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城市重新开始”:40岁了,还能说走就走吗?

2022-12-17 06:32:13 来源:网络

中年人曾是前几年自媒体文章的关注热点,但随着“油腻”一词被人们用到油腻,中年人的相关讨论也逐渐淡出。这或许是因为中年人面对的很多问题的确没有一以贯之的答案。比如,人到中年,还应该放手一搏吗?

下文选自《不完美关系》,较原文略有删节。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换个城市重新开始”:40岁了,还能说走就走吗?

原文作者丨熊太行

《不完美关系:人际关系解答手册》,熊太行 著,择壹丨东方出版社2022年8月版。

《不完美关系:人际关系解答手册》,熊太行 著,择壹丨东方出版社2022年8月版。

熊老师:

我是个朴实厚道的河北人,在一个被坊间公认“没有新闻的城市”里讨生活。在体制内工作,不喜欢到一定程度了。40 岁,我该换个城市重新开始吗?

D

D:

你好。我注意到了你对自己的描绘:“朴实厚道的河北人。”“朴实厚道”四个字,虽然是好词,但是在体制内这么描述自己,应该 是非常不满意自己了吧,也许你会觉得自己不灵巧、不会来事儿,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没办法侃侃而谈,讨领导喜欢。

你打算“换个城市重新开始”,这我劝你要谨慎。我们在进行大调整的时候,应该问自己 4 个问题:

(1)我的这个决策能解决我的苦恼吗?

(2)我的这个决策能保证我的人身、经济安全吗?

(3)我的这个决策,能让我的可支配时间和收入增长吗?

(4)我的这个决策,能让我未来 5 年到10 年,有上升空间吗?

第(2)(3)(4)点,就是我在“职场关系课”里提到过的“安全、收益和进步”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我们一切决策的出发点,要不断回到这三个原则,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但是,无论安全、收益还是进步,在痛苦面前都是次要的。如果一份工作已经让你痛苦不堪,成了你不快乐的根源,那把它换掉就是保命,此时其他原则都可以往后放一放。

好了,我们来看看你的决策,你准备换一个城市发展,那就有 4 类选择:

(1)体制内的工作;

(2)体制外的、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互联网大厂)工作;

(3)小公司(小厂);

(4)创业、个体户或者自由职业。

《男人四十》(2002)剧照。

《男人四十》(2002)剧照。

如果你厌倦的是机关的会议、公文、值班、连轴转,那即使更换了城市,如果同样还是从事机关工作,那局面并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如果你愿意选择去大厂,就会发现大厂跟机关的生活差不多,只是加班更厉害,收入更高而已,大厂的人际关系甚至还要更紧张一点,因为他们的人员变动多,彼此间也没有像事业单位那么留余地。

小公司科层更扁平,说倒就倒、说完就完。第(4)条路风险太高,不建议考虑。好吧,告诉你一个真相——即使你换一个城市,引起你苦恼的一切,可能也并没有什么变化。

换城市的麻烦,我们来数一数:

(1)至少两次房产交易或者租赁;

(2)搬家的成本;

(3)配偶工作和子女的户籍、学校;

(4)人脉和资源的重置。

大多数人到中年之后,抬脚就走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购置了房产、选择了婚姻之后,孩子的学区要考虑,配偶的工作也要考虑。就算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新到一个城市,所有的人际关系可能都要重新开始,工作上的伙伴和客户、身边的同事,都要换一批,这对一个朴实厚道,也就是可能有点内向的人来说,难度有点高。当然,如果你筹划搬去的城市有适合结婚的对象,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这里先不分析。

大多数换城市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大公司或者机关单位的支持,比如从地方调入中央部委、从中心城市派去某个大区做负责人,这种情况有组织或者公司来提供大部分的成本,甚至帮你 解决户口、子女上学等问题,那迁徙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

还有一种迁徙,是通过攻读学位来实现的,读一个博士学位,毕业的时候可能就有更大的机会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但是这个也要看运气——毕竟这几年想要找到教学和科研的岗位,也是非常难的,博士毕业去中学当老师、从事高校行政工作,都是 不错的出路了。

如果这些途径都没有,只是单纯地想去外地换一个工作,那我建议你查查想要去的城市的房租和房价,盘点一下自己的存款,估价一下自己现在持有的住房。

如果你是 25—30岁,手上持有能维持未来 6个月生活的存款,以及一颗对新城市的向往之心,那就可以更换城市;如果你现在是40岁,那最好手上能有维持未来 18 个月生活的存款和已经确定的工作机会,再做这种变革也不迟。毕竟 25 岁的人也许还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而40岁的人,可能已经要考虑父母的养老问题了。

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去。不过遇到中年想要突进一把的人,我会先拼命擂一通退堂鼓。听了这种退堂鼓之后,还决心认真改变自己的生活,那就是真的想要改变的人了。如果你觉得这些困难都不是问题的话,那就可以放手去搏,毕竟从 40 岁到 60 岁,至少还有 20 年可以大展拳脚。如果觉得这条路太过艰辛的话,其实我们也有一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生动、更有趣的法子。

《男人四十》(2002)剧照。

《男人四十》(2002)剧照。

我们都有一个英雄之梦,希望引人注目、名利双收、拯救世界。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超级英雄的衣服穿在身上,青年时期我 们可以把超级英雄的梦挂在嘴上,人到中年了,好像提及自己的 梦想都觉得羞耻了。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句话叫“既在公门中,必然好修行”。枯燥的会议和文牍工作确实令人生厌,但是如果放弃了追求名利,不那么在乎提升机会的话,其实是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的。举个我家的例子,我爸当年仕途一直不顺,每次提拔的重要关头,一定会有领导出来挡一下——“这次你让 ××× 吧,他年纪大了”“这个机会我们酝酿了很久,还是决定给×××”。他有锦绣一般的文字材料功夫,但是一路晋升缓慢。

到了 50 岁之后,他突然大彻大悟,把副处长的位子腾给了年轻同事,到另外一个处去负责复转军人解困工作了——每天有一大批一大批的人像挂专家号一样等着他,他就给人尽量按照政策来落实工作。这活儿很苦很累,但是他乐在其中。帮助人真的会有成就感,那种充实而圆满的快乐,是金钱换不来的。我爸不到60岁就病逝了,追悼会的时候有好多受过他恩惠的人跑来送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好男人,到死也无愧于心。

我明年40岁,这两年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明白了一件事:不能什么机会都要,不能什么钱都赚。一个写字儿的人挣不到什么钱,要想挣钱,天天奔着综艺、代言去混,名利双收,再不然卖点天价课程,割点韭菜。我不喜欢,也不擅长,那就安心地陪着大家聊天,偶尔支支招,大家觉得有用,这事就可以继续做下去。“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不仅仅是口号,其实也是一个人修行的准则。

《男人四十》(2002)剧照。

《男人四十》(2002)剧照。

想来想去,这其实就是你说的“朴实厚道”,其实我们就是有所不为,不愿意做同流合污的事情。成长成这样的人,不是诅咒,而是很大的福气啊!我们这种人怎么幸福呢?我总结了4个“能”。

第一,热闹的任务来了,能摸鱼就摸鱼。工作是做不完的,所以要做取舍,有的工作倾注力量做,有的该敷衍一下就敷衍一下。

第二,实在的工作到了,能帮人就帮人。改变一个人两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两个家庭的命运不敢说,让自己经办的事情里的人或者企业,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这就是行善积德,这就是好人好事。

第三,兴趣爱好,能有一点儿就有一点儿。空闲时间发展点儿兴趣爱好,听音乐、练乐器。如果还有排解不掉的英雄之梦,那就去读点儿小说、剧本,读多了还可以自己写写玩。我这两年沉迷于“三言二拍”的解读,就是这个思路。读史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明智,比如《资治通鉴》《三国志》等。

第四,情感寄托上,能多一个就多一个。训练好家里的小朋友,抓好学习;养个小动物,孩子和宠物都能和我们互相成就。对抗无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丰富。海纳百川,容一切无趣之事;壁立千仞,交无数可交之人。中年以丰富为美,中年以充实为乐,我们的快乐可以来自我们的生活、 后代抚养和自我成长等诸多领域,而不是简单地被困死在工作上。望之如壮丽山河,满满地写着幸福。

共勉!

,“换个城市重厨房卫生间 新开始”:40岁了,还能说走就走吗?

相关:

李煜:一个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千古之后,当我们依依别离时,心头依然会浮现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在某个黯然神伤的时刻,我们或许会写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当孤独与惆怅来临,我们也会禁不住吟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要人间还在上演着世事的繁华与幻灭,李煜的词就将永远流传下去。失去了一世的江山,慰藉了万世的人心。李煜,你是另一种意义的胜利者。”——周公子《宋词群星闪耀时..

中国百年推理小说发展史福尔摩斯、埃勒里·奎因、波洛……提到名侦探,我们脑中第一时间涌现的大多是这些形象,然而,这些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侦探形象虽然影响力广大,但是,如果提及最能带给我们童年回忆与温情的侦探形象,或许还是那些年我们在电视机前看过的少年包青天、高喊“人命大于天”的提刑官宋慈,以及深入人心的狄仁杰大人等等。中国的推理小说从历史上的公案小说开始发展,已经具有了与中国文化相通的独特气质,民国时期,通过程小青、刘半..

探究文学中的“意义感”:幸福往往越渴望越背离意义感可能是人生在世最为重要的感受。什么是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你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意义感之间的参差比较是如何形成的,它合理吗?当然,这个话题早在古希腊就已经有人开始思考了,亚里士多德就会审视人们所做的一切:怎样的生活算是好的,怎样的生活不太好?他把最好的生活的状态称之为“幸福”,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幸福”。今天的这篇文章,摘编自张秋子《堂吉诃德的眼镜》,作者从19世纪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

我始终避免自己成为一个灰溜溜的人丨星期天文学·班宇周五好,这里是「星期天文学」。也许有读者还记得这个名字,它初创于2016年,是凤凰网读书最早的文学专栏之一。这几年,我们与网络环境相伴共生,有感于其自由开放,也意识到文字载体的不易,和文学共同体的珍稀。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期天文学」将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为纯文学爱好者设宴。这里推荐的小说家,年轻而富有才华,是新文学的旗手,他们持续而毫不功利的写作,值得我们多花一点时间,也补缀、延展了我们的时间..

有一场雨,在中国诗歌里淅淅沥沥下了两千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李清照《如梦令》)“一冬少雨雪,人意常昏昏。”(南宋·陆游《岁暮风雨》)……在古诗词中,我们能读到很多描述雨雪的诗句。好像每一个诗人,都会淋一场雨,都会看一场雪,都会写一首跟雨雪相关的诗词。在新书《苗师傅文学人生课》的第七讲“雨雪霏霏”中,作家苗炜讲述了他文学记忆中的雨雪,试图“捕捉一下雨雪中的情..

重读蒲松龄《促织》:1700字,8条微博的体量,史诗的气派图丨《蛐蛐》动画(1982)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节选)作者:毕飞宇一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短篇小说《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我所写下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2017年,记者林松果在江苏遇到“杀鱼弟”,这个17岁的少年因为和父母争吵喝下百草枯。恍然间,童年时期对死亡的记忆席卷了林松果。她想起自己早慧的姨妈,和丈夫吵架后,在家里的阁楼上吊自杀。当时,林松果还没有意识到,那些在生活和死亡的夹缝间悄然划过的,更多是女性的身影,是她们的痛苦和命运。林松果第一次真正了解性别平等是在安徽省长丰县,这里曾开展过一项先锋的“冠母姓“实践。深入研究后,林松果渐渐发现,原来男..

王恩哥 | 君子以仁为己任,心忧天下30年前,他放弃国外高薪工作,毅然回国以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30年来,他坚持711工作制,刻苦钻研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为推动我国学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聆听他的科研经历。放弃高薪与荣誉 毅然回国君子以仁为己任,心忧天下上世纪90年代初..

《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书单是灵魂的编年史今年是《纽约时报》“书评”栏目第126周年,也是栏目公布年度十大好书的第18年。11月29日,2022年度十佳书籍作品名单也正式出炉啦。很多人会将这份一年一度的TOP10书单,作为下一年看书的重要参考。这份榜单综合了作品价值、社会性、市场表现等多重因素,也成为国内版权引进的一个“风向标”。关于“好书”的定义,《纽约时报》书评编辑帕梅尔·保罗(Pamela Paul)曾在新闻社交网站 Reddit 回答了相关问题:“我总是认为,(..

下一个季节正缓缓淡入,我想按下暂停键“下一个季节正缓缓淡入。我想按下暂停键。”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在最新散文集《暂停键》中如此写道。2021年出版长篇小说《流俗地》之后,散文集《暂停键》于近日再版。35岁时,黎紫书从工作了十三年的新闻机构辞职,开启全职写作之路。《暂停键》写于多年旅居之后,从北京到伦敦,从城市到乡间,她以文字重新整理此刻与过往。时间流逝无声响,但生活需要“暂停”,需要我们“努力屏住呼吸,在这喧闹的世界尽量腾出一点空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