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人员经费不足致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难以开展

2023-06-30 18:43:35 来源:网络

  截至目前,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共有56项,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

  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文化遗产蓝皮书)。根据文化遗产蓝皮书,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建设压力对遗产本体及环境保存的威胁一直存在,但与这些挑战相比,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尚不匹配。

  据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一种针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险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监控和评估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缓冲区内可能对遗产造成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变化情况,并预先发出警示信息,以便保护管理机构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有效防范风险。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其实早有明文规定。

  2006年11月,原文化部公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监测的目标,是及时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年12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施行,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此外,年度日常监测报告须及时上报。

  在机构建设方面,2012年,国家文物局提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设置从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专门机构或部门。然而,文化遗产蓝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仅有38.18%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成立了专门负责监测的部门或机构。

  在人员配置方面,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从业人员共有3.1万余人,其中从事监测工作的共计1541人,仅占所有从业人员总数的4.85%。其中,931人(60.42%)为专职监测人员,610人(39.58%)为其他部门或机构的兼职监测人员。

  在经费支撑方面,2021年,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经费总额仅占保护经费的不到1%,并且自2019年以来呈下降趋势,对监测工作的开展形成制约。据课题组调查,不少遗产地有监测需求,但苦于经费无着,相关工作迟迟难以开展。

  在技术应用方面,现有力量与投入的不足使得很多适用于遗产监测的成熟技术得不到有效应用,更遑论遗产监测专用技术的定制研发,这也导致一些必要的基础性监测工作开展不足。例如,截至2021年,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遗产地未开展本体病害调查或因技术原因未提交相关数据。

  编写文化遗产蓝皮书的课题组指出,尽管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国世界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领衔、基本覆盖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遗产保护规范体系,但就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而言,目前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控,针对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配套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仍然供给不足。

  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各级政府是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

  因此,课题组建议,应当不断强调和凸显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将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在内的文物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当地文物部门和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机构建设,保证专业人员数量满足管理需要,并给予上述各项任务必要的经费投入。同时,对现有业务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尤其是遗产监测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遗产保护监测相关技术应用和装备的研发,提升国家和地方遗产监测平台在数据采集、分析、研判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预防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选取典型遗产地,由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协商,尝试开展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与资源整合试点。”课题组称,开展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立法赋予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足以支撑其责任的权力,使之能够充分调动遗产保护所需的各类资源,横向上具有协调各方配合联动的能力,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国家标准。

  多年从事文化法学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田艳呼吁,可以在文物保护法中对专职监测机构的设立和专职监测人员配备作出原则性规定,然后由各地在关于世界遗产地的地方性法规中作出具体规定。有了规定之后,由上级文物部门就此督察下级人民政府予以落实。

  记者 陈磊

,报告指出人小学 英语 员经费不足致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难以开展

相关:

村BA火爆不只在于农趣农味,更在于让农民变成主角  近日,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拉开帷幕,大赛由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单位指导举办。揭幕的友谊赛在两支农民篮球队间展开,比赛间隙还展示了台盘村里的农产品、美食,进行了乡村啦啦队表演。这个由村民篮球赛发展而来的全国赛事,不仅吸引了不少村民、游客到现场助威,更是吸引了众多网民在网上观赛。   乡村篮球大赛的火爆,原因不只在于它的农趣农味儿,更在于让..

要放假啦!游泳池里畅玩 小心这几种“游泳病”  暑假马上来临,游泳池、各种嬉水乐园成了学生和家长纳凉嬉戏的好去处。但是,游泳场馆是公共场所,存在多种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若不注意讲究卫生很可能在游泳过程中感染疾病。   泳池水中有哪些看不见的健康威胁?如何才能远离这些“小烦恼”?   游泳后   常见疾病早预防   1   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可借手、毛巾等为媒介,从眼结膜侵..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航天科技?一起猜猜看  前不久   广大网友对“神十六乘组”   桂海潮博士的眼镜为什么“不飘”   充满了好奇   有的网友评论道   “原来如此,我在家也是用的这个方法”   其实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很多东西   和航天员在太空中使用的航天科技   息息相关   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航天事业   已经转化成服务人类生活的产品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清晨   当你从睡梦中醒来   依依不舍离开的柔软被窝   可能就..

“寓教于学”的暑期研学游,如何才能名副其实?  6月,毕业季如约而至,加上即将到来的暑假,旅游市场正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出行热潮。在以学生和家长为主要游客群体的暑期旅行中,“寓教于学”的研学游热度逐渐攀升。   在市场日渐火热的同时,有家长反映,部分研学游项目存在价格不透明、行程设计“缺学少研”、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要求学生风险自负等问题。   研学游到底是在游玩中学到真本领,还是仅仅将旅游披上了一层研学外衣?如何才能让研学游名副其实?对此,..

首航成功!缅甸开启仰光-中国芒市空中新丝路   6月29日,由缅甸国家航空公司执飞的仰光至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经停曼德勒)的国际航线首航成功。航班搭载着100余名乘客从仰光出发,经停曼德勒市后抵达中国芒市。该航线单边航程约3小时15分钟,每周二、四、六各一班。   该航班实现了缅甸仰光至中国芒市(经停曼德勒)“一机到底、双城联动、行李直挂”,标志着中缅国际航空服务产业合作迈出新步伐,中缅互联互通开启空中新丝路。同时该航线也是中..

世界聚焦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如何唱响中国声音?     图为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主会场内的新领军者村。周亚强摄   中新网天津6月29日电 题:世界聚焦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如何唱响中国声音?   作者 高鹏 周亚强   6月27日至29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从瑞士山间小镇到中国海滨之城,这场跨越山海的东方之约受到世界瞩目,吸引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政商精英、学者及创新人士参加。这一次,“聚光灯”再度投向..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能源企业迈向“绿色未来”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林卓玮)在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以及《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在京企业正积极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你好,碳中和”调研行中,中新网走上“双碳”行动开展最前线,前往北京多家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参观体验。 城市副中心6号能源站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能源站概况。 中新网 林卓玮 摄   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胡各庄,记者参观了能为建筑提供冷、热源的区域能..

“Z世代”青年“画像中国”:看到云南迪庆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迪庆6月30日电 (罗婕 陈静)29日,来自11个国家的青年跟随“‘Z世代’画像中国”网络互动活动走进云南迪庆,探访巴拉格宗景区、“木碗之乡”德钦县奔子栏镇等地,看到当地通过发展旅游、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奔腾不息的岗曲河水和独具特色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映照出盛夏的巴拉格宗之景,而在过去,这里的美景“藏在深闺无人识”,位于峡谷深处不通路、不通电的巴拉村一直是“贫穷、落后、闭塞”的代名..

消失的她成为中国影史国产犯罪片票房冠军截至6月30日八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报道,电影《消失的她》累计票房达14.97亿,超电影《误杀》13.33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国产犯罪片票房冠军。《消失的她》是由陈思诚监制,朱一龙、倪妮、文咏珊领衔主演,杜江特邀主演的一部悬疑犯罪电影,于2023年6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何非(朱一龙 饰)的妻子李木子(文咏珊 饰)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离奇消失,在何非苦寻无果之时妻子再次现身,何非却坚称眼前的陌生女人并..

本周末气温将再上40℃!北方为何热过南方?2023年6月23日,河北雄安新区遭遇高温天气,温度计显示室外气温超过40摄氏度。近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部分地区气温达到或超过40℃。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3天气温达到40℃,这也是该站点自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三天气温突破40℃。6月25日至26日,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天气有所减弱,但从29日起,高温再度发展。本周末,华北、黄淮等地的气温,有可能再次突破40℃。中央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