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花开大凉山——四川7个未摘帽县脱贫攻坚一线观察

2020-09-12 19:39:22 来源:网络

  苦荞花开大凉山——四川7个未摘帽县脱贫攻坚一线观察

  新华社成都9月12日电 题:苦荞花开大凉山——四川7个未摘帽县脱贫攻坚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李力可

  茫茫大凉山,苦荞是人们赖以为生的主要口粮,滋味清苦,细品之后亦能回甘。

  当前,四川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关头,最后的贫困堡垒全部位于大凉山腹地。在这苦荞丰收的时节,伴随冲锋的号角,凉山儿女正克服重重困难,誓与贫困展开大决战。

  贫瘠山岗

  来自越西县马拖乡的彝族少年吉依阿杰自幼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后杳无音信。5年前,为了给阿杰寻求出路,他的爷爷做出无奈选择——将他送到成都的一家格斗俱乐部训练、生活。“格斗少年”的命运刺痛了公众神经。

  阿杰的身后是凉山97万人的贫困群体。面积6.04万平方公里的凉山州,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1956年凉山民主改革前,大部分地区处于奴隶制社会。

  由于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加上历史上欠账多等特殊问题,凉山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昭觉、布拖、金阳、美姑、普格、越西、喜德7个县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布拖县被誉为“凉山西伯利亚”,地质条件与气候同样恶劣,2016年之前这里不通国道和省道,是“出不去、进不来”的交通死角。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2016年11月之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赖17段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由藤条、木棍编成的“天梯”,被称为“悬崖村”。

  凉山花开

  2017年8月,在“控辍保学”工作的推动下,凉山州相关部门将“格斗少年”接回大凉山接受义务教育。阿杰和4名小伙伴来到了冕宁县双河小学。在这所“体教结合”的学校里,孩子们一边上学,一边接受专业的拳击训练。丰富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渐渐开朗,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

  2013年以来,12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扶贫干部奔赴凉山。7年来,修公路、建新房、兴产业、抓教育、促脱贫……辛勤的汗水浸润了昔日贫瘠的土地。过去5年,全州累计实现1772个贫困村退出、80.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9.8%降至4%。

  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布拖县一度出现基础项目建设滞后。面对紧迫局面,当地迅速建立起“指挥部+企业管理员+驻点技术负责人”的三层作战体系,将工期倒排到天,通过近3个月每日一调度、“两班倒”交叉作业的冲刺,所有安全住房于6月全部建成,目前贫困群众已全部入住。

  晚上10点,越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城北感恩社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罗保才还在带队巡逻,搞入户调查。他告诉记者,为了让1421户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干部们从春节起就没有休息过,就连彝族最重要的火把节也是在工作中度过。“只要贫困户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罗保才说。

  美姑县瓦古乡瓦以村,“95后”第一书记杨卓玛一个月前在入户途中摔了一跤,造成脚踝韧带拉伤、股骨头脱臼,疼得眼泪直流。但她顾不上休息,戴着护腰、护踝,又开始一瘸一拐地忙着“十查二十核”。今年元旦刚刚新婚的她,一个多月才能与同在扶贫一线的丈夫见上一面,话题总会不知不觉“跑偏”到工作上……

  不负金秋

  夏末秋至,大凉山处处可见苦荞丰收的景象。已经长成帅小伙的阿杰转眼已经升入泸沽中学初三年级。今年8月,他在四川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上夺得男子52公斤级冠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感觉离上大学、当教练的梦越来越近了。”他说。

  大凉山,梦想起航的不仅是阿杰。

  8月初,已搬到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沐恩邸社区3个月的沙马作叶,回了一趟龙沟乡金野以匹村的老家,收割苦荞和土豆。他的新居周边已建起了服装厂、口罩厂、塑钢厂,城外还有四川攀西地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园,去往广东佛山的劳务输送专车,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奔向远方。

  螺髻山下,一只只灰顶鹤在普格县特尔果乡的稻田上空盘旋。稻田里种着有机红米,还养着红鲤鱼、雅鱼、青虾、中华鲟。这个集休闲体验与现代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是泸州市龙马潭区和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共同打造的示范产业园。贫困户特久差且将家里的5亩土地流转给了示范园,在园区当起了管理员,儿子也在这里打工。

  行走在大凉山的日子,记者总能被乡亲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感染。这些笑容绽放在“悬崖村”老乡们走下“天梯”奔向新居的途中;绽放在女孩们退掉“娃娃亲”,背上书包走向学校的路上;绽放在老阿妈为牛羊接生的畜圈里;绽放在米-26直升机调来装载机打通通村路后,人们欢庆起舞之时……那是像苦荞花一样的笑容,洁白、美丽,恬静而动人。 【编辑:朱延静】 ,苦荞花开大凉山艾默生保险丝 ——四川7个未摘帽县脱贫攻坚一线观察

相关:

贵州桐梓:金秋时节采笋忙 方竹托起致富路  贵州桐梓:金秋时节采笋忙 方竹托起致富路  央视网消息:来关注脱贫攻坚。金秋时节,在贵州桐梓县,当地特有的方竹竹笋进入采收高峰期,宁静的大山变得热闹了起来。笋农们将一筐筐鲜笋从大山中背出,满是丰收的喜悦。  在桐梓县狮溪镇海拔1800米左右的柏芷山和箐坝山,这里是全国连片原生态方竹林面积最大的区域,方竹采收进入高峰期后,每天2000多人在山上采笋,也有马匹在山间上下驮运。采笋、驮笋一片繁忙景象。  ..

陈寅恪祖宅开发风波,“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被人抢走了”▲陈家大屋前方是一片稻田,两百余年间沧海桑田,这里的炊烟一直没有中断。 (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磊/图)全文共 5351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陈家大屋的炊烟百年不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走出了影响中国近现代政治、历史学界的“陈门五杰”,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的便是国学大家陈寅恪。陈丰贵骄傲中难掩失落,近十余年的开发,陈氏后裔搬出了祖宅,而又遭遇二次搬迁。“是被迫的。一是补偿款给得..

广西钦南:“扶贫车间”助力群众就业脱贫  广西钦南:“扶贫车间”助力群众就业脱贫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积极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入驻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为稳定就业、稳定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农桂芬,从2018年以来在广西钦南的一家科技公司的扶贫车间就职。而她的家就在公司附近的易地扶贫安置小区。不仅实..

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新华社记者刘硕、胡浩、任沁沁  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坚守在边远、贫困、艰苦地区的教师们因奋斗而“最美”,被他们温暖守护的学生们的未来,也因奋进而闪光。   张杰、王秀秀夫妇:走了几万里只为“一个都不能少”  张杰是河南师范大学2009..

国家统计局:今年夏粮产量为1.43亿吨 同比增加121万吨  国家统计局:今年夏粮产量为1.43亿吨 同比增加121万吨  央视网消息: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昨天(11日)发布的消息,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20至2021年度我国三大谷物,也就是小麦、稻谷和玉米仍将会供大于需。其中,小麦产大于需1400万吨左右,稻谷1700万吨左右。小麦、稻谷口粮品种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口粮供应绝对安全。从供求形势来看,国内谷物供需总体宽松,库存充裕,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消费..

绍兴为湖北高校毕业生提供1万个岗位  中新网武汉9月12日电 (武一力 冯译天 林磊)“武汉经历了大疫,毕业生也迎来了‘最难毕业季’;如今武汉已经复苏,我们对明天充满希望。”在浙江省绍兴市委市政府12日于武汉洪山体育馆举办的“活力绍兴·智引全球”2020招才引智秋季专列启动仪式暨武汉硕博人才对接活动现场,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二学生向海说道。 图为湖北高校毕业生正在咨询岗位信息 武一力 摄   12日一早,记者来到武汉洪山体育馆看到,..

宁夏举行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应急救援演练  中新网宁夏海原9月12日电 (杨迪)9月12日是第21个世界急救日。当天,由宁夏应急管理指挥部、宁夏军区主办的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军地联合应急救援演练在宁夏海原县举行。这是宁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科目最多、首次全程采用网络直播的综合应急演练。   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最大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该地震震级达里氏8.5级,共造成20余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 救援队伍..

《新闻联播》近9分钟的头条,释放了重磅信号撰文 | 余晖昨天,《新闻联播》近9分钟的头条大家看了没?9月11日下午,又一场重磅座谈会在京召开。这场座谈会是“科学家座谈会”,意在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这是继8月24日“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之后,习近平又一次开门问策。前者聚焦的是经济社会,后者聚焦的是科技事业。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7位科学家政知君注意到,出席座谈会的..

退休老教师高铁站偶遇新兵,这句嘱托让人泪目  9月10日   河南郑州东站发生了这样的暖心一幕   感动了现场的旅客和无数网友↓   当天,适逢教师节   一位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遇到了   一群列队候车的入伍新兵   此情此景让老教师情绪激动   她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学生和孩子   嘱咐他们照顾好自己   保护好人民与国家   “我以老师的名义   希望你们到了部队以后   多多关照自己,保护好自己,   保护好人民,保护好我们的国家!..

小伙自驾游西藏还顺手做了这件事,网友怒赞!  近日   一位小伙自驾游西藏一路捡垃圾的视频   走红网络   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支持   小伙自驾游西藏   看了风景还捡了500多袋垃圾   蔡先生来自福建   今年8月中旬自驾到西藏旅行   旅行途中   他发现有不少游客   将垃圾随手扔在了景区   为了保护环境,蔡先生用袋子   把所到之处能见到的垃圾   都打包带走   并用自己的车把垃圾转运到   附近垃圾箱或县城垃圾站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