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张洁平, 一条底线最终把她拉回了香港

2014-09-05 08:48:59 来源:网络

Who is it 自由撰稿人,香港《号外》杂志前副主编,1983年生于江苏,2005年赴香港大学读研,后留在香港。

原标题:媒体人张洁平, 一条底线最终把她拉回了香港

文|刘鹏编辑|张薇摄影|林振东

张洁平小姐2005年来到香港,动机特简单: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念书,要和当时的男友一起来香港,要见到那位令她崇拜的最佳“恐怖小说”的作者。

“恐怖小说”指的是她初二那年读到的《唐山大地震》。按照书中的防灾建议,她真的将能够维持两个星期的饮用水藏到了自己的床下。

书的作者是钱钢,曾经的《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他在书中写到,23岁那年在唐山震区的采访让他第一次从灾难的角度理解了这个星球。

2005年,钱钢已经在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持项目研究,港大新闻系也成了她的申请目标。在香港,她第一次认识到“真实的魅力有多大”。一直以来残缺、模糊的历史事实,毫无遮拦地扑向这个年轻的姑娘。

毕业后留在香港做记者的张洁平,一度爱上韩素音的自传体小说《瑰宝》,书中的女主角身在1940年代的香港,却总是难掩回归内地的强烈欲望。张洁平说,“比如你在香港报道内地新闻,你知道那么多的故事,当然更希望身在内地的人能看到,也总希望自己不只是置身事外。”

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找钱钢吃一次饭,席间不停哼唧,“我想回去,我想回去”,而钱钢每次都是劝她说“再忍忍,再忍忍”。

出于对专业偶像的信任,张洁平“忍”了下来,但仍是被内地媒体中扎实的调查报道、情怀充沛的特稿写作吸引。

2008年,是张洁平在香港《明报》集团下属的一本杂志工作的第三年。她以“境外记者”的身份,来到北川县城的震后废墟上。当她第一次直面数以万计的死亡震撼时,身边的内地同行却在不停逼问一个哭得不能自已的男孩儿:“爸爸死了,你有什么感想?”

“香港同行真的不会做这种事情,他们只会对权威人物和官员很刻薄。内地很多同行,却和他们所不满的某些制度一样,不在乎程序正义,只在乎结果。”张洁平开始意识到,尽管香港媒体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整体文字水准不高,但职业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却是令人放心的。

困惑并没有改变她的回归冲动。2010年初她失恋了,顺势申请成为其供职媒体的驻北京记者。离开香港的那天,她从飞机的舷窗里看着倾斜成一个角度的香港地平线,对自己说,“我再也,不要回来”。

北京的生活鲜活异常。她参加各种各样的沙龙、展览、饭局,也拜访上访村、蚁族聚落、地下室,四处出差,在天南海北的段子和烤串儿里触摸这个国家的真实体温。而当热情趋于平复,饭局上圈子里的种种人情世故,让她更真实地理解了当年钱钢每每劝服她留在香港的原因:“你真的会看到一个扭曲的环境对人的伤害。比如媒体同行,常常踩进的两个圈,一个去政治化,一个泛政治化。去政治化的,即便是最明显的关联也坚称这与政治无关,而有更复杂的背景云云;泛政治化的,只要是弱者说的就是对的,只要来自权力阶层就一定是混蛋……犬儒或者站队,非黑即白,同样是令人讨厌的偏见。”她说香港当然不是一切都好,但社会是健康的。公平竞争、自由表达、尊重规则,基本的价值底线是稳固的。

这条底线,最终把张洁平拉回了香港,并牢牢地按在这里。先是担任一家新闻周刊的主笔和执行主编,继而是在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香港文艺月刊任副主编。她开始更多地关注本港话题,“当你开始真正的理解,任何城市都是可爱的。”

2013年底,她的一篇记录香港近年变化的文章被广为流传,文章的题目是马克思的话:“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她写2013年的香港,没有金融危机和政治巨变,但有丑闻政治、工人运动、中港冲突和占领中环。“楼价太高”、“小孩抢名校太辛苦”、“生活压力大”、“年轻人没有条件创业”、“香港的政治环境令人厌弃”……林林总总的切肤之痛,让港人用脚投票,移民人数飙增。

她当然不希望,把她拉回并按在这里的那些“坚固的”烟消云散。在一次给母亲打电话时,她脱口而出:“我来了这里,需要对得起这里。”

她开始频繁地跟周围的朋友聊香港,就像几年前聊中国那样。一个台湾朋友常听张洁平说起香港时以“我们”开头,于是问她:“你自我认同是香港人吗?”

“当然啊,我生活在这里,我关心这个城市,关心她的历史。”

“那你认同自己是中国(内地)人吗?”

“当然啊,爸爸妈妈都还在内地,我也在那里出生长大。”

“这两个身份,你更认同哪一个?”

“……没有办法选择啊,是平行的,同时真实存在。”

突然这个朋友意味深长的望着她,许久之后说道:“也许会有一天,我担心你必须要在这两个身份中做出选择,至少是先后的选择。香港正在变得狭隘。”

“我不会选择的。如果连一个人同时拥有两种身份的自由都没有,这个城市就真的没救了。”张洁平回答:“我不希望香港变成这样。我现在做的,也是努力让这个我爱的城市,不会有这么一天。”

,媒体人选手号码牌 张洁平, 一条底线最终把她拉回了香港

相关: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转任央行研究局局长 陆磊。(资料图片)记者顾展旭摄 原标题:金融学院院长央行赴任 陆磊将担任央行研究局局长 本报讯(记者徐静)记者获悉,广东知名青年经济学家陆磊日前已赴中国人民银行担任研究局局长一职。陆磊赴京前为广东金融学院院长,现仍兼任。央行研究局承担“政策建议者”之角色,陆磊此前曾在央行工作,此次应属重返央行。 陆磊是“70后”,江苏常州人,1989年考入北大经济学院;1994~1996年就学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

美英筹组国际军事政治联盟打击ISIS原标题:美英筹组国际军事政治联盟 打击“伊斯兰国”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在北约峰会寻求组建军事与政治联盟,打击“伊斯兰国”组织。 报道称,美英领袖都表明不会受到胁迫。英国和法国目前正考虑采取军事行动对付该组织。 奥巴马在参加北约峰会前访问爱沙尼亚时表示,美国政府知道如果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援,就可以持续缩小“伊斯兰国”组织的势力范围,打击其..

抗生素滥用拖垮农村病号原标题:抗生素滥用拖垮农村病号明明是可治愈的“小病”,却因长期过量服用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小病”最终成为“致死病”、“致贫病”。半月谈记者在辽宁多地调研发现,目前抗生素类药物长期盘踞农村,大量村民耐药性逐年增强,患上常见病却无药可治,已成为基层医疗的待解难题。 抗生素“占领”卫生所 在沈阳苏家屯区陈相屯镇丰收村,56岁的村民朱凤清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地躺在炕上。患慢性支气管炎及相关呼吸道疾病的她,..

泰检方暂缓起诉前总理英拉失职 称证据不足(图) 资料图:泰国前总理英拉。 原标题:泰国检方暂缓起诉前总理英拉失职 称证据不足(图)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报道,由于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泰国检方决定暂缓起诉前总理英拉涉及的稻米典押计划失职案。 泰国总检察署原定4日对是否要就稻米典押计划造成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起诉英拉,不过该署宣布,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调查。 该署发言人挽猜说:“没有足够的证据可就国家反贪委员会的指责对英拉采取法..

男子持枪杀人逃亡23年 因口音暴露身份被捕(图) 自称“高某”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将被移交安徽六安警方。 原标题:安徽男子持枪杀人逃亡23年 逃窜西安当了上门女婿 西部网讯(记者王莹 通讯员李兴文) 9月3日,西安公安临潼分局侦破获一起发生在23年前的持枪抢劫杀人案。1994年,犯罪嫌疑人逃窜到西安灞桥区并用假身份当了上门女婿,朝夕相处20年的妻子至今未见过他的身份证,也没有与他领过结婚证。 河南口音暴露犯罪嫌疑人身份 今年5月7日凌晨,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

人民日报:美搭中国经济便车 狭隘格局误人误己美式“搭便车论”的偏隘(钟声) 美国因当初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而深陷泥潭,如今麻烦缠身自有其因果,不是其“搭便车论”可以障人耳目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抛出所谓“中国免费搭便车”一说,暴露了不少心迹,引发了不少议论。人们由此不禁要问,美国究竟在以怎样的态度同世界相处? 稍微了解伊拉克乱局背景的人都会对奥巴马的“搭便车论”付之一笑。海湾战争后西方对伊拉克的经济封锁与制裁,让这个曾经富庶的中东国家一落千..

莫迪结束访日行程 两国协议中未见高铁核能合作 9月1日,在日本东京迎宾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与印度总理莫迪握手。 当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东京举行首脑会谈,就加深两国经济和安保等领域合作达成一致。(新华社发) 原标题:外媒:从莫迪访日看印日关系发展 收获不如想象丰硕 中国日报网9月4日电(远达)印度总理莫迪9月3日下午飞离东京,结束了本月三大外交活动中的第一项。有外媒分析指出,这次外交经历虽然新鲜,但实际收获不如想象那..

人民日报:美纵火容易灭火难 烧完中东烧南海美国“纵火”容易“灭火”难(望海楼) 华益文 近日,利比亚武装民兵控制首都的黎波里,政府已失去对大部分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控制。把目光移向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在伊拉克攻城略地,直逼首都巴格达,气焰嚣张,手段残忍。 伊拉克隔壁的叙利亚已经历了3年多的战乱,巴沙尔政权和反政府武装的战火仍在延烧。再把目光转向利比亚的邻居埃及。从穆巴拉克被迫放弃权力起,埃及的政权两易其手,4年之后动..

“玉兔”迎来第10月昼期 嫦娥5号将不带新兔子新华网澳门9月4日电(记者刘畅)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4日在澳门表示,6日“玉兔号”月球车将进入第十个月昼工作期,目前其4台科学载荷——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运行正常。 “而着陆器目前的身体状态也非常好。”吴伟仁说。 由国家航天局和澳门特区政府联合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吴伟仁应邀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发展,并向与会媒体透露了当前嫦娥三号..

辽宁将出现夏秋连旱 近2千万亩作物或绝收原标题:辽宁将出现夏秋连旱 近2000万亩作物成灾或绝收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8月份以来南方的大雨引发了不少灾难,而远在东北的辽宁却盼望着能有一场甘霖来缓解下旱情。然而由于东北地区降水偏少,辽宁将出现夏秋连旱,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近2000万亩作物成灾或绝收。接下来的降水和抗旱措施对作物旱情也都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了。昨天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通知,解除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全省的抗旱工作转入了救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