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归来 科技力量为神舟十四号回家保驾护航

2022-12-05 19:14:20 来源:网络

  新华社酒泉12月4日电 题:冬夜归来 科技力量为神舟十四号回家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胡础⑺纬?/p>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是载人飞船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任务延续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以来的技术状态,使用快速返回模式,返回绕飞地球从18圈缩短至5圈,返回时间缩短近20小时。相较于此前的任务,低温与暗夜是本次任务的两大挑战。面对考验,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多项技术方法,为神舟十四号乘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热控系统让航天员回家旅途更温暖舒适

  12月的东风着陆场,凛冽寒风吹袭着大漠戈壁,夜间极端温度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很多人关心,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的回家旅途如何保暖?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技术负责人彭华康介绍,当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分离后,飞船上自身的热控分系统就会接管温湿度控制,将密封舱的温度控制在17摄氏度至25摄氏度范围内。

  这一系统采取的措施包括主动热控和被动热控。被动热控指飞船舱体表面的防热材料、涂层和舱内风扇等;主动热控则包括飞船内的加热片和辐射器等。

  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由于和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返回舱温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是通过热控预冷手段,可以提前降低返回舱内的温度,同时,返回舱表面烧蚀材料的烧蚀升华会带走大量的热量。

  返回舱落地后,则主要是舱体的被动保温性能在发挥作用。“通过仿真计算,如果返回舱落在零下25摄氏度的沙漠,在不打开舱门和通风风扇的情况下,舱内的温度可以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达1个小时。”彭华康说。

  记者从中国航天员中心了解到,针对低温暗夜的环境,科研人员新研制了航天员保暖装置,增加了辅助照明的系列措施,同时优化医监医保工作流程,减少航天员舱外暴露时间,保证了及时进入载体开展医监医保相关工作。

  通信测控网为飞船安全返航打造“明亮眼睛”

  从返回舱变速进入返回轨道到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到安全着陆……返回的每一步,都需要测控系统来接收和发送指令,层层牵引护航归途。

  在主着陆场,中国电科布设了多站型的卫星通信系统和多型号测控系统,并对卫星通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传输容量提升5至10倍。最新研制的回收区北斗态势系统,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和短报文功能,构建指挥中心、前方指挥、搜索平台三位一体的指挥体系,大幅提升了返回舱搜索效率,缩短了回收时间。

  而自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起,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的测量雷达就如同“明眸”一般,开始了实时数据的跟踪测量。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形成的“黑障区”会隔绝返回器与地面测控站之间的通信联络。为解决这一问题,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自主研制了相控阵测量雷达“回收一号”,执行本次任务的雷达吸收了此前任务经验,设计上进行了优化提升。

  黑暗和极寒双重挑战,对定向搜救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任务团队负责人宋磊介绍,本次任务中,科研团队强化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建设,最新研制的航天员通话电台,在着陆场与测控系统实现无缝衔接,首次将舱内航天员呼叫话音“延伸”至北京飞控中心。

  此外,直升机前舱搜索引导系统针对着陆场现场的多源搜救信息进行深度融合、智能决策,帮助搜索直升机在很远距离之外就能提前预知返回舱的运行轨迹,为搜索任务争取了宝贵“提前量”。

  减速缓冲环环相扣实现“温柔”着陆

  彭华康介绍,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开始,随着舱体表面防热材料的碳化烧蚀带走大量热量,返回舱飞行动能不断减少,速度由7.9公里每秒逐渐降低到几百米每秒。

  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时,飞船已基本脱离“黑障区”。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所处高度,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三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逐级增大到1000多平方米。这一套降落伞把返回舱速度从200米每秒降低到7米每秒,达到减小过载、保护航天员的目的。

  在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返回舱内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通过发射伽马射线,实时测量距地高度。

  当返回舱降至距离地面1米高度时,底部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发出点火信号,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产生一个向上的冲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达到1至2米每秒。同时,安装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进一步减小航天员的落地冲击,实现“温柔”着陆。

,冬夜归c位出道是什么意思 来 科技力量为神舟十四号回家保驾护航

相关:

绿色金融 点“绿”成“金”  核心阅读   绿色金融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重庆始终坚持“两山”理念,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助推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构建绿色发展体系。随着一项项创新改革举措实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渐凸显。   “地里庄稼长不好,乡亲们靠山吃山,盯上了山上的树。”谈起前些年的经历,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红岸村村民谢昌林直摇头..

天津:“行政许可样板间”惠企暖民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服务大民生,满足企业多元需求,天津市西青区创新打造“行政许可样板间”,将高频行政审批事项可视化、直观化、标准化,“一站式”政务服务惠企暖民心。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行政许可样板间”的便民服务不断升级。针对走进“行政许可样板间”的办事企业和群众,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定期回访,将政务服务做实..

点一盏茶 叙千年风雅   近日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   在中国浩繁的历史长卷中   源远流长   一缕热气伴着茶香   氤氲出一片灿烂的茶文化   历史上   中华茶艺历经多个阶段   “唐代煎茶”   “宋朝点茶”   “明清泡茶”   最为盛名   “宋代点茶”   上承“唐煎”之古典   下启“明清泡”之简约   将中国饮茶之美   发挥得淋漓..

重庆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2月3日,记者从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重庆疫情处于平台下降期,防控形势趋稳向好,正在分类分步、由点及面地引导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记者看到,在低风险区和常态化防控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记者:谷训   报道员:王治杰、王宇、杨起帆、陆晨晨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稳消费重在畅流通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仍存,但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基础没有改变。为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应当加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建设,为稳消费提供依托。   当前,我国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态势仍将延续。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成效逐步显现,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有望继续稳步恢复。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影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

各路专家“云上”展望智能医学新趋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2022上海智能医学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在沪召开。论坛以“智能医学,融合创新”为主题。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主管部门、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论坛由复旦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主办,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中国信..

入选非遗,44项中国“茶文化”让世界叹服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陈茜 钟玉华】编者的话: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需要和谐共处,需要优雅诗意的栖居,中国茶文化讲究“茶和天下”,其“清静和雅”的理念正契合了今日世界的需求。   非遗项目主要来自四大茶区   “..

小说上甘岭作者陆柱国逝世   12月1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国家一级编剧陆柱国病逝,享年94岁。70年前,1952年10月,陆柱国来到朝鲜战场,此时上甘岭战役刚刚打响。“我要留在这里,把英雄的事迹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小说《上甘岭》。他还参与创作了《太行山上》《闪闪的红星》等革命军事题材影片。

杀猪盘案件层出不穷 美华人网红照片频被不法分子盗用  中新网12月5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杀猪盘案件层出不穷,美国洛杉矶华人网红近日向世界日报记者反映,有人盗用她的照片、视频与人网恋并实施诈骗,一名华人男子因此被骗近百万美金。   定居在洛杉矶的网红莫女士,在社群媒体上拥有几十万粉丝。莫女士日前在instagram上收到一则留言,一名来自俄亥俄州的男子称,有人使用她的照片在跟自己谈恋爱。   该男子表示,在与女友网恋一段时间后,对方就极力推荐他购买加..

中医治疗新冠要遵循“三因制宜” 不要盲目囤药吃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最近,网上流传各种版本的按顺序吃中成药、西药的信息。适合广州的中药方不一定适合北方,各地民众是不是应该关注本地中医药专家的建议?12月4日,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主任医师谭行华回应,中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具体到中医治疗新冠,当然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主任医师谭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