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翻番 把饭碗端自己手里

2018-10-10 13:39:19 来源:网络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翻番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仓廪实、天下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解决了百姓吃饱饭的问题,而且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粮食购销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仓储物流能力大幅提升,加工产业不断壮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流通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从饿肚子到“吃饱”“吃好”

今年76岁的北京市民阎先生至今还记得年轻时在山西拿着粮票排队买粮的日子。那时,粮食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只有15斤粮食,饿肚子是常有的事。1978年以后,随着生活逐渐改善,他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的问题了。到1993年,食粮供应更为丰富,国家取消粮票后,他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粮食品种了。如今,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吃得既营养又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的局面,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增长。4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从1978年的3亿吨提高至2013年的6亿吨。现在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从1977年的297.7公斤上升到2017年的444公斤,增加了49%。

中国粮食研究中心主任颜波认为,4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成功实现了由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创造了用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近20%人口的奇迹。

40年来,粮丰民富,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粮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主副分开、家庭作坊式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转变,吉林大米、广西香米、山西小米等粮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优质粮油供给水平大幅提升。

从统购统销到全面放开

40年来,粮食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到价格支持政策,再到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种粮农民持续稳产稳收机制基本理顺。

在粮食行业工作了48年的河北柏乡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是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见证者。1974年,他刚到粮库时,按照国家下达的任务征购粮食,农民每年交售“爱国粮”。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1990年,为了解决主产区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1993年,取消统销制度,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1998年,针对当时粮食丰收、保护价上涨的情况,实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3项政策,并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2004年至2013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四补贴一支持”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2014年至今,相继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逐步下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改革进程体现了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尚金锁说。

40年来,我国在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稳步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从指令性计划管理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转变。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粮食管理事权的责任,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

4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县)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历次粮油价格大幅波动时,中央和地方都及时动用储备粮油,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保障军需民食、平抑市场粮价、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来,我国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剂国内粮食供求余缺。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性逐步增强,粮食生产、贸易、投资等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粮食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多元化,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坐落于吉林省松原市的中粮松原库是北粮南运的重要出口,年中转能力超过100万吨,拥有4条铁路专用线,可实现60节火车整装整卸,同时装卸火车2列。

“及时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保持粮食市场总体稳定,始终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颜波说。40年来,随着粮食生产进一步向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粮食产销格局发生了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的根本性逆转。2017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3400亿斤。建设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实现粮食资源快速集散、高效配送、顺畅流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0年来,我国构建起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宁波舟山港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运输已经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联运。东北的铁路散粮专列可实现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四散化”运输。辽宁锦州港、营口港等6大港口,与山东日照港、浙江宁波舟山港、福建漳州招商局码头、广东黄埔港等港口遥相呼应。

40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焕然一新,布局不断优化,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落后仓型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化的粮库遍布各地,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成为主流仓型。粮库80%以上能够满足“四散”作业需要,78%以上装备了机械通风系统,57%以上装备了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41%以上装备了环流熏蒸系统,仓储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绿色储藏、智能仓储、电子信息、快速检测、新能源利用和生物杀虫技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我国粮食仓储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阶段转型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慧)

,改革开放40年来黄永胜 中国粮食总产量翻番 把饭碗端自己手里

相关:

你的十月份工资条有啥新变化你的十月份工资条有啥新变化“十一”假期过完回来上班后,不少拿到工资条的员工发现自己工资“涨”了。“记得看10月份工资条”更是成为微博热搜话题。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过渡期政策开始实施,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在新税法下的首个申报期,纳税人收获了怎样的“惊喜”?记者近日采访部分纳税人、税务机关负责人、中介机构和专家学者,倾听他们的心声。随着首个..

光明网刊文:美国走下坡路的大趋势没变原标题:美国走下坡路的大趋势没变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从二战结束后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算起,美国实力逐渐走上“盛极而衰”之路,这个进程有曲折、有反复,但目前看来,美国走下坡路的大趋势没变。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开始了缓慢衰落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全球霸权便呈现出螺旋式衰落的大趋势。大体来看,在美国本土有关“美国衰落”政策与学术辩..

兴业张忆东:最快明年中期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或见底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出席论坛时表示,中期展望是「三期重叠」,即「中美大国关系调整期」、「全球货币环境收缩期」及「中国经济周期下降期」,海外风险和基本面风险仍然存在。  全球货币环境的收缩期,他称,美国10年量化宽松正全面结束,美国加息周期步入中后期,中国持续去杠杆,欧洲年底将结束量宽,新兴市场债务危机正进一步蔓延。  他续指,中国在..

尚震宇:深化供给侧改革 界定政府权力是核心   中国正处于处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中后期,在面向全球市场的价值链竞争中,要把深化政府体制改革以降低体制成本、引导产业发展以优化自身服务供给、运用现代科技以提升服务效率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家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完善社保、医老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不断提升农业、工业和..

“不一般”的博览会就要来了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最后倒计时。目前,已有28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专业观众报名已超预期,进口博览会多国展品离港启运……随着各项筹备信息揭晓,这个世界上第一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正在万众期待中款款走来。展会规模和质量、展会综合服务、影响力等都是打造国际知名展会的硬指标。对标国际,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全面行动,冲刺世界一流展会。   定位很不一般 展品100%进口   中国国际进口博..

打造“不一般”的博览会:精心筹备,上海全力冲刺  打造“不一般”的博览会—— 精心筹备,上海全力冲刺(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金秋十月,上海全城全力冲刺,决战决胜打造“不一般”的博览会。   市政配套提升参展体验   诸光路搭起900米临时围墙,紫薇、三角梅和毛鹃高低错落;涞港路绿地“幸运四叶草”绿化景观,与昵称“四叶草”的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遥相呼应;沪青平公路、崧泽大道..

养殖养出名堂 致富不忘老乡  放弃大城市工作的鲁曼夫妇—— 养殖养出名堂 致富不忘老乡(返乡创业 带动一方)  “你要是敢去养火鸡,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女儿!”听说女儿要辞职到村里养火鸡,父母撂下狠话——2011年,鲁曼放弃上海收入可观的工作,不顾一切来到陈甲村,跟丈夫廖正军一起养起了火鸡。  建鸡舍、跑销路、开网店,鲁曼夫妇的火鸡生意几年间做到了年销售额1亿元左右。她还创办创业平台,先后引领高校毕业生、回乡人员、留守妇女等近..

在成都,切身感受“双创”魅力  在成都,切身感受“双创”魅力 ——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亮点纷呈  2018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10月9日在四川成都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主题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设成都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举办活动。  这是“双创”活动周设立以来首次将主会场设在西部。在成都主会场,主题展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会、创业乐天府、“黑科技”每日秀等..

唐山151个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813亿元   据河北日报报道,10月9日,唐山市举行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了151个项目,总投资813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398.7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3亿元、税收50亿元,带动2.2万人就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120)

2018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活动启动  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活动启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摄影 刘世光)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刘世光):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简称:“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成都启动。本届“双创”活动周以“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持续至15日,设成都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全国各省份同步举办系列活动。  “双创”活动周作为创新创业者碰撞思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