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民女书法家:以笔为犁,耕种中华文化之根

2023-03-08 20:40:58 来源:网络

  中新网天津3月8日电 题:天津农民女书法家:以笔为犁,耕种中华文化之根

  作者:庞喻文

  “草舍三阳开泰运,柴扉六吉兆丰年。这副对联我大概写了十几遍。”3月7日下午,在天津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举办的女书画家优秀作品展上,57岁的农民书法家刘智莉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

  参观的人,无不驻足观赏这娟秀端庄的小楷,但谁能想到这样的书法作品竟出自一位农村妇女之手。

刘智莉与师傅宁书纶。 受访者供图 刘智莉与师傅宁书纶。 受访者供图

  刘智莉是天津市静海区杨成庄乡人,从小在庄稼地里长大。那时的她,双手是用来种地的。她亲手种下种子,再亲眼看着它们变成小苗,苗慢慢长高,然后等待着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收获,冬天枯萎……“我那会儿想啊,人的一生就是如此……”

  现在的她,会摊开一张大纸,拿起毛笔饱蘸浓墨,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轻微处落笔,再以快剑砍阵的气势与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书写一撇一捺。每一个笔画,似乎都有着各自的生命,字里行间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女性独有的风韵。这些在大家看来已近乎完美的书法作品,则是刘智莉苦洒汗水近40载的成果。

  “书法之种”生根发芽

  时间退回到1983年,17岁的刘智莉高考失败,进入了乡里的一家服装厂工作。那时候的她作为一名缝纫工,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两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智莉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字体,她随即拿起父亲的毛笔,在废旧的报纸上临摹起来。于那时的她而言,“写大字”就像找到了一个篮子,盛装了她所有的疲倦和迷茫。“练书法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开心和平静。”于是,自那天起,挥毫点墨成为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消遣方式。

  求学之路饱经风霜

  渐渐的,刘智莉对书法的热爱越来越浓厚,她开始四处求学拜师。当听说南开大学有一个书法函授班时,她瞒着家人预支了大半年的工资去交学费,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因为我们一家8口人,5个妹妹弟弟还都在上学,而爸爸妈妈都在种地,全家就指着我这点工资了。所以我妈妈知道这件事之后,只要看见我练字,就把我的毛笔折断或者直接扔掉了。”

  在刘智莉的家人看来,练书法并不能换取更好的生活,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她想学习书法的脚步。“这是我的追求,我必须迎难而上。”于是,她每到周末都凌晨四点起床,一个人骑车到70公里以外的南开大学上课,同时又兼顾平日里服装厂的工作,疲惫的她早已感受不到手指被缝纫机针头扎到的疼痛。

刘智莉在天津市静海区举办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女书画家优秀作品展上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受访者供图 刘智莉在天津市静海区举办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女书画家优秀作品展上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受访者供图

  凭借着这股韧劲儿,刘智莉坚持了两年的书法班学习。在乡里老先生闫建勋和书法名家宁书纶的先后指导下,刘智莉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在她看来,楷书是学习书法最基础却也是最难掌握的笔法:“写好楷书,必须要守住内心的安宁,耐得住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寂寞。”

  恪守初心,坚持不懈

  在后来的13年里,刘智莉坚持着每天白天做衣服,晚上练书法。1992年底,她走上集市开始卖起了自己写的春联。“我在静海的东方红路上,每到每年的腊月十六到腊月三十这半个月,我都是唯一一名站在春节农贸市场上卖春联的女人,整整十年。”说到这,刘智莉的眼睛里闪烁着些许泪光。

  这份善良执着的初心,终于在2003年为刘智莉的生活带来了转机。那年她摆摊卖春联的情景被媒体拍到,让这位农民女书法家走进了大众视野。与此同时,她给央视《半边天》节目组打了求助电话,想要帮助村里一位生活更困难的单亲母亲。“当时也没多想,就把她的困难给节目组做了反应,希望能报道她,没想到节目组反倒给我做了一期专访,然后我的字竟然上了电视。”于是,刘智莉的身份就发生的转化,她从一个书法业余爱好者,变成了一个书法职业工作者。

  2005年,刘智莉的书法作品在第二届天津书坛新人作品展上获奖,她本人也正式成为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

  以笔为犁,耕种中华文化之根

  十几年来,刘智莉一直到学校义务教课,并用拍卖作品的钱为困难家庭筹集善款,每年至少捐出三分之一的作品用于公益事业。自2009年起,她先后在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静海镇第十三小学辅导学生学习书法,目前,她辅导过的学生已超3000人次。她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教孩子们书法,就是引导他们从‘根’上学习传统文化。”

  她的这双手,耕种了庄稼,缝制了衣裳,推动了摇篮,练就了书法。现如今,刘智莉的小楷《心经》已能拍出一平尺1.5万元的高价,可她依然没有离开农村,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守写字育人。她说,是书法给予了她自信,现在她想让孩子们也能通过学习书法获得自信感。(完)

【编辑:李岩】 ,天津农民一鲸落万物生 女书法家:以笔为犁,耕种中华文化之根

相关:

云南临沧“Z世代”女警:“战毒”守边 尽显巾帼风采  中新网临沧3月8日电 题:云南临沧“Z世代”女警:“战毒”守边 尽显巾帼风采   作者 高雅兰   在查缉现场协助案件线索固定,在边境村寨开展普法宣传,在电脑前撰写稿件……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Z世代”女警王应红忙碌穿梭的身影,成为中缅边境线上一道别样的风景。2014年以来,她累计缴获各类毒品60余公斤,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最美国门女警”“云岭国门成绩突出女警”等荣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移..

“90后”在酒泉:她用创新方式带领边陲乡镇妇女共同致富  中新网兰州3月8日电 (刘潇)“我妈妈以前就是我们村的妇联主席,她工作时非常认真负责,从小妈妈就是我的偶像。”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妇联副主席浩斯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她既要学习母亲的妇联工作经验,也要用创新方式带领蒙古族妇女共同致富。   肃北县马鬃山镇东邻内蒙古,西接新疆,北与蒙古国接壤,有65公里长的国境线,是甘肃省唯一的边陲地区。   1990年出生的浩斯娜回忆说,在她小时候,村里..

探访郑州“巾帼公交线路”:35年为民服务初心不变  中新网郑州3月8日电 (韩章云 陈正洋)一字排开列队,每个人口中都紧咬一根筷子努力露出8颗牙齿。3月7日,在河南省郑州紫荆山立交桥下的公交场站,郑州104公交线路女员工们开展“迎‘三八’展风采树形象”活动,练习微笑、站姿、礼貌用语,通过这样的方式迎接妇女节。 乘客自觉排队等待乘坐郑州104路公交车。 韩章云 摄   在郑州,104公交线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条线路上的25名驾驶员、调度员全部是女性,是业内..

近期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专家分析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近期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专家分析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新华社记者黄垚   气象监测显示,过去10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及山东北部等地偏高6℃以上。造成偏暖的原因有哪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相关专家。   “从全球的环流形势看,目前的冷涡中心主要位于欧洲地区,亚洲中东部主要受暖脊控制。在暖脊控制下,冷空气..

专家:规范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 多方共促提升患者可及性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对肿瘤基因检测的需求不断上升,相关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一些肿瘤患者对靶向用药前使用基因检测还存在诸多顾虑,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有待更加科学的指导,基因检测行业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为推动肿瘤基因检测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升患者可及性,助力更多临床肿瘤患者获益,“推动基因检测规范可及 助力精准诊疗患者获益”专场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多位业内专家建..

“00后”西藏姑娘的南方梦:嘉黎到嘉兴 都是“嘉”更是家  中新网嘉兴3月8日电(张雨滴 赵晨)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文化站,“00后”西藏姑娘旦增曲珠正忙着帮助审核各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来这里8个多月,我已经开始慢慢融入这里的工作生活,可能这里的水土已经把我养成半个南方人了。”旦增曲珠笑着打趣道,23岁的她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脸上还带着一分稚气。   谈及家乡,旦增曲珠打开了话匣子。“我的家乡是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嘉黎县,地处那曲市东..

专家提醒:不要执着于高价数HPV疫苗 尽早接种尽早受益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李纯)为进一步推动适龄女性宫颈癌预防科普、提高女性健康水平,以“健康好宫课,科普主角色”为主题的首个宫颈癌预防脱口秀在北京开讲。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邹世恩、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科长陈秋萍登台,以崭新形式和幽默话语,向大众科普宫颈癌疾病及预防科普知识,助力加速消除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率升高,呈年..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的“00后”女技术员: 用奋斗为青春上色  中新网合肥3月8日电(刘鸿鹤 陈燕飞 完颜亮)在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一分部,有一位来自重庆的“00后”女孩张宇,22岁的她是项目部唯一的女技术员。在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享受着把蓝图变成现实的快乐,在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中,她用奋斗为自己的青春刷上靓丽的底色,与G3大桥一起成长。   3月5日,G3大桥北岸的3号墩塔柱正在进行第7节钢筋绑扎,在这个离地50多米的施工现场,张宇正在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交流..

浙江“95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行动诠释何为白衣天使  中新网杭州3月8日电 (钱晨菲)8日,记者从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获悉,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浙江某医院急诊室护士王若琰顺利捐献了21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该省第87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若琰出生于1995年,“95后”的她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小将,已支援过浙江省内外多地的核酸采样工作,从嘉兴到宁波、义乌再到上海,都有她的身影。王若琰曾获嘉兴秀洲“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多..

香港“她”力量:人生自定义凌晨五点的香港西九龙站,高铁列车员工督察叶紫珊正在做行前准备;狭窄的走廊里,年近六旬的装修工人金姐眉头紧锁,快速又细致地用白色砂浆翻新一面墙壁;初中起就志愿当警察的陈小冰如愿穿上了警服,常出外勤的她把脸晒得黝黑,她说自己很喜欢被市民需要的感觉……她们坚定自己的选择,肯吃苦,不服输。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祝每位女性都能突破极限,定义自己的人生。记者:谭佳铭 龙镜伊 郭辛 林杉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