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书单是灵魂的编年史

2022-12-19 18:31:54 来源:网络

今年是《纽约时报》“书评”栏目第126周年,也是栏目公布年度十大好书的第18年。11月29日,2022年度十佳书籍作品名单也正式出炉啦。

很多人会将这份一年一度的TOP10书单,作为下一年看书的重要参考。这份榜单综合了作品价值、社会性、市场表现等多重因素,也成为国内版权引进的一个“风向标”。

关于“好书”的定义,《纽约时报》书评编辑帕梅尔·保罗(Pamela Paul)曾在新闻社交网站 Reddit 回答了相关问题:“我总是认为,(年度10大好书)在出类拔萃和所具有的抱负外,其实没什么共同点。所谓‘好书’,我们认为它在方方面面做的都十分出色:涉猎的视野,观点的原创性,在每个句子层面的雕琢,以及叙述故事的方式。这跟哪本书包含最‘重要’的讯息,或者我们最认同哪种立场没有必然的关系。有关系的是,我们认为它们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5年,10年,20年之后,人们还是有想要阅读它们的欲望。”

今年的十本书仍然依照惯例,虚构和非虚构各占一半,评选对象是在美国发行的英文著作。有科幻般的Web技术下,集体意识与数字遗产存在的分歧;狄更斯与美国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女性作家思想隐私下的虚构阅读自传;亚裔在无法融入的社会文化中,穿越世界寻找意义和归属感的成长回忆录。今年,有超过半数的作品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讨论关于个人记忆和人们的日常情感世界。

在美国本土的议题中,《纽约时报》则聚焦于华尔街财富的真相与虚构,种族主义对非裔美国人医疗健康带来的不公正和隐蔽伤害。当然也关注到了妙趣丛生的大千世界,人类如何探索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感官意识和惊人存在。

以下是《纽约时报》2022年度的十大好书及内容简介,分享给大家。

虚构/Fiction

The Candy House

《糖果屋》

作者:〔美〕Jennifer Egan

某种程度上,它是作者2010年《恶棍来访》的续集,该书获普利策奖,上榜2010年度“纽约时报十大好书”。写的是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13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

《糖果屋》讲的则是科技巨擘布顿,10年内研发出了一个无意识平台,它可以让人造访自己拥有过的记忆,还能让人分享记忆以换取探视他人的记忆。作者以环环相扣的叙事手法,展现许多角色努力应对革命性技术带来的后果,《糖果屋》也是人类对于联系、家庭、隐私和爱的渴望的坚韧和超越的动人见证。

书名“糖果屋”取自对诱惑的反复隐喻:娱乐和怀旧的诱惑。就像格林童话《糖果屋》里的主人公兄妹Hansel和Gretel一样,我们被邀请进入到一座由“记忆”糖果打造成的房子里大快朵颐,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记忆,也都在菜单上。

Checkout 19

《19号收银台》

作者:〔英〕Claire-Louise Bennett

Bennett是一位居住在爱尔兰的英国作家。2015年,她凭借处女作《Pond》崭露头角,这是她的第二本书,同样的语言艺术和黑色幽默,但还要更有趣一些。讲述了在伦敦郊外的一个工人阶级小镇,一位年轻女子爱上语言的故事。

这是一封写给书的情书,也是对书的一个论证。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个安静的女性,她总能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古怪和特殊性,随着成长,她遇到的每个人、周围的一切都成为燃烧天赋的养料,她试图逃离熟悉的事物,因为她知道自己非常容易被这些东西所暗示。越来越多的书籍,她在其中迷失了——也找到了——自己。通过叙述者思想的隐私,揭示了小说中也是作家的她崇拜的“书面文字的力量”。

Demon Copperhead

《恶魔铜头蛇》

作者:〔英〕Barbara Kingsolver

小说以当代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为背景,重述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作者写到了童年贫困、鸦片成瘾和农村剥削等问题,更大的主题是艺术家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跟狄更斯一样,Kingsolver的书也体现出政治性,以及其他广泛的描写范围。

The Furrows

《皱纹》

作者:〔美籍赞比亚裔〕Namwali Serpell

Namwali Serpell 是一位美籍赞比亚裔作家。2020年,她凭借她的第一部小说《古老的漂流》(The Old Drift)获得了英国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亚瑟·克拉克奖。

第二部小说《皱纹》的叙述者在她12岁时失去了哥哥,成长过程中她不断遇到与他相似的男人,她跟其中一位建立了亲密关系,那个人同样也为过去所困扰。这本书层次丰富,探讨了悲伤的本质,以及悲伤如何延长或压缩时间,重塑记忆,让我们梦想出另一种现实。叙述者说,“我不想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我想告诉你感觉如何。”

Trust

《真相》

作者:〔美〕Hernan Diaz

本书揭露了20世纪初美国一笔财富的秘密,详细描写了一位纽约金融家的迅速崛起,以及他妻子高深莫测的才能。小说的四个章节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讲述所谓的「真相」,从读者未曾预料的方向重新叙事,同时向亨利·詹姆斯、博尔赫斯等文学大师致敬。我们该相信事件的哪一个版本?作者挖掘了资本主义背后的运作机制,以及所谓的历史伟人背后的无名之辈。

非虚构/Nonfiction

An Immense World

How Animal Senses Reveal the Hidden Realms Around Us

《广袤的世界:动物感知如何揭示我们周围的隐蔽领域》

作者:〔英〕Ed Yong

Ed Yong 是《大西洋月刊》的撰稿人。他因报道COVID-19流行病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

这本书无疑是作者给自己的一个艰巨任务:让人类走出自己的“感官泡泡”,思考非人类动物如何体验世界。但是,认知知觉的难度也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只抓住了现实的一小部分。Ed Yong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大量关于动物的惊人事实让我们意识到:这个广袤世界下,人类到底有多渺小。

Stay True: A Memoir

《忠于自我:一部回忆录》

作者:〔美〕Hua Hsu

作者是《纽约客》的撰稿人,回忆录从90年代中期他在伯克利的日子讲起,他爱好音乐,结识了一个日裔美国人 Ken,Hua 和 Ken 唯一的共同点是,无论他们怎样试图融入,美国文化似乎都没有适合他们的地方。两人的友谊也由此开始,他们成为了朋友,在深夜抽烟谈话、沿着加州海岸长途驾驶,以及教科书般成功和羞辱的日常大学生活。直到 Ken 在一次劫车事故中丧生,这段友情持续了不到三年。

这是一部关于友情、悲伤和自我寻找的故事,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找到慰藉Hsu追溯了他与Ken的关系发展——起初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朋友,最终却成为了相互的支撑,两个年轻人都沿着一个无形的框伸展和成长。

Strangers to Ourselves

Unsettled Minds and the Stories That Make Us

《陌生的自己:不安的心灵

和造就我们的故事》

作者:〔美〕Rachel Aviv

作者是《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这本书写给那些精神处于极度痛苦的人。作者自6岁起被诊断为患厌食症,这种个人经历使她敏感地关注到,故事可以如何阐明或扭曲一个人的经历。这不是一本反精神病学的书——它所做的是给同理心和不确定性留出空间,探索故事的多样性,而不是一时冲动地去解释它们。

Under the Skin

The Hidden Toll of Racism on American Lives and on the Health of Our Nation

《肤色背后:美国种族主义之殇》

作者:〔美〕Linda Villarosa

Linda Villarosa 是一位记者,她通过历史案例和独立报道,追溯了奴隶制的遗留对黑人健康的影响:生殖、环境、精神,等等。这部非虚构从作者自己对一些结构性不平等的觉醒开始,结合持续攀升的黑人孕妇死亡率、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增多,证明了医疗保健系统中的种族主义。

We Don’t Know Ourselves

A Personal History of Modern Ireland

《我们对自己一无所知:一部现代爱尔兰的个人历史》

作者:〔爱尔兰〕Fintan O’Toole

O’Toole 是一位高产的随笔作家和评论家,他把这部作品的叙事称为“现代爱尔兰的个人历史”。“我的生活对于写回忆录来说太无聊了,”他在后记中写道,“但现代爱尔兰历史并不缺乏。”

本书记录了六十年的爱尔兰历程中他的个人生活,既描绘了一个国家的急剧变化,也是一部幽默、感情丰沛的个人自传。 书的副标题是“现代爱尔兰的个人历史”。 事实上,它不是回忆录,也不是绝对的历史,也不完全是个人的反思或者黄昏暮年的信条。 而是所有这些东西的组合: 个人生活,国家,人的思想、疑虑、愤怒、得意、怀疑,所有的这些也都属于时代下的我们。

,《纽约时报》2虫草的功效与作用 022年度十大好书书单是灵魂的编年史

相关:

下一个季节正缓缓淡入,我想按下暂停键“下一个季节正缓缓淡入。我想按下暂停键。”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在最新散文集《暂停键》中如此写道。2021年出版长篇小说《流俗地》之后,散文集《暂停键》于近日再版。35岁时,黎紫书从工作了十三年的新闻机构辞职,开启全职写作之路。《暂停键》写于多年旅居之后,从北京到伦敦,从城市到乡间,她以文字重新整理此刻与过往。时间流逝无声响,但生活需要“暂停”,需要我们“努力屏住呼吸,在这喧闹的世界尽量腾出一点空寂”。下..

我在北京做门窗,最喜欢读加缪的《异乡人》北京双桥像一个江湖,每日来往着各行各业务工的人,其中包括来自江西安义,做门窗生意的老杨。老杨17岁的儿子军军读高中,在题海挣扎之余帮父亲代理门窗品牌,他懂事,也想把书读好。但作为典型的留守儿童和“寒门学子”,军军依旧在教育选拔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纠结过后,他放弃读大学,继承了和父辈相同的宿命——来北京做工,在奔波中不断消磨他少年时期的理想。不忙时,军军爱读加缪的《异乡人》,他尤其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谁丢了燃油车的市场?|年终盘点凤凰网汽车时评 今年的双十二静悄悄,年底的燃油车市场同样静悄悄。原本传统的冲销量旺季,似乎动力也不足了。继10月后,11月车市的颓势更加明显。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64.9万辆,同比下降9.2%,环比下降10.5%。同比和环比双下降,今年车市完全没有了往年年底翘尾的行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细分市场都不好,燃油车和新能源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9.8万辆,同比增长58.2%,..

长安深蓝S7申报图曝光,定位中大型电动SUV凤凰网汽车·谍照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一组长安深蓝S7的申报图,这也是续长安深蓝SL03推出后该品牌的第二款产品,新车将定位在中大型SUV。据悉此款新车将采用长安全电数字EPA1平台所打造,并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组合,未来售价将在25-30万元左右。在车身尺寸上,长安深蓝S7的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毫米,轴距达到了2900毫米,这个尺寸已达到中大型SUV的标准,也为其能拥有充足的车内空间提供了保障。在整车造型方面,..

世界杯颁奖恶心一幕!阿根廷门将得意忘形,把金手套奖杯插裤裆上阿根廷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后,队员们也喜获丰收,在四个单人项目中拿到了除最佳射手外的其他三个奖项,但获得“金手套奖”的阿根廷门将马丁内斯的行为却让人十分失望,他居然在亿万瞩目的颁奖典礼上做出了恶心的举动!获得该奖杯后,大马丁有些得意忘形,他在颁奖台上竟然直接把金手套奖杯套在了自己的裤裆上,他如此不雅的动作让一旁的礼仪人士也看得目瞪口呆,这样的行为每一个成年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更让人担心的是,他如..

执教法国队十年,德尚只做了一件事:稳定,还是稳定这场世界杯决赛,原本应该是德尚的经典之作。在球队0-2落后的绝境下,德尚通过换上科曼、小图拉姆和穆阿尼,为法国队一度扭转了战局……只不过,最终德尚还是没能第三次捧起大力神杯。未来,德尚还会继续执教法国队吗?未来会是齐达内接手吗?至少从目前来看,2024年欧洲杯,德尚将依然是法国队的主教练。10年,德尚带领法国足球实现了蜕变。敢于自我否定除了小组赛收官战和突尼斯这场无关紧要的比赛,法国队本届世界杯基本上算..

人民日报祝贺!梅西世界杯封王,C罗未发声,足坛一大悬念揭晓阿根廷拿到世界杯冠军,一直争论无休的一个话题也可以结束了,梅西和C罗,谁是现役最佳,答案很明显了。值得一提的是,梅西夺冠,C罗没有祝贺对方。人民日报写道——2022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队夺冠。祝贺!莫德里奇37岁、C罗37岁、梅西 35岁、佩佩39岁、贝尔33岁、苏亚雷斯35岁、莱万34岁、卡瓦尼35岁、诺伊尔36岁,被网友称为“诸神黄昏”,也是一代人最后的青春。央视祝贺——2014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决赛之战阿根廷未..

法国丢冠不服!质疑迪玛利亚假摔,裁判又帮阿根廷,名哨给出解释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通过点球大战战胜法国队,梅西帮助祖国捧起了第三座大力神杯,也在自己最后一届世界杯圆梦。但反观法国队,他们却对于这样的结果十分不满意,主帅德尚炮轰裁判偏袒阿根廷!本场比赛,迪玛利亚在禁区摔倒收获第一个点球,梅西罚进取得开门红。但德尚赛后不满,很多人也觉得这是“天使”在假摔,不应该获得点球,“裁判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有些决定受到质疑,我之前说过阿根廷受到运气眷顾。”对于迪玛利亚..

阿根廷击败法国赢得世界杯冠军,马克龙却成网民吐槽对象……在今天凌晨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阿根廷队顽强地在点球大战中战胜了卫冕冠军法国队,从而历史上第三次赢得了世界杯冠军。不过,就当人们的焦点都集中在已经正式从“球星”升级为“球王”的阿根廷著名球员梅西,为他取得的这一成就而欢呼时,专程跑到决赛现场为法国队助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却成了法国网民争相吐槽的对象……原来,在法国队失利后,马克龙虽然来到球场上安慰心情低落的法国球员,但他安慰大家的举动却显得有..

巅峰之战,梅西加冕球王!下一个到姆巴佩?世界杯决赛没有让亿万球迷白白熬夜。阿根廷和法国鏖战至最后一秒,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联手奉献了一场必将名垂足球史的巅峰之战。阿根廷上半场两球领先,法国下半场97秒内打入两球扳平;梅西加时赛破门几乎杀死悬念,姆巴佩点球还以颜色,双方进入点球大战。最终,阿根廷在点球大战中战胜法国队。众望所归,35岁的梅西捧起大力神杯,正式成为继贝利和马拉多纳之后的第三位世界球王。凭借卡塔尔世界杯冠军的“最后拼图”,加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