、企业的近3000名取证精英,逾1000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以线上线下方式参赛。 “美亚杯”第九届全国电子数据取证竞赛暨网络安全执法新技术研讨会11日在厦门举办。 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 摄   随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