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刻葫芦”,85后要当破局人

2023-09-22 21:32:02 来源:网络

  作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刻葫芦阮氏葫芦艺术的第四代传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85后阮熙越想要做“破局人”,重新定义“非遗”。

  在她看来,现代人提及“非遗”,常常带着时过境迁的滤镜,觉得这些手艺肯定是一位老人坐在某个地方安静地创作,作品曲高和寡,需要重金购买。

  “这样进入了一个死局。”阮熙越说,“非遗应该更有人间烟火气,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在接过长辈的衣钵后,阮熙越开授体验课、办沙龙,让更多人体验非遗制作;更新作品“画风”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口味”……她还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祖辈的作品见天地,我的作品见众生”。

  兰州坊间早就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当地刻葫芦的手艺人也不在少数。阮熙越的观点让一些“保守派”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是年轻传承人无法抵达老一辈艺术高度时找的“托词”。

  面对质疑,阮熙越选择用“垒山”的过程来勉励自己,“山是怎么形成的?山是在平地上慢慢垒起来的,它包容了所有的景观,才形成了巍峨的态势”。

  学葫芦肚大能容

  阮熙越“破局”的底气来自一家几代人践行的“君子之风”。“这种‘君子之风’让家人做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不被他人理解的举动,但在我眼里,这就是在‘垒山’。”阮熙越说。

  阮家族谱记载,1936年,阮熙越的外曾祖父阮光宇开始雕刻葫芦,是阮氏葫芦艺术的创始人。

  当时,阮光宇是一家报社的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兰州城隍庙发现了吉祥葫芦,他十分喜爱,便开始学习手艺。

  阮光宇为传统技艺增添了文人气息,没多久,他雕刻的葫芦就出了名。

  “那个年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外曾祖父并没有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后来,他辞了职,把刻葫芦当成了谋生的手段”,虽然没有见过这位祖辈,阮熙越仍被他的经历所触动。

  阮氏葫芦艺术的第二代传人、阮熙越的外公阮文辉是甘肃省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雕刻的《150个儿童游戏图》《唐诗204首》等4套6枚微雕葫芦被定为国家珍品。

  虽然在业内声名远扬,但在外公身上,阮熙越学到的却是“谦卑”二字。“他有机会在兰州工艺美术厂当领导,却为了专心创作,婉拒机会,还有很多人高薪邀请他去沿海发达城市发展,他也拒绝了,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刻葫芦的土壤和根基就在兰州,不能忘根舍本。”

  阮熙越的母亲阮琳是第三代传人。从小耳濡目染,她喜欢上了刻葫芦。年仅15岁,就能独立创作完整的作品,现在,她是兰州刻葫芦省级非遗传承人。

  “妈妈身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达”阮熙越说,“很多人都觉得,妈妈的艺术成就还可以再拔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评正高、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但她不是很在乎这些,早在几年前,就退居二线,站在我身后,支持我前行。”

  母亲的“放手”,让阮熙越在短时间内进步飞速。“无论何时,妈妈都对我的工作高度认可,即使有分歧,最后也会以我的意见为主。私下里,她还会从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了解年轻人的喜好,随时和我沟通,尝试用时尚化的视角创作产品。”

  阮熙越觉得,这些传承着的优良品质,起始于家人与葫芦的“朝夕相处”。“我们刻葫芦,和葫芦对话,滋养自己的内心。葫芦,肚大能容。借物言志,说的就是做人的道理。”阮熙越说。

  泛艺海学无止境

  传承记忆也传承技艺。

  阮家的座右铭是“学艺,做人,过日子”,在用“家风”为其打好底色后,四代人87年间都在致力攀登高峰,“在没有彼岸、没有到达的艺海中修行”。

  相关历史资料记载,阮光宇将其在诗书画印等方面的修养引入刻葫芦这一民间艺术。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刻工精细,凡诗词书法,南北派山水,以及西厢、红楼、聊斋人物,应有尽有”。

  阮文辉将雕刻工艺分为描写与雕刻两种。描写是在葫芦的外表用特制钢针将表皮刺破,镌刻书画,涂以松墨;雕刻是以小刀将葫芦硬壳刺透,用粗线条描绘人物、山水、花卉等。阮文辉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方法,将中国画的勾勒、渲染、皴擦等手法用在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的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舶石的画风笔意。

  除此之外,他专攻“微雕”,曾在一只鸡蛋大小葫芦上,刻下唐诗204首,每个字只有米粒的四分之一大小。

  阮琳传承“微雕”技艺,由她创作的《百美图》,在直径只有5厘米的鸡蛋葫芦上雕刻了近百位美女,细致到双眼皮、睫毛都可以看到。

  她还曾在敦煌创业,在这个艺术宝库,与大量外国游客接触。因此,在创作时,阮琳将不同国家的文化融入其中,“接轨世界”。

  她告诉记者,自己创作过一个有泰戈尔头像的葫芦,头发是拿刀铲出来的,用的是泼墨山水技法,《吉檀迦利》的诗文是分别用中英文刻出来的,使传统的民间技艺更具有现代感。英文、日文、希腊文等也都在她的作品中出现过,让雕刻葫芦“踏出对外传播的步伐”。

  阮熙越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正式涉足该行业。尽管是“半路出家”,但受家人影响,她从小看过大量诗书,学过书法,摹过画本,加上10余年的积淀,技艺不断精进。

  在前辈的基础上,她运用“加减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她用减法给传统葫芦雕刻的画面“留白”,凸显意境。在一枚扁形的葫芦器型上,只刻一舟,一渔翁,无水,稀稀落落几笔,让赏玩者自己去遐想。

  “诗文有意在言外,音乐有弦外之音、戏曲中也有虚拟动作,我喜欢这种疏而不空,满而不溢的感觉。”阮熙越说,这样的画面,可以留下想象的空间、无限的可能。

  而在葫芦的功能开发上,她又做了不少加法,设计出功能类的打火机、钱袋子、香薰蜡烛、储物篮,还有时尚单品葫芦手链和搭配不同穿衣风格的葫芦配饰等。

  阮熙越认为,非遗,最早就是老百姓一种精神上的需求,本来就是服务于老百姓的,所以,“破局”的方式就是改变它的现状,让它返璞归真,更好实现它的服务功能。

  在题材内容上,阮熙越同样广开源路,在葫芦上刻画“绿马”“旅行的青蛙”“哪吒”“冬奥”等社会热点内容;还在作品中呈现时代巨变,将中欧班列、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等融入其中。

  阮熙越认为,自己做的是不是超越,不是外公刻唐诗204首,她就去刻300首。她做的是传承,“这就像看一座大山,不止要垂直看到山巅,还看到它有宽度、有面、有纬度。”

  一定程度上,“减法”让刻葫芦的生产周期得以压缩,相应的,产品价格也降了下来,普通消费者购买并不费力。“加法”则让产品拓宽了消费群体,有了更多应用场景。

  “处江湖之远,亦追庙堂之高”,2019年,阮熙越创作的《雕刻葫芦·河西记忆》,在12枚小葫芦上,用率真、奔放的线条呈现河西走廊的人文风情。作品选材展现汉代丝路盛景,而不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唐代,此外,她还改变了传统松墨上色的方式,用多种颜料铺陈出历史的斑驳感、西北土地的肌理感,并用12宫格进行创意展陈,获得多方青睐,斩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百花杯”金奖,也让一些质疑的声音戛然而止。

  做传播面向未来

  近年来,阮熙越将不少精力投放到兰州刻葫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上。

  她参加各种文化方面的交流培训会议,通过各种新媒体的平台去推广、宣传兰州刻葫芦,到传习所、校园、市集,讲解刻葫芦历史沿革、演示相关技艺、指点大家自制刻葫芦作品。

  她还编写了《兰州刻葫芦体验课程手册》,根据各年龄阶段,选用卡通形象、传统图案、甘肃符号、彩陶纹样等素材。

  从2016年至今,阮熙越和研学机构、旅行社、企业沙龙、工会以及多所中小学携手合作,完成上百次授课,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来自外界的正向反馈,让她内心葆有热爱。“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两小时一动不动,完全靠自己刻了一个葫芦,他的家长都很惊讶,孩子能坐得住。”阮熙说。

  阮琳也记得,一次,她作为文化大使带着阮氏雕刻葫芦去以色列进行展览交流。一些当地人想要购买葫芦,因为无法开具发票,阮琳只能让翻译转告,作品无法售卖。不料,“他们却趁没人,将葫芦拿到手里,直接把钱往展台上面一放就走了,不要发票,连包装也不要”。

  “这让我再次看到葫芦的‘肚大能容’,它容得下世界,也容得下未来。”阮熙越说,她会继续“垒山”,继续“破局”,以刻葫芦为窗口,打破外界对“非遗”的刻板印象;也会让刻葫芦作为兰州的文化标签,得到更多展示机会,“让更多人知道,在甘肃不仅仅有黄河文化、敦煌文化,还有古老的雕刻葫芦的文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 ,四代人“刻葫芦”,85后要当破局瓦拉克 人

相关:

广西新一批医疗队赴柬埔寨“送光明”  中新社南宁9月21日电 (黄艳梅 陈梅)“白内障是全球首位的致盲眼病,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失明的苦难和沉重的负担。我们将通过消除白内障致盲眼病、‘共享’眼健康的实际行动,为柬埔寨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援柬埔寨波罗勉省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第四批广西医疗队队长丁芝祥21日说。 9月21日,援柬埔寨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广西医疗队出发仪式在南宁举行。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  摄   援柬埔寨消..

北理工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圆一个“赛车梦”  “获得全国总冠军的是——”  “北京理工大学!”  2022年9月21日,安徽合肥。主持人的声音在比赛场馆中回荡,候场区紧跟着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北京理工大学路特斯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的成员们兴奋不已,一起抬着爱车,欢呼着冲向领奖台。   这是车队继2017、2018、2020和2021赛季之后,第5次站上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FSAC)的最高领奖台,也是在该项赛事中首次实现三连冠,创造了历史记录。  这支创建..

高校教职工缘何热衷修读海外“水博”?  8万元就能读博,批量“镀金”成产业链   高校教职工缘何热衷修读海外“水博”?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高校教职工在职读博,正成为一股潮流。这当中,蒙古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学,以其较低入学门槛、相对低廉的学费和线上授课的“优势”,成为不少教职工的选择。   读博原因则各异:有的为评职称,有的想从行政岗转为教学岗,还有的是为满足所在高职院校升本的需要——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

龙龙高铁福建段顺利完成接触网热滑试验  中新网福建上杭9月21日电(杨国鑫 梁园兴 吕雪莹) 随着热滑试验车平稳停靠在古田会址站,由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龙龙高铁福建段20日顺利完成接触网热滑试验,是联调联试前的最后关键一步成功跨出,为全线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9月20日,由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龙龙高铁福建段顺利完成接触网热滑试验。上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接触网热滑试验是指在铁路接触网带有27.5KV高压电情况下,通过试验列车受..

安康构建“四维一体”全民反诈格局 筑牢反诈防骗铜墙铁壁  “这是我的血汗钱啊,被骗以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感谢镇坪公安帮我把钱追回来。”  7月14日,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公安局举行的返赃大会上,受害人肖某激动地说。  当天上午,镇坪县公安局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返赃大会,现场向31名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共计833万元。  今年以来,在安康市公安局的推动下,安康市委、市政府建立“党政主导、行业主责、公安主力、群众主体”反诈体系,全力构建“四维一体”全民反诈..

亚运之光·惠民篇丨聚焦杭州交通建设的“奔跑速度”  今天的《亚运之光•惠民篇》聚焦杭州交通建设的“奔跑速度”。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随着一条条大道陆续建成、纵横通达,亚运综合带动效应正成为杭州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杭州地铁三期线网全部贯通,让杭州市民对杭州的“奔跑速度”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中,去年9月开通的地铁19号线尤其重要。它横贯杭州城市东西主轴,连接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串联起杭州火车..

青年组团在渝研学:谈创新 话未来  中新网重庆9月21日电 题:青年组团在渝研学:谈创新 话未来   作者 张霁雯   大型赛事、创新沙龙、行业路演......在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互联网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常年持续上演,洋溢着浓浓的创新创业氛围。7月8日-10月28日,两江新区首期“两江之星”青少年优才培养计划举办,40名15岁-35岁的高中生、大学生、青年创业就业群体一同研学交流,感受科技前沿技术与创新文化思想。   送走蝉声绵绵的夏日,迎..

品茶香藤韵,安溪历史文化展主题社教活动在国博举办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由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组织策划,安溪县博物馆承办的“三香寻韵——安溪铁观音泡饮技艺”和“铁骨柔藤——安溪竹藤编织技艺”两项社会教育体验活动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安溪历史文化展主题社教活动在国博举办,图为报名活动的观众体验安溪竹藤编织技艺。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农业农村部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手工编织..

“快乐”成为文旅“热词” 天津文旅以“人”吸睛  中新网天津9月21日电 题:“快乐”成为文旅“热词” 天津文旅以“人”吸睛   作者 张少宣 王君妍 王在御   “西沽公园各个健身队的老伙计们每天一起锻炼,总能遇到路过的年轻人想要加入我们。最近还有不少专门来看我们锻炼的旅游者,临近‘十一’长假,出来旅行的人也回来越多,我们要把天津人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天津西沽公园健身会会长韩云学说道。   2023年的天津,年初,火了海棠节中为拍照游客撒..

江西南昌“法侨”合作架起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连心桥”  中新网南昌9月19日电(熊锦阳)“‘涉侨纠纷诉调服务站’旨在发挥人民法院、侨联组织在化解涉侨纠纷中的职能作用,维护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侨资侨属企业的合法权益。”9月19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涉侨纠纷诉调服务站”揭牌仪式上,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熊丽萍说。 9月19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涉侨纠纷诉调服务站”正式揭牌。熊锦阳摄   侨属企业负责人沈女士就是依靠涉侨纠纷诉调服务站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