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文物修复师李小波:以敬畏之心唤醒千年“历史”

2023-05-18 17:16:08 来源:网络

  李小波正在修复一件瓷器。(王莉莉 摄)

李小波正在修复一件瓷器。(王莉莉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5月18日,山西博物院,距离9点开馆还有一段时间,但入口处已有几十位游客在排队等待入馆。此时,34岁的文物修复师李小波哼着《青花瓷》步行穿过如斗似鼎的博物院主馆,沿着灰色外墙拐了几个弯、经过几扇门后,走进了自己办公的地方――陶瓷组修复工作室。

  继《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火后,前段时间,一场全国性的文物修复大赛再次将文物修复这个职业推到大众面前。但作为让文物“复活”的人,李小波和他的同事并不为热闹所改变,依然日复一日与器物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因家人喜欢收藏古玩,李小波自身又爱好美术,高考填报志愿时,便选择了“冷门”的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

  2010年,李小波大学毕业,有过两年学徒经验的他成为山西博物院的一名修复师,主攻陶瓷修复。

  记者看到,李小波所在的这间60多平方米的修复室里没有隔断,正中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工作台,上面搁着各地方博物馆送修的陶瓷器。

  换上工作服,李小波托起桌上的一件唐白釉盘口双系瓷瓶端详了好一会儿,偶尔侧着身子变换观察角度,偶尔拿起镊子轻点器物表面。

  慢速工作、敬畏文物是李小波工作的日常,也是他入行第一天就从师傅那儿学到的“行规”。

  文物修复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始于春秋时期,跟大多数中国传统手工艺一样,除了吃得了苦,优秀的匠人还需得有天分。

  在陶瓷器修复这个行当里,步骤繁杂,11年来,对每一件交到自己手里的文物,李小波都会按照流程一步不落地进行准备工作:拍照,测量尺寸,绘图,采样,检测分析和修复实验,制订修复方案、报批方案。正式修复过程中,还要完成清洗、拼接、配补、打磨、随色、仿釉6道工序。

  这一系列的步骤中,哪一项是最难呢?

  “道道都难。最难的是做旧随色,这个步骤完全凭经验累积,还要依靠个人悟性。”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小波说,截至目前,他的团队累计已完成了1000余件文物的修复,“修到最后,‘感觉’最重要。”

  经李小波修复的北齐时期的黄釉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经李小波修复的北齐时期的黄釉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过去追求的是修复部位与文物本体色彩、纹饰和质感等完好的视觉效果,但随着不断地总结与思考,逐渐意识到过度的干预修复部位可能会掩盖文物本身的制作工艺和其携带的信息。”李小波说。

  文物修复工作对于李小波来说,除了瓷器表面冰凉的触感外,还有工作过程中那些难忘的回忆。

  山西博物院主馆“瓷苑艺葩”展厅内展示着180余件瓷器文物,其中一尊距今一千多年、北齐时期的国家三级文物黄釉尊的修复让他印象深刻。说起这件文物的修复过程,李小波说:“初见这尊文物时,它已经被简单地修复过,但修复方法粗糙,再次修复难度非常大。通过观摩相近实物,查阅搜集文献资料,以及对文物本体的研究后,开始了长达半年的修复,经过去除原胶粘剂、重新补配、随色等一系列工作后,这尊北齐时期的瓷器终于展露了真身,我们也被一千多年前工匠的奇思妙想所震撼。”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文物这一载体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看着展厅内摆放着“活”起来的文物,不善言谈的李小波露出开心的笑容,他说:“如果不出意外,这件瓷器至少50年不用再修。”

  经手修复的文物越来越多,但被李小波和同事们称为职业病的“安全癖”却愈发严重。“就是总怕文物在自己手上有任何损伤,尤其怕听到东西掉落的声音。”李小波举例说,放置文物的时候得反复检查,防止发生意外的磕碰和破损。“要始终保持对文物的敬畏。”李小波从事文物修复工作11年,遇到过各种挑战,但所有成功修复的背后都是用技艺唤醒千年“历史”的敬畏之心。

  如今,山西博物院已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设备,随着文物修复理念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文物修复这项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残破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让人们可以通过文物跨越时空长河、碰触历史。

,34岁文物修复星座知识 师李小波:以敬畏之心唤醒千年“历史”

相关:

“网红”变“长红” “双向奔赴”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 宋雪)从1905年张謇创建中国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到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再到全国已有数千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如今,民众对文博的关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我国博物馆2023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五千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博物馆热潮”已成为文化现象,“打..

【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水清岸绿薛家洼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2月,在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公司成功中标一个劳务服务项目,公司负责人陈兰香喜笑颜开,这已是她中的第二个项目了。   陈兰香外号“三姑娘”,在马鞍山市,“三姑娘”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曾经是长江东岸马鞍山薛家洼区域的渔民,常年漂泊在水上。随着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和禁捕工作开展,“三姑娘”一家响应政策号召带头上岸。   薛家洼处长江东岸,曾经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晴..

她疯到穿内衣开播了?也不能怪别人吐槽……因为点开之后会发现确实挺离谱的(捂脸)叶璇最新的古装戏正在热播,而今年43岁的她,在剧里演少女。台词里的“黄毛丫头”↓镜头一切,是这样的↓夜里和哥哥促膝长谈,皱起眉清晰可见岁月的痕迹↓撒起娇来,也确实是有点违和……楚楚动人的表情,并不能给人很大的感染(捂脸)貌似也不单单是“年纪”的问题,主要还是从叶璇身上,已经get不到女明星那种自律的状态了(叹气)脸是有些许过分浮肿的↓身材是有..

还记得甄嬛传里的胧月公主吗?她现在长这样?Hi~ o(* ̄▽ ̄*)ブ,小橘子们!还记得《甄嬛传》里的胧月公主吗?enmmm橘在这里说的不是“她推了熹娘娘”版的胧月哦,咱们今天要说的是那个不认熹妃版的胧月(狗头)就是奶声奶气地叫“额娘,额娘~”的那个,敬妃曾对她说“为了我家胧月,额娘什么都会。”皇上曾拿着小老虎吓她,还有不认甄嬛的经典场面,“熹娘娘一回来额娘就不要我了,熹娘娘为什么要回来。”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话说导演真的是按照孙俪的模样找的小演..

姐,你咋就混成这样了?提问

看完冯巩现状,想哭喜新厌旧,是套在演员头上的一圈紧箍。一夜爆红是上天眷顾,无人问津才是行业规律。你或许今天换个发色,便能霸占热搜一整天;明天即使整了大活,点赞量也将寥寥无几。哪怕是“常青树”,一旦年岁已高,也难逃过气命运。观众,总会被更「新鲜」的演员“掳走”。有一个人例外———冯巩。打开某短视频平台,冯巩2400万的粉丝量令人瞠目结舌,每条视频的点赞量也是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遥遥领先陈佩斯、蔡明等人一大截,比起那些大..

津天开,今天开! 文案:王聪 董琳晶 设计:段忠翔 贾静 桂立萌 陈雅

5000年光阴浩荡,我们在博物馆看见了什么?  在这里,时间有着不一样的流动速度。   一件件静默的文物,凝固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时代――   夏商周开华夏之先河,春秋战国闻百家之争鸣;秦皇大一统,汉使通西域;魏晋名士风流,隋唐盛世长安;宋元融南北血脉,明清见中西巨变,而后全民族共赴国难,终迎新生。   变化的时代,总要有些不变的东西,伫立在来时的长路,站成民族记忆和精神的路标。   始于器物,达于博远。浩荡无垠的光阴洪流里,愿后..

刚刚!盛会在津启幕!  今天上午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   本届大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   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   随着大会启幕   首次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出的   智能科技展也闪亮登场   包含世界500强   国内智能科技领军企业   及高等学府在内的492家企业和机构参展   展区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   规模为历届之最!   今天   世界智能大会   7岁了!  ..

十月文学会客厅,五名家畅谈“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   “在世界之中――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分享会现场。   只恒文/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只恒文)5月17日晚,李敬泽、梁鸿、徐则臣、杨庆祥、季亚娅5位文学名家做客“十月SKP会客厅”,分享“在世界之中――当下书写与海外经验”。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与几十年前相比,全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给中国文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书写,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文学传统里,“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