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遇63年来最严重夏旱 村民贷款买车拉水

2014-08-15 02:57:25 来源:网络

直击河南汝州六十三年以来最严重“夏旱”

【2014年7月以来,河南全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全省平均降水量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降水量最小的年份。河南省多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粮食绝收的情况。】

2014年7月以来,河南全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全省平均降水量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降水量最小的年份。尤其是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旱情的发展更为严重,遭遇了六十三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旱”。汝州位于河南中西部,是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来看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这里的调查。

全村老少齐出动,为得一口“救命”水

当《经济半小时》记者赶到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时,几十个水桶已经在送水车旁排成了一条长龙,从老人到小孩全部出动,等待接水。朱沟村交通相对便利,送水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因此大家都挑着扁担来取水。

记者:村里有井吗?

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村民:没有,井都干了。

村民韩能:我已经担一回了

她叫韩能,今年63岁。老伴身体不好,只能靠她自己来担水。韩能家里距离送水车的距离只有几十米,但是担着四五十斤的水桶往返,对于63岁的她来说依然十分吃力。韩能告诉记者,这是送水车第三次来到这个村子,从年初干旱到现在,村里人只能靠去山下边的村子买水来度日,一次交一元钱作为抽水的电费。

村民:缺水最起码有半年了。

韩能:半年。

尽管县里通知这些村民,送水车以后会每隔几天来送一次水,但是韩能依然想在这次多挑上几担,刚把桶里的水倒进水缸里便立刻又返回送水车前的队伍里。直到送水车要开往下一个村子,她才终于撑不住放下了担子

记者:这也不休息会,直接再担啊?

韩能:再担一担。你坐,我歇歇,谢谢。

记者:担了几担水了?

韩能:担了三担了。昨天担的,今天又担的。

记者:三担水够多长时间?

韩能:三担水用一天。

在汝州市,并非每一个缺水的村庄都能够得到县城里送来的水。一些村庄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山路狭窄多弯道,消防车、洒水车等大车难以开到村里送水,这里的村民便只能靠自己到附近的村子去拉水。张石磙今年63岁,家住汝州市焦村乡东沟村,和老伴相依为命。除了种地,张石磙还养了20几头羊。然而连续几年的干旱导致村里从去年下半年便供水不足,今年2月份以来则完全停水,张石磙只能一直到十几里远的地方去拉水。

村民韩能担水度日

河南省汝州市焦村乡东沟村村民张石磙:去年有些干,有些没干,今年是彻底干了。水从去年有些干,有些没干,今年是全部干完。一般平均都是两天,过两天以后就去拉一回水。

今年张石磙种的三亩多地几乎没有收成,这些羊成为了他的唯一收入来源。每次拉回来的水一半以上是喂这些羊用,老两口用的只有两三桶水。

张石磙:水现在就是一天,就是那桶,一天得三桶水。

从东沟村到取水的刘庄村,来回约30里路。东沟村的这个村小组年轻人都已经外出打工,只剩下几十位老人和小孩。像张石头、张石磙这样的老人不会开农用车,只能依靠牛和架子车,步行取水。张石磙家没有牛,他要取水还得借用邻居张石头老人的牛。

记者:家里有几头牛?

张石头:一头,那一头卖了,没水卖了。

记者:这头牛是舍不得卖?

张石头:这得拉水的。

张石磙:人掌着车子把,牛在前面拉着,都是这样拉法。

第二天早上6点,天刚亮,张石磙就来到了张石头家。 两人一起出发到8公里之外的刘庄村去打水。张石磙告诉记者,往年的这个时候,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到地里忙农活,如今地里的玉米苗没有长成,打水成为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张石磙:这离刘庄就是三十里地,一来一回都三十里

路上记者也碰到了取水回来的村民。这位村民告诉记者,连续几个月都得拉水,让他不得不专门贷款买了一辆车。

记者:你这去哪打的水?

村民:井水是从乡政府拉的,十几里远,这拉水。为了吃水,没有水吃,贷款贷8000元钱,买了这车拉水。

记者:刚买的车?

村民:嗯。

村民贷款买的拉水车

走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来到了要取水的刘庄村。张石磙告诉记者由于连续半年需要拉水,因此他们也不好意思总到同一家去拉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户。

张石磙:有的到了路边,有熟人亲戚了,灌桶水就走了,有人跑这,有人跑那,到处找水。全部在人家这一家拉,都很麻烦。

而此时刘庄村的一位村民已经在等候着他们。车一到,便将准备好的水管取了下来,引出水后插到了取水用的铁桶里。

记者:来几次拉水车?

刘庄村村民:几次?那这山里面十几次也有。

两人的桶都装满以后,张石磙打算立刻上路,没想到刘庄村的一位村民却和他抱怨了起来。原来尽管刘庄村目前井水还充足,但是一些较浅的井已经开始干涸,这让刘庄村的村民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吃水问题。

刘庄村村民:俺这井这也干了,就大队这井,这点能出来水了,你就跑下来拉水

张石磙:就因为你这还有水,将来没水的话,俺也不能(来这拉水)。

刘庄村村民:俺这打五六十米那井,现在都干了,都没水。

张石磙和张石头装水的水桶是由汝州市水利局统一发放的,每个桶装满水约有400斤重。回程的路上,两个人的车都套在了牛车上,并且需要两人同时使力,和牛一起拉着水车。平地已经很是吃力,遇到上坡的路,张石磙不得不先把自己的车卸下来,让牛先把张石头的车拉上去,再返回来拉自己的车,否则牛和人都吃不消。连续走完几段上坡路,别说是两位老人,即使是这头牛,也累得不肯往前继续走。

记者:你这是每次卸完再下去接它。

张石头:牛上不来。

记者:这牛我看走得也挺累的。

张石头:是的,下去就不想走了,拉着走。

张石磙:要说这个牛拉着,这上坡轻松,下坡就出力,如果它拉着,扶着把,这下坡咱们车子(总跑偏了)。

村民张石头、张石磙用牛车拉水

张石磙告诉记者,回程的路上他们一般要休息四五次, 两人拖着这100多斤的水一共走了三个多小时, 上午11点左右两人终于来到了家门口。 回到家卸下车,张石磙立刻在饮羊的水盆里洗了一把脸。

记者:您这洗脸水就用牲口饮水的小盆洗?

张石磙:俺一洗完就(喂)牲口了,没水,这水一点都不糟蹋,洗了后全部(喂)牲口。

对于张石头和张石磙来说,水是此刻最为珍贵的东西,一点也不能浪费。记者临走时他们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早日下上一场大雨。

张石磙:下雨是比啥都强,它不下雨也没办法,上级给贫困地区帮点忙吧。

旱情严重拉水难,粮食绝收让人愁

像韩能,张石磙老人这样,往返跋涉三四个小时,到附近的村子去拉水的情况,在遭遇大旱的河南农村并不少见。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洛阳,也是旱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旱情,也给这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继续来看《经济半小时》记者的报道。

这里是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叶庄村的一个村小组,气温高达35度以上,村里的老人和小孩们都聚在了一起,旁边则是一辆辆架子车,上面放着各种圆桶。不时还有村民拉着架子车,载着水桶加入到等待的人群中。村民们告诉记者,村里唯一的一口井早在两个月之前便几近干枯,许多人都不得不到外地去拉水。今天县里的送水车将第一次来到这个村里为他们送水。

记者:是什么时候开始断水的?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叶庄村村民:都快有一个多月,快俩月。

记者:这个井是用了多少年?

村民:有四十多年,没有枯过。

记者:今年是第一次?

村民:第一次。

就在多数村民等着送水车来送水时,50岁的宁柏灵却没有闲着。宁柏灵的孩子们在外地打工,家里只剩她陪伴着83岁的母亲。村里位于丘陵地区,交通不便,今天县里的送水车也无法开到村里,需要村民用架子车到半山腰将水拉回来。宁柏灵家里没有车,自己又上了年纪,不能走太远的路去挑水。只能继续依靠村里的井水来生活。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叶庄村村民宁柏灵:不能全村人都下去担,因为什么,都下去都担不了,没有那么多水,有的拿空桶都回来了。

记者:那你们怎么决定谁家担心谁家担不着水?

宁柏灵:那就是过两天就是轮着,今天你去担两担,担一担先吃着,明天他去担。

宁柏灵告诉记者,村里有车的人家最近几个月每隔两三天就要到周边的县城去拉水,有限的井水则留给像宁柏灵这样既没有车又生活困难的家庭。井水不够用时她还要让那些去县城拉水的邻居们周济几桶水。

宁柏灵:像我们这些人,拉车又不会拉车,也不会开车,又拉不动因为老了,就是来担水。

由于井水已经见底,每次取水都要有人从井口沿着管道下到十几米深的井里,再踩着梯子下到井底来舀水。因此宁柏灵每次取水还得依靠同村人的帮助。

宁柏灵:早的时候,我自己可以,用水都可以拉上来,现在是打水人得下去,我下不去,没那能力。

深达十几米,直径三米多的井里已经露出了井底,只剩下坑里的一滩水。村民用小盆舀满一桶水以后,再由井口上的村民用绳子提上来。由于水量稀少,每次装满一桶水都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桶里的水也比平日里浑浊了许多。

宁柏灵:回去给它一澄,稍微一澄就可以吃。

此时又有两名村民加入到了取水的队伍中。最终从井里提上来了6桶水。舀完了最后一桶水,井底的村民又沿着铁管爬回井口,出来时气喘吁吁。

记者:这下面估计还能舀上来几桶水?

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叶庄村村民村民:舀两三桶。

记者:两三桶也就见底了?

村民:见底了。

近乎干涸的水井

新打上来的井水看上去很浑浊,而一位村民却立刻趴到水桶上喝了起来。宁柏灵和另一位村民则挑着自己的水桶往家里走去。从水井到宁柏灵的家虽然只有一百多米远,但是由于是上坡路,随着坡度越来越陡,每走一步,都可以听到宁柏林粗重的喘气声。终于走完了这段几十米的上坡路,宁柏林也再次放下担子舒了一口气。

宁柏灵:我得歇歇。

记者:这估计得多沉,这一担水?

宁柏灵:我觉得有个三四十斤没有,像我们两个都得节省,这一担水俺都得两天吃,俺要不吃两天,俺这都不行。

记者:像这样的水还能做饭吗?

宁柏灵:这不能,这水担回去都不往缸里倒,搁那澄着。

宁柏灵告诉记者,由于持续干旱,现在井底的水十分浑浊,桶里的水要澄一天再吃,但是当她在家门口放下担子时,一位村民立刻从屋里拿出了一个小盆从桶里舀水喝了起来,还有几名村民也纷纷过来,轮流吞咽刚从井里提上来的水。对于这些连续几个月与干旱抗争的村民们来说,再浑的井水也依然珍贵。截图

村民:凉水,才担上来,水鲜,赶紧喝。

村民们喝足了水,宁柏灵便将担子放到院子里,准备澄上一天再倒进缸中。

而此时,从早上起便一直等待送水车的村民们终于接到了通知,送水车已经开到了离村子大约一公里远的地方。宁静的村庄立刻喧闹了起来。大家纷纷发动起了农用车,载着早已准备好的水桶向着送水车的方向驶去。今天来村里送水的是宜阳县的一辆消防车,消防员们用喷水管依次将车上的水桶注满。大部分村民不仅载着大水桶,还带着几个小水桶。有的村民发现自家的小水桶忘了装水又半路返回来继续装水。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消防中队队员:咱们这个车一次可以装10吨水。

截至7月底,洛阳市共出动了1200余台次送水车。送水车到达的时刻,也是村里最为热闹的时刻。在洛阳市嵩县何村乡箭洼村,送水车一到,等候已久的村民们便立刻将大大小小的水桶围了上去。一些村民在送水车自带的出水管道下面排队接水,心急的村民则干脆爬到了送水车上,将自家的水管插到水罐中取水。家远的用车拉水,家近的则直接用扁担来回挑水。

记者:一桶能吃个三四天?

村民:也就三四天。

记者:一天挑几次水?

村民:没有水就去拉,有车去拉点水。

村民们齐出动拿工具接水

村民们告诉记者,自从三月份干旱以来,他们每隔两三天就要到附近的村子去拉水。随着旱情的持续,县里也分配了多台送水车不定期地给严重缺水的村子送水。今天是送水车第四次来到箭洼村,不到半小时,装满10吨水的水罐便空了。

送水车司机:我们大概送水有十来天左右吧。

记者:每天走几个村?

送水车司机:每天根据旱情不同,每个村需要的话都给它送,哪个地方最困难,先给哪个地方送。

持续的旱情不仅使村民吃水成了难题,也让洛阳的玉米遭遇“卡脖旱”,在洛阳市嵩县田湖镇崔元村,《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了在地里一筹莫展的李振卿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崔元村村民李振卿:这是玉米。

记者:怎么才长这么点?

李振卿:天旱,长不成,没水。

李振卿今年61岁,眼前的这几亩地便是他今年6月份麦收后种下的玉米。原本即将收获的玉米如今却连苗都没有蹿出几颗,偌大的一片地里,只能零零星星地看到几颗矮小如杂草的玉米苗。只有临近路边的一块洼地里蹿出了几颗一米来高的玉米杆,然而掰开一看,依然没有结出玉米棒。

李振卿:这是从沟里过来了水。

记者:这也不中?

李振卿:这样都没出(玉米棒)。

记者:一点都没结?

李振卿:一粒都没结。

李振卿今年种了五亩玉米,往常一亩地便能有千八百斤的收成,如今他估算了一下,五亩地加起来也不过一两百斤的产量。

矮小如杂草的玉米苗

看过了玉米地,李振卿又带着记者来到了一片花生地。从表面上看起来,这片花生只是长得不够茂盛,但是拔出来一看,结的花生却少的可怜。

李振卿:这都没有籽,这是成熟季节,七月十几日就该蓐。今年咱这儿统一都是这样。

李振卿家里一共有大约9亩地,其中5亩地种了玉米, 4亩地种的花生。李振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玉米需要一袋种子,价格50元,今年一直干旱,所以李振卿没有上化肥和农药。加上150元左右的人工费,成本大约在200元左右。而一亩地花生需要种子150元, 农药40元,犁地50元,化肥140元,成本共计380元。算下来9亩地的成本共计2520元。今年地里基本上没有多少收成,李振卿只能靠以往的储蓄和孩子们打工来生活。

李振卿:今年这地里没啥,他们在外面打工,挣点钱拿回家花。

刚才看到的情况,很让人揪心。在河南省旱情严重的地方,不仅庄稼没有收成,连居民饮水都面临极大的困难,而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面对如此大面积的灾情,当地政府正在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应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期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降水来全面缓解旱情。而在等待自然降水的过程中,为了增加供水,保证居民生活用水,河南省各地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应急,通过一系列的办法,来缓解干旱带来的问题。

政府调动各方力量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根据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10日,河南省秋作物受旱面积1269万亩,其中轻旱761万亩,重旱508万亩。全省仍有59.2万人、7.63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5.31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少蓄15.4亿立方米。

眼前的这条河流叫做北汝河,发源于洛阳市嵩县,流经洛阳市汝阳县进入汝州市及其他县市。作为汝阳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北汝河已经基本断流,河道内只能在部分低洼处看到汇聚起来的几汪浅浅的水。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其明:已经断流了近三个月了,我们县中小河流有25条,已经断流了23条。

眼前这个已经干涸的水库叫做高头水库,是洛阳市宜阳县境内的一个小型水库,由于长期没有蓄水,已经有村民在水库里种起了庄稼。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樊保民:这个水库是去年进行小水库除险加固,除险加固之后,因为长时间没有降水,一直没有去上水,现在已经干涸了。

根据洛阳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5月至7月洛阳市降雨量124.5毫米,是往年同期降雨量的44%。10座中型水库蓄水量是往年同期的46%,大部分小型水库接近死水位,57座小型水库干涸,全市39条中小河流,其中30条已经断流。

洛阳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严重的干旱使将近300万亩农作物严重受旱,其中严重的干旱10万亩,同时也造成了近5万人的结构性的吃水困难。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7月28日宣布启动全省抗旱三级应急响应,以应对旱情。为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洛阳市已经出动了1200多台次送水车,同时投入抗旱资金2890万元用于抗旱工程建设。在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庙岭村,一口10多米深的井已经施工30多天,村民们正在忙着砌砖搭建拱顶。庙岭村从今年春节过后便断了水,村里原有的水井基本干涸,村民们不得不到外地去拉水。

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庙岭村村支部书记高建党:今年不是大面积都旱,拉水还得靠关系。关系不好,拉两回还行,拉水多了不好意思。再后来就是,拉一段时间后来就是,水利局专车往这送水,隔个三五天送两车水。

高建党告诉记者,这口井预计再有10多天便可以完工,到时可以为附近3个村子1000多名村民提供水源。

洛阳市水务局局长邢社军:市政府已经决定,在今年已经完成了1500个水窖大口井,在这个基础上把2015年分配的各县市区,把水窖和大口井打深井的任务全部往现在提,就是说市财政再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民群众。

根据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7月31日发布的数据:伏旱以来河南省已经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2亿元,高峰时日最高出动劳力122万人,投入泵站869处,机电井45万眼,出动抗旱设备93.5万台套,累计抗旱灌溉7109万亩次,帮助解决吃水困难79万人次。

【半小时观察】

遇到大旱,老百姓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老天赶紧下场大雨。老百姓可以这样感叹,但是我们知道,被动地去等雨,只会加大灾情,扩大损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这次长达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过程中,当地政府一直在尽力救灾,尽力缓解旱情以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对于眼下的灾情来说,这些做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只能是治标。怎样才能进一步治本,是应该摆上议事日程的新课题。如何减少这样的灾害天气,优化气候自然条件,减少极端天气出现的机率,让经济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才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仅仅兴修几个水利设施,是远远不够的。

,河南汝州遇runabout 63年来最严重夏旱 村民贷款买车拉水

相关:

习近平21日至22日访问蒙古国原标题:习近平21日至22日访问蒙古国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日宣布:应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2日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上一次中国国家元首出访蒙古国是在2003年。 【分析】 “重要目的之一是谈经贸”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焕利告诉新京报记者,蒙古国是我们的重要近邻,具有独特外交重要性。..

甘肃:13岁少女与母亲怄气 服下剧毒农药原标题:13岁少女与母怄气服剧毒农药医院抢救及时幸生还本报讯(记者赵汇 实习生陈黎)记者8月14日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获悉,近日,张掖市一名13岁的女孩被母亲责骂后自服剧毒农药“百草枯”,生命垂危。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利用“血液灌流(碳肾)”技术,成功抢救女孩。8月初,13岁张掖女孩小欢(化名)服下剧毒农药“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小欢随即被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洗胃,因“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

美国将再向黎巴嫩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原标题:美国将再向黎巴嫩军队提供武器装备 新华网贝鲁特8月14日电(记者刘顺)美国驻黎巴嫩大使戴维·黑尔14日在贝鲁特宣布,美国将再向黎军队提供一批武器弹药和装备以增强其反恐能力。 黑尔当天与黎巴嫩总理萨拉姆举行会晤。黑尔在会晤后对媒体说,美国一向支持黎巴嫩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相信黎军队能够保卫黎巴嫩,打击极端组织可能发动的恐怖和暴力袭击。他说,美国将于近期向黎军队提供进攻和防守型武器以及弹药和装备..

朝鲜表示将在金大中逝世5周年纪念日向韩方送花圈原标题:朝鲜表示将在金大中逝世5周年纪念日向韩方送花圈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 据韩联社消息,韩国统一部14日表示,朝鲜当天下午以朝鲜亚洲太平洋和平委员会的名义发来通知,表示8月18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逝世5周年之日,朝方将派高层人士在开城工业园区向韩方郑重转送花圈。统一部表示已将这份通知交给金大中和平中心,如果金大中和平中心有意访问朝鲜,统一部将积极予以考虑。金大中逝世时,朝鲜曾派朝鲜劳动党书记金基南、朝鲜..

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可否持续?  相对于2014财年北美本土市场销售下跌11%、同店销售两位数下跌,COACH中国市场却一枝独秀,全年销售增长25%至5.45亿美元,同店销售两位数增长。  谈及在中国市场保持的高增长,COACH中国的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03年进入中国的COACH早在2008年、2009年收回中国市场(含香港、澳门)的代理权时,就仔细观察中国消费者的喜好,采用了“纽约时尚精品配饰”品牌这个定位。   不过,前些年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奢..

中体产业上海机场承诺八年打白条  编者按:2012年底,证监会发布统计数据,有80家公司上市公司存在承诺打白条情况,之后,这80家公司备受关注。近日,中体产业和上海机场两家已承诺8年仍未“兑现”的上市公司,均收到了当地证监局的行政监管决定。再拿承诺开玩笑,显然要付出代价了。  被责令限期拿出“解决方案”   京博律师事务所张新维律师称,上市公司大股东做出了承诺之后,只要履约就要支付相应的履约成本,因此一般会“能拖就拖”  近日,上市..

四高管免于刑事起诉未完 康达尔会计差错原因待查  8月14日,康达尔发布公告称,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不会起诉因涉嫌职务侵占而被调查的公司总裁罗爱华等四名高管。  这一消息的公布让公司投资者松了一口气,相比于康达尔当初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虚假陈述,已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发布后,公司股票当日股价触及跌停板,跌幅高达9.18%来说,8月14日公司的股价变化程度较小,当日跌幅为2.35%。   股价的下跌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康达尔证券部门..

两大煤企带头减产保价 大规模限产央企或持续扩容  分析师表示,国内大型煤企带头减产,对持续疲软的煤炭市场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在神华限产减销后,中煤也紧跟神华开始限产了。   中煤决定将2014年度的原煤计划产量较原计划的2014年度原煤计划产量调减约10%。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相关部门开始对央企煤矿是否存在超能力组织生产的情况进行检查。  业内人士表示,在两大煤企巨头的带领下,煤企减产或将持续发酵。下一个可能减产的企业是各大电力集团的煤矿、之前煤..

新海宜澄清公告避实就虚 新关联证据曝光新海宜澄清公告避实就虚 新关联证据曝光   8月12日,本报刊发三篇独家调查报道揭露新海宜涉嫌隐瞒与苏州工业园区华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发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与华发公司保持持续10年的交易。详细列出了新海宜与华发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疑点,转述了暗访中所获得的知情人士录音。  主要内容如下:张亦斌声称在2003年12月转让华发公司的所有出资,但办理出资转让工商变更手续的人员是新海宜前证券事务代表姚维品。..

海外需求进入旺季 草甘膦市场迎来复苏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8月1至10日,大部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7月下旬相比明显下降,而草甘膦价格继续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草甘膦市场已迎来复苏,这轮上涨是受到海外需求旺季的刺激,  由于投资等宏观数据不佳,期内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表现不理想。据统计局对24个省(区、市)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与7月下旬相比,15种产品价格上涨,2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