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藏着怎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2023-02-28 12:40:03 来源:网络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8日电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上午的暖阳,洒向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大地,换上鹰舞舞服的哈萨克族牧民杰恩斯汗·沙拉皮,在冬不拉乐曲的伴奏声中,与他儿子一起,用舞蹈语言,描述着捕猎的故事。

  对驯鹰有着特殊情感的父子俩来说,鹰舞不是模拟动物的过程,而是对传统游牧生活记忆的传承。

  哈萨克族鹰舞讲述草原上的驯鹰故事

杰恩斯汗?沙拉皮(左)在鹰舞中扮演鹰的角色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 摄 杰恩斯汗·沙拉皮(左)在鹰舞中扮演鹰的角色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 摄

  哈萨克族鹰舞,在哈萨克语称为“布尔库特毕”,是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7岁的杰恩斯汗·沙拉皮从五岁开始,与父亲学习鹰舞,在他们的家族中,他是鹰舞的第四代传承人。

  2010年杰恩斯汗·沙拉皮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族动物模拟舞(乌尔库特毕)》的代表性传承人,继承和传播鹰舞,让哈萨克族鹰舞文化得到实质性地保护与传播。

  鹰舞的动作由鹰头、鹰尾、鹰翅膀等多个部位的动作组合而成,只有对驯鹰传统有足够了解的人,才能在鹰舞的每一个动作中,理解其背后的内涵与意义。

  杰恩斯汗·沙拉皮身上的舞服,是他用7张黑山羊羊皮缝制的,打开衣服中间的拉链,里面有根木棍支撑着头部,颈部安装了滑轮,方便转动。仔细观察,鹰头配有牛皮眼罩,鹰爪上可见逼真的纹路。

  换上舞服,杰恩斯汗·沙拉皮的上身都被包裹在舞服中。他跳上板凳,向两侧展开翅膀,再用舞服内的木棍左右调整着鹰的头部,一只扑闪着翅膀的金雕活灵活现展现在眼前。

  除了鹰舞的舞服,杰恩斯汗·沙拉皮儿子身着传统游牧猎人的服饰,一条祖传的狐狸皮,成为舞蹈中唯一的道具。

  鹰舞有专门伴奏的音乐,是杰恩斯汗·沙拉皮多年前找到哈萨克族乐曲制作人谱的曲。音乐、道具、服装,几乎每一项都是独特的。

  “听村子的老人说,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每年夏牧场上举办婚礼,他都会跳着鹰舞给大家助兴。”杰恩斯汗·沙拉皮说,到他这一代,哈萨克族鹰舞已成为走向舞台的民间艺术,他所在的阿克苏乡鹰舞庄园,成为向游客展示哈萨克族鹰舞的旅游目的地。

  与鹰共舞演绎人与自然的共生

杰恩斯汗?沙拉皮(左)与儿子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 摄 杰恩斯汗·沙拉皮(左)与儿子 古丽米娜·艾力哈孜 摄

  杰恩斯汗·沙拉皮归纳出哈萨克族鹰舞的八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有着一定的含义。他眼中的哈萨克族鹰舞,是从驯鹰传统中衍生出来的舞蹈文化。

  杰恩斯汗·沙拉皮的家族,有着驯鹰的传统,他从小观察鹰的习性,想在动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见到的,以及父亲留给他的回忆。

  哈萨克族人传统的游牧生活中,马和鹰在狩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杰恩斯汗·沙拉皮父亲的童年时期,哪户驯鹰的人家里熬鹰,周围的邻里都会来到这家,弹着冬不拉,唱着歌,让“熬鹰”过程不再漫长。他父亲还观察到,在冬不拉的乐曲声中,雏鹰会缓缓张开翅膀,经验告诉他们,这是融入牧人家庭生活的开始。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鹰不是捕猎工具,而是家庭成员,驯鹰也不只是生存技能,是游牧文化之一。考虑未来把鹰放回大自然,驯鹰人家格外珍惜与鹰一起的生活时光,在这样的情感下形成了鹰舞。”

  教更多的人学习哈萨克族鹰舞

  每当说到鹰舞的动作,杰恩斯汗·沙拉皮总会下意识地伸展着胳膊,并前后左右地扭动着脖子,这是他积累多年的功夫,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习惯。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鹰的头部会朝着6个方向转动,这是别的飞禽没有的特点,我还看到鹰能从高处垂直飞向山谷,再直线上升,这是鹰在天空中嬉戏,只要说到鹰的习性,孩子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下的年轻人,早已告别了游牧生活,每当杰恩斯汗·沙拉皮教儿子跳鹰舞,都会分解动作,并讲述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我曾经带过20多个孩子,他们非常喜欢鹰舞,我想组织这些孩子们,一起摆出鹰的造型,在广场上共舞,以立体的阵型,把驯鹰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杰恩斯汗·沙拉皮为鹰舞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担忧鹰舞的未来。他希望鹰舞成为传播驯鹰文化的载体之一,在舞蹈的形式中得到绽放。

  杰恩斯汗·沙拉皮说:“鹰舞的动作能让我们的脊椎得到活动与放松,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黑走马能被万人共舞,成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相信鹰舞也可以。”(完)

【编辑:钱姣姣】 ,新疆哈萨克族鹰鹰潭市人民医院 舞 藏着怎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相关:

山西“拄拐教师”坚守讲台38年  中新网太原2月28日电 题:山西“拄拐教师”坚守讲台38年   作者 刘小红 丁德令   每天6时,山西长治黎城县黄崖洞九年制学校的“拄拐教师”张严军,准时出现在校园操场,督促学生做早操,开启他一天的教学工作。   立志用知识改变家乡教育的张严军,因一场意外断失左腿。即便如此,张严军依旧拄着拐杖坚持自己的梦想,他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8年。   张严军是黎城县黄崖洞镇东崖底村人,看着村民因文化水平..

上海控烟条例实施13年 成人吸烟率降至不足两成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8日获悉,上海成人吸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为19.4%。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都全面禁止吸烟,取消现存所有室内吸烟室和室内吸烟区。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方面透露,上海控烟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22年,全市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共检查单位逾30万家,处罚单位469家,处罚个..

北京聚焦民生领域制定发布计量规范 服务城市智慧治理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杜燕)2023年,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与行业部门综合发力,强化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电力、燃气等领域计量协作,共同构建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同时,强化民生计量保障,重点聚焦交通出行、健康医疗、贸易结算等群众关切领域,制定发布计量规范,服务城市智慧治理。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介绍,今年,北京计量工作筹划了43项年度重点任务,致力为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精细..

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倾听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三代队员讲述寻矿历程——   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守望·特别策划)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对他们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勉励他们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背起行囊走天下,踏遍群山始见金。本报记者奔赴山东威海,走近第六地质大队,记录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的勘查故..

【寻味中华】一碗胡辣汤,五味烟火尽逍遥  中新社郑州2月28日电 题:一碗胡辣汤,五味烟火尽逍遥   作者 阚力   初尝一口,刚猛辛辣,五味杂陈尽在其中;再品一勺,肉香入喉,人间烟火竟也逍遥。   河南的胡辣汤,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华县逍遥镇的“逍遥派”和舞阳县北舞渡镇的“北舞渡派”。2021年6月,西华县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碗胡辣汤,盛尽中原人的醇厚和浓郁。有人浅尝辄止,有人欲罢不能。晨间,从..

记者试乘雄安智能网联巴士 将纳入城市公交系统  中新网雄安2月28日电 (记者 崔涛)能够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巴士正在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进行道路测试,即将纳入该片区的城市公交系统。   近日,在雄安的智能网联巴士901线始发站定安公交站,中新网记者登上智能网联巴士001号车,开始了一趟“智能”之旅。   智能网联巴士在外观上与普通公交车差别并不大,只是红灰相间的车身更具“科技感”。 在智能网联巴士内部,车内电子显示屏不仅能显示公交线路信息,还可播..

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着力培养少数民族优秀文艺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尽管有多个身份,宗庸卓玛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为谁服务。   出生在云南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宗庸卓玛从小与藏族民歌为伴,骨子里浸润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并逐渐成长为一名闻名全国的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她的代表作《梅里雪山的女儿》《故乡的哈达》等歌曲家喻户晓,表达着她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一路走来,她见证了家乡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全国疫情保持平稳态势 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2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介绍,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负责人介绍,我国医药物资保障已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储备格局。 ..

李家超:明日起香港口罩令全面取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28日)宣布,由于目前香港疫情整体风险可控,从3月1日起解除所有场所的“口罩令”,在室内、户外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均不用戴口罩。(总台记者 黄梓荧)

无名北美扩映流浪地球2闯入北美票房前十,出海表现如何最近,《无名》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关注。春节档电影中仅有《无名》和《流浪地球2》在海外市场发行上映,那么这两部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到底如何?梁朝伟、王一博等主演的《无名》在美国和加拿大有限上映,即仅在特定的少数电影院上映。据统计,美国放映《无名》的院线为49家,加拿大放映《无名》的院线为13家。2月26日,该片的海外发行商已宣布《无名》将在北美扩映,增加10余家院线。根据猫眼数据专业版,《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