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谈|宗庆后: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2022-12-02 18:26:04 来源:网络

42岁白手起家,三次问鼎中国首富,

如今77岁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白手起家,大胆敢闯,

一路披荆斩棘,

开垦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聆听他的奋斗故事。

从上山下乡到创业之路

“做人最好是不想输”

1963年,由于家庭贫困,18岁的宗庆后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经历了15年的历练之后,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宗庆后进入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校工。在校办工厂的10年间,他做过推销员,也办过电扇厂、电表厂。

下乡期间,他一天要吃5顿饭,才足以支撑体力继续干活;为了争第一,他白天拉完砖头,晚上继续动员大家一起加班。“做人最好是不想输,那才会激励你,不断地往前走”。

君品谈|宗庆后: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宗庆后回忆下乡岁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这些年的历练,让他增强了应变能力、培养了坚持不拔的精神。“要想做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你现在看看现在出名的科学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全是上过山下过乡的,吃过苦了”。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承包经营校办企业经销部,创办儿童营养食品厂,一炮打响娃哈哈品牌。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企业家元年,中国一批划时代的企业家以及他们创建的公司就此诞生,娃哈哈便是其中之一。

从兼并到走向国际化

“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从校办企业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食品饮料龙头,哇哈哈经历了多次重大转折。

1991年,宗庆后所创建的、仅有100多名员工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有偿兼并有2000多名职工、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开创了集体小厂兼并国有企业的先例。

这在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舆论,说(我们)瓦解国有经济…照现在说法叫做国有资产流失”。面对舆论的压力,宗庆后和娃哈哈及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省市领导亲临视察和协调,哇哈哈成为当时盘活国有资本的标杆。

君品谈|宗庆后: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宗庆后(右)向吴小莉(左)讲述当年转折

1995年底,经香港百富勤直接投资部经办人徐新牵线,哇哈哈邀请法国达能入驻,由娃哈哈以现有厂房、设备、土地出资,百富勤、达能以现金投资组建五家合资公司。

2007年,达能欲以40亿元“强行并购”娃哈哈。宗庆后亲自准备材料、与达能打官司。2009年,这场历经三年、涉及到国内国外数十起的诉讼博弈“中国民族品牌之争”大案,在宗庆后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以达能败诉而落下帷幕。“息事宁人就吃亏了,该是自己掌握真理,就要跟人家去斗,不能任人欺负 ”。

至此,宗庆后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3年,三次登顶中国内地首富。

77岁仍坚持在一线工作

“我没躺平,我还在干”

谈起小时候的梦想,宗庆后说年轻时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比较落后,要靠技术先进以后才能赶上人家先进国家”。

虽然当时没机会去学习,但当年的经历却练就了他随机应变的本领。“每个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东西都想好,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碰到什么机会就做什么东西,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君品谈|宗庆后: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宗庆后介绍每日工作内容

虽然多次成为首富,但宗庆后并没有停下工作的步伐,77岁的他现在依旧坚持行程紧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是他们的企业精神,也是宗庆后一直秉承并在践行的信念,“(我们要)为了事业坚韧地做下去”。

从贫困“走出”,他感激时代给予的机遇,也多次强调不能躺平。他将责任付诸于行,凭借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时间、汗水,一步步缔造出强大的商业王国。

君品谈|宗庆后: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锁定贵州习酒《君品谈》,继续关注凤凰网,更多丰富的君品故事和富于哲理的君品人生,主持人小莉还将继续与您分享!

,君品谈大角星 |宗庆后:任何一个危机都可能成为机会

相关:

从《儒林外史》到《浮生六记》,古代文人这样过日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所读到的文人形象各不相同,比如《儒林外史》中被科举制度逼疯的范进,或是“三言二拍”中自私虚伪的文人雅士,当然也有一些远离世俗的奇人,如同《浮生六记》中的沈复与芸娘,诗意地栖居于江南一隅,赏月烹茶。从这些以文人为主角的古典文学中,我们也能一窥古代文人的生活细节。文人要生活,除了考取功名,只能靠教书、做幕僚、卖字潦倒度日,可谓“腹中藏著五车书,饥来一字不堪煮。” 而文人的爱情,..

为了挽救中年危机,我去南极跑了趟马拉松村上春树曾写过一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从1982年的秋天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跑步,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在书里,他这样写道:“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在村上的描述下,跑步就像是治疗人们精神内耗的一种方式。下文作者大头马开始跑步也出于近似的心境,“跑步是为了缓解对主业的焦..

小雪到,晒晒太阳猫猫冬今日小雪今日小雪,似有雪意,终是诗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白昼的时间不足十小时,我们将在漫漫长夜中等待冬天的第一场雪。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雨虹不见,阴阳不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小雪的解释为:“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日,天气间将始终充塞着一种矜肃的氛围,预示着将至的凛冬。故宫博物院小雪:最有..

一位老北京的“后门桥河沿胡同”时代丨京华物语后门桥,原名本是海子桥,后来称万宁桥。站在后门桥上,什刹海的水波光粼粼,下桥头不远就是东不压桥。在《走读北京大运河》一书中,作者讲述了早年间居住在后门桥一代的生活记忆。本期京华物语,就来说说半个多世纪前的“后门桥河沿胡同”时代。本文选自《走读北京大运河》(京华通览),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走读北京大运河》(京华通览),杨良..

家居服,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同样重要在女性的内衣发展史中,我们得以窥见一部女性觉醒史。资深内衣设计师于晓丹认为,不断进化的家居服如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每当回家换上家居服,“我们又从纷纷扰扰、竞争残酷的外部世界回到家了,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中”。下文盘点了“家居服”的进化史,从衬裙、T恤到21世纪更为流行的居家运动衣……家居服不同阶段的流行风潮,更为凸显了女性希望摆脱永无止境的家务、在家中拥有自由空闲时间的愿望。近几年因..

人生太短,《追忆似水年华》太长一套《追忆似水年华》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榜单前三,还是可以充当枕头的催眠神器?有人说,或许只有流落荒岛上才会读完这本书。而对翻译家余中先来说,《追忆似水年华》可能是一幅光彩夺目的油画,一座结构鲜明的大教堂,一条蜿蜒绵长的意识之河,他的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像一座高山,是法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写作《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他从小体弱多病,对太..

画这世上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人秀英奶奶一辈子只念过1年半的书,65岁她重新识字、画画。过去的记忆总不请自来,那些旧人、旧事萦绕,无法释怀,于是她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他们大多是这世上像草芥子一样被忽略的人,因为生活的禁锢,悄悄埋没和消失在平凡的生活里。这些人努力生活,忙着劳作,忙着结果,就像她家乡内蒙古原野上不知名的果子。他们中有的人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可能是因为对生活害怕,又或许是因为他们身边有亲人..

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外乡人萨拉马戈诞辰100周年若泽·萨拉马戈1922年11月16日-2010年6月18日100年前,也就是1922年的今天,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诞生。这位在疫情期间因其小说《失明症漫记》与《复明症漫记》而被反复阅读与谈论的作家,在1998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可——“他那为想象、同情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着我们,使我们能再次体悟难以捉摸的现实。”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萨拉马戈坦言创作《失明症漫记》的原因:“《失明症漫记》是对人类理性..

200余年来,总有人想给《红楼梦》写一个团圆的结局11月1日,在老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去世,人们纷纷缅怀这位塑造了经典关公形象的老艺术家。不少人在B站等网站上重温《三国演义》,而后在评论和弹幕中能看到观众的感慨,“如果关二爷能稍微和东吴示弱一下就好了”“如果庞统没死的话诸葛亮后期就不会那么累了”“张飞性格不那么急躁的话打下吴国也不是没有希望”等等。四大名著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巅峰之作,除《西游记》之外,都留下了不少令读者意难平的结局。..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停刊:冒险曾是最酷的事每一个曾经的背包客,都有和“孤独星球”不得不说的故事。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几乎每去一个新国家或地区之前,人们都要习惯性地先读一读Lonely Planet,看看他们的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地方的。奥塔瓦洛的周六集市 | ©《孤独星球》 杂志2022年3月刊“完美周末”《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2022年12月刊的封面主题是“聚散终有时(Farewell)“。11月14日,官方发布公告称,其同名杂志将由明年起在国内停刊。但公司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