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前,昆曲VS青春=“最苏州”

2022-11-23 10:20:31 来源:网络

  昆曲《浮生六记》的舞台是苏州园林实景。严超群供图

  暮色时分,桂影斑驳,苏州古城正拥抱着夜的静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元坊的沧浪亭却格外喧闹,一场沉浸式的昆曲夜游表演《浮生六记》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早在下午5点,随着沧浪亭送走了最后一批游客,古铜色木门便悄然关上。

  《浮生六记》VS生旦净末丑

  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园林,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典园林。沧浪亭三面环水,“未入园,先见景”,可谓“美得不可方物”。相传,清代文学家沈复与其妻芸娘曾“居苏州沧浪亭畔”,二人也常常在沧浪亭内游山玩水,这段佳话永远留在了古籍《浮生六记》当中。

  位于沧浪亭西北角一座名曰“藕花水榭”的建筑里,1991年出生的昆曲演员严超群临窗而坐,正为开戏亮相紧锣密鼓地做最后的准备。与他同在一屋檐下的,是数十人组成的《浮生六记》昆曲剧组,有老有少,谈笑自如。他们分工明确,有人唱戏,有人吹箫,有人抚琴,有人击鼓,有人打板,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化大荟萃。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最早发源于元末明初,足足有600多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看着济济一堂的昆曲戏班子,严超群感慨,“其他剧种都叫剧,但昆曲一开始便是曲,想当年只是文人墨客、三五好友在家中饮酒之余吟唱出的一种曲。”

  戏台上,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间,昆曲演员精致而又神秘的妆容经常惹得台下观众心驰神醉。殊不知,打底、散粉、扫红、包头,每一个小环节都大有学问。

  就拿“扫红”来说,看似只是在表演者眉眼间涂抹红色,但涂抹的位置、色泽与形状,往往会因为角色身份及性格的差别而风格迥异。“这些细节马虎不得,即便‘外人’并不谙其道,但内行人一看就懂了。”

  青春版《牡丹亭》如一颗种子

  月上梢头,庭院内乐声袅袅。严超群透过“藕花水榭”的小轩窗往外眺望,隔岸,随风摇曳的大红灯笼,排队等候的年轻游人,尽收眼底。每当看到这幅情景,他不觉会陷入沉思。掐指算来,这已经是他唱戏的第18个年头。

  2004年,13岁的严超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市昆曲学校。最初,他对学习昆曲是抗拒的。毕竟,对一个活蹦乱跳的男孩子来说,所谓的戏曲表演不过是一些“老气横秋的咿咿呀呀之语”。乃至于艺考前,“我甚至想到把准考证给藏起来,不想就这么唱一辈子戏。”他禁不住笑道。

  说来也巧,恰逢严超群入学那年,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唱遍大江南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传遍大街小巷。承袭昆曲的美学传统,融入新世纪的审美观,利用现代剧场的概念,一部传世经典之作就这样以青春亮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只觉得好美,昆曲原来还能有如此魅力,和电视上放的完全是两样”。一颗学好昆曲的种子在他的心底悄悄萌芽。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严超群自幼深受古城人文底蕴熏陶。从小他便一口的吴侬软语,再学昆曲自然近水楼台。他说,传统的昆曲最初只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到明万历年间,才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

  后经过演变,昆曲也有了南昆北昆之分,南昆即吴韵苏白,北昆则是京韵京白,一听便可辨出。若谈及风格,南昆素淡典雅,北昆浓墨重彩。

  初学昆曲,最令严超群头疼的要数唱谱,“和天书一样”。昆曲记谱的方式为工尺谱,细分为玉柱式、一字式和蓑衣式。然而不管何种样式的工尺谱,都承袭古书的编排形态,“从右向左阅读,字是竖着排列”。每一列唱词在左,谱子以小字标注,密密麻麻地点缀于唱词的空隙间。昆曲唱词均为文言文,婉约优美却又艰涩难懂,“更何况对于十几岁唱戏的孩子”。

  “有时候,唱戏除了要自始至终的坚持,也要天赋。想要‘祖师爷赏饭吃’,难!”刚入学时,他的班级有14人,等到毕业的时候,却只剩下9人。“这当中,有人是坚持不下去的,有人是嗓子变音无法继续唱的……”

  一间空旷的屋子,很高,木质地板被铺上地毯,几面墙上都安上了镜子,沿着墙会有把杆。这是严超群印象中当年练戏房的样貌。唱过戏的人都知道,戏曲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即唱、念、做、打,所谓“五法”,即手、眼、身、法、步。这些是戏曲的基本功,昆曲也不例外。前两年,他在这里苦练基本功。

  戏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傅们根据经验,时刻把握一个“度”。就拿毯子功来讲,师傅们会把四张桌子摞起来,足有三米多高,让孩子们站在上面翻跟头。最初地上铺有毛毯以备失误,但随着演员们技艺的逐渐成熟,师傅会看准时机把毯子抽掉。“几乎每门功夫都是这样练出来的”。

  到了第三年,严超群分行专攻“小生”。“十部传奇九相思”,昆曲当中,有不少是才子佳人“真言诉真情”的“感情戏”。比如《牡丹亭・惊梦》,在严超群看来,有些对爱情描述的细节对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有些难以理解。面对孩子们一连串的追问,台上的老师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而不语。“不讲清楚吧,孩子们会一直追问;但讲吧,又怕有些不太合时宜”。

  严超群在昆曲学校学了6年,每年学校都会举办汇报演出。这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他们在台上活蹦乱跳,挥斥方遒,俨然一副“小将军”的姿态。与台上沉醉其中的孩子们截然不同,台下的家长早已泣不成声。孩子们不理解,为何爸爸妈妈们看到自己的“杰作”会哭。他们只知道,“汇演只要一两遍,但这在平时却要练习上百遍”。

  从入学第一天起,老师傅们一直挂在嘴边:“辈分的传承,是昆曲承前启后的桥梁。”非要论资排辈的话,严超群“属于‘振’字辈”。他翻阅历史资料发现,昆曲虽有600多年的历史积淀,但一路走来也是跌跌撞撞,历经坎坷。

  尤其是18世纪,对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孤芳自赏的狭隘天地。民国时期,昆曲甚至落寞到无人问津。

  直至1954年,昆曲《十五贯》在京顺利演出,轰动全国。周恩来总理对此高度评价:“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从此,昆曲终于追上了时代的步伐,以高度的人民性与艺术性深得人民群众欢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清风明月之夜,昆曲拥抱年轻人

  2010年毕业后,严超群选择留在一个昆曲剧组继续追梦。这期间,他也在一直思考,古老的昆曲到底该如何传承创新,如何更好地与年轻人“破圈”相拥。为此,他常常感到很苦恼。直到2019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首个中国沉浸式戏剧《浮生六记》剧组。看罢剧本,他果断选择加入该剧组。

  这部剧的园林版,以新颖的侵入式方式,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艺术结合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浓缩诗文、绘画、街巷、流水、藕荷、石桥钩织的苏州市井生活的简约图景,将夫妇俩相恋、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来,从中“也投射出苏州人把细致活在生活里”。

  与此同时,《浮生六记》正以纪录片的形式走出国门,在有限的空间里融合自然、建筑、人文之美,并在剧中以故事场景展示十余种传统非遗,已有英、法、日等多语言文字的字幕,力图在一部戏中全景式展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观众相约走进沧浪亭,清风明月之夜,伴着水磨腔的婉转、笛声的悠扬,于古典园林的峰回路转间,邂逅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故事。每一次演出,严超群都格外珍惜粉墨登场的机会。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觉得自己化身成了联通古今的使者,在跨越时空的戏台上唱着昆曲,谈笑风生,经久不衰。

  陆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沧浪亭前,昆曲VS青春=“最苏州hd4000 ”

相关:

认同“闯红灯可耻” 违法现象才有望根治  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因其灵活机动、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很多群众青睐的交通工具。但是,不少人反映这几类车辆的驾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经常在路口闯红灯抢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人民日报》记者在多个城市繁华路口实地蹲点调查,发现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两轮车”闯红灯的情况不少。   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驾驶电动自行车导致的死亡人数达8639人,受伤人..

互联网时代家访的“土方法”不能丢  在贵州省望谟县大山深处,摩托车是再常见不过的出行工具,连接大山和城区,驮着一家人的生计。作为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就是这样骑过细长的山路,走村串寨,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的。过去10年间,刘秀祥走遍望谟县16个乡镇、街道,劝回1800多名学生。   “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返乡任教10年,“一个都不放弃”的事迹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人。他也因此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是新时代青年教师的..

遏制校园欺凌 没有现成的“教育手册”可照搬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一名中学女生被数人恶意欺凌的视频成为网络热点。从视频中可见,受害人摔倒在地,被三名欺凌者轮番揪发、掌掴、踩头,且伴有语言暴力。网警发现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反应,涉事人员均已到案,相关处理正在进行。   “报警没用,我们都没成年。”一名施暴者对受害人洋洋得意的轻蔑之语,让舆论的焦点集中在法治体系对此类事件的应对上。但我们换个角度看,如此的恶性事件,还有更加耐人寻味的地方..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36例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河南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11月22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5例(郑州市113例,其中69例为隔离管控发现、3例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20例为社区筛查发现、20例为主动就诊发现、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许昌市1例,为社区筛查发现;濮阳市1例,为主动就诊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36例(郑州市714例,其中511例为隔离管控发现、1例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197例为社区筛查发现、5例为主动就诊发..

跨省流动人员“落地检” 防范跨区域疫情扩散  跨省流动人员“落地检” 防范跨区域疫情扩散(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如何规..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2例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江苏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22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2例(南京市40例,其中7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无锡市4例;连云港市12例,其中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淮安市1例;盐城市3例;镇江市1例;宿迁市1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2例(南京市12例,无锡市10例,徐州市15例,常州市8例,苏州市52例,南通市26例,连云港市34例,淮安市32例,盐城市11例..

湖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89例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湖北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22日0-24时,湖北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武汉市8例,均为重点人群筛查检出;神农架林区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89例(武汉市175例,其中9例为隔离点检出,49例为居家隔离检出,96例为重点人群筛查检出;黄石市52例,其中26例为隔离点检出,25例为居家隔离检出,1例为重点人群筛查检出;襄阳市36例,其中18例为隔离点检出,15例为居家隔离检出,1例为落地检检出;咸宁市25..

江西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5例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江西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2年11月22日0-24时,江西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九江市1例,在修水县),治愈出院2例(南昌市1例,在青山湖区;九江市1例,在濂溪区)。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2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65例,累计出院病例1455例。截至2022年11月22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住院确诊病例9例。   2022年11月22日0-24时,江西省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从2020年1月至20..

【手绘H5】合肥有一座粉房子   在合肥,有这样一座粉房子,这里聚集着最脆弱的癌症儿童,最需要鼓励的病童家长,最暖心的社会志愿者,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2022年夏天开始,一群戴着口罩的小天使们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期间,为这群小天使们忙前跑后的,是合肥市一个名叫王大成的中年人。   七年前,王大成在常年服务癌症患儿及其家庭的过程中,看到异地就医的艰难,于是在2016年创新性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口罩天使中途宿舍。   七..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26例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内蒙古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22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4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05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呼伦贝尔市1例(系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赤峰市7例、鄂尔多斯市11例。   当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39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31例、兴安盟1例、锡林郭勒盟1例、鄂尔多斯市6例。   截至11月22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072例,其中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