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

2018-08-07 08:07:14 来源:网络

原标题:张军: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在过去20年里,由于在研发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去年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了2.2%),中国取得了快速的技术进步。不过,我们还不能认为中国已经处于全球科技发展的前沿。事实上,中国与科技前沿的差距可能比大多数人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2018年7月30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发文章《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

在西方,很多经济学家和时事观察家都在将中国描绘成全球科技竞争中一个颇具实力的选手。他们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已经使这个国家成为能够与欧洲和美国并肩而立的科技大国。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会议上指出,中国的人均收入只占美国的22%,却已拥有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和科技行业巨头,这堪称“历史性奇迹”(historical wonder)。

美国贸易代表在今年3月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是一份2015年公布的关于中国产业升级的蓝图)证明,中国正在尽全力在其认为具有战略价值的高科技产业领域取代美国的地位,比如在机器人技术领域。此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已如愿开启了自己的牌局,中国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违反当下的全球规则。的确,很多西方人士都在发出警告:中国打算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制定出一套全新的、与西方长期以来所推行的完全不同的规则。

这是对事实非常严重的歪曲。数字技术的确正在使中国经济改头换面,应该说这是移动互联网所驱动的商业新模式在中国获得成功的结果,而非尖端科学技术在中国获得发展的结果。受其影响的并非中国的制造业部门,而是普通中国人的消费模式。这样一种消费模式转型其实不仅发生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但这一转型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这还是要归功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以及尚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

另外,这种消费模式变化显然与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毫无关系。正相反,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由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私营企业驱动的。

事实上,西方观察家们(不仅限于媒体,还包括学术界和政界,比如特朗普总统本人)对中国政府在国家发展战略和高科技产业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夸大并且存在着根本性误解。

与人们普遍的印象相反,中国政府的那些政策不过是帮助一些企业降低了进入新产业领域的成本并提高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此类政策实际上已经鼓励过多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由此导致了对某一产业里既有企业保护不足和过度竞争现象的出现,这些都招致了人们的批评。因此,如果说中国的确对有效的产业政策存在依赖,那么这些产业政策也不会对全球规则产生任何不公平的效应。

说了这么多,中国科技产业的前景到底如何?中国人的确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在过去30年里,中国制造业的表现证明,他们在模仿、改进和扩散新技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过,中国公司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从中国制造商手里抽走了大部分产品附加值。

位于江苏省的丹阳是全球光学镜片产业的制造中心之一,当地的工厂能够生产出全世界最为复杂的光学镜片产品。可是在渐进式镜片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他们并不拥有生产设备所需要的一种核心软件,他们必须为自己生产的每一片渐进式镜片向一家美国公司支付软件使用费。与此相似,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组装生产线也仍然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

很显然,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消费模式进步与在全球高科技领域成为领先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若要实现后者,以研发周期很长的制药行业为例,中国需要在时间、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

鉴于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中国很可能还需要15到20年才能在研发投入领域达到日本或韩国的水平,更不必提更加重要的研发成果了,中国在那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加悬殊。不过,中国可以通过吸引创新型人才和强化长周期研发项目的激励措施来加快追赶的脚步。从跟在后面模仿的学生到技术创新者,这个过程是没有捷径的。

其实,中国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还应该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作为。大学要超越扩招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些目标,大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快实现。从上世纪50年代失败的“大跃进”运动中,中国人已经吸取了教训。人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揠苗助长的方式来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7月30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

,复旦经济学院小奥兹 院长张军: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

相关:

今日立秋 |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原标题:今日立秋 |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刘言史《立秋》” 当晚风渐渐拂去夏日的燥热 蝉鸣也开始时断时续 梧桐叶悄然变了颜色 从树枝上跳着舞奔向大地 叶落知秋 夏天带着无尽的秘密 悄然离去 大自然这个 神奇的画师 再一次打翻了它的调色板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晚21时31分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将伴随着第一..

美媒:美朝或举行第二次“金特会”原标题:美媒:美朝或举行第二次“金特会”   【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莽九晨】美朝之间近日摩擦升温:美国国内对朝鲜实现无核化的诚意提出质疑,朝鲜媒体发表社论批评华盛顿背信弃义。但同时也有消息称,特朗普和金正恩可能举行第二次会晤。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5日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表示,任何人都不对朝鲜无核化抱有幻想,特朗普所做的是给朝鲜政府上课,教它如何为别人敞开大门。联合国近期..

张军: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原标题:张军: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在过去20年里,由于在研发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去年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了2.2%),中国取得了快速的技术进步。不过,我们还不能认为中国已经处于全球科技发展的前沿。事实上,中国与科技前沿的差距可能比大多数人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2018年7月30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

李海默:美国民主党方面对于中美贸易战之反应原标题:李海默:美国民主党方面对于中美贸易战之反应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海默】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意见倾向于认为,在2016年大选期间,中国学界一些学者对于特朗普的意外蹿红崛起,批判不够强烈,警惕性不够高,反感度不够深,对于政治正确性的维护立场不够坚定,进而导致中国在对于特朗普问题的理解上发生了严重误判。 这种意见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2016年是希拉里成功当选,现在的中美关系一定会更好而..

高温下的列车“美容师”原标题:高温下的列车“美容师” 8月6日,南昌车辆段的油漆工对列车进行“美容”。 时值暑期,南昌车辆段油漆工车间内依旧一派繁忙。当旅客列车行驶到规定的公里数或车体表面出现明显破损时,油漆工们就要对车辆进行“美容”。他们冒着高温,铲车皮、刮腻子、打磨喷漆、涂刷标识,将“美容”后的列车输送到暑运一线,服务广大旅客。 新华社发(张学东 摄) 责任编辑:张琳(EN049) 8月6日,南昌车辆段的油漆工对列车进..

印媒:中印两国尝试解决在设立军事热线一事上的分歧原标题:印媒:中印两国尝试解决在设立军事热线一事上的分歧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王会聪】“在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本月访问印度期间,印度将与中国谈论设立陆军热线”,《新印度快报》8月6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两国将尝试解决在设立军事热线一事上的分歧。   在7月底的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表示,国防部长魏凤和上将计划于年内对印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新印度快报》称,魏凤和可能在8月晚些时候访印。“在..

美国重启对伊朗金融、矿产等非能源领域制裁[    美国白宫6号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于7号重启对伊朗金融、金属、矿产、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制裁。      白宫声明说,此次制裁将涉及伊朗政府购买美元;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工业用石墨、钢、铝、煤炭和软件;与伊朗货币相关交易;与伊朗政府发行主权债务相关活动;伊朗汽车行业。      ?美国将于11月5号重启对伊朗剩余部分制裁,涉及伊朗港口运营商,能源、航运和造船行业;石油类交易;外国金融机构与伊朗..

科技日报:吸水的海绵城市能否不再上演“城中看海”原标题:科技日报:吸水的海绵城市能否不再上演“城中看海” 2018年7月2日下午,杭州突降暴雨,滨江区部分道路积水严重,进入“看海”模式。春晓路滨和路口,不少市民涉水而行。 视觉中国 图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被高温和暴雨交替袭击,很多人相继遭遇了在路上被“烤焦”,在城中“看海”的经历。 甚至,在大马路上游泳也并非个例。不过,针对“城中看海”,我国目前已有65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启动建设,“海绵..

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真节肢类祖先形态原标题: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真节肢类祖先形态 抚仙湖虫化石。视觉中国 资料 抚仙湖虫类是具特定形体构建的真节肢动物,仅生存于寒武纪早期的海洋,至今只发现于扬子地台的滇东地区。来自云南大学的消息,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抚仙湖虫类综述快讯,最新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子刊《当代生物学》上。 抚仙湖虫类尽管形态组构“奇异”,也未发现呈全球性分布,但它们被普遍认为..

视频|立秋:自制西瓜皮果酱,一枕新凉一扇风原标题:视频|立秋:自制西瓜皮果酱,一枕新凉一扇风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便到了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八象八节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立秋时节,民间一直有着立秋吃西瓜来“咬秋”的习俗。《津门杂记 岁时风俗》中提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炎炎夏日,时逢立秋将其咬住,还有去除暑气、润养五脏之意。 此外,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凉爽,市面上的西瓜也日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