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直面心理困境,这些书籍给出了答案

2023-03-04 07:58:23 来源:网络

最近,一则《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被关注,两位女孩介绍了她们“高开低走”的人生,毕业五年,没有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她们坦荡地接纳当下的自己。视频中,眼前的火光映在她们脸上明明灭灭,她们一直笑着,并分享道,有时在人生的低谷时,反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

网友在对这则视频进行评论时,多次提到“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样的语句,去年同样爆火的一个视频《我的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也再次被征引。在听到一个故事时,比起对于讲述者个体的困境的关注和对造成其困境的原因的探讨,我们已习惯于首先找到其中能够引起我们共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并以此抚慰自己。

面对一些我们无力改变的外在因素,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内控的认知偏好,过去的三年,是心理学进入到大众传播领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三年。我们从最近出版的一些心理学书籍中来看,怎么样的问题在被讨论,以及,作者们给出了怎样的解答。

时隔十五年,博多·舍费尔近日在中国出版了新书《自我实现之路》。

为了让读者轻松代入,博多·舍费尔在书中设定了两个主人公:大三学生卡尔和他的职业导师马克。

这本书中,描绘了一幅直观的场景:我们人生中会遇到两棵树,一棵生命之树生机盎然,一棵谎言之树黑瘦枯干。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容易被自己创设的情境控制,陷入自己编造的谎言:我孤独、贫穷、弱小、无能、没人喜欢。无论我们曾拥有世界上多美好的意愿,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也很难想象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书中的卡尔即是如此,他遇事首先的反应是抱怨,情绪会迅速覆盖事情本身;卡尔面对父母,第一反应是顺从,他表现得越顺从心里越不开心;卡尔的兼职收入很低,他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欲望被压抑。

但是马克不同,他总是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可爱吗?我能做到吗?他总是能够首先看到生机盎然的生命之树,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健康、活力、知识、能力。《自我实现之路》里,马克对卡尔进行引导,帮助卡尔正确归因,帮助他逐步建立起自信。

孤独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自我实现之路》诠释着沟通的开放性、目标性、建设性,可看作一本关于如何建立自信的指导手册。

我们在关系中的焦虑难安,总是让处境变得更加困难。

心理治疗师、亲密关系咨询师杰西卡·鲍姆在《章鱼学会冷静》中,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引导读者在亲密关系中为自己画像,了解恐惧、嫉妒和不适当的依赖,帮助建立边界并获得内在力量。

书中,作者从自己的职业出发,罗列了许多心理学上的观察:“儿时形成的核心创伤和随之而来的关系模式,如果不加审视,会在我们成年后继续悄悄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让恐惧牵着鼻子走,会阻碍能量的流动,破坏我们的直觉”、“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不能以你需要的方式爱你的人,更加用力地爱他们只会让你完全失去自我,那么你要学的最重要的一课是放手,并且意识到光有爱是不够的”、“关系的稳定与长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坦诚、谦逊以及接受自身脆弱和倾听伴侣心底声音的能力之上的”……

作者认为,亲子关系的科学,即依恋研究,揭示出我们选择具有习得性焦虑和不确定内在体验的关系背后的原因。由于神经可塑性,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构建儿时未能形成的神经网络,从而即使在面对关系中的挑战时,也能获得平静。

杰西卡·鲍姆的勇敢直率和临床敏感性,为任何经历过不安全依恋方式(正式名称为“矛盾性依恋”,俗称为“焦虑型依恋”)的人提供一种可以改变的方式与可能。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由心理服务机构“简单心理”历时八年,在上百万求助案例的基础上完成,书中沿着人出生后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脉络,延展了理解自己、理解家庭、理解人际关系、理解性别和亲密关系等四条线路,希望解决那些人们在心理咨询室中反复讨论的心理问题与困境。

在解读“向内看见”的概念时,作者认为,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各种各样关系,会习惯于“向外看”,即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建构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他者眼中的我们——甚至是我们想象的,他者眼中完美的我们。但事实上,“理想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之间通常是不匹配的。或许是由于社会和环境并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接纳,用非常单一的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要求所有人。

只有摆脱他人的眼光,寻找真实的自我,发现我们究竟是谁?到底需要什么?而这些从自我出发的认知,才是“真实的自我”,只有发现自我、拥抱自我、接纳自我,才会达成自洽,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重新经营一段关系,更好地帮助他人。

书中也提供了许多具体可感的心理案例,比如对“高敏感人群”的解读,有些人觉得自己对声音、气味、味道等非常敏感,共情能力很强,却也因此时常感觉疲惫不堪。但与他人倾诉时,却常常被说成是“太敏感了”。这种不被理解的困扰常常令本就敏感的他们多了一层人际交往上的心理负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情况恰好证明了你可能是“高敏感人群”,它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需要做的并不是“改善”或“克服”它,而是选择“接受”和“适应”它,不必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做出不符合自我特质的事,减少内耗和自我攻击。

关于心理咨询,简里里从来访者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心理咨询带给人的是一个心理空间,让人更加清醒。人有创伤或是不知道自己经历着怎样的痛苦感时,其实眼睛是被遮住的,所以我们看到的问题不一定是真正遇见的问题。但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痛苦,并做出选择。”

《教师:挑战》是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作品,全书旨在教给老师在当下的时代如何应对孩子新的挑战。

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他在《教师:挑战》中的核心观点是,接受过心理学培训、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教师,才能灵活地应对教室里的每个孩子。

作者的观察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技巧,认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才既能完成好传授知识的使命,又能防止并纠正孩子在教室里的不适应行为,如焦躁不安、不服管教、喜欢挑衅等。

比起其他人,老师们拥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调动整个班级的力量,来帮助每个孩子进行调整和改进。可由于老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因此他们越来越觉得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儿童。只有老师们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学方法和群体互助的方法,他们才能对孩子施加强有力的正面影响,帮助孩子预防和纠正不适应行为。

《教师:挑战》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在课堂上应用心理学方法的理论前提;第二部分的讨论主要围绕挑选出来的案例报告,这些报告来源于现实的教学环境,涉及了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真实展示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与行为特点,分析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本溪天气预报 如何直面心理困境,这些书籍给出了答案

相关:

安迪·沃霍尔:我对于自己的成功也不感到意外,一切不过是工作20世纪60年代波普运动的大爆发,使艺术界从此多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他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坐拥多个头衔:艺术家、画家、电影导演、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波谱艺术的旗手……很多人都想了解他,媒体向他发出访谈邀约,但安迪·沃霍尔实在是个插科打诨装糊涂的绝顶高手。“如果你有超能力,你会对未来做出何种预言?——世界..

日本古典女性日记:暗针银丝扇面的反光作为日本古代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平安时代(794~1192年)横跨了日本史中的古代与中世。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这一时代的文学大放光彩;尤其是国风文化的形成与假名文字的发展,让以紫式部与清少纳言为代表的宫廷女流文学家崭露头角,她们在随笔文学、物语文学、和歌文学、日记文学等各领域大展身手,最终迎来了空前绝后的全盛期。近日出版的“日本古典女性日记”系列,以平安时代由女性作家提笔创作的日记文学..

“喝酒是终结一天最好的方式。”“你能再多谈一点有关喝酒的事吗?有那么多的作家,即使不是酒鬼,也喝好多酒。”1983年,《巴黎评论》采访雷蒙德·卡佛时这样提问道。作家喝得比别人多吗?好像是这样的。 路易斯·海德在文章《酒与诗》中写道,“一共有六个美国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四个都酗酒。”四个人是威廉·福克纳、尤金·奥尼尔、欧内斯特·海明威和约翰·斯坦贝克。酗酒作家的名单还可以排很长的队:爱伦·坡、杜鲁门·卡波特、F·斯科特·菲茨..

雨水,阳光,草木萌动:春在触手可及处“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今日雨水,你的城市降下第一场春雨了吗?关于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在“冻”与“解”之间,雨水时节前后,北方经常会降下夹雪的雨,人立于早春的料峭中,在心里却已默认了春的到来,从今往后,催促着杨柳抽芽的风已不寒,烂漫的春天已在触手可及处。雨水节气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

“是不是和我在一起,你比一个人的时候还要孤独?”2006年,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作者是哲学家安德烈·高兹。《致D》是一封情书,高兹写给他久卧病榻的妻子。第二年,作家打开煤气,与爱妻双双自杀,共赴黄泉。于是,《致D》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爱情墓志铭。一向严肃的思想界轰动了,情书中的爱意汹涌缱绻,承载着太多哲学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小猫露出肚皮,只向爱人展示专属的柔软和真诚。在这个速食年代,我们很难再相信爱情和婚姻,但这封情书却..

我们只有放弃自己的心爱之物,才能有朝一日重新拥有它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这是萨特《什么是文学》一书的中心论点。“创作行为只不过是作品生产过程里的一个不完整的、抽象的时刻;如果世上只有作者,那么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但是作为‘对象’的作品就永远不会问世了……写作行为必然牵连着阅读的行为,阅读是写作行为的辩证的关联品。”自然,也有另一种观点,它出自马拉美的《关于书》:“书册是没有人称属性的,就像它会与作者脱离一样,它也不会呼唤读者……作为事实,作为..

观念的形状:文物里的中国哲学出身寒门的韩愈,在走向帝国殿堂的一路上,十分辛苦。参加大唐帝国的科举,按规定先要考入后备名单,获取资格后才能投考正式名单,进而受到朝廷任用。韩愈考了三次才进入后备名单;随后又考了三次,最终也没考进正式名单。 后来跌跌撞撞好不容易做了官,又见不得百姓穷苦、世道衰弱,屡屡上谏,次次遭贬。良心和遭遇的冲撞,酝酿出韩愈激愤的性格。在给好友柳宗元的一封信中,韩愈援引“天人感应”说,认为世道现实看起来是“残..

《说的全是梗》:什么人可以讲脱口秀?一般来说,几乎人人都可以讲。在行业里,甚至有脑瘫患者、语障人士成为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但总体来说,讲脱口秀还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的,本章即从语言、性格、学历、性别、年龄、地域等多方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个条件是语言,即能否把话说清楚。可能你会认为,这个要求也太低了吧。很多人以为当脱口秀演员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天生幽默、天然喜感、老天爷赏饭。不是的,你讲的东西能不能让观众听清楚,这才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怎样的阅读与思考才能写出《追忆似水年华》?法国作家安卡·穆斯坦在《普鲁斯特的个人书房》一书中写道:“没有书籍的生活对普鲁斯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把文学趣味和阅读习惯当作界定其角色的手段。”《追忆似水年华》中几乎所有人都读书:仆人和主人,孩子、父母和祖父母,艺术家和医生,甚至将军。饭桌和朋友之间的谈话大部分聊的都是文学,比较高雅的人物能很自然地在说话时引经据典。普鲁斯特的家人也喜爱玩这个“游戏”,他回忆说,他母亲临终前引用了一段莫里哀和喜..

来自巴菲特家族的77条建议(没钱的也可以看看)愿望破灭,也许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我们的人生究竟是旷野还是轨道?选择哪一条路才能通往成功:是阻力最小的路, 还是潜在的能获得最大满足的道路?沃伦·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将家族的智慧写进了书中,“我们决定把什么称作成功,成功就是什么。“彼得·巴菲特在《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一书中讲述了他热爱工作又才华横溢的父亲、令人信任又心胸开阔的母亲,以及他一路走来遇到的许多人生导师, 是如何帮他建立了一套强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