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奥密克戎 张文宏提出最新研判

2022-05-23 09:15:41 来源:网络

文/刘胜军,于上海浦东

以乐观心态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张文宏医生最新研判:

1、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在已有传染病中超过水痘。所以它的传播是很难控制的。

2、奥密克戎会诱发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是程度要弱于流感。

3、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病亡率(病亡人数/总感染人数)基本上都是维持在0.08%~0.1%之间。这个数据与流感也比较接近。但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率都是非常高的。新西兰在65岁以上的人群疫苗接种率达到98%。上海疫情,60岁以上的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仅62%,加强针的接种只有38%。我们最终要回到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全国疫情可控后,对老龄化人群,特别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疫苗强化接种应该会提上日程。

4、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抗凝治疗是关键。只要掌握这几大治疗,再加上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疗法,对付奥密克戎基本上已经有把握了。

5、俯卧位通气完全不亚于药物的治疗。

6、挑战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脆弱人群,同时有效的药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在逐渐问世,疫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并且可以预防重症。

0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坚持动态清零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政治局常委会: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政治局常务 委员会5月5日 会议指出 :

• 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奥密克戎的全新挑战,认真研究其特点,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月22日,张文宏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七届呼吸疾病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上所作题为《 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背景下中国防控策略的实施 》的演讲报告,提出一系列深入分析,对认识奥密克戎提供了科学依据。张文宏指出:

• 奥密克戎一个人可以传染9.5个人,传播速度在已有传染病中超过水痘。所以 它的传播是很难控制的 ,这也使得最近全国各地为了能够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都扩大了检测和追踪的规模,甚至采取区域性的静默来终止疾病的流行。曾经通过非药物性的干预措施(NPI)都可以非常好的达到清零,但是当R0值等于9.5时,这一波疫情在全球基本上就已经控制不住了。所以当南非出现奥密克戎的时候,全球基本上都认为这是一波非常难控制的疫情。后来 奥密克戎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

奥密克戎摧枯拉朽席卷全球

• 奥密克戎特征出现重要偏移与演化。上海现在的感染人数超过了60万。德尔塔中非常常见的一些症状,比如说重症中比较严重的头痛、发热,或者是严重的全身性炎症,这些在奥密克戎中严重性要低一点。但是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显著高于德尔塔的表现,比如喉咙痛、声音嘶哑,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肌肉痛。也就是说 奥密克戎的症状确实有所减轻 ,但是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

• 抗体逃逸。在感染者中大多数人是打过疫苗的。也就是说它确实对我们已有的抗体具有一定的逃逸作用。而且对于感染者的恢复期血清也具有抗体的逃逸作用,这会使得我们已有的抗体治疗和疫苗都会发生大幅效果的降低。

• 脆弱人群是奥密克戎暴发以来的最大挑战。我们比较了炎症通路以及炎症的强度,发现了奥密克戎引起的对宿主的炎症应答确实比流感要轻一点,但是它的炎症反应在脆弱人群中还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意味着 奥密克戎会诱发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是程度要弱于流感 。如果病人年龄比较大且基础疾病较重,这种炎症反应有可能就是致死性的。

• 疫苗仍是有效的保护措施,尤其对减轻重症及病亡率。上海这一波疫情,死亡的病例基本上都与特殊人群诱发的炎症反应以及原发病自身的加重存在非常明确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回过来看疫苗的作用。前段时间香港的这轮疫情发现90%的人有基础疾病, 疫苗的三针注射对于病死率的保护可以达到接近98%的水平 。这波上海疫情, 60岁以上的人群中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仅达62%,加强针接种只有38% 。同时在 死亡病例中,疫苗接种率只达到了4.97% 。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 最终要回到对脆弱人群的保护 。如果出现更大规模的感染,死亡的人数大概是多少?我把韩国和澳洲的病亡率做了比较,因为它们的整体检测面是非常广的,而且记录的病人数也相对充分。它们的病亡率( 病亡人数/总感染人数)基本上都是维持在0.09%~0.1%之间。在国际上这个数据与流感也比较接近 。但 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率都是非常高的 。新加坡的病死率维持在0.1%左右的水平。新加坡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疫苗接种率超过80%。新西兰在65岁以上的人群疫苗接种率达98%,病亡率只有0.08%。

02

未来防控模式

病毒就是看不见的敌人。防疫就是战争。《孙子·计》曰:“兵无常形”。针对奥密克戎的这些特质,张文宏建议:

1.加大核酸检测力度。中国也总结了很多经验。第一个经验就是核酸的扩大检测,可以把病毒传播的速度降下来。但这就有个要求, 我们可能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去做核酸,当然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抗原检测的敏感性达不到像核酸这样程度,如果用于动态清零,还需进一步提高敏感性。

2.疫苗覆盖。在这波上海疫情结束后, 全国疫情可控后,对老龄化人群,特别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疫苗强化接种应该会提上日程 。现在打两针灭活疫苗到底够不够?现在加强针的打法基本上是两种,一种就是加强针打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另外就是两针的灭活疫苗加一针的蛋白苗,这样异源疫苗的接种策略。这次香港疫情中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认为 三针的灭活疫苗仍然对于重症的病人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这个保护作用也是值得我们未来期待的。

3.B细胞受体揭示广谱疫苗的可能性。随着疫苗接种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疫苗整体的抗击水平会出现不断的下降,这时候大家都在期待有没有广谱的疫苗产生。所以最近我们团队对B细胞受体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有能够覆盖更广谱的一个B细胞受体。针对不同奥密克戎表位的广谱疫苗,事实上还是存在可能性的。 否则的话定期疫苗接种是对脆弱人群的一个挑战,有可能会频次过多,这种情况也不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的。

4.非药物干预。对未来而言除了抗病毒药物之外,非药物干预应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中国仍然会采取一定程度的非药物干预,包括 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核酸检测 等等。这些非药物干预最关键还是要把传播的系数降下来。

5.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抗凝治疗,这三大治疗应该是全球公认的最为主要的药物性治疗。国际上还推荐了免疫治疗、抗凝治疗。 只要掌握这几大治疗,再加上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疗法,对付奥密克戎基本上已经有把握了。

6.早期抗病毒治疗。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很早期就开始了抗病毒的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肯定是要优于抗病毒治疗比较晚的患者, 最好在5天之内开始抗病毒治疗,这尤其对重症的进展有非常好的作用 。这一点国际上不同的指南都给予了一个非常强的推荐。

7.早期抗凝治疗。如果能够在早期展开治疗,可以说奥密克戎重症化的概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对于抗凝治疗,如果没有禁忌症的话,应该给予非常确定的早期治疗 。微血栓的形成会造成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出现气体交换的障碍。这时 抗凝治疗的早期、足量还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第九版的新冠诊治指南里也在这一点上给予了充分的推荐。

8.激素治疗要短程、小剂量、把握窗口期。如果是 轻症的病人,我们不需要激素的使用 ,但是如果是需要住院出现重型的病人,还是推荐进行激素的使用。但是要掌握剂量,剂量不能大,疗程不能长。如果病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重症,用激素的效果其实并不好,特别是对于插管的病人。所以当插管以后,除非是氧疗的目标达不到,我们才会再加激素。为什么激素要“用得早又不要太早”? 时间窗口就是免疫激活病人出现重症化倾向,但是整体的炎症还没有造成危重。这时的时间窗口其实是比较狭窄的 。

9.俯卧位通气。在这次上海疫情中,给予重症的高危人群,和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危重症患者规范的 俯卧位通气极为关键。 它可以有效地使肺部充气更加均匀,同时使肺泡尽量打开,还可以使病人的引流更加通畅,细支气管的分泌物有可能被引流出来。 俯卧位通气完全不亚于药物的治疗 ,建议所有普通型及以上的病人都应该实施一定的程度的俯卧位通气,只要一做很多病人的氧合就会得到迅速的改善。

张文宏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

• 我们现在看到这一波奥密克戎的挑战很大,但也应该看到更多的希望。全球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逐渐增加,重症比例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我们的 挑战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脆弱人群 ,同时有效的药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在逐渐问世, 疫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并且可以预防重症 。可能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不会结束,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耐心,还有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智慧和科技来战胜这一切。

张文宏的分析,让我对未来更加乐观,对中国早日战胜奥密克戎更具信心。

,决战奥密克戎 张文宏提出最新起风了原唱 研判

相关:

户外露天消杀、人体消杀 这些反智行为几时休?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些我在网上收集到的图片:官方及专家均不赞同此类消毒可能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图片会觉得很震撼,甚至会为这些消毒人员的战斗精神而感动。但我却不得不无情地指出:上面这些行为,无一例外,都是反智反科学的。注意,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国内外科学共同体的一致观点。证据比比皆是,我举几个:在世卫组织的官网上,对露天道路的空间消毒有明确的指导意见[1]:在户外,不建议在街道或露天市场等场所..

八旬翻译家杨武能:“骄傲自足,就是我最大的仇敌”▲ 年过八旬后,杨武能开始使用笔名“巴蜀译翁”。比起外界称呼的翻译家,他更青睐这个笔名,其中蕴含着他的故园情怀。 (受访者供图/图)全文共7263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大家把我比作傅雷,我感到很荣幸。但我要说,我不是傅雷,也成不了傅雷,我是巴蜀译翁,我要超过傅雷。”歌德几乎成了杨武能人生的重要参照系,他一以贯之的翻译信条是,只译经典,歌德是中心的中心。迈进人生的第83个年头,翻译家杨武能的视力日渐退..

社交很有玄机 王毅和巴基斯坦外长在广州共切了一个大蛋糕场面很有喜感。年轻的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右手持刀,王毅左手扶刀,在广州共切了一块长方形的大蛋糕。蛋糕两边,一边是中国国旗,一边是巴基斯坦国旗。为什么要吃蛋糕?到底是什么喜事?原来,这是在庆祝中巴这两铁哥们建交71周年。1951年5月21日,中国和巴基斯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此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巴基斯坦也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巴铁。不是整年份,但就是要切个大蛋糕,这也是中巴铁哥们的特殊之处。中国外交果然也有..

开创先例:比利时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自我隔离猴痘病毒显微镜图像。(资料图)海外网5月23日电 据比利时《晚报》等多家外媒报道,在发现多例猴痘病例后,比利时卫生部门于当地时间19日发布声明,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自我隔离。该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要求猴痘病例进行自我隔离的国家。报道称,接触猴痘病例的人不需要自我隔离,但应该保持警惕,特别是在与弱势群体接触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1日,包括英国、西班牙、美国、比利时在内的12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9..

猴痘病毒突现多国拉警报 欧美病例与G7演习相关吗?【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在过去一周,一种很少在非洲以外发现的罕见疾病猴痘,同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十多个国家出现,引发各方高度警惕。让专家担忧的是,除了5月7日英国首先报告的确诊病例外,其他绝大多数病例并没有猴痘流行地区的相关旅行史,而这和猴痘病毒的传统传播模式不符。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的情况下,猴痘在多地的暴发也引发一些民众担心。这种病毒是否已经发生变异,从而更具传染性,进而预示..

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就任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刚刚在上周末带领工党赢得澳大利亚联邦大选的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总台记者 林清辉)

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到底是啥?真能“遏制”中国吗?【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宗义】美国总统拜登在刚刚结束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的美国-东盟峰会几天之后,就开始其亚洲之行,访问韩国、日本,并将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领导人举行第二次面对面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机制峰会。拜登此行针对中国、围堵中国的态势非常明显。拜登此访最重要的议程将是在23日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2021年10月27日,拜登在出席第16..

辽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为沈阳市陈述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辽宁省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22日0-24时,辽宁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为沈阳市报告。治愈出院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   截至5月22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672例(含境外输入212例),治愈出院1665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5例(本土4例、境外输入1例)。目前,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33例(本..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5例、无症状传染者503例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03例,其中30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25例确诊病例和50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5月2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5例,含30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天津市内六区将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截至5月23日1时05分,天津市内六区,即和平区,南开区,河北区,河东区,红桥区,河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均已发布通告,从23日6时起开始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筛查时间内,请居民朋友在居住地保持原地相对静止,根据街道统一部署和社区的组织安排,携带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分时段有序前往指定采样点进行采样。在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请所有居住人员和各区内工作人员保持相对静止。   (总台记者 夏震宇 贾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