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步长江白鲟后尘 东海大黄鱼正在接受野化训练

2020-01-13 02:37:16 来源:网络

  为避免步长江白鲟后尘 东海大黄鱼正在接受野化训练

  最近,长江白鲟灭绝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渔业资源、水域生态修复这些以往听起来晦涩、专业的词汇也进入人们日常讨论中。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野生大黄鱼这种许多人家庭偏爱的鱼类,也同样面临生态资源修复的问题。

  大黄鱼曾经是东海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但是由于过度捕捞,盲目捕捞以及种群结构退化等问题,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曾经在我国最受欢迎的鱼类在数量上已经岌岌可危。

  东海野生大黄鱼还能不能吃到?成为了许多民众追问的话题。

  “大黄鱼位列中国四大海产之首,是中国最著名的海洋经济鱼类,产量曾长期处在万吨以上,是以前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修复起来。”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严小军说。

  从难处着手,恢复野生大黄鱼资源

  为了加快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重建,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2019年,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推出了两个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其中一个项目的目标订得很明确,三年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恢复到1000吨。严小军和他的同事们接过了这一重担。

  大黄鱼是一种多年生鱼类,鱼龄较长,生态资源的修复难度较大。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朱华潭督查专员表示,浙江省2013年启动了东海渔场修复振兴计划,经过多年努力,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大黄鱼的生态资源恢复效果不明显,正因为如此,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恢复项目意义特别重大。由于项目难度非常大、指标特别高,三年能否如期完成,他表示担忧。

  渔业资源生态修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孙松教授认为,目前对大黄鱼的全生活史、洄游机理、生物习性等研究还不深入,原有的自然栖息地是否还适应大黄鱼的生存,这些问题都有待科学家们去研究,需要的前期工作量非常大。

  野化训练,这里的“门道”真不少

  传统东海大黄鱼资源量非常少,偶尔被捕到成体野生大黄鱼都会成为网络新闻。唯一的好消息是人工繁育技术已经成熟,每年的增值放流也一直在进行。但是,大黄鱼的游泳能力并不强,投放鱼苗后,在自然海域能否捕到食物,自己又能否逃脱其它鱼类的捕食?上海海洋大学吕为群教授表示,自己并不乐观。

  正因为如此,大黄鱼的野化训练被提上了日程。

  严小军表示,在研究了大黄鱼在东海的活动区域后,团队选择了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作为野化训练基地。他告诉记者,野化训练采取从纯人工到纯野生的逐渐过渡方法,是项目组为提高增殖放流大黄鱼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创举。

  为此,项目组研发了一款专用的大型可降解网具。在鱼苗投入海区后,先在网具内生活,定时投喂足够食物,网具能有效保护投入海区初期大黄鱼能避免被大型鱼类捕食,自然的海况也将提升他们的游泳、捕食能力。合理设计的网眼尺寸也能保证一些小型鱼类进入,补充食物来源。该网具具备自然降解能力,在3—5个月内将完成降解,网具的降解周期,刚好与大黄鱼在该海域生活的周期吻合,确保了投放的大黄鱼能够融入野生大黄鱼的队伍。

  重建生态,以创新思维破题

  大黄鱼自然资源衰退几十年了,新的生态平衡已经建立。突然投放这么多大黄鱼进入自然海域,生态环境是否能支撑?按照目前增殖放流技术,放流存活率在1%左右,按1000吨产量计算,需要投放2千万—2亿尾大黄鱼幼鱼。由此需要投入的巨大经费如何解决?大黄鱼洄游习性等基础研究长期比较薄弱,以此为基础的后续工作如何进行?

  对此,严小军表示,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恢复项目是浙江省科技厅历史上资助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它为社会各界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思路。以此为引领,可以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海洋、关注东海渔业资源。

  跳出野生大黄鱼,科学家们把眼光放在了东海渔业资源的生态重建上——以野生大黄鱼为典型种类创建东海渔业资源的示范性重建。通过智能装备与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突破群体野化训练与季节性定居化两项技术,重建野生群体种质资源与栖息地,创新野化训练与集聚化的智能技术系统,重新确立洄游路线与机制,重新估算食物链结构与生态承载力,重新建立新型生产方式:形成养—钓—捕新型生产方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全海域海洋牧场。

  孙松认为,我国渔业产业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近海养殖业受可用空间、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发展空间几近饱和。近海的捕捞产量也很难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将深海养殖和大型海洋牧场建设结合起来,不仅经济价值大,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大,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记者 李 艳 【编辑:叶攀】 ,为避免步长江fob价格计算 白鲟后尘 东海大黄鱼正在接受野化训练

相关:

科学家发现新解毒机制 你用的杀虫剂或许对昆虫无效  科学家发现新解毒机制 你用的杀虫剂或许对昆虫无效   新知   米团花,是喜马拉雅特有的一种唇形科植物。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活性天然产物发现与生物合成团队的研究人员发现,一般虫子避之唯恐不及的米团花,却是绿孔雀夜蛾幼虫的美食。通过层层解析,研究人员由此破解了昆虫的一种新解毒机制。   该团队黎胜红研究组的郭凯博士介绍,他们近期发现,米团花中含有丰富的细胞毒活性芳香松香烷二萜,这是一..

广州PM2.5年均浓度 降至每立方米30微克  广州PM2.5年均浓度 降至每立方米30微克  新华社讯 (记者周颖)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对外公布了2019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其中,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   2019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3天,占比80.3%,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93天,“二级良”天数为200天;连续两年消除重度污染及严重污染。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外通报,为了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整治举..

用“研究”包装“谀师”之词,是学术堕落▲文章部分截图。(点击可看放大版)我国个别高校及科研院所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绝,抄袭造假之类自不待言,还有师生矛盾尖锐化以至于酿成悲剧的,也不时见诸报端。但这还并不是学界怪现状的全部,当下,还一些闹剧在台前幕后时时上演,也值得我们关注。马屁文章,“拍”进权威期刊这两天,有网友挖出一篇几年前在权威学术期刊《冰川冻土》杂志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领悟之道》,这篇论文,分上下两..

核心期刊登“赞导师及师娘论文” 官方:接受主编请辞近日,一篇7年前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社会关注。文章作者徐中民在写作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过程中,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据《冰川冻土》官网介绍,该刊主编系论文作者徐中民的导师。1月12日23时许,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表关于《冰川冻土》发文不当问题处理情况的说明。说明称,近日网上出现质疑《冰川冻土》期刊2013年第5期刊发文章《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

查查谁资助了“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研究论文很长,共计35页,分为两篇,发表在同一份学术期刊的同一期。按照惯例,第一页标注了经费来源: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2020年1月12日,主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两篇论文在社交网站上引起了讨论,主要是因为它令人瞠目的内容——“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作者徐中民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已并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房企面临偿债压力 扎堆发债借新还旧本报记者 王晓悦经历一年紧缩的融资环境,房地产行业终于迎来海外发债的窗口期。1月10日,又有两家内房股宣布发行美元债——旭辉控股集团和建业地产分别发行1.67亿美元及2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发债年利率为6%和7.25%。今年房企海外融来势汹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7日至1月10日,在4天的时间内,共有15家在港股上市的内地房企发布美元融资计划,总规模高达61.92亿美元,其中不乏碧桂园、融创中国和佳兆业集团等大型房..

濮存昕:为演戏,舍弃过别人看来特可惜的事 2019年对濮存昕来说“挺有趣”,2020年他要继续创作一个新的舞台角色。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濮存昕,几乎不会有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他是众多人口中的“濮老师”,而更多熟悉他的人会像家人一样亲切地喊他“濮哥”。2018年,65岁的濮存昕正式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退休,但在2019年,他依然如往常甚至更为“忙碌”地生活在剧场之间。除完成北京人艺如《茶馆》、《贵妇还乡》、《洋麻将》、《窝头会馆》等多部话剧作品的演..

北京:摇号关注无车家庭,政策精细化更趋公平  摇号关注无车家庭,政策精细化更趋公平   北京论坛   政策足够精细化,才能更加体现人性化、公平化。   最近,在北京两会政务咨询会上,很多代表、委员们都关注到了机动车摇号的问题。对此,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表示,下一步,摇号措施将关注无车家庭,而且更关注家庭成员数更多的家庭,让小客车指标的配置更加精准。   摇号政策优先考虑无车家庭,这一呼声并非最近才有。早在2012年,广州就有政协委员..

高速路外“假服务区”辣手宰客,哪来的“神通”  高速路外“假服务区”辣手宰客,哪来的“神通”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一家之言  散落在全国各地辛苦工作的乘客,在回家路上不能成为部分不法分子肆意收割的“韭菜”,相关部门别再无动于衷了。  央视焦点访谈1月11日晚曝光了一些地方长途客车“宰客”的现象。据记者暗访,一辆从贵阳开往温州的长途卧铺大巴车,尽管一路在高速公路行驶,但却并不在高速服务区停靠,却要开出高速到附近一些所谓服务区停靠。在那里,乘..

论“导师崇高感”上核心期刊,乃学术之耻  论“导师崇高感”上核心期刊,乃学术之耻  ■ 观察家   如果说抄袭是最表层的“不端”,那么这种披着学术外套搞导师崇拜的现象,恐怕是更深层次的“不端”。   一夜之间,一篇2013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风靡网络。   这篇文章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以奉承导师与师娘为目的的文章,虽然是在7年前发表,但现在它却被誉为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目前,涉事期刊《冰川冻土》编辑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