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工伤,“银发就业者”的权益谁来保护?

2023-03-01 00:45:56 来源:网络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近日,浙江宁波中通快递分拣中心一名60岁男子因心脏骤停,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监控视频的画面让人看了很痛心。事发后,分拣工家属和宁波中通公司进行了沟通,中通方面表示愿意赔付意外保险金额,额外给予丧葬费和人道主义费用。

  当地人社部门回应称:60周岁本身不属于劳动者范畴,如果没缴纳工伤保险,就不能认定为工伤。

  在法定退休年龄不改革的情况下,“银发就业者”的权益如何保护?

  职工退休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职工在一定的年龄之后不应当继续从事工作,而应该退出工作岗位的年龄。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干部、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对于从事井下、高温等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规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规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年满50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

  BOSS直聘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上活跃的5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已同比上涨27%,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在退休一两年后重返就业市场。

  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律的规定,退休人员就业,无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合同,因此,用人单位通常无法为超龄人员缴纳社会保险。

  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时福茂在接受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然而,根据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提交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是劳动合同。“在目前的情况下,导致很多‘银发就业者’遭遇工伤却无法顺利申请工伤认定。实际上,超龄人员只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管理,提供有报酬的劳动,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时福茂认为,在理解和适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时,应该有一个大的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只要达到了退休年龄,一概强制终止劳动合同,这实际上是剥夺了这些人的劳动权利,也与《劳动合同法》立法本意相矛盾。”

  时福茂建议,在工伤保险制度修改完善之前,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出台司法解释,认定在工作中受伤的“银发就业者”构成工伤,以保护其权益。同时,用人单位应为‘银发就业者’办理商业意外保险等,降低用人单位的相关风险。

  王大夫职称是副主任医师,退休前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退休后,她被一家体检中心聘请做兼职医生,虽然发工资,但不缴纳社会保险。

  前不久,王大夫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在上班路上出了交通事故。

  “医院检查结果是肋骨骨裂,但体检中心对检查治疗费用都不给报销,我感觉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王大夫说。

  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银发就业者”――浙江省义乌市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经营量贩KTV时,因经营不善拖欠方某某等27名员工工资97089元,其中2名员工年龄超过了退休年龄。

  “劳动者一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是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律的保护,但受民法典的保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乔庆梅说。

  对于“银发就业者”因工伤亡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曾给过明确答复。

  2008年,山东省东营市一位66岁的农民在务工过程中,因交通意外去世。2010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中写到:“你院报送的《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的倾向性意见。即: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2012年,最高法院在回复江苏省人民法院关于超龄人员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时,再次明确相同已经回复过,适用有关规定。

  “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从更长远角度看,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启动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乔庆梅说。

  乔庆梅呼吁,在法定退休年龄不改革的情况下,建议把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拆分,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并将就业老年人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银发就业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遭遇英雄小助手 工伤,“银发就业者”的权益谁来保护?

相关:

带状疱疹离我们很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带状疱疹离我们很近,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50 岁以上为易发人群,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带状疱疹。”在2月25日举办的“带状疱疹关注周”媒体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杜雪平教授提醒说。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

复旦儿科医院招募1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开展的1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治疗注册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完成用药后7天安全性随访后,患儿已出院。   SMA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1型SMA又被称为韦德尼希-霍夫曼病,即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属于SMA的一种类型。该病多是因多种基因突变所引起,患儿会在6个月内..

上海儿童医院为罕见病患儿义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2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是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上午,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临床基地在泸定路院区特需门诊内开展遗传咨询门诊义诊活动。中国工程院曾溢滔院士、贾伟平院士,市政协委员、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教授在线上做了罕见病的科普。 图为义诊现场。上海市儿童医院供图   义诊汇集了内分泌科、肾脏风湿免疫科、儿保科、康复科、皮肤科、新生儿科、呼吸科等多个临..

探索“MDT”模式 助力儿童精准康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2月26-27日,首届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A-PKU儿童康复行业峰会在深圳举办。此次大会以“MDT助力精准康复”为主题,首次在国内儿童康复领域对MDT精准康复模式进行了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研讨。同时,会上发布了儿童康复职业教育成长体系及CASI儿童感觉统合系统评估工具、S-S语言发育评估工具。   MDT精准康复模式,指的是整合儿童精神科、保健科、..

一别三年,当年轻游客再次向东南亚挥手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悦   随着2月6日文旅部正式发布消息称,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大批出境旅游团近期陆续首发。近日,法国、瑞典、意大利等多国放宽此前对中国游客实施的入境限制措施,马尔代夫、伊朗等国对中国游客开放免签。   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多家旅行社和线上旅游平台了解到,各地出境游“首发团”游客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游客多是中老年人和带子女出游的家庭,年轻人并不多..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2月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评选结果。   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秦世俊,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郑志明,天津港集团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港口内燃装卸机械司机成卫东,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盾构操作工母永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

《美从一杯茶开始》:茶、诗意与生活美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作家唐公子携新作《美从一杯茶开始》,近日在北京举办新书分享会。   千百年来,茶是中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载体。茶文化存在于生活层面,也存在于精神层面,其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下,“围炉煮茶”更是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和生活方式。 《美从一杯茶开始》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美从一杯茶开始》以散文的笔触书写了唐公子眼中、心中的茶美学生活..

《北爱》:一封写给东北大地的情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一个缺乏想象里的诗人一定是蹩脚的诗人,一个在地上爬行的国家始终难逃弱国的命运。”小说主人公苗青是一位名校博士生,她谨记父亲的教诲,毕业后毅然北上,想要设计出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飞机。   近日,作家老藤的长篇小说《北爱》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背景,聚焦当代中国飞机制造业前沿,讲述了青年学者参与研制第五代隐..

时隔31年 浙江校团合作培养新生代京剧传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2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今天,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举行2023级京剧班新闻发布会,宣布面向全国招生演员38人,演奏员12人,入学后将接受6年的现代学徒制培养。   图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师生与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演员代表表演节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摄   这是时隔31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校团合作、共育新人、共扬国粹、共担使命..

梁晓声长篇《父父子子》:一部“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李想)近日,作家梁晓声携最新长篇著作《父父子子》来到北京,与读者分享新书的创作历程。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洪勇刚、中信文学动漫总出版人王蕾,中信乘风工作室主编肖诗雅出席本次活动。   《父父子子》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至80年代的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垦荒拓野。采用跨国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