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要打赢乌克兰,俄罗斯导弹还得翻27倍

2022-10-14 18:20:46 来源:网络

核心提要:

1. 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全境发动了多轮导弹打击。除了少数导弹落入基辅市中心,俄军这几天的攻击目标集中在各大城市的电力设施,其打击重点还是乌克兰电网的骨干——330kV变电站。

2. 开战大半年,俄军导弹部队在开战首日最为活跃,总计发射了160枚,之后的单日导弹发射量就再没有超过这一数字。从重点摧毁乌克兰军事目标,到多点打击重要工厂、桥梁、供电等基础设施,俄军导弹打击强度也逐步降低。

3. 原本有实力碾压之势的俄空天军,如今在战场上与乌克兰空军打成了空中均势,甚至对地支援强度弱于乌军。俄空天军失能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防空压制”手段,二是缺少精确制导弹药。俄巡航导弹数量短缺,弹药库储备不足、产能有限。甚至改用防空导弹客串对地攻击,对改变战场局势作用不大。

4. 无论是科索沃战争时期,北约为轰炸塞尔维亚投入的空中力量和导弹数量;还是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的轰炸强度,都远超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投入。俄军没有彻底摧毁乌克兰关键设施的能力,此番空袭打击,挽回颜面的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10月10日、11日两天,按俄媒的报道,俄军使用空天军远程航空兵、黑海舰队水面战和水下战部队,以及里海分舰队水面战部队,陆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编内战术导弹旅等,对乌克兰全境发起了大规模的导弹进攻。

除了有4枚导弹落入基辅市中心(10日文章已介绍),俄罗斯的攻击目标集中在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波尔塔瓦、第聂伯罗等地的电力设施。今天就来评估一下打击效果。

攻击详情

按乌克兰军方的说法,俄罗斯第一天(10日)向乌克兰16个城市发射了83枚导弹,其中45枚被乌克兰防空部队拦截。那么就是有38枚导弹基本抵达预定范围,造成伤害。

俄罗斯第二天(11日)向乌克兰射了28发导弹,其中有20发被拦截,还有13架无人机被击落。在这轮攻击中,乌克兰平民死亡近20人,受伤超过100人。

但俄军打击重点还是乌克兰电网的骨干——330kV变电站 :从西部的捷尔诺波尔、罗夫诺、日托米尔到东部的科诺托普、苏梅,以及部分重要城市的110kV变电站。

然后是城市的热电厂(热电联供),包括基辅的第3、第5热电厂,利沃夫的第1热电厂,还有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克里沃伊罗格(泽连斯基家乡)。

大家都注意到基辅中央火车站附近的101商务中心被炸,网上都说是三星总部被炸,其实那也是私营DTEK能源公司(占乌能源市场约20%)总部,楼下就有一个DTEK的小型热电厂。

俄军支持者欢呼雀跃,网络上充斥着诸如“俄军以前太心善了”、“这次动真格了”、“早该这样了”、“开战第一天/一星期/一个月就该这么打了”的评论。

旧闻回顾——从全面进攻到打击报复

都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俄军又不是没有这样打过。作为对比,首先来看看从2月24日进攻,到3月底基辅撤兵的“全面进攻阶段”,俄军每天发射的导弹数量。

俄军导弹部队在开战首日最为活跃,总计发射了160枚

这分别是100枚“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60枚“口径”巡航导弹。打击了乌克兰几十个军事目标。

3月7日次之,总计125枚;3月14日和18日再次之,分别为90和80枚,这与10月10日的规模相当。

但在一个多月的全面进攻阶段,俄军单日导弹发射数量超过80枚的只有这4天 。很多机场仅仅“分”到3枚导弹,打击几乎是象征性的,在当时就令人疑惑。

结果就是开战2小时就被宣布“全灭”的乌克兰空军,至今仍在战场上高度活跃。部分方向、部分日期的出击架次、强度甚至高于俄罗斯“空天军”。

如近日在赫尔松方向地区,乌克兰空军的日出动量突破了130架次。相比之下,俄罗斯空天军的日出动量仅有40多架次。

自从基辅方向被迫退兵,俄罗斯就开始打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了,只是能力有限,效果同样一般。

像4月13日“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俄军于4月15日就发射了一轮导弹报复,乌克兰响起“全国的防空警报”。

从4月到5月初,俄军还陆续打击了乌克兰纵深的重要工厂、隧道、桥梁、供电和电网设施、物流中心、重要仓储库房,铁路配电站和铁路枢纽。

每次打击都能发射几十枚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打击目标有数百个,给乌克兰造成一定损失。但是,之后就没有下文。俄军导弹打击强度也越来越低。

▎ 乌军起走俄军未爆的巡航导弹弹头

到了9月10日,乌克兰一波反攻突袭,俄军被迫从伊久姆一线全面撤军,退出奥斯基尔河以西和哈尔科夫州。

短短4天时间,俄军就吐出880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国土,当初花费4个月时间打下,现在4天之内就如数奉还。

愤怒之下,俄军决心实施报复。9月11日深夜,俄军用导弹袭击了乌克兰东部的电力设施。哈尔科夫州、乌控顿涅茨克州以及苏梅、第聂伯罗、扎波罗热州各一部分,陷入大停电。

这是俄军开战以来对乌克兰民生设施最严重的打击,但是俄军一共只打了18发导弹,被拦截9发,实中9发。

而乌克兰东部大部分地区在2个小时后即重新“来电了”,受损最严重的哈尔科夫,经过大半天抢修也于11日下午恢复供电。

这是整整一个月前的事情,对哈尔科夫电厂的打击有后续吗?

炸基础设施这事俄军不是没干过,首先要看是短期报复,还是作为战略来进行。其次要看决心、目标与意志,但更关键的还在于,俄军究竟有没有这个能力?

俄军的轰炸强度简直不值一提

对比一下,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和欧洲的北约联军轰炸塞尔维亚78天,各种作战飞机一共出动了32000架次,平均每天大约450架次。

北约的空中打击力量一共投放了2.3万枚航空炸弹或空地导弹,其中有8000多枚属于精确制导弹药,而目标仅仅是“干预”,要求塞尔维亚服从。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仅8.8万平方公里(其中科索沃1万),人口不过700万。北约以这个强度持续轰炸全境基础设施两个半月,才让塞族人屈服。

而乌克兰国土面积60万平方公里,在俄占的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10万平方公里外,还有5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国家体量是塞尔维亚的五倍以上。

还有当时塞尔维亚孤立无援的外交环境(当时俄罗斯进行了谴责,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塞尔维亚是在多方的压力下,综合各种不利因素,战斗意志才最终被打垮。

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战之后的14天内,美国海空军的战机就投下了15000枚精确制导炸弹和75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平均每天扔1000多枚精确制导弹药。

要知道,在2003年,经过十几年制裁和打压的伊拉克军队已经很虚弱了,更关键的是连高级军官基本都被收买好了,就等着带队投降或者一哄而散。

(伊拉克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但有一大半是荒漠以及“库尔德自治区”,实际控制面积20万)

即使这样,美国也要每天扔出1000枚以上精确制导弹药,而且要连扔半个月以上。

按这些比例测算,要摧垮乌克兰基础设施和抵抗意志,至少需要5万枚精确制导弹药、5000枚巡航导弹。

而俄军在俄乌战争“空天军”每天出动几十架次,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至今一共打了2000多枚,精确制导弹药基本为0,简直是不值一提。是不为也,还是不能也?

俄罗斯“空天军”失能

按美国模式,对地打击的主力是空军和海军的战机,投放精确制导弹药。但现在俄乌双方基本上是空中均势,甚至还有向乌克兰占优方向发展的趋势。

战争爆发之初,俄罗斯“空天军”固定翼战术飞机的日出动强度只有100架次,3月6日一度提高到200架次,结果就被乌克兰防空力量打下来6架(于是有了3月7日的125枚导弹报复)。

从此再也不敢达到这个强度,逐步退缩到40~60架次。最近一段时期,有时只有区区20架次,至于成效完全可以忽略。

正如最新版的俄罗斯笑话——

A:我们的空天军到底在哪?

B:彼得大帝都说了,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要知道,战前的实力统计,俄乌战斗机为873:48(27架苏-27、21架米格-29)18倍优势、强击与轰炸机之比为742:25(12架苏-24、13架苏-25)30倍优势。

结果半年打下来,俄乌打成了空中均势,甚至乌克兰空军的对地支援出动强度还高于俄军。俄罗斯“空天军”以惊人的全面失能,震惊了所有军事观察家。

1600架战机的俄罗斯“空天军”对75架战机的乌克兰打成这样,层层问题至少能写一篇文章。

首先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俄军缺乏有效的“防空压制”手段。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实战能力来压制和摧毁乌克兰的机动地空导弹系统(远程S-300和中程“山毛榉”)。

早在2008年俄格战争,俄罗斯打陆军万人规模、空军只有9架战机营级规模的300万人小国格鲁吉亚。战争不过5天,俄军就被打下1架图-22M3战略战术轰炸机、4架苏-25攻击机。

而对体量大10倍、防空力量远超格鲁吉亚的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固定翼飞机而言,在中高度空域的飞行那就非常危险。

其次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众人都知道的,俄罗斯缺乏精确制导弹药,已经没有办法有效摧毁乌克兰的基础设施。

结果俄军飞行员只能把8000万美元的双发喷气苏-34远程战斗轰炸机,当成二战时代的螺旋桨伊尔-2强击机低空出击。

这种打法在叙利亚对武装分子屡试不爽,到了乌克兰就落入了几万枚单兵便携低空导弹交织的天罗地网,屡屡被打下来。

美军可以快速基本解决南联盟伊拉克的防空系统,然后骑在头上扔制导炸弹甚至无制导的“铁炸弹”,俄军却搞不定乌克兰的防空系统。

俄罗斯“空天军”现在不要说飞过第聂伯河,就连在双方地面交战线上都不太敢活跃。

只能在己方控制区,派出总数200架的武装直升机。“作战模式”就是己方控制区低空出击,临近前线时大仰角扬起发射,迅速转弯下滑脱离。

这实际上就是乱打一气,当成非常低效的火箭弹布撒车,或者说环境氛围背景音乐烘托器来用。

回想开战之初,有喜欢咬文嚼字的“军迷”努力纠错,不是俄罗斯空军,是俄罗斯“空天军”。

▎俄罗斯“空天军”表现如此不堪,然而司令苏罗维金竟然还被提拔为俄军总指挥

但现在就想问,俄罗斯“空天军”,对得起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的哪一个字?

临近空间、高超音速、空天一体,做到了哪些?一支基本没有精确制导弹药的“空天军”?反正现在乌克兰已经对其无视了。

▎ X-101“隐身”巡航导弹

打击一个地域60万平方公里的中型国家,结果还不敢进行轰炸机和攻击机的纵深轰炸,那就只能使用昂贵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这需要上万枚远程导弹,俄罗斯根本无法满足这种强度的打击。因为俄军高精度远程导弹的库存不够,不足以发动持续的导弹袭击。

俄罗斯导弹已经捉襟见肘

上一篇讲了巡航导弹数量短缺,也正是俄军能力不足的其中一环。巡航导弹生产储备不足,库存很有限

实际上,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已经参战,不过不是临空地毯式轰炸,而是躲在千里之外发射X-101、X-555战略级巡航导弹,但数量十分有限,威力也很有限,并不能扭转焦灼的战局。

乌克兰人挖掘了命中基辅第聂伯河观光栈桥下水泥路的俄军X-101巡航导弹残骸,导弹制导舱集成电路上的140UD701运算放大器是2018年第42周制造的,RPS45 RS4.520.755-05继电器是2019年3月3日制造的。

这显示俄军现在使用的巡航导弹出厂日期不超过2年,很可能库存旧导弹都打完了,现在是全新应急生产的——但是产能依然很有限,只能造一批打一批。

尽管X-101使用了不少苏联时代的老式技术,命中精度不高,但这已是俄军武器库中最先进的武器。

俄军武器库中可用于乌克兰纵深打击的主要型号包括:

“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射程500公里),“口径”战术巡航导弹(射程1000-1200公里),X-101和X-555战略巡航导弹(射程3500-5000公里)。

乌克兰方面估计,“伊斯坎德尔”和“口径”这些新款导弹只剩下不到20%,就连老古董X-22都快打完了。

现在,俄军甚至把昂贵的S-300防空系统当作远程火箭炮使用。在几乎整个战线上都在使用S-300防空导弹进行对地攻击

S-300导弹用于对地打击时,走一个标准的抛物线,最大射程约120公里,拥有一个重量150公斤的爆破型战斗部,偏差百米,整体作战效能与老式的圆点-U弹道导弹相当,但是成本很不划算。

因为美国提供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其实也是30年前的旧货)很适合攻击S-300防空系统。从克里米亚半岛防空阵地遇袭开始,摧毁S-300甚至S-400防空阵地已经成为乌克兰空军目前的主要任务。

正是在“哈姆”导弹的威慑下,俄军前线防空部队不敢把雷达开机。既减少对乌克兰空军战机的威胁,也让俄军把更多的S-300防空导弹用于进行对地攻击

现在俄军主力对地武器是S-300。巡航导弹和短程弹道导弹都快打没了,只好改用防空导弹客串对地攻击。

为了补充消耗,俄军已经把部署叙利亚的S-300装船运回了国内,夜间通过土耳其海峡。

这轮攻击,俄军发射了12枚S-300导弹攻击扎波罗热,其中一枚击中一家4S店,造成一人死亡。乌军则宣布反击打掉6台对地的S-300。

但是,S-300改对地毕竟射程有限,对乌克兰纵深关键目标的打击仍依赖于空天军和海军的远程巡航导弹发射平台

——但是X-101/555和“口径”的数量已经捉襟见肘,再加上常规弹头其实威力非常有限,发射这些导弹对于改变战场局势几乎没有作用

结论

很多人坚信俄罗斯是因为仁义和“兄弟情”,一直不忍心破坏乌克兰。其实,读一读历史就知道,俄罗斯出拳,能有十分力气,它绝对不会只用九分半。

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出拳力气只有一成,不是它不想,而是它真的只有这点力气。

归根结底,俄军根本没有彻底摧毁乌克兰关键设施的能力。乌克兰的目标与俄罗斯的能力不匹配。

每次俄军损失惨重后,都会炸几下乌克兰城市和民生设施,特别是电厂和电网来报复,保证莫斯科和彼得堡两都民众仍然觉得自己赢了又赢。

总的来说,挽回面子的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而随着战争持续,这种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弱。

如果非要说影响,那就是让乌克兰更加同仇敌忾,为泽连斯基提供绝佳的公关素材。

▎俄X-101巡航导弹击中基辅第聂伯河观光区的弹坑,巡航导弹的威力远没有想象的大

当然,乌克兰遭受了多大伤害?是否伤筋动骨?有没有还手之力?而俄罗斯还能有什么新招数?也是值得关注的。

,唐驳虎:鼻头缩小手术对比图 要打赢乌克兰,俄罗斯导弹还得翻27倍

相关:

中国电影这十年放映一线 全国银幕数量超8.2万块 近日,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推出《中国电影这十年——图说电影》系列特别报道,从不同维度全景呈现中国电影十年的发展成就。本期的《中国电影这十年——图说电影》将带大家了解中国电影这十年在放映环节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过去十年,是中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十年,2021年全国银幕数达82248块,十年内增加了73048块银幕,累计增长694%。不仅数字在增加,我国的影院建设结构布局也更加合理。2012年全国银幕总数13118..

《最爱》导演合作目黑莲!《我的幸福婚约》曝预告 10月14日,日本爱情电影《我的幸福婚约》发布首支预告,影片由曾执导话题日剧《非自然死亡》《东京大饭店》《最爱》等作品的导演冢原亚由子掌镜,目黑莲单独初主演,今田美樱共演,同时解锁的还有影片特报及海报。预告中,目黑莲饰演久堂家家主——久堂清霞,以一身和风与西洋式结合的军服霸气现身,银灰色的长发漫撕感十足。今田美樱则饰演久堂清霞的婚约对象,被豪门压迫的斋森美世。面对传闻中冷酷无情的久堂家主,这门婚..

《追光者》发布海报 彰显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由毛卫宁担任艺术总监,张彤执导,罗云熙、吴倩领衔主演的首部以“公益救援”为主题的《追光者》,将于10月14日18点与观众们见面。《追光者》以公益救援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以罗本、展颜、周明明、丁丁丁为代表的公益救援队成员们面对突发危机事件与次生灾害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对受灾群众进行科学有效的施救,用专业救援方式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并在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收获成长、实现自我和解的故事。《追光..

无畏向前!《搜救》发布插曲《搜救之歌》MV 日前,电影《搜救》发布《搜救之歌》插曲及同名MV,该曲由百花深处合唱团演唱,呈现了漫天暴雪中,搜救队无畏向前,只为守护那最后一丝生的希望。《搜救之歌》插曲MV一开始便娓娓道来了一个三十年前的遗憾故事。三十年前,三个孩子走丢,派出所全员出警却只找到了一个孩子,为此搜救队员遗憾落泪:“当初我们再坚持一下,也许那两个孩子,就能找到。”因此,这次极寒禁地的极限搜救,搜救队全力以赴。他们在刺骨暴风雪中、在冰..

丰收中国|机械化作业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供有力保障  央视网消息: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161万亩玉米迎来了全面丰收,金黄色的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将玉米颗粒归仓,整地机车紧随其后,将秸秆埋入黑土,农民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为来年的春耕做好了准备。   总台记者 王海樵:这里是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太东乡,眼下当地的秋粮收获工作已经进入了高峰期。在现场有三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玉米的收获作业。机车所到之处,直接将玉米进行脱粒,颗粒归..

考古岁月背后有那个陪我写故事的人 视觉中国供图   回忆自己过去十年的考古经历,前半段一直在学校研究、实习,后半段在一线调查、发掘和整理。一切都像一个典型的考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手铲一点一点剥去尘土,发现掩埋的过去。   记忆回到2012年4月,在读硕士的我接到老师的一通电话,让我和本科大三的学生们一起去工地实习,顺便帮带队老师带带本科生。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2015年,当时我在河南郑州樱桃沟老奶奶庙遗址发掘、整理文物,遗址旁边..

身边的变化 | 玩转高科技 “新农人”实现种粮梦  央视网消息:福建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之一。在俞邦村,有80%的村民都在从事小吃相关的产业,那村里大量的闲置田地该怎么办?老支书俞广清不忍心看到大量的田地抛荒,退下来以后在2008年带领着几十户村民们成立了合作社,如今又玩起了高科技。   这几天,俞邦村农业合作社种植的5000多亩水稻开始大规模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十几天就能颗粒归仓。   本世纪初,作为沙县小吃发源地的俞邦村,几乎家..

丰收中国|中稻迎来丰收季 高标准农田稳产保收  央视网消息:在安徽中稻迎来了丰收季。在肥东县相邻的两块地景象大不相同,农机作业的进度和效率也不同。   总台记者 吴俊:这里是肥东县古城镇,今天天气晴好,收割机已经进入高标准农田作业。去年秋季,肥东县有7.8万亩田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改造后的农田,可以说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这里一路之隔,一侧是改造过的农田,不仅有了机耕路,农机可以直接到田边,而且修建了标准的灌渠,灌溉和排涝..

雪域高原上的珍稀野生动物救助  新华全媒+丨雪域高原上的珍稀野生动物救助   新华社拉萨10月14日电(记者刘颍 田金文)“它们体型太大了,我们5个人都拉不上来。”看着在水渠里徘徊、水已经没过身体而只露着脖子的两只白唇鹿,拉萨市林周县甘旦曲果镇久荣村村支部书记土旦次仁一边联系县林草局,一边召集村里的青壮年,设法救助受困的白唇鹿。   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习惯白天在山上活动,夜晚到河边饮水。土旦次仁表示,近日受困的这两只白唇鹿..

沈阳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为科技人才松绑  中新网沈阳10月14日电 (李晛)据沈阳市政府新闻办10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消息,近年来,按照国家、省相关部署,沈阳市出台了系列文件,着力克服以单一定量为主方式评价科技人才的弊端,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科技人才松绑、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是优化创新环境,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沈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杨洪颖在会上介绍了沈阳市科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