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59年从不做饭,这样的生活可以复制吗?

2018-09-09 04:29:46 来源:网络

  结婚59年从不做饭,这样的生活可以复制吗?

  上海徐汇区一对8旬老人结婚59年从不做饭,每天花100元在外吃,幸福感爆棚。引来网友热议:在家做饭吃饭到底重要不?

  有一种快乐叫饭解放

  李霞(女,38岁,射手座,离异)

  是前夫给我发来的这段视频,老奶奶老爷爷不做饭的快乐幸福很让人感动,也让我很震撼。

  前夫是东北人,在他的记忆里,男人从来跟厨房没有关系,家里做饭都是女人的事。我是重庆人,从小到大,我家都是老爸做饭,外公外婆家是外公做饭,爷爷奶奶家是爷爷做饭,其他亲戚朋友家大多数也是男人做饭。在我的认知中,男人做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结婚后才发现做饭成了两人之间最大的矛盾。他指责我,我指责他。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跟着菜谱学做菜。但做出来的菜,两人都觉得很难吃。他妈妈过来一边帮我们做饭一边教我,我成了他妈妈眼里全世界最懒最笨最馋最挑剔的女人,他对我的不满从3分加剧成9分。我们一起回我父母家吃,他觉得我老爸连正眼都不看他。从家政公司请了人来做饭,换了几个做的饭菜都不符合他的口味。后来,他到他同学的姐姐家搭伙,我回父母家吃饭。半年之后,我们离婚了。

  离婚之后,我迅速到厨师学校报了周末班,前后学习了半年,一般的家常菜不在话下,做两桌大菜也像模像样,但我仍然不喜欢做饭。离婚3年多,我一直在父母家吃饭。

  上海老奶奶老爷爷结婚59年从不做饭生活得幸福快乐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我和前夫都高估了做饭对婚姻的重要性。如果当初我们能从做饭的囚禁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精力花在更有意义、更能带给彼此快乐的事情上,婚姻带给我们的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样。然而,我之前接受的理念是这样的:幸福的婚姻里要有烟火气,男主人或者女主人一定要会做菜,拴住TA的心就先拴住TA的胃。现在反过来想,婚姻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一定是彼此的感受,跟男人或者女人会不会做饭并无太大关系。

  他们是很特殊的“极少数”

  曾志斌(男,46岁,双子座)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大儿子刚读初二,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我根本无法想象家里不做饭会是什么情景,若天天在外吃饭,孩子的健康和营养绝对不可能跟得上。在家做饭除了能保证饭菜质量,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我很喜欢钻研厨艺,吃到什么好吃的都想去学,做的时候从食材到配料到火候都很讲究,老婆特别喜欢选购漂亮的餐具,到国外旅游时看到喜欢的也会不辞辛劳背回来。我做的美食盛放在她精心挑选的美器上,一家人都很陶醉。我很高兴把一对儿女的嘴都养得很刁,他们早就觉得外面的饭菜没家里的好吃,都喜欢在家里吃饭。作为父亲,我觉得这是无上的荣耀与幸福。

  我还有一个想法,去向父母学习两样他们做得最拿手的菜,加以改良完善,作为我们家的家常菜,一种可以吃的家庭文化,今后传承给我的儿女,让他们代代传下来。

  老爷爷老奶奶让人羡慕和感动的是他们结婚59年仍然恩爱幸福,但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他们从不在家做饭。作为一个爱做饭爱吃饭的人不是很能理解。大家好好想想,爷爷奶奶是很特殊的极少数,他们的幸福其实很难复制,他们两个人都不挑嘴,对吃都不讲究;估计没有孩子;经济条件应该也还可以。另外一点就是上海吃饭真便宜,两个人一日三餐在外吃基本上一百元一天。我觉得作为普通人,还是多多发现在家做饭吃饭的快乐吧。

  不必预设标准 幸福就是自在欢喜

  一对8旬老人结婚59年从不做饭,每天花100元在外吃,幸福感爆棚。这几天的确是热点新闻。

  点赞的小伙伴们似乎有个共识,觉得只要不做饭,不做家务,两个人就不易发生矛盾冲突,离幸福就会更近。老实说,这个想法还是过于简单。做饭做家务是让两个人更忙碌,口味的差异也容易引发矛盾。但别忘了老奶奶在视频里笑眯眯说的那句话:“最重要的地方是让步”,这才是他们恩爱幸福的秘诀。懂得让步,懂得妥协,懂得尊重照顾彼此的感受并做好平衡协调,才是婚姻长期幸福的基础。

  对于质疑的朋友们,我想分享罗素的幸福观:参差多态,方为幸福本源。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什么最重要?自由。不必对婚姻的幸福预设标准,事实上幸福婚姻从来没有固定模式,男主外女主内幸福,女主外男主内同样也能幸福;门当户对品貌相当幸福,格差婚同样也能幸福。在家做饭有在家做饭的温暖,在外吃饭有在外吃饭的轻松。

  生活充满了多样化复杂性,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必整齐划一。两个人在一起只要你情我愿,平时好好相处,遇事好好商量,不控制不攻击,自在、舒服、欢喜,就是幸福快乐。,结婚5美雪艾莉丝 9年从不做饭,这样的生活可以复制吗?

相关:

小伙意外断指 飞奔80公里点名找他看病  小伙意外断指 飞奔80公里点名找他看病 李兴华医生在看病人的X光片。   9月8日,看着自己的右手,小刘(化名)仍然唏嘘不已。如果不是一个多月前李兴华医生出手相助,他可能已经是一个失去右手中指的残疾人,未来的工作也将面临挑战。  7月23日,在仁寿一家瓷器厂打工的小刘发生意外,右手中指被重物轧压截断,鲜血直流。晚上8点过,疾驰80多公里后,小刘被老板送到了成都新华医院,并点名要李兴华医生接诊。本已下班的..

一线城市集聚人才应放眼全球  一线城市集聚人才应放眼全球  【人才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线城市各类资源要素辐辏,拥有集聚国际人才的巨大优势,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过程中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   国际一流大都市的人才现状   国际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国外教育和工作背景,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

北京警方查获克隆出租车32辆  警方查获克隆出租车32辆     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 张静雅)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获悉,北京警方始终严厉打击克隆出租车违法犯罪行为。据悉,2018年以来,公交总队及全市各地区公安分局共查获克隆出租车32辆,抓获嫌疑人32名。   9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公益西桥站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在本市大兴区某地发现一辆疑似克隆出租车,派出所立即安排4名民警前往现场跟控。14时10分,民警在地铁大兴线清源路站路口西红..

专家:环保企业应该把握一些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方莉8日在2018中国绿色创新大会上表示,未来的创新不光要看到中国的发展,也要关注环境技术创新的趋势。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把握一些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方莉认为,国际环境科技趋势已经从单向治理,向综合防控、绿色发展方面延伸,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环境技术发展和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不断融合,带动了环保产..

新零售时代 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一提起新零售,不少人会首先想到各种生鲜商超。诚然,凭借着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特性,以阿里的盒马鲜生、苏宁的苏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等为代表的生鲜商超得以从各种零售新业态中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生鲜食品容易腐烂变质,而消费者对食材品质与安全性的高要求,使得物流运输能力成为整个生鲜行业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一个名曰“冷链物流”的事..

北京高颜值“蓝白画风”持续到10日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自9月3日开始,北京持续出现蓝天白云的晴好天气,“高颜值”持续的时间让人惊喜(上图)。北京市气象台预计,这样的“美颜”天空会延续到明天白天,明天夜间天空云量就会增多了——所以,大家要珍惜今天和明天白天的好时光。   时入白露节气,昼夜温差越发分明。昨晨,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仅有16.9℃,出门早的话,一件短袖会有点瑟瑟发抖,但太阳一晒,温度又会很快上升,正午时分还是不折不扣的..

甲醛超标租户要求退租  甲醛超标租户要求退租  如今,大部分房东出于怕收租金麻烦的考虑,都愿意将房屋交给中介统一包办代管。房屋中介收到房屋后,重新将房屋进行装修用于出租,但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往往会使用较为廉价的装修材料,该类材料往往不达标,导致居住环境不达标。日前,海淀法院就审结了一起租户因房屋室内甲醛超标起诉中介要求退还房租的房屋租赁合同案件。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租户的诉讼请求。   原告方先生诉称,2015年8月29日,..

北京今年PM2.5同比降13.1%  北京今年PM2.5同比降13.1%   前8个月达标天为133天 重污染同比减少10天  本报讯(记者  王斌)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8月份,本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为近年来历史同期最低。从各区情况看,平谷、门头沟、怀柔等区浓度较低。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市PM2.5累计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1%。累计达标天为133天,达标率55.6%;空气重污染8天,同比减少10天。   据市..

数出一亿粒米交出“好看”的成绩单  周末侃  数出一亿粒米交出“好看”的成绩单  张静雯   暑假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家长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九月的到来。漫长的夏天过去,终于可以把娃送回学校,自己也好呼吸呼吸“自由的空气”了。然而现实骨感。刚开学没几天,佛山某个小学的家长就被“震”住了。这所学校四年级的一个数学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数一亿粒米,用食品袋装好带去学校。家长不解,问老师该怎么数,老师回,一粒一粒数。   老师..

长春医生手绘示意图普及急救常识 原动力也是为学习  长春医生手绘示意图普及急救常识   心肺复苏的正确按压部位是哪里?人工呼吸前如何帮助病人开放气道?近日,来自长春市急救中心的女医生荆爽用自己的手绘作品向市民普及急救常识,同时向社会展示急救医生的工作和生活。   荆爽今年27岁,是长春市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医生。虽然从事医学工作有6年之久,但转行做急救医生,荆爽还是一个不到一年的“新兵”,她拿起画笔的原动力也是为了学习。   日前,荆爽告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