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在GPT-4面前,全世界科技大厂已黯然失色

2023-03-17 00:07:13 来源:网络

作者|刘正

Simon Kucher 战略咨询顾问

2023年3月14,圆周率日的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Open AI发布了最新的大语言模型GPT-4。初看起来这次更新没有ChatGPT那么酷炫:文本输入长度(token)拓展到3万以上,支持多模态模型输入(但没有之前期待的图像和视频输出),更强的数理推理能力(终于学会高考数学了)。

所以,更大,更快,更强,但这意味着什么呢?

任何指数增长的曲线初期,拉近了看都不过是一个平淡的缓坡。但只有回顾整个历史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这条曲线最终会加速到怎样的高度。正在凑近了看GPT-4的人类,并不知道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何种惊涛骇浪。

把“努力”交给GPT,拼天赋的时代到来

有一句曾经很有道理的说法:“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确实是事实。很多人也被这句话刺痛而奋发图强,想努力一把,摸到拼天赋的门槛线上。

但现在似乎没必要了,因为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也不会比GPT-4的知识储备和执行能力更强。

GPT-4是天生的做题家,可以自己读题自己分析然后组织文字输出。在OpenAI展现的第一个案例中,GPT-4对一道包含图像的物理题进行了解答,它理解了PDF格式下的图像和文字,一步步推理并得到正确答案。顺便提一嘴,这道题来自著名的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后者以其变态的数理难度而闻名。

GPT-4在美国律师资格考试(BAR)上达到了前10%,在美国高考语文(SAT Reading and Writing)上达到了前7%,而在生物学奥赛试题上更是达到了前1%,可以拿国际金牌。不客气地说,这个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大部分人智力巅峰——高考前一天的水平,轻轻松松上985。

但是,对于能接入GPT-4的人群而言,事情并没有因此变得更轻松。因为不好意思,从现在起你们就只能拼天赋啦!

而以大多数人的平均天赋水平,从第一天开始就连努力的机会都没了。在那个让全世界前端程序员虎躯一震的展示里,OpenAI员工随手画了一个网站样式的草稿和文字描述,手机拍照发给GPT-4,然后马上就生成了网站的HTML代码,效果立刻可以预览。

这一刻,产品经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想着明天就把“这个需求做不了”的“程序猿”给开了?

身在咨询业的我则悲喜交加,在上一篇文章里(风声|美国人的这款机器无所不知,但会让下一代从大脑开始垮掉?)我还为实习生的未来感到担忧,现在已经快进到初级顾问灭绝计划了。是不是以后只需要合伙人在外面承揽业务,然后一股脑丢给我一个人承做就可以了?

我可以用GPT列提纲,打印出来手绘草稿,拍照丢给GPT画PPT;不知道的信息让New Bing帮我找,没看过的文章让ChatGPT读了并总结,分析的模型用ChatExcel帮我搭,一手调研也可以让GPT做问卷,甚至配合Whisper AI(语音理解模型)和讯飞配音,让他替我访谈专家并整理洞见。

实现上述的前提有两个:

第一,我知道为了完成项目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我要问出正确的问题。

“问正确的问题”才是最难的事情, 这需要经验,灵感,理性和直觉的终极组合, 而如果GPT把实习生和初级顾问都干掉了,我确实有点担心咨询这门手艺后继无人。

但肯定的一点是,在同样拥有GPT的情况下,人和人之间能力的差别可以被拉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对于最聪明最大胆、富有激情,脑子转得比手快几百倍的那种人,他们的生产力会迅速爆棚。从前那些被“有限时间”和“低效沟通”所限制的产品、服务,如今可以快速成为现实。

不过,供给端爆炸也同样意味着,只需要寥寥数个工作狂就可以满足许多许多需求,其他人做的所谓“工作”只能算自娱自乐。

而如果那时我还没有被干掉,大概率是因为老板们想每天多睡几个小时。不然他更愿意直接指挥GPT模型,而不是常常“不解人意”的真人。

这不仅仅是平均的终结,这实际上是99%的终结。所以你觉得自己能成为1%,还是99%呢?

在GPT面前,科技大厂已黯然失色

这次GPT-4发布还有个令人担忧的点,就是只出了一个技术文档(Technical Report),但没有公开论文,也没有任何的技术细节。只告诉你我有多强大,但对如何实现的know how只字不提。

OpenAI,已经且必然会变成CloseAI,毕竟没人和钱过不去。

而这次提到的专属Azure训练集群,则意味着CloseAI已经和微软实现了深度融合,同时在模型规模和硬件算力上建立起深不可测的护城河。

对于今天发布的文心一言,我感到由衷地同情,类似于看到波兰骑兵冲锋德国坦克时的那种同情。但不只是百度,在GPT-4面前,无论是Google、 Meta,还是任何一家大厂目前都黯淡无光。尤其当你发现GPT-4的训练时间居然是去年的8月——那么显然,此刻跑在1万张NVIDIA A100芯片上的只会是尚未发布的GPT-5了。

而下一代的GPT-5会有多强大,没人知道。

很赞同作家和菜头说的这段比喻:“就像是在学校留堂,做完作业才能回家。那个最好的学生想出了办法,解决了最后一道题,然后不发一言起身回家。教室里剩下的学生,就都留在了一道看不见的障壁之后,他们知道能够穿越,他们看到有人穿越,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穿越。”

OpenAI至少领先了半年,在指数增长的情景下,即便路径完全一样,先发者和追赶者的距离也会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因为先发者对硬件算力,数据生成和用户反馈三位一体的循环虹吸,追赶者最终被彻底拉爆。

99%的终结,对个人如此,对AI赛道的企业则更为残酷。

需要人的场景越来越少,AI也可以做消费者

很多人都对GPT-4的多模态模型感到惊奇,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OCR,实际上GPT-4是对整个图像的像素序列进行了理解、并进行了深度推理,能够发现不合理之处,甚至看懂梗图。

看起来这没有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图片生成功能酷炫,但这是目前GPT-4对我产生的最大的震撼。

| GPT-4可以看懂上图的幽默之处 (来源:OpenAI官网)

GPT-4对该图分析如下:

图片展示了一个“闪电线”适配器包装,包括三个面板。

面板1:一部智能手机,其充电口连接了一个VGA接口(通常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的大型、蓝色、15针接口)。

面板2:带有VGA接口图片的“闪电线”适配器包装。

面板3:VGA接口的特写,末端带有一个小型的闪电接口(用于为iPhone和其他Apple设备充电)。

这幅图片中的幽默来自于将大型、过时的VGA接口插入小型、现代智能手机充电口的荒谬之处。

这种多模态理解能力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我曾设想过“无人电影”的模式,主题要素是通过流媒体的播放大数据生成的,剧本是GPT模型自己根据主题要素写的,画面是根据剧本自动生成的视频流,后期是通过stable diffusion合成的,配音是照着剧本里的台词合成的语音,宣发海报也是stable diffusion画的,通过SNS机器人自动投放,机器人水军照着剧本情节写豆瓣评论。

质量糟糕没关系,同时生成1000部定向投放,A/B test,每天进行迭代,必能产出神作。

但这个循环里还是有人的,那就是观众。 人被投食内容、人来理解内容、表达欣赏以及做出反馈。这种反馈,一定是人才能做吗?GPT-4提醒我,观众也可以是AI。

AI模型也可以看懂电影,也可以理解微妙之处,表达欣赏,并很清楚地反馈出来。而消费的本质,是对外界信号刺激的理解和欣赏。无论这个信号是视觉信号,还是语音频率,或是舌头和皮肤的神经传感电信号。

对于GPT,它们都不过是多模态输入的某种类型。那么AI其实也是能够消费内容的,甚至可能是比任何人类都更好,更具品位的消费者。

AI对供给端的极大提升,最终可能要靠AI自己去消费,而不是靠着渐失生殖欲望的人类。

正如AI导师Geoffrey Hinton的推特所说,人类用千年的语言编码了整个世界,凝聚成GPT-4破茧成蝶。而在完成引导程序的使命后,我们也将卸下这副碳基的躯壳。

所以,这是人类的落日吗?

我相信,明天太阳还会升起。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 | 刘军

,风声在GP讯飞翻译机 T-4面前,全世界科技大厂已黯然失色

相关:

郭文贵在美被指控诈骗 外交部回应路透社记者:美国政府最近指控,中国商人郭文贵犯有价值10亿美元的诈骗罪。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第二个问题,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任命前官员调查中国涉嫌干预加拿大选举。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了有关报道。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我们没有兴趣,也不会干预加拿大内政。加方应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2023年3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总台央视记者:15..

金融危机背后的大交易一继硅谷银行暴雷,被美国政府伸手救助之后,雷暴蔓延至了欧洲,瑞信银行暴雷,又被瑞士政府从鬼门关救了过来。接下来,这种银行的雷爆,还会向所有的新兴国家传递。区别,就在于一部分的新兴国家,他们的央行无法像美联储或者瑞士央行那样,自己印制货币,来挽救坏账不断的银行,他们国内也缺乏一个强大的商业银行,能通过重组将问题银行托底。面对无解的局面,一些新兴国家将不得不屈辱的出让国有资产,向拥有铸币权的列强们借..

普京调侃西方国家:就算是根萝卜,你们也得来找我们买

普京质问俄罗斯企业家:将资产存放在西方国家还可靠吗?

英国宣布在政府工作人员移动设备上禁用TikTok 中方使馆回应记者:英国政府宣布在政府工作人员移动设备上禁用TikTok,请问中国驻英国使馆有何评论?使馆发言人:英方出于政治目的而非基于事实作出有关决定,干扰有关企业在英国的正常经营,有损国际社会对英国营商环境的信心,最终只会损害英方自身利益。我们敦促英方尊重客观事实,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不要泛化、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秦刚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2023年3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秦刚表示,建交31年来,中乌关系保持发展势头。乌方表示致力于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同中方建立真诚的关系,中方予以赞赏,愿同乌方一道,着眼长远,共同推动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中乌务实合作基础良好、潜力巨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为中乌互利合作提供更广阔机遇。库列巴表示,中国不仅是乌克兰的重要合作伙伴,更是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大国。祝贺中国近期..

世纪大和解,中东生死劫文 | 观雨大神经3月10日,中国、沙特、伊朗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中断了七年之久的外交关系。这个新闻堪称爆炸,除了两个宿敌的和解令人感到有些突然以外;这么重大的中东事件不发生在中东,没有美国参与,也让吃瓜群众们感到非常意外。其实这一切都并非偶然,此次看似简单的握手背后,是一个个决定中东命运的关键抉择。01中东世仇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该国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中东地区的另类,跟周..

舆论观察室丨美媒: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 而非银行美国几天内相继发生银行关闭事件,引发市场震荡,也成为党争的话题。民主党籍的美国总统拜登13日把责任归咎于投资者和老对头共和党。而共和党籍的前总统特朗普则把这场危机的矛头指向民主党。如今,这场“甩锅大戏”愈演愈烈,多位议员和政客也加入互相指责的队伍之中。有美国媒体直言,“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而非银行”。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12日发表声明,指责特朗普政府。他写道:“让我们明确一点。硅谷银行的失..

外交部:美方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双重标准3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仇恨犯罪由2020年的8120起增加到9065起,受害人数量达12411名,较上一年增加11.6%,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其中,64.5%的受害人系因种族或民族而成为犯罪目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表示,你提到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愈演愈烈的仇恨犯罪只是美国系统性种族主义和人权问题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信奉所谓“人人..

韩国赔了,谁赚了?韩国总统尹锡悦今天开始对日本展开工作访问,为期两天。这是韩日在中断12年后重启两国首脑的双边访问,而且是韩国总统登门造访东京,大尺度扭转日韩关系。尹锡悦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进行大、小范围共两次会谈,还计划有两次晚宴,分别是日本传统餐食寿喜锅和西餐。然而在尹锡悦身后的,却是韩国国内潮水般的抗议示威,不少韩国民众认为自己的元首进行的是“屈辱外交”。韩国态度突变,韩日从横眉冷对,到相约东京,背后有何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