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驿站的“全能服务员”

2020-03-24 11:10:58 来源:网络

  康复驿站的“全能服务员”——记“119党员突击队”90后、00后消防员群体

  随着武汉市方舱医院陆续闭舱,治愈出院的康复人员统一转入定点康复驿站隔离观察。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119党员突击队”近百名消防员进驻康复驿站执勤服务。这群大多是“90后”“00后”的年轻消防员,承担起了康复人员接转入住、一日三餐配送、生活物资采购、环境卫生清理等一系列保障服务任务,成为忙碌在康复驿站的全能服务员。

  开心:我们接您回家

  “今天上午又有52名康复人员需要转送到普安山康复驿站,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互相搭把手,动作麻利点。”正在给队员鼓劲的是江夏区消防救援大队“119党员突击队”的姜恒。 “刚开始,我们是把确诊、疑似人员转送到医院或者隔离点,现在是把康复人员从医院接到康复驿站,心情是不一样的。看着他们康复,虽然我们连续作战,但高兴之余有使不完的劲儿。”1992年出生的姜恒带领12名队员已完成人员转运勤务36次,转运人员746人次。

  “我们不但要把康复人员安全送到,更要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一次转运结束后,消防员徐宁波发现一位年过七旬老人站在门外久久不愿入内,细心的小徐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老人患有恐高症,不能住在高楼层。小徐立即联系现场工作人员协调,把老人安排在了一楼住宿。“只有他们安心地住进去,我们才能放心离开。” “楼上有个腿脚不便,能不能帮帮忙?”消防员王磊、宋康二话不说,立即上楼,一路背着老人上车,到了康复驿站,又特意嘱咐医护人员照顾好老人。“看着康复人员露出满意的微笑,我们的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姜恒说。 “我们回家啦!”3月14日,湖北大学康复驿站第一批170名康复隔离人员结束了14天集中隔离观察后健康回家。“看到这么多康复人员开心地回家,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战胜病魔的喜悦,这让我终生难忘。”现场参与执勤服务的北京森林消防救援机动支队援汉消防员王刚动情地说。

  贴心:有困难找消防

  “我把自己的手机号贴在每层楼的饮水机旁,大家有困难就会和我联系。”1991年出生的程炼,是武汉市汉阳区消防救援大队“119党员突击队”一名队员,也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驿站里最忙碌的人。“每天至少要接到40多个求助信息,一班下来手机电量几乎消耗殆尽。”

  “你帮我买的香蕉和橘子已经收到,非常感谢你工作的细微与关爱!”64岁的李阿姨患有低血糖并伴有身体缺钾症状,医生建议她多吃香蕉等水果补充糖分和钾。这可难坏了不会网上购物的李阿姨,她尝试着向小程求助,很快8斤香蕉、6斤橘子就送到了她手上。 罗振华是江苏宿迁市消防救援支队二级指挥员,因春节回武汉探亲而滞留下来,他第一时间加入由300多名消防员组成的应急管理部援汉突击大队,在华夏理工学院康复驿站担任勤务保障服务工作。 71岁的李婆婆行动不便,因床上垫子太薄,腰疼得受不了,自己手机充电器也不小心遗失在医院了,老人着急得哭了起来。罗振华立即拿来自己手机充电器、找来两床垫子给老人铺上。他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存在老人的手机里,备注“消防员”,“这样,李婆婆有困难就可以给我打电话,我来帮她解决”。

  罗振华在驿站建立了“消防管家”微信群,为康复人员架起一座暖心的沟通桥梁。“这样我们就能随时掌握他们的需求,服务就会更及时、精准、顺畅、周到。” “康复驿站里的很多人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困难、小问题需要帮助、解决,我们把他们当家人,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汉阳区消防救援大队闻杰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驿站负责人。

  第一天送餐时,细心的闻杰发现严婆婆、黄婆婆因患有糖尿病,不能喝含糖的酸奶,他立即把自己和队员手里的纯牛奶送到婆婆们手中。随后,统计出整个驿站共有8人需要纯牛奶,闻杰立即联系配餐公司协调解决。“他们很快就给我们更换了纯牛奶,在这里感觉像家一样温暖。”提起这件事,黄婆婆激动地说。

  “我们消防站共有15个人在这里执勤,队员中‘90后’有11人,‘00后’2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很多人在父母、家人眼中还是个孩子,但工作起来,认真、热情,没有半点儿娇气。”闻杰说。 “有困难,找消防。”已经成为驿站里最实在、管用的一句话语。

  暖心: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康复驿站,一些康复人员常有情绪不佳、心情低落的情况。执勤消防员们用贴心和暖心的服务来疏导他们,把驿站变成温暖大家庭。 “沁沁,别哭,马上就可以见到你爸爸啦!”武昌区消防救援大队张伟,抱着2岁的小女孩沁沁一边安慰一边上楼。 3月6日晚,武昌火车站汉庭酒店康复驿站迎来一位小朋友沁沁,她爸爸、妈妈先后确诊新冠肺炎进入方舱医院治疗,她和外婆因密切接触进入隔离点观察。没想到沁沁的外婆后来也被确诊,2岁大的沁沁无人照顾,指挥部决定将孩子送到已经康复的父亲身边。

  康复驿站每天吃的是统一盒饭,张伟主动协调送餐公司,给小沁沁专门定制了蒸鸡蛋、面条等儿童餐。“刚刚来到陌生环境,沁沁经常哭闹,我们就凑钱买了小狗玩具、彩色铅笔、一大箱子零食和水果送给她。”张伟说,“小孩子很可爱,希望让她在这度过一段快乐时光。”

  74岁的彭婆婆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她的日常照料工作就落在了武昌区粮道街如家酒店康复驿站唯一的女性、武昌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文员李婷婷身上。

  “彭婆婆就像一个老小孩儿,给她喂饭、换衣服都要哄着。”李婷婷每天细心地给彭婆婆清理大小便、更换床上用品和贴身衣物、送水喂饭。“我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这样一切就变得自然了。” “刚来康复驿站时还是有些害怕,一天会量多遍体温。”李婷婷的家就在康复驿站附近,她的妈妈每天都要隔着封闭小区的木板缝看一看女儿,亲自确认一切安好,才肯放心。

  细心:守护好驿站平安

  “您一定不能在屋内吸烟,别影响您的健康,也避免可能引发火灾。”武昌区消防救援大队的孙德辉在收送外卖时,发现王先生购买了一盒香烟,他通过电话、上门反复劝说,直到王先生决定戒烟。 “大家要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要串门,安全用电,防止引发火灾。”同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驿站执勤的朱良琛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消防员,1997年出生的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武汉消防工作。“我们把年轻人组织起来,教他们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如何组织疏散逃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处置。” 在康复驿站执勤的每一名消防员都像朱良琛一样,定时开展消防安全巡查,不放过每一件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每一个消防通道出口是否畅通、每一名康复人员是否违规用电、吸烟用火等。 “驿站的公共空间每日早晚各开展1次消毒。”执勤期间,朱良琛和队友们严格执行防疫要求。“我们按照‘进站前全面消毒、住站时每日消毒、出站后终末消毒’原则,对驿站进行科学环保精准的消毒,确保康复驿站消防、防疫双安全。”朱良琛说。 康复驿站是康复人员战胜病魔后,开启健康新生活的第一站,每一名参与执勤服务的消防员都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康复驿站里充满着家的温馨、爱的暖意和重生的力量,这群“90后”“00后”年轻消防员们,在康复驿站里,补上了自己没做过家务的活儿,尽到了一名消防员应尽的职责和使命,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该有的奉献和担当。相信每一名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消防员,都会因自己曾是康复驿站里的一名“服务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理 通讯员 鲁璟琳) 【编辑:苑菁菁】 ,康复驿站的“神雕侠侣演员表 全能服务员”

相关:

江苏梁溪-青海循化:千里连线“云招聘”,扶贫协作奔小康  中新网西宁3月24日电 题:江苏梁溪-青海循化:千里连线“云招聘”,扶贫协作奔小康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日前,一场“云招聘”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之间“千里连线”。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此次“云招聘”之前,无锡市梁溪区与海东市循化县方面深入沟通,精准收集循化县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向的人员信息,并筛选了梁溪区两家重点用工企业,量身打造20个岗位,工作易上手、工作待遇好。 ..

陈锡华:与毒贩搏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陈锡华:与毒贩搏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新华社昆明3月23日电(记者林碧锋)当陈锡华的遗体被发现时,他的双手仍紧紧抱住逃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松手……在与毒贩的殊死搏斗中,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36岁。   陈锡华,1975年9月出生,贵州仁怀人,中共党员,是原云南边防总队保山支队侦查队教导员。1994年12月,以优异成绩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的陈锡华,毅然弃笔从戎,投入到禁毒..

快速响应 坚守底线 依法联动 北京疫情防控“法治”先行  【抗疫复工两手硬 这些地方这样做】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树行   疫情防控是对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其中“法治”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实战检验和考核。在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北京市始终坚持疫情防控“法治先行”,在法治的轨道上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快速响应 依法建立防控体系   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快速响应。1月23日,武汉封城..

北京首次报告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3月23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例,并新增报告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疫情通报,3月23日0时至12时,北京市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例,其中西班牙输入12例、英国输入2例、挪威输入1例;12时至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其中英国输入10例、西班牙输入2例、美国输入2例、希腊输入1例、墨西哥输入1例。与此同时..

重庆23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  中新网重庆3月24日电 (记者 韩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4日发布消息称,3月23日0时至24时,重庆市本地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   截至3月23日24时,重庆市本地无在院确诊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70例,累计死亡病例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76例。   境外输入疫情方面,3月23日0时至24时,重庆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为美国输入)。截至3月23日24时,重庆市累计报..

陕西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新增治愈出院1例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陕西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3月23日8时至24日8时,陕西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陕西本地无新增确诊病例,本地新增疑似病例0例,治愈出院1例。   境外输入病例,陈某某,女,25岁,中国籍。3月1日至3月15日,在英国伦敦某大学公寓单间单人居住,正常上课,期间同班一名其它国籍学生曾出现过头痛、乏力症状,当地就诊后诊断为流感。自述3月15日晚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症状,3月18日鼻塞..

宁夏担保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屠国军一审获刑12年6个月  中新网银川3月24日电 (杨迪)记者24日从宁夏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院于3月23日依法对宁夏担保集团原董事长屠国军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一案一审公开宣判,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6年6月至2016年7一8月期间,被告人屠国军在担任银川市商业银行副行长、宁夏银行副行长、宁夏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按揭业务、融资担保审..

抗疫一线的90后科研工作者:靠科技和智慧战胜疫情  走近四名抗疫一线的“90后”科研工作者——靠科技和智慧战胜疫情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   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

浙江医疗队90后护士陶丽圆: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  浙江医疗队“90后”护士陶丽圆——“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   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   “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时间。”陶丽圆从未想到,..

清零!海南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海口3月24日消息(记者 任桐 通讯员 冯琼)3月24日,随着海南省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愈出院,海南省所有确诊住院病例全部出院,实现“清零”。   据了解,患者曾某某,女,40岁,湖北荆州市人,2019年10月来海南工作。2月19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月8日转入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