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什么专业才不会被AI替代?答案写在这260年里

2023-06-29 20:55:24 来源:网络

技术一直在重塑工作

志愿填报,一直是件比高考还要烧脑的事。专业、院校、城市,这些都影响着考生未来几年甚至是一生的走向。而在如今这个文凭快速贬值的年代,学生们除了会和同龄人博弈,还要应对一个新对手——人工智能。

比如今年 5 月,GPT-4 就被报道通过了公认难考的四大会计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平均得分 85.1。这给正在学习的人带来了不小的焦虑,有人在相关报道下评论:“费心费力考注会,就要被替代了吗?”

这并非杞人忧天,计算机、翻译、法学……把这些专业对应的岗位外加 AI 为关键词来检索,就会看到很多职场人士都表达了被 AI 替代的担忧,有些甚至已遇到了因 AI 而转岗甚至是失业的问题。

那专业该怎么选才能避开 AI 的冲击?什么样的工作未来被 AI 替代的可能性小?

今年 3 月,高盛发布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冲击的报告《The Potentially Large Eff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Economic Growth》,其中对 39 种工作活动中的 13 种评判为 AI 可以胜任。我们基于这个分析框架,对 O*NET 数据库里的 900 多种岗位下的近 20000 个任务进行了 AI 替代指数的评估计算。

结果发现,能被 AI 替代执行的任务占比超六成的工作,在所有非体力劳动岗位中的比例是 31.1%,但其中 AI 能百分百胜任的工作,暂时还没有。

如果你想查阅关注岗位的 AI 替代可行性以及哪些任务 AI 可能比你更擅长,可以扫描上方的二维码免费获取完整数据。另外,O*NET 数据库的职业资料是基于美国的调查情况而来,和国内的情况不完全一致,城市数据团发布的 AI 岗位替代分析,是基于国内 16.4 亿个岗位的招聘数据分析而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查阅。

如果你想查阅关注岗位的 AI 替代可行性以及哪些任务 AI 可能比你更擅长,可以扫描上方的二维码免费获取完整数据。另外,O*NET 数据库的职业资料是基于美国的调查情况而来,和国内的情况不完全一致,城市数据团发布的 AI 岗位替代分析,是基于国内 16.4 亿个岗位的招聘数据分析而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查阅。

人工智能到底会怎样影响甚至重塑我们的工作?我们是该积极应对、主动拥抱?还是要采取蔑视策略、避免自乱阵脚?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取决于当下 AI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能也还藏在过去。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是如何塑造职业的?这段历史或许能给当下遇到技术奇点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电气、电脑……AI不是

第一个让人类恐慌的新技术

今年 5 月 2 日,上万名好莱坞编剧举行了罢工抗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将矛头直指 AI——提出了拒绝给 AI 草稿提供修改、拒绝在影视作品中加入 AI 生成的内容等要求。编剧们担心 AI 既抢走了编剧们的饭碗,同时还贬低“人类劳动的尊严和价值”。

虽然这是人类第一次因抵制 AI 而举行的罢工,但并不是人类第一次抵制新技术。两百多年的历次工业革命中,纺织机、蒸汽机、自动电话机……这些如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工具,刚出现时也曾引发过恐慌和激烈抵制。

1965 年,当计算机开始被应用到办公室时,美国作家埃里克·霍弗在《纽约时报》上发文警告:“一群具有技能的美国人被剥夺了意义和价值。”这句表述和如今好莱坞编剧们的抗议 AI 的理由如出一辙。

而这背后的逻辑也很好理解。电灯让城市里的灯夫不再被需要、接线员因自动电话机而显得多余,“如果一件事会威胁一个人的生计,抵制它就再自然不过了。对多数城市居民来说,技能就是他们的资本,他们正因这些人力资本而得以养家糊口。”牛津大学研究员卡尔·B·弗雷在《技术陷阱》一书中写道。

但如果你要是觉得,新技术的出现只会短暂损害一小部分人,而受益者会更多,那也未必。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并未提高,甚至出现了倒退。根据经济历史学家查尔斯·H·范斯坦的研究,从 1770 年到 1840 年,英国工人的工资涨幅不仅没追上 GDP,还显著落后于物价上涨的幅度。由于恶劣的工厂工作条件、急速扩张的城市卫生条件过差,生活在工业城市的英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反而出现了下降。与之对应,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财富增长,绝大部分都被工业家们拿走。直到 1840 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普通人才逐渐感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但之前的“短暂”70 年已足够横跨一个人的一生。

而且,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红利,也不会保证能平等分享给所有人。因提出“大象曲线”而出名的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就指出,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有两次都出现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

米拉诺维奇说:“在计算机时代,不平等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技术极大奖励了那些具有更高技能的人,同时,随着中等收入的常规工作被碾碎,非技术型的劳动者向低薪服务型岗位转移,使得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如今 AI 正有可能像计算机革命取代了部分蓝领工作一样,影响一些白领的岗位。

尽管 OpenAI 创始人萨姆·奥特曼保证,随着 AI 带来大量的生产力资源,“可以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平等”。但回溯过往的工业革命,技术的革新并不能保证这一点。让英美国家的基尼系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显著下降的,可能是技术之外的因素。卡尔·B·弗雷在《技术陷阱》一书中提到,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摧毁了富人们的财富,随后的福利国家的兴起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分配调整。

6 月 20 号,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在瞭望智库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针对可能会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AI 提醒道:“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的不平等,带来更大的阶级鸿沟。”

技术一直在重塑我们的工作

今年 5 月,微软发布了 2023 年年度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重点调查了员工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结果显示,有 49% 的受访者担心 AI 影响自己的岗位。

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建立在 AI 会导致自己的岗位消失的基础上。高盛在 3 月发布的报告预测,在未来,欧美国家中会有约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会实现一定程度的 AI 自动化。

但实际上,技术的进步一直在重塑着我们的岗位需求。比如原本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的农业,因拖拉机这样的机器的出现而释放出了大量人力;而家电的发展,也将大量女性从无偿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步入职场。今天白领们所习以为常的办公室格子间,其发明历史也不足一个世纪。

技术除了会影响各行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对各种岗位本身也有着明显影响。

在 1980 年代之前,由于彩色底片技术并未普及,普通人想要获得彩色照片,必须依靠照相馆的着色师。这个职业主要就是负责给黑白照片上色。因为难度系数高、操作时间长,彩色照片的价格十分昂贵。但是随着彩色相片技术的到来以及数码相机的出现,彩色照片不再稀有,着色师这一工作岗位也迅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相机技术的迭代升级,也让原本单调的影楼摄影衍生出了更多的需求,后期修图师、旅行摄影师等新工作应运而生。

所以,与人们的直觉认知不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工作,其实要比它所消灭的岗位要多得多。经济学家大卫·奥托等人在去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当前 60% 的工作岗位,其实在 1940 年时并不存在。

甚至即使是名字一致的岗位,在不同的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它所承担的任务也在变化。

比如秘书这个大家熟悉的工作,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个人电脑出现前,它的职责基本围绕打字机打字和材料归档。但随着电脑被应用于办公室,曾一度占据秘书大量工作时间的打字工作显著减少了。

与之相对的,是秘书工作从单独为某一人服务而转向辅助整个部门或组织。1970 年,有七成的秘书只为一个人工作。1987 年,一位秘书平均为 5.3 人提供支持,而到了 2001 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12.3 名。

196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张报纸上的秘书招聘启事,高频提到打字技能。

196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张报纸上的秘书招聘启事,高频提到打字技能。

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张报纸上的秘书招聘启事,对技能要求更多元。

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张报纸上的秘书招聘启事,对技能要求更多元。

如今,随着擅长语音转录、会议记录,甚至是协调工作日程的 AI 工具的出现,秘书岗位可能又要出现变化。

AI 对工作的重塑,不会一蹴而就

1858 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随即引发了很多人的恐慌,担心女性会因此丢失一种谋生的手段。而《纽约时报》在随后的一篇文章抚慰大家无须担心新机器带来的影响:“洗衣机能减轻劳动、节省手工,使我们摆脱手洗带来的劳累和许多不愉快。但洗衣机不是用来取代,也不会取代单身年轻女性的工作的。”

事实证明,这篇文章的预测得很准确。实际上,在洗衣机出现后的足足 50 年,美国的洗衣女工数量都在不断上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洗衣效果不佳,甚至还会损伤衣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过于昂贵。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最便宜的洗衣机价格降到一个普通人 3 周工资的时候,这种能每天都为人类节省大量家务时间的机器迅速出现在普通家庭里,而洗衣女工的数量也随之明显下降。

相似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各种新技术。技术的打磨、机制的配套、使用的成本,这些都让很多新技术无法立刻在职场中发挥被期待的威力。自动电话机的技术在 1892 年就已出现,但电话接线员这个职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要到 1980 年之后,新技术代替人工花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如今看起来白领工作中无法离开的电脑,其实从个人电脑的出现到显著影响职场,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而背后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价格。

如今看起来会掀起滔天巨浪的人工智能,恐怕也要走一遍前辈们的路。ChatGPT 是有史以来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但如今却被报道陷入了增长乏力的境遇。网站数据分析工具 SimilarWeb 的数据显示,这款聊天应用的环比增长率已从今年 1 月的 131.6% 降到了 5 月的 2.8%。

6 月初,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项大模型使用调查报告,显示不管是 OpenAI 的 ChatGPT,还是谷歌的 Bard,日常使用率都不足 5%。很多人在尝鲜用过一两次后,就没再使用过。“刚开始和它聊天觉得好聪明,能像人一样说话,但真要工作了,我的活它目前做不来,不仅理解不到位,还会满嘴跑火车。”一位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从业者对澎湃新闻说。

因此,尽管现在 AI 浪潮来势汹汹、尽管它最终或许会重塑我们的工作,但在多数岗位里,这个过程并不会快到你读完 4 年书,就会完成。与其纠结选哪个专业不会被 AI 抢饭碗,我们更应该把握的是,打磨那些 AI 不太能补齐的能力。

那什么能力是 AI 至少短期内还替代不了的?我们通过对 2017 种工作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下来就是除了要上手的活之外,AI 目前最不擅长的就是要与人互动的环节,这既包括了日常的沟通和协调,也包括了管理工作。而 AI 最拿手的就是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所以,哪怕是 AI 已经通过了会计类考试,在这个行业里的人依然不是非常担心:“会计审计暂时还消失不了,会计审计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做决策,而是在做体力活,沟通协调调查等。”

,大学读什么专业才效实中学 不会被AI替代?答案写在这260年里

相关:

当名字里查无此字,会有多少麻烦出现?“黄杭?”“黄杭 la”“黄杭_”“黄杭口”……这些都是黄杭 là(⿱足用)的“曾用名”,多次出现在她的高考准考证、银行卡、户口本上。“là(⿱足用)”,是潮汕方言里的一个音节,并没有对应的普通话发音,目前在输入法中无法直接用汉语拼音打出。在云南丽江,“nià”姓家族近 700 人被迫改姓“鸭”,就是由于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时,“nià”字无法在信息系统中被输入和显示。4 月 21 日,“#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

贾庆林校友亲切接待学校领导6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我校校友贾庆林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学校党委书记韩旭、党委副书记贺立军一行。韩旭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及海内外广大校友向贾庆林校友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就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汇报。韩旭说,学校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雄安新区建设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顺利完成国家“双一流”首期建设任务,成功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获评第二届“..

死刑!男子欠债杀妻欲藏尸冰柜案宣判6月29日,男子在上海杀害妻子欲藏尸冰柜案一审宣判。北青报记者从死者姐姐小丽(化名)处了解到,凶手高某一审被法院判处死刑。据本报此前报道,高某在去年3月将妻子小婷(化名)残忍杀害。高某杀人后,一边购买冰柜,一边冒充小婷的身份给家属、同事发消息,次日上午高某试图将小婷的尸体放进冰柜未果后,于当晚报警称妻子自杀。小丽表示,6月29日家里多名亲属都到法院旁听宣判,听到法院宣读高某的死刑判决后,一家人都很欣慰..

全民排外,周期性变脸!这个国家是反面教材撰文丨关不羽最近印度税务机构向小米开了张48亿元的天价罚单,让人大跌眼镜。小米在印度干了九年,总共也就赚了8亿。小米要是认罚,就得给印度政府打工五十年。小米这次的遭遇和去年被坑的vivo、OPPO如出一辙,都是查税、查封、天价罚单的组合拳。这是不是印度刻意针对中国手机制造商呢?非也。近两年被印度坑的中资企业至少有500家,华为、中兴、荣耀、富士康等知名品牌无一漏网。那么,这是印度刻意针对中资企业吗?答案也是,..

拉夫罗夫:多国疑以雇佣兵为幌子向乌派遣职业军人参考消息网6月29日报道 据塔斯社6月28日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一些国家可能以雇佣兵为幌子向乌克兰派遣职业军人。拉夫罗夫当天在俄第一频道节目中说:“有怀疑认为,多个国家以雇佣兵为幌子,向乌克兰派遣他们的职业军人。在乌克兰工作的教官当然是职业军人。是的,他们主要不是在战斗接触线上,但乌克兰有大量的(西方)专业人员和教官。”俄罗斯外长提醒说,在以政变告终的基辅独立广场“革命”期间,乌克兰安全局里有..

尹锡悦提名一批政府官员人选当地时间29日上午,韩国总统府对外发布新一批由总统尹锡悦提名的政府官员人选。其中,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政治外交学教授金暎浩被提名为新任统一部长官(部长);现韩国驻越南大使吴姈姝被提名为韩国外交部第二次官(副部长);现韩国驻泰国大使文胜铉被提名出任韩国统一部次官(副部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现韩国龙仁大学教授张美兰被提名为文化体育观光部第二次官(副部长)。此外,此次尹锡悦还就..

扎哈罗娃:不会将普里戈任引渡至其他国家中新网6月29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28日,针对有消息称美国有意引渡“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方不会将任何本国公民引渡至其他国家。资料图:普里戈任。据报道,扎哈罗娃表示:“总的来看,关于引渡的法律,我可以说,不会将任何俄罗斯公民引渡至其他国家,而且俄公民有权借助俄方的协助,保护自己不受他国非法追究刑事责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当地时间26日..

俄副总指挥事先知晓瓦格纳兵变被逮捕?克宫:纯属猜测极目新闻记者 宋清影据俄罗斯商业日报(Vedomosti)报道,俄罗斯联邦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西方媒体关于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联合部队副总指挥苏罗维金事先知晓瓦格纳武装叛乱的消息,纯属猜测。中为苏罗维金(图源:塔斯社)6月27日,《纽约时报》援引掌握美国情报机构数据的美国官员报道称,苏罗维金据称事先知晓瓦格纳雇佣军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组织武装叛乱的计划。此后《莫斯科时报》报道称,俄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

弘扬民族精神 交响诗篇《长城》奏响津门  中新网天津6月29日电 (王在御)作为“中银之声”首届天津音乐节上的重点剧目,“交响诗篇《长城》——为合唱、独唱与交响乐队而作”(以下简称“交响诗篇《长城》”)于28日晚亮相天津大剧院。这是继《黄河》大合唱和《长征组歌》后诞生的又一部爱国主义大型交响声乐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   据了解,交响诗篇《长城》由天津交响乐团与天士力控股集团联合策划出品,著名..

各国青年齐聚长沙 共探文化共融与文化多样性  中新网长沙6月29日电 (张雪盈 傅晓)6月28日下午,2023“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暨长沙媒体艺术节在湖南长沙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国内外7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代表、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2名青年代表等参与讨论,共同探讨促进文化共融与文化多样性。   担任本次青年创意促进文化共荣专题报告委员的是正在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乌干达青年肖杰。在他眼中,文化包容性隐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