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清醒,是一种细小而有耐性的英雄主义

2023-03-08 11:58:09 来源:网络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所谓自由,就是有选项。人生中有选项,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近日,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和up主全嘻嘻的对谈中,对何谓女性自由给出的定义。「不步入婚姻」是一种选项,「有工作机会」也是一个选项。社会需要新的事物来启发。

但也免不了会有顾虑,这是最好的决定吗,是正确的选择吗?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同时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这样回答:“其实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你总也答不对题的人生。你必须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始终不停的向前移动。你必须不停地尝试弄清楚你是谁、你在怎样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生变得可以忍受。”

今天这份「女性如何认识自我」的书&影单,献给每个想证明和描述自己的生活的人。

#书单

《厌女》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厌女的社会”

作者: 上野千鹤子

副标题: 日本的女性嫌恶

译者: 王兰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5-1

Misogyny,译为“厌女症”,“女性蔑视”。厌女症在男女身上的表现形式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作者上野千鹤子在中文版序中说:“厌女症”一词适用于各国社会。

她受研究英国文学的美国学者伊芙·塞吉维克的《男人之间》一书的启发而写,该书论述了“同性恋恐惧症”的现象和成因。所以,“中国的厌女症”“韩国的厌女症”“越南的厌女症”“英国的厌女症”“美国的厌女症”等等,也同样存在。很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没有厌女症的社会。

厌女症这一概念的有力之处,在于它可以解释女性的阴暗面。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论述的,比起男人的厌女症,女人的厌女症更加麻烦,因为女人的厌女症是对自我的厌恶。

《亲爱的生活》

“我们会说起某些无法被原谅的事。

但我们原谅了,

我们每次都原谅了。”

作者: [加]艾丽丝·门罗

译者: 姚媛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4-5

《亲爱的生活》由14部短篇小说构成,和门罗擅长的气质一样,小说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门罗曾表示,这本小说集是她的封笔之作,“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然而,《亲爱的生活》并不如题目般美好,在这部小说集中,门罗写父权制的残酷,写女性的压抑和苦楚,故事里的女性时常与自己的欲望角力。

门罗写女性,并不悲天悯人,也不做道德审判,更不期待女人们能因此洗心革面成为一个“新人”,门罗只是细致、专注地识别她们身上的印记,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弱点。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门罗笔下的女性多了复杂的质感,《亲爱的生活》中的女人们经由生活塑造自己,又在生活中寻找自己,这就是所谓“亲爱的生活”,女性与生活,就像水溶于水中。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献给那些将自己置身于

给予生命还是拒绝生命两难境地的人

作者: [意]法拉奇

译者: 毛喻原 / 王康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0-3

如果说法拉奇是20世纪最“最强悍”的女性,那这本书就是她的最柔软之作。

这是一个未婚母亲对腹中胎儿倾诉的一段缠绵心曲。书中这个女人被一千个问号折磨着——为什么要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自己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成为女人会怎样,成为男人将如何?孩子属于国家、父母,还是他/她自己?成为母亲是一个女性的天职,还是自由的选择?怀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事业前途,放弃个体自由,放弃作为独立女性的存在?

她没有具体的面孔、名字和年龄,但是也许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会从她身上辨认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

母性并不是一项道德上的义务,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值不值?是自己权利与自由的问题,能不能?是负起责任的问题。也许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都应该耐心读一读这本书。如果母亲都曾给未出世的孩子写过这样一封信,那么往后人生尝受的种种喜悲,更好接纳,不怀怨恨。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写作就是写作,单纯,简单,值得尊重。”

编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译者: 肖海生 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出版年: 2021-2

此书收录了《巴黎评论》对16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埃莱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珍妮特·温特森、琼·狄迪恩……

然而在访谈中,她们都避免强调自己女性作家的身份,一如娜塔丽·萨洛特所说“你不可能找到一种写作风格,然后在上面贴一个女性或男性的标签。写作就是写作,单纯,简单,值得尊重。” 如果刻意强调“女性写作”,费兰特给出了她的答案:“一个写作的女性,她唯一应该考虑的事情是把自己所了解的、体会的东西讲述出来,无论美丑,无论有没有矛盾,不用去遵照任何准则,甚至不用遵从同一个阵线的女性。写作需要极大的野心,需要摆脱各种偏见,也需要一个有计划的反抗。”

这本书呈现的出来的作者没有一位被其女性身份困住,尽管这种身份曾在某个阶段让她步履维艰;写作需要强大的信念感,它艰难且常常收效甚小,然而其动力来自“说出没有被说出的事实”(佩雷),来自“挖出通常情况下意识触及不到的东西”、“找回被荫蔽的自我”(温特森),且她们无一例外选择了继续跋涉。

《那不勒斯四部曲》

“每个人想证明描述自己的生活都可以。”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出版年: 2017-1

它大概是近几年最火的小说之一了,但我们还是愿意再一次推荐它——这次可以换个切入点,母亲。

可能很多从农村或者小城走出、来到大城市的女孩,回望来处,都会发现自己有一个跟莱农妈妈一样的母亲。母亲代表了我们成长环境里的那些局限:贫穷、无知、短视、粗鲁、麻木,更不要提什么女性意识,她们本身就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我们极力地想摆脱她,希望不要成为她,但到头来会发现是她在一直给我们滋养、支持,托举着我们走出所有的那些局限,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影单

时时刻刻 The Hours (2002)

“我要自己去买花。”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2-12-27(美国)

片长: 110分钟

此片借助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本小说《达罗卫夫人》,把三个不同时代女人的看似相同的一天串联起来——

1923年的女作家伍尔芙、1950年的家庭主妇和2001年的纽约当代女性。她们遇到的丈夫与爱人宽容而善良,但她们内心的孤独和苦涩却是周围的男性所完全不能理解的。三位女性的生活与心理,隔着不同时空彼此映照,隐喻了女性精神独立的漫漫长途。

此片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激烈反抗和自我解放主义,而是在保持坚定的个体独立性同时,在自我认同中流露出的浓重的焦虑和迷茫,这种变化是后女性主义时代,个体寻求自立后,难以寻求认同的情绪的折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压抑不再来自男性的威胁,而更多的来自自我的困惑以及与男性空间割裂后的孤独感。

在电影中,伍尔芙一边走上楼梯,一边说“I may have a first sentence”,这第一句话就是“达罗卫夫人说,‘我要自己去买花。’”自己去——不受他人干涉的独立行为,这或许可以看作女权运动最初的宣言。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生活远比哲学难解

导演: 米娅·汉森-洛夫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语言: 法语 / 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2-13(柏林电影节) / 2016-04-06(法国)

片长: 102分钟

这是一部浓郁德法气质的非典型剧情片,讲述了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中年女性对抗生活变动,重建新生活的故事。

女主娜塔莉是中学哲学教师,有相伴25年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有在谈合作出版的书籍,在布列塔尼拥有一个精心打理的小花园,她的生活平淡丰盈。而丈夫突如其来的出轨坦白打破了这份平淡,她需要接连面对丈夫离开、成年孩子离家、抑郁症母亲离世、自己的书未能出版,以及不再拥有那座小花园。

中年迎来生活巨变,娜塔莉看似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却感受到了很久以来从未有过的,彻底的自由。

她在学生法比安的提议下,搬进了他在山上建立的公社,过着与大自然和哲学相伴的生活。电影平淡如水的讲述中处处闪烁着哲思,但生活远比哲学难解。

正发生 L'Événement (2021)

“我得了一种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导演: 奥黛丽·迪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1-09-06(威尼斯电影节) / 2021-11-24(法国)

片长: 100分钟

“我得了一种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电影《正发生》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的同名自传体小说。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女性没有堕胎权。一心想成为老师的高中女生安娜不小心意外怀孕,面临着摇摇欲坠的未来,她必须冒着被定罪的风险寻找堕胎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要承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疼痛,还要面对朋友和家人的不解、梦想的消逝,以及自身对女性身份的怀疑。看着自己变形的身体,安娜必须要去理解女性成为一个母亲意味着什么:“有一天我会要个孩子的,但不是以我整个人生为代价”。

在全球反堕胎狂潮复兴之际,这些关于女性的故事依然正发生,它用客观而冷酷的事实提醒我们,把生育自由的权力交给母亲。

弗兰西丝·哈 Frances Ha (2012)

生活它摔了一跤

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2-09-0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3-05-17(美国)

片长: 86分钟

关于成长的故事。如果把故事发生地换成北京、换成上海,她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女孩——普通的,笨拙的,怀抱热望的,在生活面前灰头土脸的。但电影就是电影,当弗朗西斯在纽约街头像孩子一样边跑边跳舞,穿过商店,涂鸦,人群,即使是黑白画面,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能一下子感受到那种要溢出电脑屏幕的明媚。

像弗朗西斯一样飞驰吧,即使一文不名,即使身边没有同路人。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1991)

你知道有多少女人在被欺负;

你又要知道有多少女人在独立,在反击。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1-05-24(美国) / 1991-05-29(法国)

片长: 130 分钟

“不自由,毋宁死”,时隔30年,《末路狂花》依然是银幕上最壮烈的女性主义电影。

影片中的双女主,本是渴望暂时逃离日常生活两位中年女性。当她们褪下松垮的围裙,穿上无袖短衫和牛仔裤,跨入深绿色敞篷车那一刻,整个银幕都因她们灿烂的笑容而熠熠生辉。

然而公路片中可能会呈现出来的自由与洒脱,对于两位在路上的女性来说,却是密不透风的男性牢笼——离开了不让出门的丈夫,还会遇到酒吧里搭讪的男人、做下流动作的司机、荒郊意外要仔细检查的警察……两个人启程时鲜艳的度假穿着,在周遭男人的包围下逐渐变得中性、简洁、实用,路上得来的男性的帽子、武器、墨镜,她们也曾试图在充满危险的世界中伪装自我。

影片从各种角度呈现出来男性社会的威权与霸权,对于两个女性生存空间的挤压……当她们驾着车义无反顾地冲向悬崖,那濒临死亡的一刻也是她们真正获得自由的一刻。然而电影提出的问题——女性要如何反抗性暴力才不会使自己受伤?——时至今日可能依旧给不出一份完美的答案。

你有特别推荐的书或电影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女性北京市海淀区 的清醒,是一种细小而有耐性的英雄主义

相关:

爱马仕总裁日记:买玫瑰手袋的离婚女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进入奢侈品行业,来到爱马仕这一富饶豪华的王国。在任总裁期间,他记录下了自己对世界顶端奢侈品业的观察,包括爱马仕品牌的理念、匠心与灵魂,暗流涌动的商界战争以及奢侈品行业的变迁。当快时尚的“速成品”席卷全球,奢侈的工匠该何去何从?“与时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险,人们要求快速得到结果,马上得到回报,东西要卖得快,调查结果要令人振奋,盈利要居高不下……这与奢侈..

《升·击》,一部中国棒球人的奋斗图鉴「在国内做体育纪录片和从事棒球运动有类似的境况:各自拥有一批忠实拥趸,却很难广泛地融入生活中。从业者都是凭着坚定的勇气和热爱,坚持着各自的事业。纪录片标题《升·击》是一个组合词,相比起‘升’,‘击’字才是重点。不断上升只是故事发展的结果,拥有敢于挑战出击的勇气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内核。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让大家多关注棒球运动,也能关注到专注纪录片领域的我们。」——导演严泳俊▂文 / 大江编/ 郭阳见到..

德要在乌建坦克厂?梅德韦杰夫:将用导弹“祝贺”“德国计划在乌克兰建设‘豹’式坦克生产工厂?”近日,德国国防企业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珀格宣布,正就在乌克兰建设坦克生产厂进行谈判。德方这一计划遭到俄专家质疑,认为这一计划虽然完全符合西方将北约东翼军事化的战略,但坦克生产厂将成为俄罗斯有效打击目标。今日俄罗斯电视台5日报道称,帕珀格在接受《莱茵邮报》采访时称,在乌克兰计划建设的坦克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多达400辆最新的“豹”式坦克。他看好与乌政..

汾酒·凤凰军机处起底俄乌信息战在持续一年有余的俄乌大战中,信息战是在各方报道中曝光最多的概念之一。但信息战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俄乌两军在这方面的表现为何差距如此巨大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也是我们凤凰网军事频道未来一段时间将在众多节目、文章中探讨的话题。在今天的军机处节目中,我们邀请了两位老朋友回到演播间来启动这个话题。今天本文抛砖引玉,为大家讲述发生在2022年11月赫尔松前线的一场战斗。在2022年11月,俄军最精锐的野战部队之..

俄阻止对知名人士的谋杀 手段与杜金娜遇害案类似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当地时间3月6日发布消息,该部门成功阻止了对俄罗斯察里格勒集团公司负责人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的暗杀企图,嫌犯在马洛费耶夫的汽车底部安装了爆炸装置,其手法和此前俄罗斯记者杜金娜遇害事件类似。消息称,此次事件的主谋是本月2日涉嫌参与袭击布良斯克州的德尼斯·卡普斯京。另据俄联邦安全局信息,卡普斯京还试图在2022年8月组织对伏尔加格勒州的燃料和能源设施实施爆炸行动。

日本想用无人机拦截外国战机?专家:可能来“碰瓷”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5日报道称,日本自卫队正在考虑派遣无人机而不是有人驾驶的喷气式飞机来拦截接近其领空的外国飞机。对此,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表示,鉴于无人机的可控性和机动性都比较差,拦截高速飞行的战斗机,非常容易发生事故,不能排除日本有“碰瓷”的想法。《日经亚洲》报道称,派遣无人机执行拦截行动的第一步是要培训无人机具备识别外国军舰的能力。日本自卫队最早将于今年在驱逐军舰的演练..

视察前线、会见指挥官 俄防长组织对部队的全面支持综合俄媒报道,近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动作不断。俄罗斯国防部5日表示,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区与部队指挥官举行了会议。据塔斯社报道,声明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与特别军事行动小组指挥官举行了会见。绍伊古听取了指挥官对其负责地区当前局势的报告,以及未来行动的计划。”俄国防部表示,绍伊古着重要求关注为现场人员的安全部署创造条件,组织对部队的全面支持,并重点关注了医疗和后方部队的..

乌专家:巴赫穆特之战如同“一战的战斗”德国《商报》日前采访了乌克兰著名战地记者、曾在2020年担任乌克兰国防部顾问的布图索夫,专访摘编如下:德国《商报》问:布图索夫先生,您将巴赫穆特之战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那么,战争在过去100年里没有变化吗?布图索夫答:没有,它的本质没变。即便在今天,在前线的人还是手持突击步枪和手榴弹。这场战争最伟大的英雄是在战壕里的步兵。问:您对此不感到惊讶吗?俄军曾被认为是高度现代化的,装备了所谓超级武器。..

孟浩然:想出去工作,却不想烦神端着酒,赏菊花,谈人生,聊理想。不只是我们不想上班考试,古人也是如此。从标准“废柴流”开局,逆袭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到“高考”落榜后,成为知名“旅游博主”的徐霞客,作者急脚大师在《跟古代学霸握个手》讲述了52位古代“学霸”们的草根逆袭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囊括了各个时代的顶尖“学霸”,讲述了他们在功成名就前的学霸时光。在下文中,作者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孟浩然谈起,在考场失意和诗场得意之间..

如何阅读马基雅维利:必须暂时搁置关于其著作的一系列流行观点如果想要真正了解马基雅维利的著作,那就必须暂时搁置——甚至质疑——长期以来学者和大众形成的关于其著作的一系列流行观点。其实,它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政治思想史晚近时期才形成的一些观念。如果要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解读,那就必须首先考察其政治和知识背景。马基雅维利1469年5月3日,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当时强大的梅迪奇家族掌控着该城市的政局。1494年,他目睹了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入侵,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