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巡逻,看“盔甲”如何升级?

2018-03-26 01:11:55 来源:网络

原标题:边防巡逻,看“盔甲”如何升级?

曾经,一幅边防军人“饮冰止渴”的照片,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画面中,一名边防战士在巡逻间隙,拿出一袋已冻成冰坨的牛奶,放在嘴唇上暖化饮用。

在高寒的高原边防一线,官兵们在执行战备巡逻、作战训练任务时,首先要战胜的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不仅考验着边防军人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也检验着我军野战被装的保障能力。

作为未来战斗员“盔甲”的防寒被装历经多年研制,我军目前基本形成从里到外多层次搭配,从头到脚全面防护的配套体系,随着技术进步、材料学研究取得新突破,一批被装陆续得到改进。

着眼新时代强军目标,新一代防寒被装在设计理念上更加注重实战性,不仅保暖轻便、防护性能优良,而且实用性更强。初春,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有关专家,结合边防巡逻任务实际,对我军20余种新式防寒被装进行试用试穿,本报记者亲历这次任务,见证了高新技术革新成果给后勤保障带来的巨大变化。

——编 者

初春,北疆阿尔泰山仍是一片银装素裹。清晨,新疆军区可可托海边防连官兵踏上巡逻路。

这是一次例行性边防巡逻,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官兵们全部换上了新“行头”——身着新研制的防寒被装执行任务。期间,他们不仅要进行勘察执勤,还担负着新式防寒被装的试用试穿任务。

清晨8时,晨曦微露,巡逻车从营区驻地启程。车窗外是茫茫雪野,6名身着新式防寒被装的官兵端坐车内,个个精神抖擞,神情坚毅。

巡逻的目的地,是位于中蒙边境的某执勤点,官兵们将穿越一片冬季无人区,任务十分艰巨。上士班长陈刚说:“如今虽已开春,但我们途经的地域平均气温仍在-20℃左右。而在隆冬时节,可可托海地区气温更低至-50℃。与严寒抗争,是边防官兵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

为实地了解边防官兵试穿试用效果,参与新一代防寒被装研发、生产的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专家,全程参与巡逻。

天寒地冻,狂风呼啸,官兵在巡逻途中,需穿插进行多个实兵演练课目。

“停车!”车行数公里后,巡逻队带队营长余飞,高声下达命令:“进行防偷袭演练。”6名战斗员闻令而动,迅速抵达指定地域。

出枪、瞄准、射击……身着新式防寒服的官兵,动作敏捷,配合默契,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进入隐蔽伏击状态。

在一旁观摩的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华介绍说,新研发的防寒服在设计理念上更注重实战性,在兼具保暖、防风等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轻薄、结实、耐磨的特点,可满足多种条件下的训练和实战需要。

第一个演练课目结束后,陈刚抖落身上的积雪,满脸欣喜地说:“新一代防寒服确实保暖!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几小时,感觉并不是太冷……”

“不仅保暖,还很实用!”余飞接过话茬谈道,“比如,这件防寒保暖作训大衣,由内外两件服装组成,外服采用迷彩涂层面料,挡风性能好;内服为可拆卸羽绒背心,特别轻便,便于迅速完成投弹、据枪、卧倒等战术动作。”

试穿试用中,不少官兵反映,新一代防寒服较之前更为轻便——过去进行战术训练,常常在雪地里一训就是半天,穿得厚了容易吸湿气,臃肿笨重,行动不便;如今比过去穿得更厚,反而感觉比较轻便。

新一代防寒服的高科技元素,也广受官兵好评。据介绍,吸湿快干内衣裤采用高新技术材料制成,可在官兵大量运动出汗后迅速导出汗液,确保皮肤与服装间保持相对干燥;避免低温环境中,由运动向静止转换时造成的冻伤。

寒风凛冽,巡逻队继续向雪原深处挺进。“全体注意!立即疏散隐蔽!”在抵达神钟山点位后,余飞又一次下达命令。

仅几分钟后,3个隐蔽小组便消失在茫茫雪野中。张华介绍,新一代雪地伪装服的最大创新点在于——具有防紫外线侦察功能。

通常情况下,官兵穿上普通伪装服,肉眼基本无法辨识,但在紫外侦察系统下则易暴露目标。“新一代伪装服采用特殊材料,无论用望远镜,还是在紫外侦察系统下观察,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伪装。”张华说。

严寒天气下的饮用水保温问题,是科研人员展开创新攻关的重点和难点。

12时左右,在一处休整点,官兵轻轻拧开新型多功能保温水壶,只见壶口仍然冒着热气……

上士陈从跃高兴地说:“巡逻路上喝上一口热水,既驱寒又提神!过去主要靠临时烧水,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暴露目标。有了新型多功能保温水壶,即使气温再低,我们也不担心水壶里的水冻成‘冰疙瘩’了!”

张华介绍说,新型多功能保温水壶采用双层真空保温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在-30℃环境下,实现24小时保温。

这次巡逻历时6个小时,参试的科研人员全程遂行。虽然天气寒冷,气候恶劣,但有新一代防寒被装的保障,官兵们普遍感到,较之以往轻松了不少。

巡逻归来,针对试穿试用中的感受,官兵们也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比如:有官兵提出,作训服领口设计,可以更加柔软、方便折叠;也有官兵提出,单兵睡袋帐篷的充气垫材质不够结实,易扎孔漏气……

在边防官兵积极配合下,这次共对20多个品种的新式被装进行了试穿试用,通过静态、动态条件下的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第一手科研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改进,确保新一代防寒被装更好地为作战服务、为官兵服务。”张华代表科研人员坚定地表示。

图表文字整理:赵 坤;制图:梁 晨

刊头照片:官兵在巡逻途中,使用新型多功能保温水壶,饮用热水。

,边防巡逻,看“盔甲”如何小冰期 升级?

相关:

部委高官讲话透露走向:这些区域和行业将受重点扶持最近两天,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的高官齐聚北京钓鱼台宾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上他们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梁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部委都透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从这些表述中或可见未来政策走向。发改委: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昨日在论坛上发表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围..

特朗普挑起贸易争端,损人不利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原标题:特朗普挑起贸易争端,损人不利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带来75分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之夜”特别报道,传递本次论坛上的重大议题以及与会嘉宾的精彩言论。 ” 对于这两天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问题,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贸易摩擦对中美都不利,美国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卢迈:贸易战没有赢家,谁能撑到底?..

上一场大国贸易冲突:日本一夜崩溃 百姓借钱买房新闻配图拾叶米1、又一场大国贸易冲突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在白宫签署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宣布基于“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高额关税、对中资投资美国设限并在世贸组织采取针对中国的一系列行动等。这场中美贸易战的前哨战已经打响。全球资本市场惨烈暴跌!中国两国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到“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

贸易战,中美为何这样开清单:绝大部分人都想错了关于中美贸易战,很多人在朋友圈都看见了这张图片:资料图网上、自媒体上一片狂欢,美国出口水果、坚果、猪肉、废金属,中国对这些产品加税。中国出口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车、航空产品、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美国对这些产品加税。自媒体们纷纷自嗨,中国和美国哪个像发达国家,哪个像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先搞清这张清单背后的信息要素,才能对股市的中长期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毕竟,股市的短期影响已经出来了,那就..

一场不确定的棋局:中美经贸较量盘外过招《等深线》记者周远征北京报道1979年1月1日,人口最多的中国与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正式建交。彼时,整个世界关注都是诸如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的问题,那时的评论家们不会意识到,在中美建交39年之后,美国政府心目中来自中国的最大挑战,却是经济贸易。当民粹主义的思潮与社会情绪在美国这个曾经全球化思维盛行的国家开始兴起时,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的危险种子就已经埋下,在很多美国民粹主义者看来,美国并不是过去十几..

副国级的兼职原标题:副国级的兼职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闭幕,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人选出炉。他们作为副国级领导,参与国家的大事小情。其中很多人,依据“惯例”,还要担负起其他的工作。副国级领导干部的“兼职”种类很多,有部委主官,群团组织“一把手”,还有民主党派的主席、常务副主席等。每一种“兼职”都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职务,其背后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历史沿革和现实考虑。民主党..

外交冲突升级 英国动员欧盟20国驱逐俄外交官22日,英国首相梅(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外媒称,多达20个欧盟国家正准备驱逐与莫斯科间谍网络有联系的俄罗斯外交官。这轮前所未有的协同驱逐行动将于26日开始。届时,欧盟驻莫斯科大使将被召回4周时间。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23日报道,在22日夜间的4小时会谈中,特雷莎·梅动员法国、德国、立陶宛和爱尔兰一起作出强有力回应,以破坏英国情报机构认定存在的俄罗斯秘密行动网络..

高铁无赖大排名……前几天, 一段男子高铁内吃泡面被女子怒怼的视频热传网络。视频中, 女子向吃泡面的乘客怒吼:高铁规定不能吃泡面,你这种败类以后不要上高铁。该女子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甚至还爆粗口,此事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目前,从法律和规章上看,没有任何条文规定“禁止乘客在高铁上吃泡面”。事后发飙女子回应称,因孩子对泡面过敏,她曾提前跟这名男子沟通过,但对方执意不听,她这才发泄不满。对此,多数网友认为虽然理由正当,但..

败者为王?原标题:败者为王? 这个世界上,人们判断得失的标准有时充满了功利性,所谓“成王败寇”。但在赛场上,那些纵横体坛多年的英雄们,即便在赛场失利,也同样能够赢得足够的掌声,为人们所敬重和称道。 比如今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演的第40次“林李大战”。林丹和李宗伟,两位在当今羽坛比肩而立多年,如今都已30好几的老伙计,依然在隔网厮杀。 只是再伟大的运动员,也敌不过岁月的风霜雨雪,总有告别赛场、归隐江湖的..

两个“兵儿子”孝敬一个妈原标题:两个“兵儿子”孝敬一个妈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四,在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前台社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62岁的王德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陆军某合成旅班长李志标视频连线,不大的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今年‘大儿子’在家,‘小儿子’没回来,不然更热闹。”放下电话,王德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口中的“小儿子”就是李志标,“大儿子”叫谭振林,都是该旅已经退役的战士。 11年前,王德兰的丈夫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