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做门窗,最喜欢读加缪的《异乡人》

2022-12-05 22:22:23 来源:网络

我在北京做门窗,最喜欢读加缪的《异乡人》

北京双桥像一个江湖,每日来往着各行各业务工的人,其中包括来自江西安义,做门窗生意的老杨。老杨17岁的儿子军军读高中,在题海挣扎之余帮父亲代理门窗品牌,他懂事,也想把书读好。

但作为典型的留守儿童和“寒门学子”,军军依旧在教育选拔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纠结过后,他放弃读大学,继承了和父辈相同的宿命——来北京做工,在奔波中不断消磨他少年时期的理想。不忙时,军军爱读加缪的《异乡人》,他尤其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像军军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就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附近。他们作为“小镇做题家”长大,作为“打工人”在底层漂泊,他们是游离在城市边缘的异乡人,无法返回家乡,也融入不了庞杂的都市生态,就这样“悬浮”在社会上。

水电工人、小区保安、菜场商贩......在一次研究中,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选择将“附近”作为方法,看见身边具体的、鲜活的人,关注当下社会中断裂与渴望并存的“悬浮”状态,探寻该如何在快速跳动的城市脉搏下保持清醒,找寻自我。

下文选摘自严飞所著《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经出版方授权推送。

#01 地图上的距离

北京是有江湖的。来自安徽做装潢的师傅,大部分聚集在顺义的李桥村、半壁店村,还有朝阳的东窑村、东辛店村、金盏村;来自浙江经销小商品和服装的,大部分住在丰台的大红门、木樨园;来自江西做门窗的,则普遍集中在朝阳双桥的管庄、三间房。

双桥之所以叫双桥,是当初建造的时候,并排修了两座桥,跨于通惠河上。通惠河在花园闸和普济闸之间,河道向北有一段凸起来的弯道,形似龙背,故俗称这段河道为老龙背。双桥正好建在老龙背的最高处,桥南路西是双桥村,路东为老龙背村。清代《日下旧闻考》曾记载:“双桥在柳巷之西,通州、大兴界也。”

老杨的店铺就在双桥东路上,说是店铺,实际是一间小门面房,代理了一个门窗厂的品牌,在北京专门做断桥铝、铝合金、塑钢的门窗型材,建筑工地和家装都做,已经做了快20年。

《 十七岁的单车》

《 十七岁的单车》

老杨来自江西省安义县,这个在南昌市下面的小县城,是中国的“铝材之乡”“门窗之乡”,当地大部分人都在全国各地从事着铝型材及门窗的产业。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并没有天然的物料资源,不生产一块铝锭,仅凭材料加工、组装、销售,就占据了全国七成以上的铝合金市场份额。

老杨的父亲也是做门窗生意的,可以说是第一代的城市务工者,20世纪80年代就在浙江打工安装门窗,那时主要还是木制窗、铁制窗,90年代才逐渐发展为塑钢门窗,下悬、立转、折叠、滑轮等,各种花型的门窗品类也丰富起来。

2019年的夏天,我请老杨来家里帮忙安装门窗,他的手艺精湛,窗扇与窗框的搭接严丝合缝。完工的那天,老杨询问我,是否可以让他儿子加我微信向我请教一些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他的儿子刚升入高三,但是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老杨心里着急,自己又不懂,所以就想到我,希望可以给他儿子“敲打敲打”。

就这样,他的儿子军军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在微信上,他没有朋友圈,微信名就是他父亲代理的门窗品牌,头像也是他父亲做的门窗样品,第一眼很难相信这个微信头像后面实际上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在聊天中,他非常有礼貌地告诉我:“家父外出创业,我们是爷爷奶奶带的。我是我家第一个孩子,压力可能会有点大。我们家没有一个人上过大学,高中生还只是我一个。我想把书读好,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不让父母辛苦。”

《高考》

《高考》

这个使用“家父”作为谦词的少年,第一次高考模拟只有350多分,而江西省的高考满分是750分,这意味着如果他不提高成绩,就没有办法通过高考考上大学,但这却是老杨对儿子的最大期待。

军军认为他需要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但问题的症结,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所在老家的学校缺乏合理高效的学习安排,老师们只是用最原始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们不断地通过高强度、长时段的做题来掌握知识。在学校里,军军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到校开始上课,中午有短暂的午饭时间,然后直接进入到下午的课程中,一直上到晚上10点半,再回到宿舍继续写当日的作业,每天都是匆匆忙忙,自己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少之又少。用军军的话说:“我高中摸索了3年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面临高考,我束手无策。”

当军军每日机械重复地在题海战里苦苦找寻方向而不得的时候,也许另一个来自城市里的孩子,正在读着英文的原版教材、上着丰富多彩的课外班、参加着收费不菲的海外交流项目。

2017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状元,一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就说了这样一番话:“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零零后》

《零零后》

我不想看到这位想把书读好的少年就这样被淘汰,但我并不知道在具体科目上该如何给予他学习方法的指导,高考于我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也许,我可以成为他的一扇窗户,让他透过我看到一个没见过的世界,以此获得激励。

我们断断续续联系着。2020年7月末,我收到军军发来的信息,他告诉我他高考后的自我感觉还不错,刚刚填完志愿。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他要帮父亲把门窗生意扩大到国外,应该学习什么?我回答他,不仅要学习好一门外语,也要了解国际贸易进口出口、汇率变动的基本知识。而后,我跟老杨说,你们家就要出第一位大学生了。

2021年的春天,我在北京见到了军军,高高的个子,皮肤黝黑,带着些许羞涩与内敛。他的微信名已经改成“远志”,头像也换成了一个拎着一盏灯的孩子,站在山坡向着远方眺望。

他依旧那么彬彬有礼,和我面对面的时候,会一直使用敬语。他告诉我他已经来北京了,现在主要帮父亲做门窗生意,有时候照顾门店,更多的时候则会去工地帮父亲一起干活,打打下手,学习安装门窗。

我惊讶地问他:“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才决定来北京和父亲一起打工吗?”

军军回我:“最后我的高考成绩是500多分,一共填了7个志愿。有几个上了,但是想上的学校没有考到。上的学校是江西农业大学,但那里专业太冷门了就没去。”

“那你最想上的是什么学校?”我继续问道。

“想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所学校。因为小时候特别想跟父母在一起,所以就想来北京,填北京的学校,离父母近一点;或者毕业之后在北京找工作,也离父母近一点。所以第一志愿报了中国传媒大学,离双桥我们那儿好像挺近的,而且学校我觉得也挺好。然后没有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打工装窗户)留在了北京。”

在军军的认知里,几乎只知道北京有清华、北大,对于北京的其他学校没有太多的了解。长期留守在老家远离父母的经历,对他关键时刻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军军小学时就被父母送回了老家,成了一名留守儿童。从小学到高三毕业,这12年里和父母都不在一起,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和父母团聚,平常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越是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越发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爷爷奶奶年纪又大,中学后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和祖辈交流,心灵上就更加孤单。渴望共同的生活、相聚的温暖,又想去理解父母外出做工的辛酸不易,理解不了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怨恨和抗拒。每一个像军军一样的留守儿童,都在亲子关系里经历着渴望与埋怨、坚强与脆弱矛盾共生的挣扎时刻。

《矮婆》

《矮婆》

除了无法得到父母的帮助以外,军军所在学校的老师,也不太会根据成绩和往年的分数线,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建议—因为在这所学校里,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生落榜而外出打工,或者选择复读;复读可以为学校带来额外的学费,而外出打工也早已是当地一个普遍接受的正常现象。

于是,摆在军军面前的选择就变得很清晰:要和父母在一起,靠近一些,再近一些。他没有选择一所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学校,而是选择了一所在地图上距离父母最近的学校:从中国传媒大学坐地铁到双桥,只有一站的距离;如果走路,最多20多分钟也就可以走到。

军军告诉我,从出成绩、高考填报志愿,到后面想去的学校没有上,那时的自己特别挣扎,感到很难过,心有不甘。想再复读一年,可如果复读就得和父母继续分开,还是觉得放弃读书更好,而真的放弃又会特别伤心。辗转反复,再三思量,最终,军军还是做出了不再读书、来北京和父母团聚的决定:

因为我妈妈也希望我来,我爸也是。我妈她一直觉得,自己有愧于我们,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有亏欠,肯定想补回来,她知道我没有上到我想上的学校,她肯定是先安慰我,后面没有说很多。

复读的同学也有,我有个同学今年复读,他家父母也是在北京做门窗的,他去年应该是没有考好,今年复读了。听他说今年高考的时候他父母全部都回去了,还跟我讲了。我爸妈就不会让我复读。我们那边因为结婚得早,像21、22岁就结婚了,在他们的概念里面可能觉得读够高中毕业就很好,可能也是安慰我才这么说的。

我觉得我不会再上大学了,因为已经出来很久了。有时候我来到大学看到那些大学生,我感觉他们都是有计划、有安排的,都已经打算好了要去干什么,自己把时间全都安排好了,上完课可以去图书馆转转、去外面走走都觉得挺好的。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自己支配时间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感觉很舒服。如果我一路顺利,跟大多数人一样上个大学,毕业找个工作,觉得会过那种很平淡的生活,朝九晚五那种生活。我有时候会觉得挺充实的。

《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

我问军军:“你还记得2019年你发给我的一条微信,告诉我你特别想好好学习,不让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记得吗?”

“对,我发过。”军军沉思了片刻,才回复我,“两年以前是这样一种想法,说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让爸爸妈妈辛苦。我觉得本质上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我把这个(门窗)工作接下来了,那他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他们就可以回(老)家了。”

“对于大学,确实向往过。”军军最后补充了一句。

#02 学做工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保罗·威利斯在他的代表作《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里,曾经探讨了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工人阶级的孩子甘愿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从事那种薪酬少、社会地位低的体力工作?

在威利斯的分析中,文化在塑造“社会藩篱”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人阶级的孩子会主动去学习一套工人阶级特有的文化习惯,比如抽烟、酗酒、打零工,并有意识地将之作为对中产阶级文化的一种挑战。这一选择无形间巩固了既有的结构,让他们乐于把父辈的体力劳动延续下去——“我知道我很蠢,所以我下半辈子就应该待在汽车厂里把螺母一个个拧到轮子上去,这公平合理”。

保罗·威利斯《学做工》/译林出版社/2022-2

保罗·威利斯《学做工》/译林出版社/2022-2

威利斯《学做工》中所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但是背后所展现出的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在军军的人生轨迹里也可以看到影子。

军军的爷爷在浙江打工做门窗,军军的爸爸继承了爷爷的手艺,来到北京继续做门窗生意,而爷爷则回老家照顾留守的军军。读高中时的军军,尚且期盼着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现实的命运却把他推回到了尘土飞扬的工地上,跟着爸爸学做工,在门窗这个行业开始了摸爬滚打。

对于三代都在从事同一个行业,军军告诉我,他的弟弟正在老家上小学,妹妹上初中,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们好好学习,不要都干门窗这一行,可以实现自己曾经无限接近但最终掉落的读书梦想:“如果干这行硬是要有一个人的话,我一个人来就好了,你们就读书去。在学习方面我也会尽可能帮他们一点,比如题目之类的。考试没有考好,也会适当地跟他们疏解一下。希望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面对未来,军军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得不接受老家传统的婚育观念,也许再过一到两年就会结婚生子。等有了孩子,他希望可以从小就让孩子跟着自己留在北京,因为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好,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像他一样的留守儿童。但这个年龄的军军并没有办法去理解,因为户籍制的壁垒,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诸多公共服务的供给仍然主要面向城市户籍人口,还未有效覆盖到流动人口。尽管当前户籍制度在部分城市中已经得到松绑,但是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根本性制度却并未出现实质性的改动。

换言之,一个更有可能的未来,是军军的孩子只能待在老家成为下一代留守儿童,在亲子分离中默默地忍受孤独;军军的爸爸像军军的爷爷一样,回到老家承担起隔代抚育孙辈的责任,而军军继续在北京打拼和奋斗,并在漂泊中不断消磨他少年时期的理想。向上流动的通道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攀爬的梯子越拉越长。与此同时,军军也充满了矛盾,依旧心有不甘。

当我再三追问他,是否真的愿意继续从事门窗这个行业的时候,军军非常诚恳地告诉我:“我不是很想。”他也曾经尝试着自己去打工,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在超市和餐馆里做服务员,但由于每一天都被老板当成最后一天上班那样拼命地派活,完全没有自己可以掌控的休息时间,就没有继续下去,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门窗这个行业:

干这个确实很累,心也累,你要担心工人会不会因为你给的工资低,到别人更高(工资)的地方工作。然后就是行业竞争,我们做门窗已经很多人做了,装修公司那边也有人做,所以现在不太好做,我不是很想干这一行。我自己也在想,我不干这行,我可以去干什么?没有想到别的,感觉都不太行,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打消了那个念头不是打消了想别的想法的念头,还是想的。

因为如果我去做别的事情,可能有点困难。确实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很多,每个人确实不一样,但我可以把握眼前,我不能把眼前这个东西丢掉,我总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我做别的事情,寻找人生别的方面,结果却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不是那么顺利,我还可以回来继续做(门窗)这一行,虽然说有一点不愿意。

对于军军的爸爸老杨来说,虽然内心深处期望儿子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但如果没能如愿,跟在自己身边帮着打理业务,也是一个相对安稳、至少看得到明确未来的选择,毕竟自己在北京做门窗这一行已经快20年,积累了很多客户和工厂资源,如果儿子再走别的路,又得从零开始。特别是在没有学历背景的情况下,道路会更加辛苦。

从这层意义出发,“学做工”,其实不仅仅在于“学”,更要有人手把手地“教”。

《我11》

《我11》

父亲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军军自己也明白:“我觉得我爸爸他对孩子的期待,就是那种不说出来的。他心里对我们的期待是很大的,但他就是不说。我这么大我肯定都懂,他就是不说,他也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自己能养活自己。他肯定是想我上一个好大学,所以才让我联系您。可能就是我没有考好,他觉得让我来干他那行(做门窗),可能算是安慰我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说得真实一点,他只希望我走他的路。他很怕我累,觉得别的路肯定要从零开始,但走(做门窗)这条路有这么多人帮你。”

军军又比父亲有想法,想在门窗行业上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他仔细想过,家里代理了一个门窗品牌,每年都要付出数额不菲的代理费用,但门窗这个行业大品牌实在是太多,如果自己创立一个新的品牌,因为品牌很小,就很难在市场上被客户认可,所以只能继续走代理路线。

为了推广、宣传父亲的门店,他准备做短视频,拍摄如何安装门窗之类的短片,以及展示各种门窗型材的样品,并在大众点评上开个网店,通过互联网进行口碑传播。与此同时,军军还准备通过互联网把生意扩展到海外,他目前正在网上自学日语,觉得日本会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可以和父亲做出不太一样的东西来:

我们门窗方面,花点时间去搞懂它,或者说创造一些商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质量的门窗、断桥铝,这样别人可能就会相信我们。

自己也在慢慢地做规划,学一些别的语言或者学一点电脑,稍微懂一点,因为我们家确实也没有这方面的倾向(做到国外),所以说自己学一点。用电脑可以帮我们家生意引进来,我觉得在电脑上做那些可以赚钱的工作,时间特别的自由,自己安排,不用每天安排那么紧,或者因为某些事情感到特别焦虑、担忧之类。

《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

同样是学做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打工者对于职业发展的定位、追求人生目标的手段呈现出异质化的发展趋向。以军军为例,他对专业技能有着更高的需求,所以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日语;同时他又对新技术有着足够的敏感,渴望借助网络平台拓宽新的销售渠道。

无独有偶的是,一份《202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调研报告》就发现,在“95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高达69.1%的被调查者渴望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只是在公共教育体系的供给端,却鲜有能做到精准定位打工者的职业技能需求,提供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课程的机构。一直到现在,军军还在独自摸索,就如同高三时一样,努力寻找着一套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的技能与方法。

#03 异乡人

军军喜欢读书,尽管最终放弃了上大学,他还是会经常去问那些正在读大学的同学,他们学校会推荐什么书,买什么教材。问到之后,他都会去看一下适不适合自己。

我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军军告诉我,来了北京以后,最近在读《我在北大当教授》,学习到一些思维方式上的培养方法;还有一本《策略思维》,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对他很有启发,以及加缪的《异乡人》。他最喜欢的,就是加缪的《异乡人》,虽然读得不是很懂,但已经读了两三遍了,这是他的日常文学课。当军军说出加缪的时候,我更加相信,他在内心最深最柔软的地方,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念想,就如同《异乡人》中文版的封面上所写的:“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加缪《异乡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

加缪《异乡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

我好奇地问军军:“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一本书?这么吸引你是因为《异乡人》这个书名吗?”

军军很诚实地回答:“对,书名会有一点,毕竟是外地人来到北京,会觉得自己就是异乡人,把自己代入了进去。不知道为什么,我出来之后会觉得身边的同龄人有些幼稚,在性格方面感觉自己跟那些人不太一样,像一个外来的人。我觉得《异乡人》展示的就是另类的生活,跟大家不太一样的生活,所以会吸引我去读那本书,后来才发现是一本关于法律、审判的书。主人公(默尔索)跟他父亲的矛盾,感觉从童年起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后面他在法庭上对神父还有对那些法官说的话,我觉得都很有意思。”

来到北京的军军,和父母挤在一起住,日常都没有机会去北京的商业中心和那些有特色的小胡同里看一看,也几乎没有去过什么公园;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的各个小区,跟着爸爸一起去做跟门窗工程相关的事情。

北京对于军军来说,并不是一座五光十色的都市,而是无数个等待装修的楼宇和工地,凌乱、混浊,有漫天的尘土。在那里,有些人来了,有些人又走了。我请军军在书里找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话,读给我。到了傍晚,“远志”的微信头像跳动起,是军军发来的一段音频。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仿佛蕴含着某种超越了他年龄的力量,让他纷乱的意念得以收束:

此时,在这黑夜尽头、拂晓之前,我听见汽笛声响起。它宣示着旅程即将展开,通往从现在直到以后对我而言已完全无所谓的世界。许久以来第一次,我想起了妈妈。我想我了解为何她在生命来到终点时找了个“男朋友”,为何她会玩这种重头来过的游戏,即使是在那里,在那个生命逐一消逝的养老院,夜晚依然像个忧郁的休止符。与死亡那么靠近的时候,妈妈必然有种解脱之感,而准备重新再活一次。这世上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有权为她哭泣。我也像她一样,觉得已经准备好重新再活一次。仿佛那场暴怒净化了我的苦痛,掏空了我的希望;在布满预兆与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开心胸,欣然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

上文摘选自

上文摘选自

我在北京做门窗,最喜欢读加缪的《异乡人》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作者: 严飞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0

,我在打捞铁牛 北京做门窗,最喜欢读加缪的《异乡人》

相关:

全新品牌主张开启,康师傅将如何挖掘年轻跑者的另一面?21岁的贵州小将从竞争激烈的鹭岛较量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20岁的新疆少年跑过风景如画的杭马赛道斩获半程冠军,一日双喜,19岁的阿勒泰小伙在天府之国成都马拉松半程组再下一城拿到头名......这是发生在上个月大型城市马拉松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画面,越来越多的00后纷至沓来,在速度与激情的跑步赛事展示风采,用身体与意志诠释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不变真谛。沉寂之后归来的比赛,更多新鲜的血液和力量开始登台,不仅仅是专业选手,..

透露战术!森保一:上半场就压制对手、施加压力今晚23:00,1/8决赛日本对阵克罗地亚。森保一在赛前新闻发布会透露了自己的战术,就是从上半场就开始施加压力。他表示:“如果可能,我们想在上半场压制对手、施加压力,小组赛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但即便我们很理想地做到了这一点,对手依然是强大的。””如果我们实现了压制,也必须要有耐心且顽强。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希望球员们做好准备,勇敢战斗。“

西足协上诉委员会驳回巴萨对莱万禁赛3场的上诉根据西班牙媒体Relevo消息,西足协已经驳回了巴萨对莱万禁赛3场所提出的上诉西甲第14轮,巴萨客场2-1逆转奥萨苏纳,莱万第31分钟蓄意撞倒对手,吃到第二张黄牌,两黄变一红被罚下。而在赛后裁判报告中,裁判指出莱万离场时两次手指鼻子+手势指裁判,他也因此被追罚2场停赛。此前巴萨官方表示,针对竞赛委员会对莱万作出的停赛三场的处罚,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将向上诉委员会进行申诉。Relevo表示,西足协上诉委员会已驳回巴萨的上诉。

英格兰太太团搬离游艇酒店北京时间12月5日早晨,据英媒《每日邮报》专栏消息,一些随英格兰队出征世界杯的球员家属曾居住在一艘游艇上,但因无法忍受其中的各种不便,目前已经全部搬到了陆地上。报道称,英格兰队的家属们对于在这艘名为“HMS Wag”的英格兰游艇上的生活很不满意,有亲近的消息人士称他们认为自己被“隔离”在了海上。经常在船上庆祝到深夜的球迷让球员家属们深受其扰,上个星期还曾有一名租客从游艇五层向中庭小便。除此种种之外,家属..

乌拉圭怕被罚向裁判道歉!韩国称1/8决赛遭打压:FIFA照顾巴西2022卡塔尔世界杯,H组堪称是恩怨情仇最多的小组。最后一轮小组赛乌拉圭因为点球全部被漏判而出局,韩国队受益匪浅凭借进球优势成功晋级。不过,两队虽然一个出局,一个晋级,但双方的故事还在延续!乌拉圭2-0击败加纳,但因为不满裁判两次明显漏判点球进球总数少无缘出线。赛后,球员们怒不可遏,集体围攻裁判,卡瓦尼一拳打倒Var设备,吉梅内斯还动手推了一人,并且公开大骂裁判们是小偷。有过激行为的乌拉圭国脚们不仅面临单..

尴尬了!世界杯小组赛最差阵容出炉:C罗榜上有名 卡塔尔占4席12月5日消息,知名足球数据评分网站Sofascore公布了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最差阵容。其中,最大牌的球员无疑是C罗。在本次卡塔尔世界杯的3场小组赛上,C罗的状态并未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小组赛阶段,葡萄牙人仅收获1个点球进帐,并没有太多的亮眼表现。在小组赛最后一轮对阵韩国队的比赛中,C罗还“乌龙”助攻韩国队,被金英权抓住机会攻入一球。在在3场比赛中,C罗平均得分只有6.37分,因此也入选了Sofascore评选的小组赛最差阵容。..

首次世界杯淘汰赛狭路相逢!英法大战,我们看点什么从英法两队分别锁定小组头名以来,这场提前上演的火星撞地球,就已经不可避免。而当今晨高卢雄鸡和三狮军团都兵不血刃地拿下波兰和塞内加尔,两队也迎来了首次在大赛淘汰赛相逢。尽管在更多人眼中,英格兰是相对弱势的一方,但大赛和法国队5次交手2胜2平1负,世界杯赛场更是对对手保持不败的三狮军团,有着对垒欧洲列强中为数不多的历史优势。历经4场有意无意的“收着踢”之后,决战终于还是提前到来了。德尚能否带领法国队闯过..

英格兰没人不服他!世界杯最意外选人,29岁没上过场,地位却是全队最稳?一个常年混迹英超保级球队,27岁才迎来国家队首秀,至今大赛出场次数为0的球员,如何才能挤进帝星云集的英格兰队,参加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能想到的,大概只是那些电影和小说里才会出现的场景。然而,今年的英格兰队,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康纳-考迪。考迪“意外”入选英格兰国家队当英格兰队公布2022年的世界杯26人大名单时,许多人在看到考迪的名字之后都感到十分意外。一方面,考迪并没有绝对..

2022中国网球巡回赛职业级总决赛澳门开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中国网球协会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局主办,澳门网球总会协办,澳娱综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2022中国网球巡回赛‘澳娱综合’职业级总决赛(澳门)暨全国网球单项锦标赛”于12月5日在澳门网球学校开赛。中国网球巡回赛创办于2020年,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网球赛事。去年中国网球巡回赛职业级总决赛在澳门举办,获得了高度评价和赞赏。今年赛..

关注!一女子确诊新冠,周末曾参加半马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12月4日新增3例输入性和1例输入关联新冠病毒感染个案。其中一例为参加了12月4日澳门马拉松半程项目的女选手。阳性个案为29岁,女性,内地居民。12月3日由广州经拱北口岸入境澳门,于昨日通报该名女性在珠海的核酸检测站一个混管样本为阳性。经复检,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有头痛、乏力等不适,已被列为输入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她于3日下午1时至2时许,曾于威尼斯人酒店“利苑酒家”用餐;下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