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一周已测500万人,武汉怎么做到的?

2020-05-21 23:38:30 来源:网络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休整了半个多月,继续追踪解读总确诊人数已经突破500万的全球疫情。

在世界各国疫情持续扩散的同时,早已取得防控决定性战果的武汉,也颇令人意外地重回新闻视野。

再次拉响的疫情警报

5月5日~10日,武汉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陆续检检测与排查出多名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后经专家讨论,认定为6例确诊病例。

▎发生社区疫情的长青街三民小区在武汉的位置(地图左上角)

此前,武汉和湖北最后的3位零星确诊病例,分别是3月23日的一位武大人民医院医生、3月31日的一位刚从英国转机回到武汉的小留学生(境外输入),以及4月3日一位在隔离观察下从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本地居民。

4月8日,武汉如期解除离汉管控。到4月26日,所有在院治疗的确诊患者全部转阴,实现存量“清零”。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而5月10日的群组性社区病例则意味着,整个湖北连续3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的状态就此终结,疫情防控警报再次拉响。

1000多万人口的全民核酸检测?

5月11日晚,武汉市下发《关于开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核酸检测的“十天大会战”。

通知要求,核酸筛查以各区为主体,采取整区推进的方式进行。要求各区按10天期限,做好本辖区全员核酸筛查计划安排。

检测对象为全市未进行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后来有些区还改为只有7天之内测过的免测。

经过12日的方案策划与准备,从13日开始,检测已在武汉各小区全面铺开,但也因为巨大的成本和工作量引发争议。

武汉可是一座有着11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

此前虽然也一直在持续地进行核酸检测,但到4月底,一共三个多月时间下来,累计覆盖的也只是103万人(4.29披露数字,不是人次,同一人可能会检测多次)。

像BBC中文网,5月15日就对武汉市进行全民核酸检测的检测能力和实际意义提出质疑,一是认为10天内不可能完成1000多万次检测。二是质疑此时检测是否有必要。

而真正的医学检验业内专家,也在担心大规模取样的组织、安全、判读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在科学上不理解,也有专家表示这是一种 “社会需求”。

毕竟,1000万人口真要10天全部测完,一天就是100万的检测量啊!

而在4月19日,湖北新冠疫情防指第78场新闻发布会上,所公布的数据是——武汉市现有53家核酸检测机构,211个核酸检测点,日均检测能力4.6万人次,不到5万。

显然,武汉最新的千万级人口普测要求,与原有检测能力的差距超过了20倍。

按照武汉的常规日检测能力,显然10天无法完成任务。

但不管怎样,从13日开始,一场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已经在武汉各小区铺开。

很快,社交媒体上,武汉市民纷纷晒出了自己小区组织大规模检测的场景。社区医生和工作人员到小区设立采样点,居民们以间距1米排着队,等待采样。

而此前,核酸检测仅仅用于复工复产复课、住院要求,以及离汉自我证明等用途。

武汉究竟检测了多少人?

在网络上,武汉各小区居民自觉排队,开展全民采样的照片、视频可谓是铺天盖地。关于检测的感受、议论也很多。

但是,毕竟个体体验替代不了总体的宏观统计数据。

武汉如此大规模的抽样,究竟实际检测了多少人?在媒体、自媒体上几乎未见像样的报道。

于是有网民就质疑“为什么不每日向公众报告当日完成的检测数量,像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做的那样?”

但实际上,自2月21日开始,武汉市卫健委就已经恢复通报本市细化到区的疫情动态(一个月前的1月22日,武汉市卫健委按要求停止发布,转由湖北省卫健委发布全省通报)。

而在武汉市的疫情动态里,全市每天的核酸检测数量一直都是专门通报的。

只不过,不要说普通网民不会去看官方通报,就连几乎所有的媒体、自媒体都完全不知道这一点。

(顺带说一句,就连所有媒体都会例行转发的全国每日疫情通报,很多网民都会吐槽看不懂,找不到每日新增的数量在哪里。

毕竟通报只是内部统计报表的文字转换。缺乏了横向纵向的比较,大片大片密密麻麻的数字,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所以,这些数据就只得自己去看。在翻了三个月近90篇动态通告,摘录了上百个数据之后,终于可以还原出按时间排列的数据变化情况,再通过图表予以可视化。

于是,我们就能发现这几个月武汉防疫检测的变化情况。

2月中旬,武汉的每日检测量在1万人次出头,每日确诊病例保持在日均1600人的规模。

到2月18日,在各类医院治疗的存量病例达到顶峰3.8万人。

2月下旬,武汉的日检测量从1.5万很快增加到2万人次,每日确诊病例在300~500人之间。

一进入3月,武汉的日确诊病例立刻降到百人出头,很快又降到数十人规模、个位数。到3月18日,宣告了连续新增确诊的终结。此后只有3例零星报告(如前所述)。

而随着传染性疫情的结束,武汉日检测量也从每日2~3万,缩减回每日1万多。

到4月份,开始每日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确诊数量。而随着4月8日武汉解封,复工复产、离汉证明等需求助推了核酸检测数量的增长,日检测数量很快又从1万多增长到5万以上。

但每天新检测出的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却并没有随之增长,考虑到检测量的基数增长,检出比还在不断减少。

然后就是5月份了。

在5月12日前,武汉每日检测数量在3~5万人次之间波动。随着武汉宣布“十日大会战”,武汉卫健委的疫情动态也就成了最值得关注的通告。

但是,13日检测67026人次,14日检测72791人次的数字,虽然有明显增长,但还是完全看不出“大会战”的检测规模。

▎武汉逐月每日检测量图表(2.21~5.14),制图:静静

毕竟,在4月29日,仅靠以自发检测为主的时候,就已达到了78121人次的检测规模。

所以,虽然那时已经沸沸扬扬,还只能是保持观察。

5.15之后的数据狂飙

但在5月15日之后,武汉的检测数据终于开始快速提升:

5月16日,222675人次

5月17日,335887人次

这可以表明13、14日的采样已经开始进入检测阶段。

但是,这显然与千万人口规模的快速检测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

到5月18日之后(应公布日期是19日),武汉疫情动态的发布时间也越来越晚。

直到19日下午6点多,18日数据终于公布:467847人次!

20日更晚一点公布的19日数字,继续飙升:856128人次!

在本文发表前,21日晚上7点,20日的疫情动态终于也更新了:887321人次。

▎武汉逐月每日检测量图表(2.21~5.20),制图:静静

这终于接近了每日百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可以确认,“十日大会战”是真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表示的“核酸检测人次”,是指完成PCR测试,获得明确结果的人次。

另据湖北官方媒体报道称,同样截至5月19日,采样工作已经如期完成过半,也就是超过500万人。

如何飙升检测能力?

人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超出人作为个体理解的规模。

武汉全民筛查,工程量浩大。若按常规的检测手段,每人依次检测,日均检测量须达到100万才可以,所以常规检测手段近乎不可行。

能够在短短数天内把检测数量飙升20倍,就必须采用本系列文章在3月30日就已经介绍过的——“混样检测”(Pooling of samples,也被称为合并样本、样本集成)方法。

就是把10人乃至20人的咽/鼻拭子样本,混在一起测。

▎将几人的鼻/咽拭子混在同一采集管里进行取样处理,只需要一人份的核酸检测试剂

若结果为阴性,则判定所有样本都是阴性,一旦检测到阳性,重新对这些人进行二次逐个检测,以予确认。

这样,在感染率很低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升总体检测效率。

此前,科研人员已经在检验了在新冠病毒检测中,采用混样检测方式的效果与可靠性。

4月6日,斯坦福大学临床病毒学实验室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论文,他们在三月份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样本以9个或10个一组合并成“合并样本”,然后测试。

研究团队筛查了292份 “合并样本”(2740个鼻咽样本和148个肺泡灌洗样本,共2888份样本),最后找到2份阳性样品。

但也有1次“合并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但在重新测试该组的各份样本时,无法重现。认为可能是假阳性。

当然,假阳性不怕,复检确认即可;令人略担心的是假阴性。

4月28日,德国萨尔大学病毒学研究所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的的一篇论文认为,通过“合并样本”的方法,最多可合并30个样本且足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论文还评估了检测灵敏度——只是略微降低,因为PCR测试本来就要做扩增处理的,被稀释了问题也不大。

但是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也从提到,如果单个样本本来就处在临界阳性(即病毒量很微弱),就可能会导致漏检。

为了保证检测的敏感度不要降低,实际使用的混样比例应控制在5~10人,最高不应超过20人。

也就是说,最多能把设备检测能力扩增20倍。

另外,这个办法适于低感染率下的超大规模筛查,不太适用于疫情爆发时的就诊病人确诊检测判断。因为感染者比例高,“合并样本”阳性比例也高,实际运作起来难以增效,甚至很可能会降效。

能轻易倍增的,不能轻易倍增的

这也就是武汉日监测数据从5万人出头,短期飙升到85万人的方法策略。

但这只是测试环节的技巧,真正的难度,还在于大规模采样,必须要靠人来完成。

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后端(毕竟可以合并样本倍增效率),而在于必须一一完成的前端。

这次武汉千万核酸检测,真正了不起的,正是那些默默负重的医护人员。

作为长江“三大火炉”的武汉,现在5月份日最高气温已经接近30度了。

近30度的天气,她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要接待每一位检测者。

一天当中,她们要把这个流程重复成百上千次,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人数较多的小区还要加班到深夜。

最近几天,在一些小区,已经有医护人员中暑晕倒的情况。

但正是她们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500万人口的取样任务,未来还要完成剩下500万,最终完成对武汉这座超千万人口城市的全民普测。

没有她们的点滴努力汇集到一起,这个惊人的检测任务不可能完成。

但是,近日上海、浙江、海南均发现了来自武汉或湖北的无症状感染者,甚至是确诊患者。

而且有的确诊患者还是在武汉做了核酸检测显示阴性之后,离开武汉到达外地却又转为确诊的。

这在网络上再度引发了一些担忧,究竟大规模筛查有没有效果?武汉的无症状感染者情况究竟如何,还待下篇进一步分析。

39. 对华输出猛增,俄罗斯疫情究竟多严重?

40. 普京都差点中招,俄罗斯能对付疫情吗?

41. 比“群体免疫”还要狂,这个国家为什么敢不设防?

42. 有色人种超60%,这就是惨烈的纽约死亡真相?

43. 美国实际已感染1600万人?实现“群体免疫”?

44. 唐驳虎:欧美传来惊人消息,病毒认知再次被颠覆!

45. 全球复工都看它,抗体检测到底说了啥?

46.残酷实验最终证明,新冠就是一场大号流感?

47.唐驳虎:欧美实现了“群体免疫”?我们怎么办?

,唐驳虎:救世主高达 一周已测500万人,武汉怎么做到的?

相关:

王宇:利用智能和大数据手段打造医养结合的生态体系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董童) 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在20日举行的主题为“推进医养结合 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圆桌论坛上,北京老年医院院长王宇在发言时表示,医养结合的对象主要还是要集中在失能和半失能人群,所以需要实现医和养两种需求的真正结合。老年医院应从评估、治疗和康复的密切结合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收集服务对象数据,最终研究..

北京:土壤、水体、食品安全等公益诉讼引入科技利器  北京:土壤、水体、食品安全等公益诉讼引入科技利器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熊琳)土壤、水体受到污染程度如何?能否尽快得出损害结果?记者21日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获悉,随着公益诉讼制度不断推进,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土壤、水体、食品安全等公益诉讼案件中引入科技利器,逐步构建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体系,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综合分析近三年公益诉讼案件业务数..

环球时报社评:香港国安法是对“一国两制”的关键保护星期四晚间的人大记者会上,发言人公布了一个涉及香港的重大信息:本次人大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很显然,这不是基本法23条的香港自行立法,而是根据宪法和基本法赋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就香港的国家安全问题实施立法。这是针对香港国家安全问题的重大立法行动,将根本解决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工具不足的情况,极大遏制内外一些势力利..

如何看待疫情后的中美关系?全国人大发言人回应据人民网消息,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记者提问:近几个月,我们看到中美关系矛盾凸显,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冲突加剧,包括新冠疫情、金融市场、台湾、香港以及贸易问题。请问,您怎么看待中美关系?特别是疫情之后的中美关系?张业遂:谢谢你的提问。病毒不分国界,也不分种族。在共同抗疫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各界积..

一季度GDP下降6.8%是否会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张业遂回应【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中国网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1日21时40分许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GDP下降了6.8%。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能否按时完成?全国人大又将对此做哪些工作呢?谢谢。张业遂:谢谢你的提..

张业遂: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张业遂: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21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关键在于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如果美方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和战略意图,致力于与中方开展建设性对话,将有利于两国各领域及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互利合作。如果美方坚持冷战思维,推行遏制中国的战略,损害中国的核心和重大利益,结果只能是损人..

人民网评:绝不容许香港成为国家安全的短板全国两会召开,14亿中国人民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内政治大事。已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显示,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的议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确保香港繁荣稳定,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齐心共议国是,消息令人振奋。国家安全,国之大事、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

张业遂:中方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新冠病毒溯源是严肃的科学问题,应由科学家和医疗专家进行科学探索,基于事实和证据作出科学判断。通过转嫁责任来掩盖自身问题,既不负责任,也不道德。中方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记者杨依军、姜琳)

张业遂: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新生物安全法草案5月21日21时40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林平: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专门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滥食野生动物的决定,这一决定有何特殊考虑和意义?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不仅讨论了生物安全法草案,还针对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审。在今后,全国人大还将如何强化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十三届全国人大..

​唐驳虎:不可能的任务?武汉10天测1000万人?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休整了半个多月,继续追踪解读总确诊人数已经突破500万的全球疫情。在世界各国疫情持续扩散的同时,早已取得防控决定性战果的武汉,也颇令人意外地重回新闻视野。再次拉响的疫情警报5月5日~10日,武汉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陆续检检测与排查出多名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后经专家讨论,认定为6例确诊病例。▎发生社区疫情的长青街三民小区在武汉的位置(地图左上角)此前,武汉和湖北最后的3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