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定点病院: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急救重症

2022-05-11 06:54:45 来源:网络

  上海定点医院: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抢救重症

  作为上海第一家定点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最先感受到疫情的侵袭:3月中下旬,原本只有1100张核定床位的医院收治了2300多名阳性患者。

  这里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抢救重症。一个多月里,100多个新生命降临,100个重症床位陆续开设,高峰期,医院紧急采购了60台营养泵、10台CRRT、37台有创呼吸机、50台高流量氧疗仪。

  与此同时,几十家医院相继转型为定点医院,收治上海的“老、少、孕、重”。有的医院用三四天时间,十几辆救护车,紧急分流200多个病人。有的医院床位700多张,不到一星期就收满新冠阳性患者。

  目前,上海有8家市级定点医院,32家区域性定点医院,4家“亚定点医院”。截至5月3日24时,在定点医院的重型患者486例、危重型95例,多数死亡病例为老人,直接原因是基础疾病。

  一位医生形容这些老人像一根火焰微弱的蜡烛,“正常状态下可以一点点熄灭,但你轻轻吹一口气,加速蜡烛的熄灭。对老人来说,新冠就是那一口气。”

  多位医生表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加大救治难度,为了降低死亡率,重症救治需要“关口前移”。

  1

  这不是公卫中心第一次承担定点医院的工作。早在2020年年初,这家医院开始陆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上海唯一一家集中收治新冠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直到今年3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3月13日晚,公卫中心门诊急诊关停,第二天,医院发动四五十人,两个多小时紧急安装了300多张床。当天,一批病人收入门急诊区域。到了3月末,孕妇、儿童、老人、血透患者越来越多。

  一位妈妈和13岁的女儿感染后,被送到公卫中心的门急诊大厅。这位妈妈说,刚到医院时,看到厕所旁边、走廊、大厅里都是床位。房间里9张床,住了7个大人,9个孩子,她和女儿挤在一张床上。

  她发现,大楼里到处都是孩子,有的孩子父母没有感染,只能孩子独自前来。住院期间,她常常给一个6岁男孩拍视频,传给在方舱医院隔离的男孩的爸爸,并拍过一个3岁女孩的照片,传给在另一个病区的孕妇妈妈。很多家长私信她,希望能帮忙照看孩子,“孕妇就有十好几个”。

  那段时间,公卫中心几乎每天收治二三十个不同孕龄的孕妇。妇产科医生邓红梅有时候连续工作36个小时,夜里也会随时被手机叫醒,一旦有孕妇发烧、胎心不稳、即将生产,她要立即赶到病房。

  “这些天都感觉快累死了,觉得可能不会活着走出医院了。”邓红梅说。

  重症护士长吴元浩每天忙碌于筹备病房。4月1日下午,他接到通知,前往A2区准备成人病床。当时,医院床位已经满了,但仍有老人需要入院。医院决定将有负压条件的A2病区改造为重症病房,并将儿童转到门急诊大楼。

  吴元浩一趟趟往病房运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突然,他接到电话,一位107岁的老人晚上要入院。

  这位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并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一名保姆陪护。吴元浩紧急准备病房的设备:心电监护仪,吸氧面罩、常规急救药品等。老人到医院后,他把老人背到病房,安排护士护理。

  后来,医院又把老人80多岁的儿子、儿媳从其他病区接过来,和老人一起住。

  “不是这波疫情,我都不知道上海有这么多高寿老人。”一位医生每天忙于给老人写病史,开医嘱。有的老人要吃20多种药,有的老人从养老院转过来,病情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家属电话号码是错的,要仔细核实老人病情。她每天晚上睡不着,想的都是怎么给老人用药。

  由于老人越来越多,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驻公卫中心增援。同时,许多医院连夜向定点医院转型,收治“老、少、孕、重”。

  4月3日,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接到转为定点医院的通知后,立即将不能出院的200多个病人分流。重症病人由十几辆救护车分批次转运。

  96小时后,南部院区定点医院开始收治阳性患者,第一天就接收了129人,原本核定的600张床位最终增至近900张。

  曙光医院西院疏散了600多名住院患者。重症科负责人熊旭东说,大量的新冠重症患者从方舱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和养老院转过来,700多张床位不到一星期就满了。

  不到一周时间,仁济医院南院ICU床位数从12张增至38张。曙光医院西院原先只有12张ICU病床,随着危重病人增多,在ICU外的病房紧急加了60多张床位,设置为“重症高风险观察病区”。

  截至5月5日,公卫中心已开放ICU床位120余张。三家医院的重症患者里,老年人占比近80%。

  2

  病毒看起来不厉害,但它对老人似乎又是个潜藏的狠角色。

  公卫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晓林说,许多老年人感染新冠后,肺部反应并不明显,但感染“真正损害的是一个系统”,“一个是凝血系统,一个是肺泡上皮系统,这些问题出来后,影响全身,老年人本身就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状态,稍微有一点负担就会打破这个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自我纠正能力丧失,就会越来越重。”

  重症病人需要医生多学科会诊。一位医生接诊过一位60岁的肾移植患者,肾内科医生担心,使用抗病毒药物影响肾脏功能,“治疗上很矛盾。一旦病情恶化,就要插管。”

  考虑到一旦插管,患者肺部功能会进一步恶化,带来更高的感染风险。医生们讨论后决定,“先把肺挡住”,通过调整抗病毒药物的用量,减少对肾脏的损失,同时使用保肾药物,并每天监测肺部变化。

  医生们还做了“兜底”的方案——假如为了改善肺部状况,患者的肾脏付出了代价,他们还可以为患者做透析。幸运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107岁老人的儿子说,母亲刚到医院时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不想吃东西。

  “老年人精神状态变化和心理状况值得关注。”一位医生说。有位患者有精神疾病,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高流量氧疗仪,但他在恐惧下产生了被迫害妄想,把给他戴上仪器的医护人员幻想成公安人员,还担心有人在他的水里下毒。医生通过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远程会诊,给老人吃了精神类的药物,才使其安静下来接受治疗。

  还有,老人病情变化快速,令医生时刻紧张。有的老人由于长期服药产生耐药性,身体没有不舒服,但紧急查血后,发现各项指标都变差。有的老人吃饭被噎着,喘不上气,需要赶紧抢救,“不然会窒息”。还有的老人睡久了,会出现肺部的病变,不进食不进水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恶化。

  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根据设在清洁区的中央监护系统实时监测患者。

  有的定点医院因为临时改建、没有中央监护系统,需要医护人员随时巡视。一位医生说,常因为看不到所有患者而焦虑,为了能及时看到患者情况,要不停地快步走动,没走两圈防护服就湿透。

  3月末以来,张晓林几乎每天都在抢救病人。张晓林希望抢救越少越好。很多时候,抢救意味着病人“出现了危险”,一旦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就要送入ICU治疗。

  重症患者的增加还意味着需要更多医护人员,救护难度提高。

  公卫中心的一名重症护士每天工作8个小时,分时间段为患者注入胰岛素、抗生素、升压药、镇静剂、营养液,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有的人比较敏感,哪怕多注射一个零点几毫升,血压就会升得很高。”

  这位重症护士还需要每一到两小时帮患者拍背、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并给患者吸痰、擦拭口腔、擦大便,换尿布。两名同事和她轮班。

  根据《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重症病区应达到医护比1∶3,床护比1∶6。

  多家定点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很难保证达到这个比例。

  增援公卫中心的一名护士长告诉记者,很多护士不是来自重症医学科,缺乏护理经验,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但有些职业习惯需要漫长积累,比如要记得倒呼吸机上的积水杯。面对重症医生不足的情况,有的定点医院安排急诊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进ICU救急。

  “人力的消耗太大了。”张晓林说,“我们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我们都放手了,病人还能指望谁呢?一定要扛住。”

  公卫中心一位医生说,有一段时间,救治的几十位老人里有一半不能说话,不能抬腿,不能举手,“问他今天好不好,他也不能回答,只是睁着眼睛看着你,自己觉得好无能为力。”

  作为上海资源配备最好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公卫中心接收了来自市区级定点医院、市级医院发热门诊、方舱医院最重的患者。随着重症患者增多,医生们意识到,将重症救治关口前移很重要。

  提前!每个环节提前一步就可能救命。

  一位医生说,有的患者从区定点医院转运过来,到达医院时已经危重,只能上ECMO进行呼吸支持。还有的患者刚下救护车,血压“掉到极点”,刚被安置在床上心脏就停了,五六名医生对着病人紧急按压心脏,进行气管插管,救治了4个小时,病人还是离开了。

  还有医生注意到,有老人因为在方舱医院时没有及时吃药,导致病情恶化,转来的时候情况较差、已经陷入昏迷。“到我们这边来其实治疗也很简单,把药吃上去,营养给他弄好了,四五天就出院了。”

  “重症治疗是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你错过了代偿期,后续工作会越来越复杂,有可能这个病人就会丧失生命。好比他上坡的时候欠一点力,我推一把,他就上去了。但如果他已经滑到坡底,就会很麻烦。”一位医生说。

  他们建议,区级定点医院、方舱医院要及早识别有重症倾向的患者。

  3

  “打仗还需要武器,你不能就拿个红缨枪就上。”相比市级定点医院,区级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设备、床位更加紧缺,4月29日,徐汇区某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仪已经抢购了3轮,仍然不够,“血清、血浆和球蛋白,申请起来比较困难,要到网上申报。”

  在医护力量上,这家医院还承担着3个方舱医院的日常工作,社会面核酸采样的工作以及徐汇区最大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力的匮乏在外省医疗队支援后得到改善,护士勉强达到200人,但面对800多张床位,即使是普通病区,达到国家标准的床护比1∶1仍然困难。

  4月30日,嘉定区安亭医院院长李斌告诉记者,医院有260多名患者,29例重症、危重症患者。但只有120名医护人员,其中,重症医生1名,重症护士8名。

  “人员严重不足。”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袁日明说,他负责救治几名危重症患者,其余重症患者由其他科室医生每天查房,遇到问题给他打电话。重症护士们几乎没时间休息,“1个人顶两个班。”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死亡病例多数来自区定点医院。

  有医生表示,患者病情加重后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但“一半以上的家属是抗拒有创性抢救的”。

  “对老年人的治疗要很慎重,它像跷跷板一样,这头倾下去那头翘起来。”有医生建议针对身体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尽量使用无创治疗方式,“我们尽可能减少损伤,因为气管切开后感染的机会增加,愈合时间也会增加。”

  李斌告诉记者,很多老人来自养老院,由于他们长期卧床,“动一动就气喘,翻身都很困难,容易发展为重症。”

  他介绍,其中一家养老机构送来7位老人,两位老人在24小时内病情急速变化,经抢救无效死亡,两位老人转为危重症,2位老人生命体征稳定,1位老人出院。

  一位市级定点医院的负责人说,下一级医疗机构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影响救治效率。“方舱还可以,但是养老院就不是很准确,同样是高血压、心脏病,差别可能很大,有些生命指标很稳定,稍微一动就会心衰、心功能不好,(这些)是有具体分级的。”

  他建议在收治时提升分类的准确性,“基础疾病的分级确实很难,一开始可能挺稳定的,方舱接过来之后觉得不太对了,只能再转出,就会有滞后。如果说在重症数量很少的时候,你可以慢慢来,都可以识别。如果说数量多,你要快速转运。”

  区定点医院希望能将危重症患者及时转运到市级定点医院,但市级定点医院的床位已满。“转运流程比较麻烦,上面的床位也很紧张,有时候一个礼拜也等不到。”一位院长说。

  对此,市级定点医院的几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床位爆满,一方面是每天都在收治重症患者,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转阴后,无法及时转运出去。他们介绍,有的患者核酸转阴后基础疾病仍然很重,无法及时转到非定点医院,只能继续留在医院治疗。还有的患者转阴后生活不能自理,回到养老院没有护工照顾,也滞留在医院。

  熊旭东建议,随着后期定点医院收治压力减轻,对于一些转阴后基础疾病仍比较严重、不便于转运的患者,可以进一步划分区域,吸纳老年科和更多其他科室的医生、按照组织系统参与后续治疗。

  关于患者转运问题,一家定点医院的儿科医生告诉记者,患者康复后,医院要联系各区民政局,等待车辆来接,但接送时间不固定。有时候,车辆到医院门口,随车人员才打电话,医生没有时间准备。有的车到达不及时,家长带小孩在楼下等了一个小时,车还没到。

  “很多家属不理解,来吵来闹来投诉。”这位医生说,最多时一天要联系十几个区的民政局,每个区都要加一个微信群,上报的表格都不一样,“非常耗费人力。”这位医生建议,由一个部门牵头管理、派车,接送康复患者回家。

  4

  为了缓解区定点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外省医护人员来沪支援。

  此外,上海建立“亚定点医院”,缓解收治压力。城市足迹馆方舱医院4月22日转为“亚定点医院”,收治普通型确诊病例和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感染者、高龄老人。

  “边收治边改造”,负责这家方舱医院的总指挥郝微微说,在保障原有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正常生活的同时,划分出专门的CT、B超等检测区域以及药房,并设置出10个ICU床位,每300张病床会配备5到10台呼吸机。

  “我们是方舱和定点医院之间的重要衔接,相当于简配版的医院。”该医院一名护士告诉记者,相比在方舱时期,“亚定点医院”的治疗流程更加完备,“患者一进来就会做一个常规系统的检查,药物的品种也比较齐全。”

  “这次的难点在‘早’。老年人流动性差、基础疾病重,只能在家躺着,如果没有提前发现,等有症状已经有影响了。”多位接受采访的重症科医生推测,3月底,老年重症患者开始增加可能是由于社会面筛查力度的增加,老年人病毒隐匿性强,核酸检测和实际感染之间可能存在时间差。“有些是家庭成员带回来的,老龄老人平时很难和外界接触,但当感染范围增大,就无法幸免了。”

  一位医生建议,后续隔离政策中可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提前关注,“一家人都阳的话,建议让老人出来、加强保护,年轻人身体素质好,可以居家隔离。”

  5月5日,李斌告诉记者,随着新增感染人数下降,部分方舱医院关停,近几天,安亭医院的患者总数下降了约50人,有20多名医护人员从方舱医院回到医院,两名外院的医护人员来支援。

  公卫中心副院长凌云告诉记者,医院收治的人数也在下降,“孕妇病区下降最明显”。

  据悉,上海市建立500多人的综合救治专家组,与各定点医院专家组对接,加强重症救治能力,多家外省医疗队陆续支援各定点医院。5月10日,仁济医院南部院区联合办主任石蔚人告诉记者,随着方舱医院关舱,重病人都在往各个定点医院送,江苏医疗队共计300名医护人员支援仁济医院南院。

  鲁丹已经出院,进行7天的居家隔离。她是本轮疫情中在公卫中心诞生的第100个新生儿的母亲。生产后,她只在手术台上瞟了宝宝一眼。宝宝就被送到了儿童医院。

  她给孩子取的名字里带“屹”,寓意“屹立不倒”,同时谐音“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7岁老人也出院了。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母亲经过这次折腾,记忆力衰退,叫不出他的名字,但目前正慢慢好转。他说,母亲以前开过两次刀,104岁时还突发心梗,被送去抢救,“经历过好几次风雨。”这次一家人“中招”,还能健康回家,他感到幸运。

  78岁的何汇芬在公卫中心住了20多天。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骨质疏松、脑梗后偏瘫,手脚使不上力气。最难受的时候,她每天晚上睡觉像在火上烤,气喘不上来,惧怕睡觉。

  隔壁床90多岁的老太太行动比她方便些,帮她烧水、热中药,何汇芬一提起来就忍不住掉眼泪,“比我母亲年纪还大的人来照顾我,我真是罪过啊”。那位老人听力不好,家人也很少打来电话。她们没法沟通,只能并排坐在床边,无声地陪伴着对方。

  后来,何汇芬被临时通知能和老伴转到同一个病房,何汇芬还没来得及和隔壁床的老太太打招呼就匆忙离开,一直想再说声谢谢。

  她想感谢的人有很多。因为护士都穿着防护服,何汇芬叫不出她们的名字、也不认识她们的脸,她喜欢叫她们“护士小姐姐”。

  感染后,她的抵抗力降低,不停地拉肚子,有时候拉到裤子里,护士给她换裤子、清理身体。有一次,何汇芬想下床,脚一滑,身体往下坠,她只能靠着床边呼救,一位比她还矮小的护士冲进来,用膝盖和手抵住何汇芬140多斤的身体。

  “我这么多毛病,曾经觉得我在这儿活不了了”,何汇芳说,看到新闻上说死亡病例都是老年人,担心自己撑不过去,是医护人员的照顾让她感到踏实,“我们是国家的老宝贝”。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医院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海月 焦晶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卞立群】 ,上海三剑客奇迹 定点病院: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急救重症

相关:

圆明园修复再生水重建鱼鸟天堂  圆明园修复再生水重建鱼鸟天堂  本报记者 代丽丽  一池碧水映衬蓝天,天鹅悠闲游弋,锦鲤成群嬉戏……春末的圆明园铺开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水,是圆明园的灵魂。这座以“水景园”著称的大型园林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近些年因自然水源的紧缺,景观用水改为再生水。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和谐美景,背后是一段长达15年的生态治理之路。   再生水科学“加料”  赋予水乡美景生命  圆明..

马斯克:封杀特朗普极其愚蠢 将解封他的推特账号马斯克与特朗普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二表示,推特公司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踢出其服务是“极其愚蠢”的,应该终止对他的永久禁令。此前,马斯克已同意斥资440亿美元收购推特。“我会撤销这项永久禁令,”马斯克在周二的一次会议上被直接问到特朗普时称,“永久禁令只会从根本上破坏人们对推特的信任,因为推特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城市广场。”他在《金融时报》举行的..

一个时代竣事 苹果公布揭晓停产iPodiPod nano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20多年前,iPod成为了便携式音乐的代名词,也宣告了苹果迅速向全球最大公司发展的开始。现在,苹果决定停止生产iPod。目前,iPod Touch是唯一一款仍在销售的iPod机型。苹果表示,iPod Touch将销售到卖完为止。自2001年推出以来,iPod掀起了一场音乐播放器的竞争风暴,但最终被智能手机、在线流媒体音乐所取代。在苹果内部,它也因为iPhone的崛起被边缘化。自问世以来,iPod经历..

比尔·盖茨新冠检测功效呈阳性比尔·盖茨表示,他的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并出现了轻微的症状,此前他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加强针。

降低购房者成本 住房公积金使用更矫捷了  住房公积金使用更灵活了   住房公积金政策有了新变化。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强调支持住房公积金用于租房等。同期,全国多个城市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有的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有的取消“提取和贷款二选一”的规定;有的放宽公积金使用范围……专家分析,公积金政策的调整能够降低刚需群体的购房成本,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还将与其他“稳楼市”政策一道,共同促进房产市场健康发展。   额度更高,降低购房者成本  ..

280斤胖小伙切胃减肥先调睡眠 天天睡12小时仍昏昏沉沉  每天睡12小时仍昏昏沉沉  280斤胖小伙切胃减肥先调睡眠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 黄洋)体重280斤,腹围128厘米,28岁小伙因重度肥胖导致健康严重受损,引起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每天睡12个小时仍昏昏沉沉。日前,小伙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将睡眠问题和减重手术一并解决。“现在每天只要睡8个小时就神清气爽。”5月10日,王先生转入普通病房。  28岁王先生最近几年体重直线飙升,还患上了高脂血症、脂..

直播带岗,工作触“屏”可及(网上中国)  直播带岗,工作触“屏”可及(网上中国)  如今,打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点击求职相关板块,直播间里吆喝的不是各种商品,而是一个个工作岗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化身网络主播,进行直播带岗、直播宣策,求职者则通过直播了解就业信息、咨询相关情况。直播带岗,为劳动者与企业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工作触“屏”可及。  专场招聘,精准匹配  “提供食宿吗?”“公司每年有团建活动吗?”近日,新疆维吾尔..

在高原 护好草原生态(斑斓中国)  在高原 护好草原生态(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摄  核心阅读  地处高寒地区的西藏,曾因过度放牧、草地退化等原因,面临草畜矛盾和生态问题。近年来,西藏在那曲、日喀则等地推广人工种草项目,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适合高原地区的“种草养地、种草养畜、林草间作、沙固水聚”草业发展之路。   西藏有大面积天然草原,草地畜牧业是当地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在那曲、阿里等地,由..

渤海海域发生4.4级地震 深度10千米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11日04时16分在渤海海域(北纬39.30度,东经120.78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美财长称限制女性堕胎权可能对美国经济发生破损性影响当地时间5月10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随着美国最高法院关于“罗诉韦德案”的泄密事件在全美引发紧张局势,限制女性堕胎权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影响。耶伦指出,“罗诉韦德案”的裁决使女性能够平衡事业和家庭,增加收入潜力,若其被推翻将助长女性的贫困率。美国白宫经济顾问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也在此前表示,若“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可能会损害美国经济,并对保守州女性的经济情况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