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2023-11-14 04:25:50 来源:网络

大家好,我是莎莫,谷雨星球的创始人,#100个中产妈妈故事发起人。

前几周,随着特首李家超第二份施政报告发布,香港「疯狂抢人」又迎来了新一波高潮。

有数据显示,仅仅9个月,香港就「抢」到了10万人,其中95%就来自内地。有消息称,元朗区还将建设第一所内地课程的学校。

■不仅重启投资移民计划;世界大学排名前100高校毕业后可直接申请高才签证;认可内地高校新增9所。

■不仅重启投资移民计划;世界大学排名前100高校毕业后可直接申请高才签证;认可内地高校新增9所。

在这10万人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为了香港身份所带来的优势,而选择孟母三迁的中产父母们。

在一众推广香港身份的广告中,这里被称为「进可攻欧美,退可守内地」的教育福地:

通过华侨生联考或DSE考试,就能上211/985甚至清北;

香港八大里五所是世界百强,本地身份学生更有优势;

国际学校IB满分遥遥领先,走国际赛道也更有胜算。

我自己在香港生活过几年,深知这些美好背后的挑战和付出,不管是语言、文化还是融入,这条路绝对不是图轻松的捷径。

美国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发布的《2022年全球工作场所报告》显示,全球工作压力之最在东亚,香港又高居东亚之首,各项指标都超过了内地。

《2022年360°全球健康指数》调查也显示,香港身心健康指数连续第3年位于亚太区最后一位。

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EP35,在内地、香港都读师范、教过书,目前在香港养娃,兼具老师和妈妈身份的过来人丁丁也提醒大家:

如果是为了不卷,千万不要来香港。」

那么,在满屏香港身份的广告轰炸下,如何抉择是否该赴港?想去香港养娃,要做好哪些心理、财力、认知上的准备?

■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目前已经访谈了43位过来人了,听过来人说说真心话。*文章以第一人称呈现。

■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目前已经访谈了43位过来人了,听过来人说说真心话。*文章以第一人称呈现。

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两种升学路径

我是丁丁,来香港已经10年了。

我大学读的是师范,2013年来香港教育学院读硕士,毕业后在学校当老师,几年前辞职开办了自己的中文补习机构樂思培優教育中心,近距离接触香港教育。

这一年来,我明显感觉香港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来到香港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

学校种类太多了,到底要怎么选?

要知道,香港光是学校种类就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直资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五大类。

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简单来说:

官立和津贴学校都属于公立学校,前者由教育局直接管理,后者由学校法团校董会负责,均学费全免,且要求拥有香港身份证才能申请。

这两类学校以广东话作为教学主体语言,辅以中英。

直资学校由政府和财团合办,属于半私立。

私立和国际学校费用较高,两者的区别是国际学校的教学语言为英文,若想继续学好中文,可以优先考虑私立。

如果想上这类学校,除了学费外,不分还得购债券,比如汉基债券多年未发行,最高炒到一千万,更适合财力雄厚的家庭。

■国际学校自筹经费后推出债券,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购买债券,也并非购买了债券就一定能入学,可获优先面试权。

■国际学校自筹经费后推出债券,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购买债券,也并非购买了债券就一定能入学,可获优先面试权。

除了语言、费用外,几类学校的升学路径也大不相同。

官立、津贴、直资学校对应的是本地路线,提供DSE课程,升入香港本地大学。最受青睐的自然是港大、港中大和港科大,其次是港理工、港城大这两所也进入了全球前100名的大学。

同时,也能通过DSE课程或者「华侨生联考」(仅限香港永久居民)去内地上大学。

最让家长们动心的DSE轻松上名校的宣传,从整体概率来看自然比高考要高一些,但是想站在金字塔尖,都不可能有捷径。

且不说香港本土学生升学日益内卷,这也大大忽视了DSE的难度。

每个课程体系、课程框架和教法不一样,除了看懂中文卷子的繁体字、英文难度很高外,通识教育、公民与社会发展若孩子从小学过,没有浸润在这种思维里很难拿高分。

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在我个人看来,DSE难度要比IBDP高。

如果孩子想走国际路线,那可以选择私立和国际学校去读国际课程,香港IB成绩一向在全球遥遥领先,升入英美名校的概率也很高。

同时,部分私立也开设DSE课程,部分直资学校也开设国际课程,即「双轨制」。

在香港做择校是个大工程,选择特别多,家长要先给规划好路线,像国际转本土路线往往不可行,本土转国际相对容易,要英语好。

同一类型学校也有非常不同的「卖点」,有纯鸡学术的,有音乐特别突出,有出了体育奥运冠军,有活动式教学擅长开发学生思维等等。

而比选学校更难的是,想考进那些看上的小学和初中,难度不亚于被大学名校录取。

■香港一个孩子幼升小准备了12场升学面试,而这个数量居然还被其他家长吐槽“太少”。

■香港一个孩子幼升小准备了12场升学面试,而这个数量居然还被其他家长吐槽“太少”。

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赢在子宫里」

我小孩现在是幼稚园K3年级,相当于大班,马上面临升小学,我正在深刻经历着什么叫「卷在起跑线」。

有一部纪录片讲述了香港宝妈为了让孩子赢而选择在某月份剖腹产,有些妈妈甚至精确计算好怀孕时间,确保自己的孩子「定月出生」,以获得进入选拔圈的资格。

只为「赢在子宫里」。

随着竞争的激烈,香港内卷比十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香港妈妈圈,孕肚时候讨论的最高频话题是「你的孩子几月生」。

1-3月出生被称作大B,4-6月中B,6-9月小B,9月后就是最不受待见的超小B,当然也可以「留级」成为下一年超大B。

什么月份生,决定了你的孩子能上什么幼稚园,也决定了孩子在同龄人中的抢跑优势,在幼稚园面试中会更「成熟」地突颖而出,有的名校也会优先招收某些月份的宝贝。

■截图来自香港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截图来自香港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进入幼稚园之后,若想上一个名小学,「学位攻坚战」就开始了。

因为能否上名小学决定了孩子能否上名中学,从而决定了其能否上名大学。

香港中学从高到低分为三个等级:Band1、Band2、Band3,各等级又细分为A(头)、B(中)、C(尾)。

有一种说法,如果进入Band1 A最头部学校,即使成绩不拔尖,也相当于一脚进入香港前五大学,就算Band1 C尾部学校,成绩在30%以上进港八大也没问题。相较而言,Band3学校的录取率则不忍直视。

香港有一种学校叫「一条龙」,都是公认的第一等级中学

一种是100%直升的「真龙校」,只要面试进入小学,中途不退学、不清退都可以直升进中学,如男拔、女拔,是最抢手的真龙校之一。另一种是「半龙校」,70%-80%直升,末尾淘汰制,大部分也能进入中学部。

这样一来,就把初升高的竞争提前到了幼升小。

■香港小朋友考拔萃的奥数题。

■香港小朋友考拔萃的奥数题。

上图是我朋友发来的一张幼升小考拔萃学院的试卷,这些题对小学高年级生都有点难,却是选拔五六岁的小朋友的。

而想进入名校,就得刷简历来增加敲门砖。

早教、单词闪卡、乘法口诀、资优测试等早早也用上了。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考到一级(Starters)、二级(Movers)满盾15个的学生非常普遍。

我记得有过一个调查,有香港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了16个补习班,而有的则希望「暑假最好直接取消算了」。

香港的中学基本都是一贯制,幼升小没有进入名校的话,小升初还有最后一次机会。

来香港后,很多朋友会惊讶于其巴士上、商场里大幅补课老师的广告,一旦升学节点补课蔚然成风,诞生了许多天价「补课天王」。

不过,对于内地来的新移民来说,若到了小学高年级再来,考进名中学的概率就非常低。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家长定力不够,原本为了逃离卷而来到香港,大概率会重蹈覆辙。

■香港补习名师8500万挖墙脚。

■香港补习名师8500万挖墙脚。

不吹不黑,港漂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一月至少10万开销  

香港是一个消费很高的地方,现在大部分新移民拿的是工签,待满七年才能转成永久居民证,这期间要花多少钱得有个财务预期。

我自己算过一笔账:

学费方面,最「便宜」一档公立学校,即官立和津贴学校,政府全资资助,学费全免,只要交杂费,水费、餐饮、校车等,1000-2000元/月。

「中间」档的是直资学校,政府补贴一部分,比如男拔萃、女拔萃、圣保罗男女附属学校、优才等,学费在3000-9000元/月不等,平均在5、6000元,不会超过1万元。

最「贵」的是私立和国际,学费不相上下,1万-3万/月。

汉基、弘立、耀中是学费天花板,2.6-2.8万/月,学费一直在涨。小众一点的如墨尔文、蒙氏教育,还有哈罗、威雅等也是偏贵一点的。英基、新加坡国际性价比最高,只要1万出头。

■恒生银行的调查,在香港养育一个小孩的平均成本为600万,无上限。

■恒生银行的调查,在香港养育一个小孩的平均成本为600万,无上限。

除了学费,校车、校服、教材都是开支,还有各式各样的活动。

比如公立传统名校喇沙重视音乐和体育,这块的投入接近1万/月;直资学校每年会带孩子出行,参加camp,费用在1.5万左右。;私立学校比如蔡继有、维多利亚、弘立等活动也很多,丰俭由人。

国际学校在活动上的开销是最大的,从艺术到体育都要烧钱,这些都没上限了,一个月四五万是常态。

除了课外活动,只要是香港私立学校(包括直资半私立),「社会氛围」都很浓郁

像什么生日会、复活节、圣诞节等Party都是必须,从租会所、准备餐饮、策划节目到请表演嘉宾等,都属于日常开销。

■香港汉基国际学校。

■香港汉基国际学校。

补课这块,时长因人而异。

价格比较透明,一般1对6的小组课在200-600元之间,1对1是400-1000元,且按月收费。乱收费、课程包等问题比较少见。

香港假期也比较多,除了内地常见的假日外,还有佛诞日、圣诞节等,假日看展、旅行等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样算起来,光是孩子的教育费,一个月4万是中产之家的平均标准。如果读国际学校的话,一年至少要准备一百万。

在生活上,最大头的是租房和佣人费用。

内地来的新移民不能申请公屋,只能住私楼。香港的房子面积比较小,所谓千尺豪宅也就是九十来平。

不同区租金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四五十平的二房的房租一个月在2万/月,如果要带佣人房,三房平均房租是2.5-3万/月。

如果要买房的话,香港房价全球最贵,一般还算看得上的房子,一平米的均价至少在15万人民币左右。

■香港的房子之小举世闻名,国外有艺术家以香港的「纳米公寓」为灵感做了一幅画,并称这个全世界房子最小、最贵的城市,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把排水管改造成住宅卖给年轻人。

■香港的房子之小举世闻名,国外有艺术家以香港的「纳米公寓」为灵感做了一幅画,并称这个全世界房子最小、最贵的城市,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把排水管改造成住宅卖给年轻人。

家里有小孩,大多数中产家庭都会雇佣菲佣。

在香港请外劳还是比较划算的,港府有薪资标准,今年调整后标准是4870元/月。

因为菲佣包吃住的,所以需要给她留一个房间,那么一个三口之家至少就得租一个三人间。这两项每个月最低消费也在4万左右。

这样一算,一个中产家庭的平均开支至少也要到10万每个月,一年就是一百多万。

除了经济层面外,大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预期不能太高。

我是读书后留在了香港,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融入过程还算还算平顺。很多新移民朋友会发现新的文化,新的社交关系,新的社会环境都是不小挑战。

如果是在内地有一定圈层,过得也比较舒适的中产爸妈,抛开一切,来到香港重新开始,打拼自己的圈子,一定会面临冲击。

就我个人来说,我非常喜欢香港,文化包容、多元,每一种理念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尊重,选择不卷也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我来了一点也不后悔。

所以,如果想来到香港,就清空自己,享受这个城市美好的一面,接纳不是很完美的另一面。

毕竟从工作签证到转成永久居民的7年时间并不短,过得舒心才值得。

至少在我看来,抛开生活成本不说,同样的钱,仅从求学性价比来看,香港远高于内地。

■除了众多展览外,香港还有非常漂亮的徒步路线,自然环境和绿化面积非常好。

■除了众多展览外,香港还有非常漂亮的徒步路线,自然环境和绿化面积非常好。

,不吹不黑,港漂数学教案 10年的中产妈妈,揭露香港教育的真相

相关:

美记者曝光黄之锋求美国庇护遭拒!网友:用完即弃曾经不可一世、把香港搅得天翻地覆的“乱港头目”黄之锋,已经坐牢好几年了。而他曾经的“好队友”罗冠聪等人,虽一直被香港警方国安处悬红通缉,但好歹还能在欧美等地蹦跶。黄之锋当年为何没有跟队友一起逃跑?是他不想吗?近日有2名曾驻港的美国记者出书披露,黄之锋当初不是不想跑,而是他向美国摇尾乞怜时被拒了!书中指,自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生效,至同年8月前后,黄之锋曾寻求美国政治庇护,但美国政府没有答应。书中提..

香港精英家庭,正在批量生产“做题家”作者/凯斯编辑/闫如意在如今这个时代,“鸡娃”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被第一代“狼爸虎妈”培育起来的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不少已然为父为母了。在各种的采访和报道里,我们窥见了这些“鸡一代”如今的现状:他们有的被描绘为泯然众人矣的“仲永”,用一个被强制优秀的童年,换来了一个极端平凡的中年;有的则在收获了成功和自由后,与当年一心“鸡”他的父母切断了联系,最终两代人落了个..

香港缺人,政府发钱鼓励生育、从内地抢人才,有用吗?【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甘文锋,前香港区议员,时政观察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0月25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主题是“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这一主题符合香港在修例风波及疫情后全力拼经济改善民生的发展方向。这次的施政报告,几个亮点都是与人有关,说明香港确实出现了“缺人”的困境。记得在学校的课本上,介绍香港时都会出现一个重点,就是香港没有天然资源,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

香港官员怒批美议员如胖虎黑社会美国国会跨党派议员动议制裁49名香港法官、检控官及高官。港澳办炮轰有关拙劣行径暴露美国政客蛮横霸道和黔驴技穷。特首李家超指出,制裁提案反映该些政客的虚伪及野蛮;国安委批评外国政客散布虚假论调。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形容美国是《多啦A梦》中的「胖虎」,被制裁者不会怕;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相关恐吓行为「有如黑社会」;驻港国安公署称霸凌式制裁是「废纸一张」;中联办指制裁行动是「拙劣政治表演」,注定徒劳无功。..

驻港联络办:美国政客施压徒劳无功!IC 图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11月5日发表谈话,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一些美国政客炮制所谓“香港制裁法案”,叫嚣对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检控官及法官实施制裁。发言人指出,那些美国政客一而再、再而三向香港司法施压,无理干预中国内政、香港法治,其拙劣政治表演注定是适得其反、徒劳无功。发言人表示,美国那些政客大搞政治操弄,公然对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以及执法、司法人员实施所谓“制裁”,粗暴干预香..

美议员提所谓法案叫嚣制裁香港官员,李家超回应【环球网报道】据香港星岛网、文汇网4日报道,有美国议员提出所谓“法案”,要求检视将律政司司长、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警务处处长,以及多名法官和检控官列入所谓制裁名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4日)在出发赴上海出席进博会前表示,予以最严厉谴责。报道称,李家超表示,这些行为的目的明显是想恐吓法官、检控官和香港官员,特别是恐吓法官,是尝试去影响公平、公正审讯案件及裁决。李家超直斥严重妨碍司法公正..

香港“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举行首次会议新华社香港11月3日电(记者孟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的“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3日召开首次会议。劏房指一个住宅单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后租给多家住户。“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由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担任组长,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包括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环境及生态局局长、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及其他相关部门首长。会议上,工作组成员讨论了整体..

外交部驻港公署正告美方针对美国个别议员抛出所谓“香港制裁法案”,叫嚣将数十名特区政府官员、法官、检察官悉数制裁,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发言人表示,三年多来,在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护佑下,香港特区各界为维护国家安全付出巨大努力,香港社会重回安全稳定,进入了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特区各界维护国家安全的努力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得到了香港人民和全中国人民的支持,不容任何外部势力置喙!发言人指..

去香港刷了5万,啥也没买,腿快断了通过行走这一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旅行者反而更能深入一个地方的肌理,感受别样的风光与旅行的意义。作者 | 六月编辑|道喵叽题图 | 视觉中国最近徒步太火了,就连往常平均日行不过万步的打工人,周末都喊着要去山里,甚至立下一周“征服”一座山的flag。这不禁让我想起,七八年前一位同事在某个周五下午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下班去香港,周末走完最后一段麦理浩径!”广东人去香港过周末,可玩的实在太多,购物、逛书店、看电..

澳门公布首个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五年规划财联社11月1日电,澳门特区政府11月1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这是澳门特区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旨在立足于各个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提出未来五年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及居民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