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儿,耍毛猴儿,老北京的小玩意儿

2022-08-01 11:51:07 来源:网络

“味儿”这个字,添上了儿化韵,便不仅仅是香辣咸甜的味道之意,更有一种风格,一种气质,一种人文韵味。所谓“京味儿”,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独有的城市气质与人文韵味。豆汁、麻豆腐、熬白菜,这是京味儿;四合院、大杂院、黄狗水缸胖丫头,这也是京味儿。估衣街的叫卖声声入耳,胡同里抖空竹的嗡嗡声直上天际,悠长绵远,不是京味儿又是什么呢?

京味儿固然发端于传统,但京味儿绝不等于怀旧。时代有殊异,风俗有变革。京味儿文化也悄然流变着。就像当年满大街跑的人力车夫,如今也被出租司机所取代,四九城里的泥泞街巷,如今也已经是板正硬实的洋灰马路。商铺没了曳声引气的叫卖声,却多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但京味儿并没有因此远离这座城市。一开口“您今儿吃过了吗”;坐在后排听着司机一路上胡侃海吹;天热喝上一瓶带气儿的酸梅汤,红墙绿瓦下遛一遛,角楼前面拍张照——京味儿还是这个味儿。

本文为北京玩意儿,讲讲老北京的娱乐。本文图片均出自清人绘《北京风俗白图》。

吹糖人儿,耍毛猴儿,老北京的小玩意儿

撰文丨王逸之

吹糖人儿,耍毛猴儿,老北京的小玩意儿

糖人儿

卖糖瓜图

卖糖瓜图

糖人儿各地皆有,就是用糖做成人形。如今街巷里难得一见了,但以前总能遇见卖糖人的。老北京的糖人有两种,一种是画糖人。画糖人的小贩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因为他们技巧高超,手中一把铁勺,舀上一勺熬得沸腾冒泡的糖稀,便能在石板上画出各式各样的东西。画个鱼、画个鸟、画个龙、画个猪八戒、孙悟空,简直是不假思索,顺手为之,须臾而就。最精彩的,是能化平面为立体。比如做一个花篮。小贩先用糖稀在石板上画一个小圆片,趁它还未冷却,用一只小杯子轻轻一压,使它微微隆起,便是花篮的底子。接着,又就着这只杯子为形状,用糖稀在杯壁上一圈圈地画出竹编的纵横网格,待其冷却,轻轻一脱,花篮的篮子便做好了。将篮子与篮底用糖粘在一起,又在石板上画上两道平行的半圆线,还不忘轻轻抖动铁勺,在两道半圆线上勾上纵横的丝线,这样,花篮把儿也做好了。再一组合,一个花篮便完成了。每逢做花篮时,总有一堆小孩子围着看,那小贩倒是气定神闲,不见一丝颜色,只是全神贯注在花篮上。待做好之后,才会轻拭一把汗,抬起头来,得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赞叹。

吹糖人图

吹糖人图

除了画糖人之外,还有一种吹糖人。 又被称为“吹糖牛儿”——大概是因为吹的糖人里,糖牛居多的缘故。 吹糖人的摊子和画糖人的差不多,都有个熬糖稀的小锅子,下面小炉子燃着,上面小锅子咕嘟咕嘟地煮着糖稀。 但吹糖人的没有勺子,而是把糖稀放在一根管子前头,然后像气球一样吹起来——我时常猜想,他们大概是从吹玻璃的那里学来了这手——眼看着糖人越吹越大,他们便用小镊子、或者小剪子,在吹起的糖球上一拉,便是腿脚; 一剪,便是眉眼。 大概人做着比较麻烦,还是糖牛做得最简单。 拉两下,犄角出来了; 再拉一下儿,嘴巴脑袋出来; 再拉四下,四条腿出来了。 再轻轻拽一下儿,尾巴也出来。 也有用两片模子合在一起,用力吹成人物鸟兽的。 但总的来说,没有画糖人的精彩。

画糖人的还带转彩,有一个木盘,中间安装一个横杆,木盘四周画有各种图案。 花个五分一毛便可转一次。 倘使只转到个大刀,便只有这么简单几下儿的平面大刀。 但如果转到个自行车或是凤凰,那可是中了头彩。 而围观的人也能一饱眼福了。

吹糖人儿,耍毛猴儿,老北京的小玩意儿

耍猴 · 毛猴儿

毛猴儿,外地人听起来会觉得,是不是说耍猴戏?老北京确实是有耍猴戏的。清末《北京风俗百图》中便有一张《耍猴图》,一个耍猴艺人,手里敲着小锣,还牵着一只羊,至于被他耍的猴子,穿着一身小红褂子,骑在他背后的箱子上。这张图还有段解说:

“此中国耍猴之图也。其兽人形,遍体生毛,其性甚灵,自能戴鬼脸,穿衣服,爬杆,翻筋斗,跑羊等戏。其人拉至沿街,鸣锣为号,以此为也。”

清人《燕京岁时记》当中对耍猴描述得更详细:

“耍猴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紗,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代马也。”

在没有广播电视和游戏机、电脑的时代,耍猴算得上是最可一看的乐子。一听到小破锣发出叮叮当当声,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出来,聚在一起围观。其实演一圈耍猴,实在挣不了仨瓜俩枣,但是小猴子绕场一圈伸着毛茸茸的小手儿讨钱时,脸上那种期待的神情,大眼睛闪着泪光地望向自己的样子,还是忍不住从口袋里把卖糖人的零钱掏出来扔在地上。看着小猴子把钱捡起来,恭恭敬敬送到耍猴人手里,那股美滋滋儿的样子,心里头有甘是酸,也是一种京味儿。

耍猴之图

耍猴之图

毛猴与耍猴虽然都带个“猴”字,但却不是同一样东西。毛猴,是一种小玩意儿,大概只有一节指肚那么大,却做得惟妙惟肖,恰如一只只毛茸茸的猴子在耍弄把戏。只是这耍猴是真猴子耍的活动的把戏,而毛猴则是静止的猴戏。但比起活动的猴戏,毛猴所表演的把戏却多得多。它可以卖糖葫芦、拉洋车、娶亲、 大出殡,还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参禅论道。从一日三餐,到来往应酬,只要是人能做的事情,毛猴全能做,而且比起人来,更显得神气活现,令人忍俊不禁,看毛猴,就像看一个小人国中的你我生活一般。

毛猴不需要养,它是人手做出来的猴子。全身都是中药材。玉兰花是北京春季里最常见的花,老年间,一到时节,大街小巷便响起“玉兰花——玉兰花——”的叫卖声 (“玉”读作“瓣儿”音) 。它的花骨朵是毛茸茸的,刚好用来做毛猴的身子。

至于毛猴的头部和四肢,用得则是另一种中药材,蝉蜕。

夏日里,树上蝉儿唧唧作响,叫个不停,小孩子们一面用杆子粘蝉,抓来听它唧唧长鸣,一面则是在树干上,树根处,找蝉蜕。蝉蜕,老北京话叫“知了壳”。这玩意找到了,凑成一袋子,送到中药铺里,能换几个糖钱。蝉蜕的脑袋,刚好用来做毛猴的脑袋,爪子,细细长长,正好用来做毛猴的胳膊腿脚。只消用胶水一粘,一只毛猴便诞生了。

毛猴好做,但是把毛猴做成猴戏,却难。其难处不仅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蝉蜕爪子,好给毛猴摆好姿势,更难的东西是给毛猴做戏的那些小物件。毛猴本身就只有指肚大,它手里拿的物件就更得小巧。比如做一个手拿风车的毛猴,那个风车每个风轮还不到一毫米,只得耐着心法儿一点一点儿地粘起来,其技艺不亚于黍米刻字,麦芒雕花。这样的一个毛猴,只堪捧在手里,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这毛猴一气,飞到花果山去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王逸之;编辑:李阳、申璐、走走;校对:薛京宁。本文图片均出自清人绘《北京风俗百图》。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王逸之;编辑:李阳、申璐、走走;校对:薛京宁。本文图片均出自清人绘《北京风俗百图》。

,明组词 吹糖人儿,耍毛猴儿,老北京的小玩意儿

相关:

关于精神内耗,梭罗早就开出了药方最近,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火遍全网,关于当代人精神内耗的解药为何,有人专注于讨论“二舅”的庄敬自强,也有人特别注意到故事的背景板——山村。回到山村去,似乎带有着某种暗示。回到山村,回归自然,在我们心目中仿佛是一种解决现代精神困境的诗意的选择。然而,就像视频创作者也仅仅是“回村三天”,在现实的选择中,我们往往并不会在“山村”逗留太久,一转身,大部分人还是会投入到滚滚红尘中。但..

“人们无法容忍一个特例的存在,梵高终遭驱逐”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132年前的今天,梵高逝世。临终前,梵高留下了一句话,有人说是“人间的苦难永无止境”,有人说是“但愿我现在能回家去”。1890年7月27日下午,梵高在麦田里举枪自杀,弹入腰部,一路颠簸回到酒店后,大夫已无法取出子弹。直到第三天凌晨,梵高才死去。在梵高一生短暂的37年里,他的生命中最后那两年是他痛苦的巅峰,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潮。尤其是还没有住进精神病院的“阿罗时期”。阿罗是普罗..

分娩中的女性:我不是我,我是疼痛生育,是大部分女性都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生生之门》中,叶浅韵经由生育经验,写下了女人们共通的悲欢:“我拼尽了全力。我感觉下身被某种器物剪开……更大更深的疼痛又一波波席卷过来。我觉得我就要死了……”但是,一切的疼痛又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慢慢消散。“陪伴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是艰辛的,有趣的,当看着他少年英姿,阳光清朗地向我奔来时,我忘记一切疲惫和劳累。”与此同时,生育又不仅仅是生育本身。政策的变动带来了..

《记忆之城》:旧生活从未消失,只是藏得更深初读《记忆之城》的感受是,袁凌终于开始写自己了。这位以非虚构见长的作家,笔下有贫困的农民、城市里打零工的人和受害的女孩,自我却几乎是透明的。托起他者的苦难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必须把自己折叠起来,克制情感的体验、情绪和观念,才能充当冷静的讲述者。每当想到这些,我便为他的小说读者远不如非虚构的多而感到遗憾,因为相比后者,私人的创作可以承载更多隐秘的真相,以及他如何成为他的证明。至于“记忆之城”..

社交太可怕了吧 | 社恐作家们的自白在今天,“社交恐惧”是一个热词,用于形容一种不愿、不擅长与他人打交道的状态。说是恐惧未免有一些夸张,有一些简单,其实与社交保持距离的原因大多是复杂而深刻的,一个词怎么可能涵盖。我们精选了几位所谓的“社恐”作家的自白,哪一位的描述最符合你的心境呢?欢迎大胆地留言与大家分享。残雪一般来说,害羞内向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识较强。小时候我很怕见生人,如果父母向客人介绍我,我总是满脸通红,恨不得立即跑开。到外面..

余华、俞敏洪对谈《兄弟》:两个时代的参与者《兄弟》是余华写于16年前的作品,讲述了两个时代下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故事,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 余华曾说:“伟大的作家都是这样,哪里有障碍,自己的叙述就往哪里去,而且总是热衷于寻找最大的障碍,然后用最有力的方式去克服它们,叙述的力量就是这样爆发出来的。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有力地去叙述故事?我觉得《兄弟》的写作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希望。”今年7月,新经典推出了新版《兄弟》,将..

海星、海马、海豹……:喂,我们有话对你说呢夏天,是一个适合去海边的季节。从陆地上看,大海只是波动的平面,然而事实上,海洋中居住着我们这个世界75%以上的生物。它们中的一些,如海豹、海獭,是我们熟悉的“毛茸茸的小家伙”。而另一些,像是海绵、海葵,却拥有着挑战我们想象力的形态和生活。试想一下,当它们与我们一一相见,在试图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它们都会说些什么?下文中,你将听到它们的“心声”。在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哈林顿看来,我们应该多花点儿时间..

鲁西奇、罗新谈秦吏“喜”与他的世界鲁西奇(右)、罗新(章静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鲁西奇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他最新出版的《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将目光投向了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秦朝的一名小吏,喜。秦的社会结构、权力结构这些宏大面相,都以一种结构化的分析与写作方式,在喜的个体生命历程中得以呈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罗新教授与鲁西奇教授做了一次关于《喜》的对谈,《上海书评》选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喜: 一个秦吏和..

我想住回四合院,那里有我熟悉的大娘婶子,知了大黄“味儿”这个字,添上了儿化韵,便不仅仅是香辣咸甜的味道之意,更有一种风格,一种气质,一种人文韵味。所谓“京味儿”,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独有的城市气质与人文韵味。豆汁、麻豆腐、熬白菜,这是京味儿;四合院、大杂院、黄狗水缸胖丫头,这也是京味儿。估衣街的叫卖声声入耳,胡同里抖空竹的嗡嗡声直上天际,悠长绵远,不是京味儿又是什么呢?京味儿固然发端于传统,但京味儿绝不等于怀旧。时代有殊异,风俗有变革。京味儿文化..

传染病的减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悖论?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近年来也有不少有关传染病的书籍出版,包括《传染病与人类历史》等作品都曾提到一个问题:不同年代的瘟疫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但却间接刺激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提示我们注意瘟疫问题的复杂性。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计划主任托马斯·博伊基在新书《瘟疫与发展的悖论》中,则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悖论:人类传染病防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固然是好事,但它有可能带来哪些发展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