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雾与火焰:埃科小说中的符号游戏

2023-07-12 09:54:58 来源:网络

一天,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第一百二十页“喜剧艺术”部分开始,湿气与污渍导致书页严重受损,多处黏连。这本书的形象似曾相识——它出现在埃科最著名的推理小说《玫瑰的名字》中。唯一的区别在于,小说涉及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二卷,是被狂热的修士用毒药黏在一起的。埃科恍然大悟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他感慨道:

我在年轻时买下了这本书,匆匆翻了一下,很讨厌它污秽不堪的样子,于是随手一扔就把它给忘了。然而,我内在的心灵摄影机已将这些书页记录了下来。几十年来这些有毒的书页的形象一直深藏于我的心灵最深处,就像在坟墓里一样,直到某一时刻它又重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不知道是何缘故),而我却以为这是我的创造。(《诠释与过度诠释》)

《玫瑰的名字》是密码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讲述了叙述者“我”偶然得到一本名为《梅尔克的修士阿德索的手稿》的法译本。在书中,这位圣本笃会的修士阿德索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连环谋杀事件。叙述者“我”在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之后,将本书翻译为意大利文。既后这部法译本神秘失踪。而“我”在梅尔克修道院并未找寻到阿德索手稿的拉丁文原版稿件。

在故事开始之前,埃科设置了如玫瑰花瓣般多层嵌套的文本策略,为核心故事拉开意味深长的帷幕:当阿德索还是见习僧时,曾与导师威廉修士前往一座古老的修道院,调查一起谋杀案。不料在调查过程中,数位修士接连被杀;同时,皇帝与教皇分别派遣的使团即将到达——该修道院也是双方势力谈判和角力的中立之地。在事件的最后,凶杀案成为教廷扳倒对手的工具,而凶杀案本身则直指一本涂有毒药的禁书以及院内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

埃科在本书中,塑造了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威廉修士。中世纪的欧洲为宗教掌控,后者集权力、财富与话语权于一身,但科学已逐渐形成一股力量,虽被限制,但存在。威廉修士,作为方济各会修士,崇拜罗杰·培根,对科学与宗教有着敏锐且独立的思辨能力。可以说,他是埃科版本的福尔摩斯,而青涩的阿德索则扮演着华生的角色。在故事的开端,威廉修士依照雪地上的马蹄,推断出修道院走失马驹的去向。他坦陈,在蛛丝马迹中推断,只是靠近真理,只有真理真正彰显之时,才能够印证先前推断的合理性,并道出对符号的深刻理解:“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

这个引子式的小事件是威廉修士断案方式的缩影。在威廉眼中,每一个案发细节,都成为一颗微小的钻石,折射出无数的光线。在杂乱如莽草的各类符号中,区分何为偶然、何为必然,成为一大难题,需要寻找阐释与过度阐释的边界所在。在《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中,埃科提出当某样东西成为另一个东西的证据和符号时,它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简洁“经济”;指向某一单个(或数量有限)的原因而不是诸多互不相干的杂乱的原因;与别的证据相吻合。威廉提出假设,等待时机去验证,以便区分相关的、有意义的相似性与偶然的、虚设的相似性,进而得出清醒合理的诠释,尽力避免妄想狂式的诠释。例如,在案件中,关于数位受害者皆右手的前三个手指肚儿呈黑色这个细节(暗示翻书的痕迹)、手指发黑的受害者皆懂希腊语、懂毒药药理的塞韦里诺曾手戴手套翻书的细节、图书馆目录的笔迹、神秘书稿的特种羊皮纸、先前修士们关于“笑”的辩论,种种细节互相印证,才使得威廉接近真相。

如果将整个案件视作一个文学文本,那么威廉修士依然符合一个“标准读者”的条件。因为,他虽对案件(文本)进行多种可能性的解读,但保持谨慎态度,不会进行漫无边际的肆意联系。埃科曾提出“作品意图”、“作者意图”、“读者意图”三个概念,他认为作品意图并不受制于作者意图,同时,也不限制读者意图的发挥。回到《玫瑰的名字》一书,案件本身、真凶的初衷、威廉的解读分别与前述的这三个概念对应。读者将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案件的形态(即受害者包括凶手的死亡是严格按照《启示录》中的7声号角带来冰雹、血、水、星球、马厩、蝎子、火作为依据的)大多是偶然促成的结果,并非真凶刻意所为。罪犯没有赋予事件逻辑,偶然性才是赐予者。而论及威廉修士在断案中的各种解读,也并不完全受案件本身的模样所限。

《玫瑰的名字》一书由基本故事(即凶杀案)与其他众多的分支故事(由中世纪盘根错节的宗教派系之间的斗争、宗教与科学之间的角力衍生而成)组成。有经验的读者将会发现,基本故事和分支故事如同筋和骨,互相紧紧依附。分支故事所构建的中世纪社会境遇,是基本故事发生的土壤。这也是为何,小说中,教廷大使贝尔纳可以借凶杀案剿灭“异端分子”,食品总管雷米乔则为掩盖自己的宗教背景,贸然行事,间接“污染”了案发现场。如果说基本故事让读者饱尝符号游戏的乐趣,那么分支故事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辨空间。

在这本大部头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案情如一场雾,威廉行走其中,抓取碎片般的符号,扭成一条绳,借此攀向真相所在的高峰。在小说的结尾,一切纷争结束于一场残酷的大火。迷雾与火,成为《玫瑰的名字》一书的核心材料。在埃科的另一本小说《阿洛娜女王的神秘火焰》中,火焰也是小说中出场不多、但非常核心的意象,而迷雾则得到了大量的、频繁的描写。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博多尼的古书商人,他爱称呼自己为扬波。这位主人公刚刚在一次意外事故导致的昏迷中醒来,失去了记忆。确切地说,他保留了内隐记忆和语义记忆,但遗失了自传记忆——即独属自己的私密记忆。因此在小说的第一章节中,他生活可自理,但谁也不认识,只有读过的所有书籍——即纸质记忆留存。在故事的第二章节,博多尼回到祖宅,在阁楼和秘密小教堂内找寻到了童年阅读过的杂志、书籍,聆听过的唱片。第三章节中,再次出意外陷入昏迷的博多尼,恢复了所有的记忆,并试图在迷宫中找到自己的记忆深处最重要的人——一位有着苍白面孔的金发少女。如同威廉修士一样,主人公也堕入了依循破碎的符号寻找真相的处境,只不过他要寻找的并非凶手,而是自己。内心感受到火焰的燃烧时,便是符号触动内心私人记忆的神秘信号。除此之外,便是如堕迷雾。

关于迷雾的意象,在谈及奈瓦尔的小说《西尔薇娅》时,埃科本人引述了普鲁斯特以“雾”来形容该小说的迷人之处,并说道:

“雾”这个字非常重要。《西尔薇娅》就像迷雾般感染着读者,好似我们半闭着眼睛看景物,形状看不真切。但并非是其中的事物不能分辨;恰恰相反,《西尔薇娅》里的景致与人物的描绘都清楚明确,甚至达到了新古典主义的明晰澄澈。读者捕捉不住的是他们所处的时空。(《悠游小说林》)

在《阿洛娜女王的神秘火焰》中,雾气多次出现。雾,正如埃科对于《西尔薇娅》的评述,令人不知身在何处,它是一个隐喻、一片空白,令所有的符号失去解读的依据。它致使主人公在手捧自己赞扬法西斯的童年习作时,无法解读彼时内心真正所想,只能猜测各种可能性,如威廉修士一样;当他找到第二篇主题为“打不碎的玻璃瓶不幸摔碎”的习作时,他感受到,年幼的自己第一次有了实在的个体感受。但他无法确认前后改变的诱因。记忆的缺失,挥刀斩断了作为符号的纸质记录之间的链条。它们成为无法解读的谜、一个个陶罐,内部无法被窥视。海量的阅读材料、个人笔记,无法复原过去的自我,正如遍布全身的细胞的更新换代是不可逆的,凭空的重新构建堪称妄想。依靠它们复原的,只能是一代人的大众记忆。“你无法两次进入记忆的王国/指望看到首次盗窃的东西/依然光鲜如新,毫发无损。”

“雾”也是挚爱之人的形态——面容模糊。法国画报上的夏娃的侧面像、雷诺阿画中的少女、罗斯丹笔下的罗克珊娜、扬波的助手西比拉、妻子保罗、那些记不清面孔的情人,逐渐唤醒了扬波对莉拉——他终生暗恋的早逝少女的记忆。莉拉既是身披迷雾的理想女性形象,也是扬波不断想起的摘录:“最后我来到一个巨大的裂缝前面,看到一个脸色雪白、裹着尸布的巨大形象。”(爱伦·坡)让我们再回想一下威廉修士的真知灼见:“唯有我们在对事物缺乏完整的认识的时候,才使用符号,或符号的符号。”莉拉是扬波可以付诸所有幻想,无限靠近,但无法碰触的神秘符号。娟美如太阳,皎洁如月亮。正如今敏在《千年女优》中塑造的画家,一个穿越时空,永恒凝聚的背影。扬波将自己的现实与虚构世界糅合,平克·弗洛伊德音乐电影《迷墙》所呈现的迷离诡异氛围扑面而来,而扬波自己,则钻入大鼻子情圣西哈诺的形象躯壳中——一个永远错过挚爱的浪漫主义英雄。

在情节设置方面,小说和埃科的另一部名作《布拉格公墓》极为相似——苏醒过来的人失去了记忆,笔头的记录成为寻找的依据,织就庞大时代背景的众多社会事件。而从主题方面,则很难不令人想起擅长书写“回忆”的法国作家莫迪亚诺。他通过《暗店街》、《地平线》等作品,塑造了一个个失忆的人,试图通过一个寻找记忆的人再现过往时代。两位作家的不同在于,莫迪亚诺不追寻最终的答案,鲜有关注蛛丝马迹深藏的意味,他聚焦的是通过记忆的缺失引发的记忆的再创造、浮世绘般的群体描述,因此,他的失忆小说无需揭秘,就已达到写作的目的。而埃科,始终是那个满腹经纶的雅士,喜好符号的游戏,他当然也有以情节设置作为诱饵,想要引导我们去一睹这一尊尊将庞大繁杂的时代、扑朔迷离的悬念、敏锐枉然的个体凝结于一体的辉煌雕像。正如埃科自己在《玫瑰的名字》后记中所述:

我小说中那错综复杂的图书馆还是一个矫饰主义的迷宫(即类似某种树根形状的结构,有众多死胡同,只有一个出口),但威廉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已经是‘根状茎’结构的了(每一条路都可与任何其他一条相联结,它没有中央,没有四周,没有出口,它是无限的):它是可以结构化的,但它还从来未被彻底结构出来。(《玫瑰的名字注》)

但解谜的冲动是串起所有符号的一条红线,充满诱惑力,依然是其作品的最大魅力。正如埃科在作品中打造的一个个密室——无论是迷宫般的修道院,还是主人公祖宅中由小教堂演变而来的纸质记忆储藏室,它们都是埃科本人海量私人藏书的一个变体。

,xsw 玫瑰、雾与火焰:埃科小说中的符号游戏

相关: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人之外的大英雄林冲被诱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高俅想借开封府的刀砍林冲的头。这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买上告下,使用财帛,要救林冲性命。林冲刺配沧州牢城,董超、薛霸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林冲的丈人和众邻舍在府前接着,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翁婿之间此时有一段对话,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眉批曰:“此一番往返语,情事凄然,使人酸涕。”金圣叹的眉批曰:“一路翁婿往复,凄凄恻恻,《祭十二郎文》与《琵琶行》兼有之。”他们都看出了这段对话中..

你穿什么,决定了你是谁每天早晨工作、上学之前,我们经常苦恼的第一件事:今天穿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无伤大雅,但从整个社会看,却有着群体性的意义——比如,牛仔裤是对自由的追求、厨师的白衣是为了展示公共卫生、邮递员的制服则让他们看起来值得信赖。《制服:你穿什么决定你是谁》的作者保罗·福塞尔从制服看社会。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只要穿上制服,就表明他是有工作的……制服将一个人与成功联结在一起。”通俗点..

对话字母哥:有责任帮助下一代,Freak5是有故事的球鞋文|林苑“在中国,我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珍视与他们见面的每时每刻。”膝盖清理术后恢复期,密尔沃基雄鹿当家球星扬尼斯·阿德托昆博,aka字母哥携家人重返中国。归来,进化版字母哥若要在NBA 2K创造一个完美球员,最终成品大概不会跟字母哥相差太远:身高臂长、手大腿长、跟腱长、肌力强、弹跳爆发力出众。进入联盟十年,字母哥从“消瘦麻杆”进化为“猛兽筋肉人”,麒麟臂比之前粗了好几圈,球衣穿成紧身衣,成就赛场暴力..

Prada与中国女足的合作,只是非典型环境下的一个特殊案例导语【文眼】Prada赞助中国女足,就是在女足世界杯背景下,因为女足拥有亚洲杯冠军光环以及不俗的流量价值,从而形成的一桩合作。它恰恰被蔡徐坤的负面舆情所裹挟,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营销价值,成为非典型环境下的一个极端成功案例。这不应该被看成是体育营销里面的常态。作者丨张宾图片丨来自网络在风评并不太好的情况下,Prada普拉达凭借赞助中国女足成功扳回一城。在合作官宣后不久,#Prada这次找对人了#这一词条也瞬间登上了..

周琦加盟首钢这事,可能又要黄了周琦去哪儿?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篮坛最热闹话题。由于参与的各方对此事讳莫如深,因此各路自媒体大神只能依靠流出的只言片语去猜测谈判的走向。根据之前的报道,北控与上海已经先后退出了谈判。目前在坐在谈判桌上,与新疆探讨周琦去向的,只有北京首钢。前两天有媒体曝出,首钢打算用范子铭的优先续约权+现金,交换周琦的优先续约权。传闻有鼻子有眼,感觉交易已经尘埃落定。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京首钢官方微博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2-0!中国34岁老将闯进温网女双四强,中国队已10年无缘冠军北京时间7月11日晚,2023赛季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女双1/4决赛打响。在一场焦点大战中,中国金花张帅和搭档多勒海德发挥出色,以大比分2-0横扫卡拉什尼科娃和希玛诺维奇组合,连续两年打进温网女双四强。上届温网,张帅和梅尔滕斯获得女双亚军。时隔一年之后,张帅又和搭档多勒海德打进女双半决赛,这一次,中国金花能否拿下个人职业生涯第3座大满贯女双冠军奖杯?单打战绩糟糕 女双保留希望2023年澳网,张帅和朱琳打进女单16强,..

Prada合作中国女足!奢侈品携手足球队背后有怎样的逻辑?离女足世界杯倒计时10天的日子里,Prada正式官宣成为中国女足官方合作伙伴,为中国女足提供正式场合和旅途着装。这是女足首次与奢侈品牌合作,二者的合作也为其他奢侈品牌和女性运动团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和范例。这也是又一例奢侈品与足球队合作案例,为什么奢侈品总是青睐于足球队?▂文 / 杨雨蒙编 / 尹航PRADA昨天再一次登上微博热搜了,不同于以往都是因为代言人塌房,这一次却是因为宣布了新的合作伙伴。滑动查看长..

钱锺书的“围城”意象:从婚姻到人生万事张文江先生的《钱锺书传》按时间顺序将钱锺书的一生划分为早年生活和求学、意园神楼、沧浪之水、槎通碧汉、群峰之颠五个阶段,将经历与著作交织考索,做出自己的解读,尤其从结构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著作,本文是关于钱先生著名的“围城”意象的解读,澎湃新闻经上海文艺出版社授权发布。钱锺书一生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其大类有二:作家与学者。如果作为学者的钱锺书可以用《管锥编》《谈艺录》为代..

“要热爱今天的生活,何须等到世界末日”作家的疾病与创作疾病,是世间一种无法回避的不幸,对于人而言,它像一个坐标,让我们衡量生与死的刻度。疾病,特别是精神疾病,几乎成为了作家本人和其文学作品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洛特·勃朗特患有头痛,乔伊斯和博尔赫斯的眼睛都几近失明,伍尔夫、布考斯基患有双相障碍,瓦尔泽长期经受幻觉和焦虑的困扰;而所有作家中,患有肺痨的名单可能最长——约翰·济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乔治·奥威尔,劳伦斯等等。但或许正是因为处于疾病中,..

“闷罐”中的杜甫、骑鲸者或黑猫的瞳孔:张进步诗歌印象文|霍俊明每次见到张进步我都格外开心⸺实际上近两年我们才开始真正交往,白白胖胖的他显得非常可靠,“我怕累:我慵懒、多汗,爱坐在树荫下发呆”(《秋日登两髻山》)。于众人中他又总是处于呵呵微笑的呆萌状态。但是,在诗人和语言世界的层面,已经写了二十多年诗歌的张进步显然就是另外一番面貌了,甚至令人惊异。比如这本诗集名之为“我,一个驾驶蝴蝶的人”就显得另类、大胆、漂移、狂想,“把越来越沉重巨大的内心/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