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动辄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

2020-09-11 06:33:46 来源:网络

  年轻人为何动辄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

  近两年,“社恐”这个词频频走进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前段时间,在光明日报“青年说”发起的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一个惊人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

  在“社恐”没有流行之前,笔者对不擅长交际、恐惧社交的理解,还停留于“性格内向”的认知。然而,浏览了一些关于“社恐”的文章,笔者却发现,“社恐”存在被泛化的倾向,连自卑和内向甚至也被纳入社恐的范畴之中。

  社恐,即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会交流障碍,医学上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在临床上有直接的外在表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将其定义为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即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和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害怕自己会出丑和行为窘迫。

  但具体来说,并非所有对社交恐惧的情况都可以叫做社交恐惧症。比如一个害羞的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甚至还带有一定的回避行为,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在场的,一旦离开了即时的情境,就会消失。而真正社恐的人,恐惧程度要更深,发生时间持续更长,还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带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功能。

  笔者注意到,一些文章就将社恐的外在表现简单归结为:不喜欢在酒桌上敬酒、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在餐馆结账时不敢大声呼叫服务员、坐公共汽车到站时羞于让司机停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错过站、宁可点外卖也不愿意和老板面对面交流……

  说实话,笔者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以上一些情形,我小时候也经历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就逐渐消失了。拿公众场合演讲来说,很多人都会怯场,甚至紧张、手心冒汗等。记得我上小学时,有老师让我到讲台前唱歌,结果,我就站在前面低着头,不敢吭声,到最后眼泪都掉了下来。然而,上大学期间,我却参加了一些演讲比赛,也做过不少室外大型活动的主持人。换句话说,谁都不是天生的演讲家,有些社交技能是需要主动克服心理障碍,慢慢去锻炼的。

  要知道,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当初提出的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划分,可并没有给内向者贴上负面的标签,相反,内向的人也有外向者不具备的性格优势。此外,每个人在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也都会有一些自卑情结。

  进一步说,社恐的人可能会自卑、内向,但自卑、内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社恐。年轻人有社交问题,害怕社交,也并不代表就患上了社恐。医学上所说的社恐,是需要专业临床诊断的,当下年轻人的多数社恐,尚且都没到达病态的程度。

  更值得追问的是,年轻人为何动辄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在我看来,除却对“社恐”这个专业性概念进行泛化、浅层化的理解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因素。

  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所谓的社交,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微信时代,朋友圈里的求点赞、求投票、求转发、求砍价,给很多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绑架”;工作群里,对领导发言的“溜须拍马”,可不是内向者所擅长的;下班之后,无法拒绝的酒局、虚情假意的社交,也让很多职场年轻人有诸多的无奈……

  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化和虚拟化,成为不少性格内向的人回避社交麻烦的“避风港”,很多打着“社恐”旗号的年轻人,在网络里更加如鱼得水、舒适自在,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建议年轻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主动进行面对面交往,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确实是需要迈过心里这道坎儿的。

  医学上讲,“社恐”一般只会发生在17-30岁之间,这就不难理解这个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当然,我们也要明白“社恐”被泛化、标签化的背后,既有年轻人对害怕社交的坦诚,也有对自己在某些社会交往技能上欠缺的遮蔽,起到了“保护伞”作用,甚或夹杂着对某些“老一套”社会规则的无奈,表达了回避社交的一种真切的心理诉求。

  胡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禹】 ,安徽新闻 年轻人为何动辄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

相关:

疫情让经历寒冬的付费自习室迎来“大回潮”  疫情让经历寒冬的付费自习室迎来“大回潮”   每月支付几百元,你就可以在一个洁净安静的空间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不需要每天起早占座位,也不需要将沉重的课本和习题搬来搬去,在你付完租金的这段时期里,它如同你的高中课桌般私有。   近年来,一种源于日韩、根据时间付费,从而获得自习室座位使用权的新共享经济形式——付费自习室开始在我国走红。据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近日发布的《暑期教育行业复苏大数据报告..

吕梁山里的“新煤矿”  吕梁山里的“新煤矿”   “去年3亩地总共收了4000斤黑木耳,3万多菌棒卖了10多万元。”近年来,山西中阳县任家湾村的任保平、张美莲夫妇在政府鼓励下,栽植了3.5亩黑木耳,没想到收益显著,“县里有支持政策,每亩地补贴3000元,算下来每根菌棒只需要投5角钱,剩下的全是利润,比‘受苦’种庄稼赚钱多了!”   任保平的致富故事是县里许多黑木耳栽植户的缩影。近年来,吕梁市中阳县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

智能化服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智能化服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市场漫步)   在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加快普及的同时,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符合其特点、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需要企业、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某市一位老人乘公交车时因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而被司机拒载,此事引起人们关注。   其实,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因缺少智能手机遇到不便的现象已不是个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服务..

吃水“困中之困”之地如何谱出“吃水经”?  “云”解塬上渴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的1/4,而西海固,又是全国人均的1/23。西海固苦旱,吃水最难。然而去年以来,已有10多个省份派人来西海固,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学农村“吃水经”。   在脱贫“贫中之贫”、吃水“困中之困”的地方,能有什么“吃水经”?   彭阳从城到乡,织起一张“活”的水网——传感器遍布泵站阀门,流量水压等数据汇入物联网,管控靠云计算,调度实现自动化。   彭阳解答了..

让乡村新职业激发新动能  让乡村新职业激发新动能(话说新农村)   乡村新职业不断涌现,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政策多些精准帮扶,教育培训多些精准服务,让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近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发布一则招聘信息,为所辖的8个村招聘农业经理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年薪18万元,另有绩效奖励……优厚的待遇引发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农业经理人是干什么的?招聘信..

节前买来节后扔 月饼如何走出浪费怪圈  节前买来节后扔  月饼如何走出浪费怪圈(养生杂谈)   几乎每年中秋节,总要有这么几种新闻报道:节前,各种花样月饼上市,天价月饼惹争议,过度包装须警惕等;节后,则是月饼大甩卖,追问过剩的月饼去哪儿了,反思浪费现象等。   今年,在全社会都在声讨餐饮浪费的氛围中,中秋节又将翩然而至。提前一两个月,很多商家就按捺不住推出“新科月饼”抢占市场了。   事实上,人们对月饼的消费量,早就到了天花板了。..

朱鹮 再度起飞在秦岭  朱鹮 再度起飞在秦岭(人民眼·人与自然)   引 子   远山、绿树、水田。前来觅食的朱鹮,掠过人的头顶,长喙、凤冠、红首、白羽。行走陕西洋县乡野,这样的场景不时可见。   时针拨回到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受命寻找朱鹮,3年跋涉5万余公里,1981年5月,在洋县发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由此,一场拯救朱鹮的行动迅即开启。   呵护备至,7只朱鹮开枝散叶,如今已繁衍至5000..

冷链物流进入发展快车道  冷链物流进入发展快车道(消费视窗)   浙江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溯源管理,让居民吃到放心的进口食品。图为9月5日,诸暨市陶朱街道旺厨食品有限公司员工通过冷链运输把牛排、羊排送到居民手中。   郭 斌摄   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冷链物流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消费者只需网上一键下单,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海鲜水产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等特殊商品,都能第一时间送到家。推动冷链..

中印外长发表联合新闻稿,双方达成五点共识新华社莫斯科9月10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于9月10日在莫斯科举行双边会见。两国外长坦诚和建设性地讨论了中印边境形势发展及中印关系。一、两国外长同意双方应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关于发展中印关系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包括不让两国分歧上升为争端。二、两国外长认为,边境地区当前形势不符合双方利益,两国边防部队应该继续对话,尽快脱离接触,保持必要距离,缓和现地事态。三、两国外长认为,双..

以积极健康内容赋能短视频生态  以积极健康内容赋能短视频生态(艺海观澜)   短视频的要义是同时运用好镜头、配乐和剪辑,展现真实健康的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   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广受喜爱。据第四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整体数量的85.6%。受众群体广、影响范围大、用户黏性强,短视频成为新的传播风口,持续收获流量热度。   人气骤升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