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侵权案一被告收到判决书

2022-07-15 16:16:29 来源:网络

  《谭谈交通》侵权案一被告收到判决书

  福建一公司转发一条混剪视频一审被判赔1500元

  近日,“网红”交通普法节目《谭谈交通》主持人谭乔发微博称自己发布的该节目相关视频被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诉全面下线,其担心面临巨额赔偿。同时,该公司已对数十家公司发起侵权诉讼。(详见紫牛头条7月11日报道的《谭乔回应节目被下架:不知道原告公司;电视台声明维权未针对个人》)。

  7月13日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福建一家被起诉的文化传媒公司获悉,该公司已于当日收到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书。游术公司以对方严重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诉请索赔10000元,法院一审判决赔偿1500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连续报道

  转发一条《谭谈交通》混剪视频,被起诉索赔1万元

  扬子晚报记者从该被告文化传媒公司提供的判决书获悉,游术公司今年3月29日发现该文化传媒公司未经授权,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上传“《谭谈交通》超全名场面合集”,这是一段时长为7分46秒的视频,游术公司进行了存证。

  游术公司表示,成都广播电视台将《谭谈交通》的著作财产权授权给其公司,并授权其以自己的名义对涉案作品授权前后的著作财产权侵权行为提起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并有权获得由此产生的赔偿或补偿。其认为,文化传媒公司违法转载涉案作品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自己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获得报酬等合法权益,并因维权行为给其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故诉至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

  游术公司诉请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删除侵权视频;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和其为制止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合理开支费用共计10000元。在这其中,包括侵权赔偿金7800元,律师费2000元,存证费及技术服务费200元。

  文化传媒公司在答辩状中表示,该公司微信公众号中被诉视频系混剪类的二次创作作品,没有侵犯著作权;被诉视频不是该公司制作上传,系从其他公众号转发。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收到法院传票之前,对方并没有联系其要求删除视频,进入诉讼程序后也没有提出调解。

  法院明确游术公司有权起诉,一审判赔1500元

  记者注意到,法院根据《著作权法》(2020年修正)第三条认定,《谭谈交通》板块视频系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属于视听作品的范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认定,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系案涉视听作品的作者。

  游术公司经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授权,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法院认定游术公司在授权区域及授权期间内享有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财产著作权及维权权利,有权提起诉讼。

  在网上,不少《谭谈交通》的相关视频对原节目视频进行了编辑或者二次创作,这起案件的案涉视频即是《谭谈交通》节目视频片段的混剪合集。那么,这样情况的侵权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判决书中明确,该案中,涉案侵权视频系将长视频剪辑成短视频使用或传播,其截取的片段与权利作品相同,侵害了游术公司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关于责任承担问题,法院根据《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鉴于游术公司未提交证据证明其因本案所控侵权行为而受到的实际损失或公司的违法所得,故综合考虑涉案作品的摄制难度和独创性、涉案作品类型、播放周期以及侵权视频数量、时长、点播次数,同时考虑游术公司委托律师批量提起诉讼等情况,酌情确定被告公司赔偿游术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1500元。

  据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删除侵权视频;赔偿原告游术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1500元。

  认为原告著作权获取存瑕疵,被告公司考虑上诉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王女士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原认为《谭谈交通》是电视台的一档普法公益节目,大家的再创作和转发对交通法规有一定的宣传作用,“没有想到该节目的著作权会被授予一家私人公司”。

  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一直在关注网上各方对于《谭谈交通》著作权归属的讨论。她认为,游术公司在著作权的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瑕疵,因此正在考虑提起上诉。

  对于该判决,一直关注该事件进展的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毛禾枫律师认为,不管是否属于“商业维权”,权利人依法对享有版权的作品提起侵权诉讼本无可厚非,不能否定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侵权主体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毛禾枫同时表示,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时,著作权人行使权利应当符合《著作权法》“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立法本意,维护版权市场应有的健康秩序。

  扬子晚报记者还注意到,这份判决书是一份执行通知前置的裁判文书,即把执行程序中的执行通知前移到审判程序,把执行通知书的内容写入法律文书,明确告知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应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这样,当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可不再向被执行人另行发出执行通知,视为其已知悉应当履行的义务。

  (万承源) 【编辑:刘欢】 ,《谭谈交通》侵权案一被告收到判决金瓶梅txt下载 书

相关:

儿童剧本游戏或成孩子的“新宠”?  用剧本游戏讲好“寓教于乐”的故事   儿童剧本游戏或成孩子的“新宠”?   日前,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记者注意到,一种以“寓教于乐”为宣传点的儿童剧本游戏,正在深入书店、博物馆、影院等地,走出圆桌、走进实景。有剧本发行商创业者告诉记者,近期剧本的月销量并不高,行业究竟会如何,还是未知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灿   争议..

节令之美·入伏丨节到小暑进伏天:16日“入伏”  新华社天津7月15日电(记者周润健)“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自7月16日起,“三伏”大幕正式开启,进入“烧烤+桑拿”模式。民俗专家表示,进伏这天的饮食一般有讲究,南北稍有差异,比如北方人会吃饺子,南方人习惯吃馄饨。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伏”是“伏藏”之意,喻阴气受阳气所迫而暂时隐藏于地下。“三伏”由头伏、中伏、末伏三个时间段构成。我国古代历法早就有伏天的推算,直到今天民..

9岁男童骑车追尾11岁男童 他们8岁的小伙伴报了警  9岁男童骑车追尾11岁男童 他们8岁的小伙伴报了警   交警:交通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警,值得点赞   扬子晚报讯(记者 郭一鹏 通讯员 刘宁 姜福钢)盛夏,格外闷热,可因为暑假的缘故,在孩子的心中已完全忽略,在他们看来,无忧无虑地玩乐是最愉快的。可如果玩乐中相互之间发生了碰撞该如何处理呢?在我们看来,无非是把家长喊来,大家一起协商解决,不过,有的孩子不是这么想的。   “我们接到了一起报警,称秦..

南京主城一天用掉“1/3个玄武湖” 创单日供水历史新高  扬子晚报讯(记者 张可)记者从南京市水务局获悉,因南京持续高温晴热,7月12日南京主城区单日供水达216.44万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南京玄武湖容积量约611.11万立方米,那么,7月12日南京主城区的用水量超过了玄武湖水量的1/3。   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市、区两级防汛抗旱部门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引水力度,包括:调度秦淮新河闸站、红山窑泵站引长江水入秦淮河、滁河,每日引水量达500万立..

一年中最热时段到来 高温打卡日历看哪里热到高温全勤  三伏警告!一年中最热时段到来 高温打卡日历看哪里热到高温全勤   中国天气网讯 俗话说“ 热在三伏”。最近,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甚至有人因热射病死亡,还没入伏就已经热得无法喘息。明天(7月16日)正式入伏,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超长待机版”,哪里将“伏”汤蹈火高温不断片?哪里会佛系入“伏”悠哉度盛夏?中国天气网三伏日历、高温打卡日历为你揭晓。   今年三伏又是4..

虚构8000元律师费坑被告 原告与律所被罚13万  为了多收8000元律师费,律所与原告合谋坑被告,为要回这笔虚构的律师费,律所还向法院起诉原告。法官明察秋毫,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日前,南通崇川法院判决驳回了律所的诉讼请求,并对该律所罚款8万元,对原告公司罚款5万元。   2021年9月,江苏南通某律所律师代理某信息技术公司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起诉的买卖合同案件,在起诉状、代理合同、庭审中,代理律师及原告公司均陈述实际支付律师费18000元,并提..

这片票房都超十亿了?今天要聊一聊的电影,朱一龙主演的《人生大事》。没看之前,我听闻这部片子拍的是国内少有的丧葬题材,所以从一开始就在心里做了一些预设,以为会是职业性比较高的那类影片。结果看完之后,还是觉得把这部片子当成是有一点丧葬元素的家庭片来看,更合适一些。截止目前,上映20多天,评分7.3分,票房已经超过了13亿。是当下,甚至是今年院线片里表现最不错的一部片子之一了。那究竟这部电影值不值7.3分和13亿票房?——朱一龙饰演..

神探大战曝新海报 刘青云林峯“正邪只在一念间”刘青云与林峯一体两面游走正邪累计票房已破2.5亿的2022生猛港片《神探大战》俨然已经掀起了这个暑期档的一股“疯”潮。在赞叹过影片的刺激紧张,惊艳过主创们的精彩表现之后,观众的讨论点开始集中于影片中最大的反派到底是谁。今日,片方全新发布一款“大邪若正”海报,昭示片中最核心概念“与怪物搏斗,小心自己成为怪物”,同时发布正片片段“怪物再现”,这一幕不仅再次将影帝刘青云贯穿全片的“无实物疯癫表演”推到极致,..

这是一部看完直呼“晦气!”的电影文 | 王重阳lp《咒》是一个故事结构比较好,结尾却让人争论不休的电影。在中国台湾,这部恐怖片目前票房持续走高;在内地,一些看过的观众觉得自己被冒犯,以至于“咒 晦气”成了《咒》的热搜词。为了看这样一部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我在之前还认真做了一番功课:影片中的故事原型是2005年台湾高雄的一则“神明附身”案。高雄市吴姓油漆工全家自称神明附体,全家人起乩多日,期间彼此互殴甚至互相泼粪喂食粪便,28岁的大女..

闲鱼变成当代青年的“忏悔录”,你的兴趣谁来买单?文 | 刘小土仿佛就在不久前,年轻人还是各种新闻、报告里财大气粗的硬核消费者。他们炒汉服、炒潮鞋、炒盲盒,简直就是个麻辣香锅,可炒万物。但当初的热情有多高涨,现在的口袋就有多窘迫。已有不止一位年轻朋友跟硬糖君“哭诉”,自己正抛售闲置回血,努力寻找接盘侠,指望踩着新韭菜的肩膀爬出“兴趣坑”。好友鳗鱼(化名)一口气清掉了几百张黑胶唱片,连音箱、唱机都计划低价处理,“没钱谁还在乎啥兴趣”。为了加快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