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盯上这些漏洞,金融消费者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2023-03-15 12:48:46 来源:网络

  作者:亓宁

  “您好,我是**银行直贷中心***,我们这里有一款***产品,利率低至***随借随还……系统显示您信用良好,请问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最近,家住北京的王梦(化名)总是接到类似话术的贷款推销电话,每次果断挂断之后都感到后怕:我的手机号是如何泄露的?他/她怎么会知道我信用好不好?对方真的是与银行合作的中介吗?

  虽然这些“贷款经理”自称电话都是随机拨打,对于如何看到个人信用信息也说得模棱两可,但王梦一直有种隐隐的担忧:如果信息泄露范围更广或者被用到其他领域,后果会怎么样?很多金融消费者和王梦一样,都有类似经历或感受。

  又是一年3・15来临,虽然弄清楚信息泄露源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了解一些金融消费“陷阱”和可能的“漏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很有必要。

  有银行员工倒卖储户信息

  就在今年3月初,福建银保监局莆田分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让不少银行客户气愤不已。文件显示,工商银行莆田涵江支行因内控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报送案件信息被罚45万元,而该支行一工作人员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3年,原因是“违规查询、倒卖客户个人财产信息”。

  记者搜索相关判决文书发现,上述员工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7月间在工商银行莆田石庭支行任职,2016年7月调入工商银行莆田涵江支行上班。2016年6月至9月间,该员工将其在上述银行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在银行开户的客户银行账户名、账户余额、账户挂失状态等公民个人财产信息逾558条,以每条60元或7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同案人,非法获利4万元。

  2021年,工商银行银川西夏支行也曾出现类似一幕。当年6月一份处罚信息显示,该支行一员工因违规查询泄露倒卖客户信息被终身禁业。另有裁判文书显示,有银行员工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利用工作便利查询储户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预留手机号码+银行卡号)200多条,以每条人民币70元至100元不等的价格通过QQ出售给他人,后者又通过层层出售获取差价,最终整个链条获利数十万元。

  不过从时间来看,上述行为多发生在2019年之前,近年来随着监管不断收紧、银行内控系统逐渐完善,类似现象已经明显减少。相比之下,公民更应该防范的是不法中介等第三方机构人士。

  去年以来,除了吸引、诱导消费者办理车贷、保单贷、装修贷等“传统”方法,在存量房贷与新增首套房贷利率差距拉大,基金、理财、存款等收益下滑,房贷与经营贷、消费贷利率悬殊等背景下,不少贷款中介加大经营贷、消费贷宣传力度,并借机扬言可提供房贷转经营贷、经营贷付首付等服务。在短信、电话等“狂轰滥炸”之下,并非所有人都如王梦般冷静,不少站在房贷利率“高点”的购房者难免心动。

  居民为此除了要面对骗取银行贷款和改变贷款用途的违法违约风险,还可能面临资金使用不规范被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影响征信、支付高额渠道费/手续费等风险,个人信息泄露则更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重要问题。去年底以来,除银保监会多次提示违规“转贷”风险外,也有海南、深圳、辽宁、陕西、广西等多地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其中普遍提到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尤其要警惕的是,这些不法中介在获取消费者个人贷款信息后,可能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售消费者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严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海南银保监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要擦亮眼睛,避免被不法中介机构误导和利用。湖南银保监局也提示,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号、验证码等信息;不要轻信自称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以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好消息是,近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报一起涉及超过20亿元信贷业务违法案件的同时,确定开展为期6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其中明确提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排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存在私下勾结贷款中介、向客户推荐贷款中介、放松对贷款中介推荐客户的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标准等问题;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

  “征信修复”蕴含高风险

  从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披露信息来看,“征信修复”是不少金融消费者容易误入的另一个“大坑”。

  3月13日,云南银保监局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张某因疏忽发生贷款逾期,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按要求将1万元定金、一张自己实名办理的手机电话卡和一张银行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之后再付2万元。一个月后,该机构告诉张某征信逾期已成功修复,要求付清全部余款。张某随即将事先承诺的余款转给该机构。当张某查询信用报告后,发现有关信息根本没有修复,于是找“征信修复”机构讨要说法,才发现对方已经把自己拉黑。

  近年来,部分金融消费者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时,发现自己的信用报告上有多次逾期记录,影响了业务审批通过。这些消费者在短视频、新型社交平台等看到所谓“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宣传广告时,就寄希望于这些非法中介能够帮助自己修改逾期记录。

  “‘征信修复’是完全不存在的概念。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线上线下流传的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纯属虚假宣传,误导金融消费者认为只要投诉就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随意更改或删除。”云南银保监局指出,上述非法中介通过批量制造投诉材料、流程化包装等手段开展所谓“征信修复”业务,试图通过监管部门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施压,以达到费用减免、逃废债务、纠改征信等目的。而事实上,其中拿钱跑路、欺骗金融消费者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仅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会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对此,云南银保监局详细列出了3种关于“征信修复”的中介套路:

  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此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此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实则为骗取加盟代理费。所谓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不法中介往往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通过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等方式获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现实中,类似张某的案例还有很多,除了“征信修复”,诈骗人员还会以多种身份出现。

  云南银保监局通报的另一起案例显示,诈骗人员通过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提供免费保养维护服务为诱饵,骗取车主资料和车辆,用于办理保险索赔,之后便驾驶车主车辆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谎称是车主的代办人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骗取保险理赔金并导致车主续保保费增加;更有人以“朋友”身份接近重疾险投保人,教唆后者退保并收取高额手续费……

  对于上述情形,多地银保监局曾提示金融消费者,应该拒绝采信非官方渠道信息,切勿轻信第三方恶意组织及个人,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法分子非法获取持卡人的网络交易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就可能实现盗刷;不法分子以扫码免费参与活动领奖,登记个人信息免费游玩,填写表格参与免费讲座、免费义诊等方式,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个人信息。”早在去年9月,云南银保监局就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为此,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重要物件,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在处理快递单、各种账单和交通票据时妥善保管或及时销毁,避免随意丢弃;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陌生人发来的短信、邮件不能轻易点击,尤其是看到中奖、逾期、失信等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信息内容,要及时核实,认准官方号码。同时,不要轻易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要在公共场合随便连接免费Wi-Fi,不要随意在问卷上留下银行卡号和身份证号等重要敏感信息。

  除此之外,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掌握理性维权方法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金融消费者应该做到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办理业务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有律师提示,如果发现不法分子窃取或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忌非理性维权。

,不法分子盯上这些延边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漏洞,金融消费者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相关:

曼城晋级欧冠8强 哈兰德一战打入5球创多项纪录  中新网3月15日电 北京时间15日凌晨,欧冠1/8决赛第二回合进行,曼城主场7:0大胜莱比锡,以总比分8:1晋级欧冠八强。本场比赛,曼城球员哈兰德发挥出色,创造多项纪录。      图片来源:欧冠官方社交媒体截图   此役,状态火热的哈兰德半场便完成“帽子戏法”,全场比赛攻入5粒进球。凭借此出色发挥,哈兰德也揽获多项荣誉:   22岁236天的哈兰德打破姆巴佩纪录(22岁352天),成为最年轻的欧冠30球先生;   哈兰德成..

泰国真贵到去不起了吗?或许只是打开方式不对  作者:钱小岩   到达泰国首都曼谷的第一顿,第一财经记者去了疫情前就常去的一家中档餐厅,打开菜单发现上面贴满了“补丁”。在标价处,店家用不干胶贴满了修正后的价格,仔细数数,有的价格上“补丁”还有两三层之多。   回想起疫情前的价格,如今的价位至少已经上浮了20%~30%,相比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价格,也已经十分相似,谈不上便宜。自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后,很多游客选择泰国作为首次出境目的地,不过抵达泰国后,很..

央行15日开展4810亿元MLF操作和1040亿元逆回购操作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央行官网消息,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中新财经)      图自央行网站

开课吧学员退费无门 APP处于“无服务”状态  作者:吕倩   家在河南省长葛市的时皖自2022年8月投诉开课吧不履行合同退款义务至今,已经过去半年时间,如今,开课吧客服、销售、教师等人员,悉数在线上“消失”,甚至连开课吧APP页面也一片空白,处于“无服务”状态。   退款无门   回溯这段经历,2023年3月,时皖对记者表示,2022年在抖音平台看到“启学教育”直播,了解关于公务员课程内容后,4月24日尝试购买了“一元试听课程”,并添加开课吧“李老师”微信。..

甲流来袭 儿童防治注意这几点  每年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了散发病例,感染的患儿也逐渐增多。什么是甲流?孩子“中招”甲流怎么办?又该如何预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姚宝珍教授介绍,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流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患者以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

济南动物园通报:亚洲象“亚齐”突发疾病死亡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济南动物园官方微信消息,2023年3月13日,济南动物园亚洲象“亚齐”突发疾病导致全身多脏器出血衰竭,经全力救治无效死亡。具体死亡原因需等待专业机构进行病理分析后再行明确。   济南动物园表示,“亚齐”出生于2020年6月14日,得到了保育员的精心照料、真情付出以及许多爱心人士的呵护和关注,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济南动物园会妥善照顾象妈妈“撒宽”的生活起居,全力保障它的身心健康。 ..

再延60天!俄罗斯副外长: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已续签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俄罗斯副外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表示,黑海粮食协议已经延长60天,条件是合作伙伴国全部履行向俄罗斯做出的承诺。   据报道,格鲁什科称,“该协议确实已经延长,有条件地延长60天。各方重申了协议一并履行的性质,条件是所有向俄罗斯做出的承诺都必须落实,取消对俄罗斯向国际全球市场供应农产品的所有直接和间接制裁。”   此前,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韦尔希宁称,俄方并不反..

波兰司法部长带枪参加发布会 解释称“刚练完射击”  据波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13日,波兰总检察长、司法部部长兹比格涅夫・焦布洛腰间别着一把手枪,出席了在贝尔查托煤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据报道,焦布洛和司法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当天一起参加了一场关于波兰能源主权的新闻发布会,在为矿难遇难者的牌匾献花时,一阵强风吹起了这位部长的衣摆,露出了别在腰间的一把格洛克手枪。   据悉,这种手枪由奥地利制造,常供警察使用,也用于运动射击。   媒体要求焦..

金价又涨了 现在是投资黄金的黄金时间吗?  金价又涨了。   昨天(3月14日),国内金价达到427元人民币/克,国际金价则突破1900大关,来到1907.3美元/盎司。   分析人士把金价的这轮上涨归结为避险情绪升温。周一(3月13日)国际金价涨超2%,创下6周新高。当地时间3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4月黄金期价比前一交易日上涨49.3美元,收于每盎司1916.5美元,涨幅为2.64%,自2月3日以来再次突破1900美元/盎司。   A股方面,黄金概念股本周已连续两..

湖北五峰后河保护区首次发现橙腹叶鹎  中新网宜昌3月15日电 (向明贵 宗宇)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4日发布消息,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了一只橙腹叶鹎。经鉴定,确定该物种为后河保护区首次发现,刷新了该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橙腹叶鹎额至后颈黄绿色,其余上体绿色,小覆羽亮钴蓝色,形成明显的肩斑。颏、喉、上胸黑色具钴蓝色髭纹,其余下体橙色,主要栖息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森林中。 雌性橙腹叶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