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山区老家 北漂妹子过了两个月“李子柒”的生活

2020-04-04 12:27:58 来源:网络

  滞留湖北山区老家拍视频走红 北漂妹子过了两个月“李子柒”的生活

  原本计划一周的假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意外地留在了湖北恩施的大山中,昨天是蓉二(网名)被“困”在家的第75天。当繁忙的都市生活暂停下来,她意外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内心宁静地陪伴着长辈,闲暇无事时带带小孩、遛遛狗、撸撸猫……被“困”大山期间,她拍摄了一系列反映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等内容的短视频,在网络走红,被网友亲切地唤为“恩施李子柒”。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蓉二时,她刚种完玉米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帮家里种完玉米 ,我就可以回北京了,我买了4月5日回程的火车票,就要结束这漫长的‘假期’了,真的很不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拍摄田园生活走红

  蓉二的家乡在湖北恩施州鹤峰县燕子乡荞云村,那里距武汉五百多公里,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那里的居民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2009年,蓉二离开大山,去往北京的首都体育学院就读新闻专业。毕业后蓉二并没有从事新闻相关工作,而是去了北京某公关公司,一直做到了客户经理的职位。

  在北京读书工作的她已离家十年,今年1月20日,蓉二从北京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工作以后,在北京奔忙漂泊,回一趟家都是奢望,基本只有春节才会回家一趟,也就匆匆待几天就要回城。”而这一次,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这次意外的“长假”,让蓉二享受到了“强塞”过来的田园生活,看到久违的家乡三月,喂鸡砍柴,陪伴家人,将日子过成了诗歌。

  在她的记录下,我们看到了缀满露珠的花朵、冒雨采花的蜜蜂、叮咚清澈的泉水、萦绕在山间的云雾、农民在田间忙碌的背影,还有大年肉、咂酒、油茶……“我是土家族,我们这边基本都喝本地酿的苞谷酒,家家户户都会酿酒,过年都会杀一头猪,腌制熏一年。由于实在太偏远了,没有恩施市或者利川那边的风俗那么浓厚。这里更加淳朴,生活都比较简单。”她笑言自己只是记录了一些大山里最普通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

  她拒绝被称“李子柒”

  网友赞美她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每个镜头都那么细致、亲切。“看完视频,很感动!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忙碌的城市生活,忘记了生活究竟是什么。慢了下来的生活似乎更让人有一丝活着的意识,恬静的农家生活,更让城市焦虑的人有了心灵向往的净土。”

  对于自己的视频受到如此关注,蓉二有点意外也有点惊喜,对于网友称呼她为“恩施李子柒”,她表示自己确实很享受这样的田园生活,但并不想成为网红,“可能是大家对我的鼓励吧,也很感谢他们喜欢我的视频,但被叫‘李子柒’是过誉了,其实我是有点介意别人这么叫的,我就是我自己,我没有要成为谁,我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在家乡的生活

  很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尝试干了很多农活

  蓉二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疫情刚来的时候,她跟所有人一样,心里非常害怕和焦虑,经常刷新闻刷到半夜,有时候望着窗外的繁星点点,担忧到无法入眠,但隔绝在大山里久了,每天有清风和鸟鸣的陪伴,有家人的温暖,内心有了久违的真实和宁静,日子仿佛被拉长,时间也好像静止了。“这次在家乡待的时间太长,发现家乡真的太美了,我先是拍了些照片和视频发在朋友圈,朋友都开玩笑说我就是‘恩施李子柒’啊。”

  之后,蓉二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发布在B站上面,家人相处、下地干活、喂鸡砍柴的视频意外地火了。“以前喂鸡砍柴这些活我也干,但待在家的时间都很短,春节过完我就走了,我根本不知道家人在春天都干什么,这次在家时间长了,我知道他们二月三月要收地,种玉米、土豆,我就帮着干了很多农活,这是我以前没有尝试过的。”

  蓉二说朋友们都很羡慕她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是她在家其实也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大多数时候,她要帮忙带小孩。她笑言带小孩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我5岁的侄女灵灵,前些天和我一起上山,她被蜜蜂亲了一口,很快半边脸都肿了,我得背着她下山,小家伙说希望病毒快快退下,她就可以回城里上学了。”

  蓉二的镜头里,有一段记录爷爷奶奶生活的画面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我奶奶今年80岁,她从来没有出过大山,她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她和80岁的爷爷以及4岁的大橘猫一起生活,她常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都留给我们,那只胖乎乎的大橘猫每天和她一起下地,寸步不离,很多时候我都听到奶奶苦口婆心地跟大橘猫对话。”画面很质朴,也没有太多的语言,却让很多人想起了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

  蓉二说,爷爷得知她过两天就要启程回京,把家里的腊肉拿了一大块给她,非得让她带走。“他们都八十岁了,还在家种玉米干农活,自力更生,我既觉得愧疚又很感动。”

  家里最忙碌的人

  父亲坚守抗“疫”第一线,扶贫、防控两手抓

  蓉二说这段时间以来,父亲是他们家最忙碌的人。蓉二的父亲是村里“尖刀班”成员之一,疫情发生以后,每天早出晚归,在基层工作近20年的他,肩负着几个小组的疫情防控和健康统计工作,每天早上他都要带着一沓表格和疫情宣传单页骑着他的摩托车出发。

  基层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涉汉人员的摸排到访、测温统计等,其次还有对于村民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与讲解,还要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且不误春耕生产。蓉二的父亲所在的基层“尖刀班”原本是主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因为这次疫情,所有“尖刀班”成员全都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来,身兼数职,扶贫、疫情防控两手抓。整个疫情期间,他们都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不分昼夜地监测,一旦有发烧或者疑似症状都要立即排查上报,夜里召开紧急会议是常有的事。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整个村子285户1017位村民都健康无恙,随着春耕时节到来,村民们都开始了有序的春播生产;外地务工人员也在基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陆续顺利复工。

  蓉二说父亲不善言辞,是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父亲形象,但对子女的爱却很深沉,“我们家里养了八九只鸡,父亲总是借口鸡吃粮食太多了,趁我们都在家时宰了吃掉。他也好几次天不亮就起床去很深的山里采新鲜的野菜回来让我们尝鲜。总之为了满足我们的味蕾想尽各种办法。”

  在北京打拼的蓉二,这次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天。“前两天,哥哥嫂嫂带着小侄女离家出发去东莞,那天全家人都起得格外早,车子出发时,全家围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叮嘱,爷爷奶奶也都在,看到这一幕依依不舍的场景,我觉得格外暖心。”

  对生活有了新感悟

  不做网红,将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蓉二来讲,这段时间确实是她人生中难得的一段珍贵经历。十年后再次目睹家乡春暖花开,看冰雪融化成河水,看夜空的繁星点点,回忆小时候无尽的趣事……最重要的是能够朝夕相处陪伴家人,这些都是属于她的幸运。“以前我也会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觉得不够体面,与城市孩子的物质差距过于明显,但现在于我个人而言,农村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优越感’和‘安全感’,这里有更加贴近生命本质的生活方式,有更加清新的空气和透亮的天,感觉生活在农村,越是接近大地,就越是接近生命的本质。”

  蓉二离开家乡十年了,可家乡依然是她记忆里的样子,春耕秋收好像是这里勤劳的人们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大幅提升了,但是人们辛劳依旧,亲友热情朴实如故,我觉得既伤感又欣慰,人们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着生活。”

  这两个多月的山居田园生活,也让她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如果没有这次的众志成城,没有国家的坚实后盾,我绝对做不到如此的‘心安’。从一开始的焦虑恐慌,到后来的享受当下,因为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怀美好和善意,认认真真地生活。”

  这次走红后,是否考虑会尝试做自媒体?蓉二坦言,也曾考虑过,但感觉自己并不具备那样的实力,自己也没有团队,“做自媒体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强大的内心,我的性格可能不适合,我还是回到现实的生活,好好上班吧。” 【编辑:郭泽华】 ,滞留山区老家全球物流 北漂妹子过了两个月“李子柒”的生活

相关:

又到清明:远程祭扫,不变的是哀思  新华社南宁4月4日电 题:又到清明:远程祭扫,不变的是哀思   新华社记者   手指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在逝者虚拟墓碑前“献花”“点烛”“留言”。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纷纷开通“云祭扫”等远程祭扫平台,鼓励公众通过远程祭扫、缅怀逝者,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业内专家认为,祭扫重在心意,贵在文明,随着时代发展,远程祭扫等新方式多元化,共同形成文明祭扫新风尚。   清明远程祭扫需求..

司法部追授近50名因公牺牲英模记者今天(4日)在司法部获悉,司法部追授2019年以来已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和已经认定因公牺牲司法行政干警近50人。清明杏花雨,哀思祭英魂。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纷纷举办线上活动,缅怀英雄,“云”寄哀思。这些牺牲的干警中,有身怀绝症依然坚守在监狱抗艾一线的唐顺保;有疫情防控工作中突发心梗不幸去世的白松;有牺牲前90分钟还在召集分监区长布置工作任务的夏利民……榜样们夙夜为公鞠躬尽瘁..

调研显示:超九成受访者认可清明暂停祭扫  调研显示,超九成受访者认可清明暂停祭扫  “延后拜祭”被接受 “居家追思”超五成  3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组织19个市县调查队面向当地相关部门和1740位广东居民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居民对清明期间疫情防控措施的反响。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居民认可相关举措,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用“云祭扫”等新的恰当方式表示追思。  参与调研的专家也表示,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建议顺应群众期盼,细化宣传引导,深化协..

上海民政局与高校合办的首届殡葬行业学历教育本科班开班  中新网上海4月4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殡葬行业学历教育本科开课仪式4月4日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首届三个班85名学生和全市1000多名殡葬行业员工在线收看了开课仪式。   殡葬是一个古老的行为,早在一百多万年前,古人就有殡葬的行为发生;殡葬又是一个现代的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沉淀下来的,集中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生存的价值、人性亲情等有关于人..

为全面复航做准备 武汉天河机场57万平方米开展大消杀  为全面复航做准备  武汉天河机场57万平方米开展大消杀  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161名队员执行消杀任务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谦 通讯员孙呈 杨环)自4月8日零时起,武汉天河机场国内客运航班将恢复运营。为营造安全健康的乘机环境,做好全面复航准备,4月3日下午,武汉天河机场邀请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161名队员对T3航站楼进行一次封闭式卫生防疫消杀。  当天下午2点多,长江日报记者来到T3..

别样清明:机票“白菜价”,官方推广“云祭扫”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4日电 (冯方)又是清明时节。疫情当下,这个清明与以往不太一样。一方面,国内多个热点城市往来机票低至“白菜价”,火车余票充足。另一方面,多省份逐步放开本地游,不少景区推“免票”举措。此外,针对清明祭扫礼俗,官方出台政策,提出“云祭扫”“代祭扫”。   机票“白菜价”,火车余票充足   受疫情影响,大家纷纷念起“宅”字诀,出行需求骤降,航空等交通行业因此受到不小冲击。4月1日,国际..

又是一年清明时 广东“云”上祭扫树新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广州4月3日电 (记者郑杨)又是一年清明时。去年人流如织、仅清明节当天就接待祭扫群众超过20万人次的广东佛山市飞鹅墓园,今年是一片宁静。因疫情防控要求,佛山全市的公墓、殡仪馆在清明期间暂停了祭扫活动,代之以网络祭扫、公墓工作人员免费代献鲜花等服务。在佛山,通过广东省“粤省事”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开展“云祭扫”,为先人和革命英烈书写寄语,成为祭扫新风尚。   广东群众非常重视清明节..

网络祭奠、书写寄语 黑龙江祭扫服务有温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哈尔滨4月3日电 (记者马维维、通讯员程诚)网络祭奠、微视频讲述先人故事、书写寄语、制作思念卡……清明前后,黑龙江省民政系统通过设立祭扫服务热线、建设网上祭扫平台、大力推广网络祭奠等“非现场”祭扫形式,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安全、高质量、有温度的祭扫服务。   据大庆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李娜介绍,由于今年清明该市殡葬服务机构停止现场祭祀活动,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祭奠先烈、缅怀亲人的..

深圳新增1例英国输入病例 3例无症状感染病例  (抗击新冠肺炎)深圳新增1例英国输入病例 3例无症状感染病例   中新网深圳4月4日电 (郑小红 朱族英)深圳市卫健委4日发布消息称,截至4月3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53例。4月3日当天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为英国输入病例。此外,深圳当日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0例,其中境外输入11例。   据悉,新增的境外输入病例为22岁中国籍男性,由英国留学返回。   3月17日,该患者..

沙尘入境 北京南部严重污染  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实况显示,受东北地区南下的浮尘天气影响,北京南部地区目前达到六级严重污染,此为空气质量级别中最严重一级。首要污染物为PM10,局地PM10小时浓度已超600微克/立方米。 北京环保监测中心   气象部门表示,受东北地区南下的浮尘天气影响,北京东部南部地区平谷、大兴、通州等能见度有所下降,预计今天午后受偏南风影响,东部南部地区可能继续受到浮尘天气的影响。   4日10时,北京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