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也可能引发过敏

2018-10-19 05:35:32 来源:网络

  抗过敏药也可能引发过敏

  姚瑶

  秋季气候干燥,温度忽高忽低,很多人会出现鼻塞、眼睛发痒、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天气转凉引起的感冒,而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情况:季节性过敏。

  研究发现,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过敏反应;1/5的学龄儿童受到哮喘的困扰;1/6的儿童得过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特别是湿疹。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3%。

  随着近年来过敏发病率的增高,抗过敏药物的使用也日渐增多。但患者遇到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用了药没有效果,用药后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等。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抗过敏药,对于过敏患者以及易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抗过敏药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抗过敏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代表性药物如今仍各有用武之地。

  1950年氯苯那敏(扑尔敏)上市,成为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代表,至今仍作为多种复方药物的抗过敏成分广泛使用。但这一代药物有明显的镇静嗜睡作用,所以不能用于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患者,比如司机。

  1988年,第二代抗过敏药物代表——氯雷他定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清醒抗过敏时代。这一代药物虽然使用广泛,但部分药物的副作用是可能有心脏毒性,需慎用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律不齐者)、肝功能不良者,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影响其代谢的药物同服。

  1996年上市的非索非那定片、2002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我们暂且称之为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它们经由第二代抗过敏药物改良,具备了不会导致心脏毒性、抗过敏效果更强、安全性更高、不导致嗜睡的特点。

  用药有“五注意”

  使用抗过敏药物不能随心所欲,有五个注意事项。

  一是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可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

  二是长期服用一种抗过敏药,尤其是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可能会引起药效下降。对那些用药期间疗效逐渐减弱和疗效反应低于常人的患者,建议及时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最好不选用同类或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三是一旦发现过敏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应立即服用抗过敏药物,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抗过敏药物应是家庭常备药物之一,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最好随身携带。

  四是如果患者在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考虑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及时就医。

  五是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过敏药(即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对于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建议先停用一种药物,逐渐停用全部药物,这样才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患儿服药应选适合儿童的剂型

  与普通人群相比,特殊人群使用抗过敏药物更要多加注意。

  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而言,目前没有绝对安全的抗过敏药物。妊娠期在权衡风险后可选择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这两种药物均为妊娠B级,A、B级药物对胎儿无危害或无副作用,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非索非那定片、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则不建议在孕期使用。哺乳期妇女在医师指导下,可以适量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老年过敏患者建议首选非索非那定片、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

  过敏患儿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中合适儿童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混悬剂等。使用时需注意年龄限制,多数第二代抗组胺药说明书提示只能用于两岁及以上患者,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以用于一岁至两岁幼儿。

  (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师) 

,抗过敏药海底捞股价破发 也可能引发过敏

相关:

互联网家装问题具有跨地域性隐蔽性  互联网家装问题具有跨地域性隐蔽性   业内专家详解互联网家装平台隐患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付紫璇   火爆的楼市推动了装修行业发展,为互联网家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相比于传统装修行业,“互联网+”平台利用规模经济效应,简化行业链条,通过技术赋能为行业注入新力量,全面整合家装市场。然而,兴盛的互联网家装行业却问题不断,受到公众质疑。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

财政部:正抓紧研究更大规模减税   财政部18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63亿元,同比增长2%。1月至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831亿元,同比增长8.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27486亿元,同比增长12.7%;非税收入18345亿元,同比下降12.8%。   支出方面,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16亿元,同比增长11.7%。1月至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289亿元,同比增长7.5%..

股权质押风险警报拉响 多方联动驰援上市公司摘要 【股权质押风险警报拉响 多方联动驰援上市公司】为了释缓个股以及市场流动性风险,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了解除质押,还有一些存在爆仓和平仓风险的,在监管层的鼓励之下,多方面力量正在参与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多位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多方力量的参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稳定市场的预期,短期改善公司和市场流动性风险,长期来看,国资和地方政府的介入能够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商务部:前9月新设外资企业增长95%   18日,我国前三季度吸收外资成绩单正式发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今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922家,同比增长95.1%;实际使用外资6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折979.6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西部地区和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快速增长。专家表示,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利用外资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与我国持续加码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关..

广西南宁:以“国资地图”实现有效监管   如何及时有效监管地方债务和国有资产是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预防腐败的重要课题。去年以来,广西南宁市创建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控政府财务状况,实行国有企业融资服务、产权交易公开竞价,初步实现公共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加快从源头上构建“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融资项目,广泛引入..

减税效应明显 九月财政收入创年内新低   “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63亿元,同比增长2%,创内年低;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增速比去年同月低11.6个百分点,也是今年以来最低水平;31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当月收入同比下降。这其中,主要是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释放政策红利的同时,持续带来了财政减收。”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杜强昨日在财政部举行的2018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上说。   杜..

书写沿江东向发展大文章   千里西江作为珠江主干流,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2014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的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记者沿江采访发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已显成效,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加快形成和发展。 工程建设工地看到,数千人正热火朝天施工,左岸泄水闸、厂房、船闸等..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 开启海南自贸区建设新篇章   建设怎样的海南自贸试验区?怎样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6日发布,彰显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也反映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理念和行动。   总体方案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清晰的路径设计,凸显了海南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

贵州织金:皂角精让农户走上“致富路”   走进贵州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就来到了皂角籽的“海洋”——走在大街小巷,只见女人们都身穿带着俩大口袋的围裙,手里还不停地搓捻着什么。原来她们是在剥皂角籽。围裙上的两个口袋,一个放剥好的皂角精,另一个放还没剥的皂角籽。   皂角籽是皂角树结下的果实,其剥开后获得的皂角精俗称雪莲子,是养肝明目、美容养颜的“良药”。如今,它也成为猫场镇28个村居群众脱贫致..

前三季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95.1%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吸收外资主要有三大特点。”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0月18日在商务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一是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新设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922家,同比增长95.1%;实际使用外资6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二是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今年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