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J.K.罗琳的领地,来了一位新的闯入者

2022-07-04 09:01:02 来源:网络

儿童奇幻小说《永泊镇》。

儿童奇幻小说《永泊镇》。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火爆全球,受其影响,奇幻文学领域的新作品层出不穷。2017年32岁的澳大利亚作家杰西卡·汤森(Jessica Townsend)出版了她的处女作、奇幻小说《永泊镇1》(NEVERMOOR:The Trials of Morrigan Crow),此后这本书在欧美不断获得各种奖项与推荐,并迅速卖出了电影版权。

杰西卡·汤森随后又出版了它的两本续集,《永泊镇2》(Wundersmith: The Calling of Morrigan Crow)和《永泊镇3》(Hollowpox: The Hunt for Morrigan Crow)。目前这三本书在美国亚马逊上颇受好评,评论数都已超过2000条,这种受欢迎的程度使杰西卡·汤森迅速成名。

三本书在美国亚马逊上的条目及获得的好评。

三本书在美国亚马逊上的条目及获得的好评。

在这套书里,杰西卡·汤森从一个天赋异禀的11岁女孩茉莉安·克罗的视角出发,构建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交错的“奇迹”世界——永泊镇。在这个世界里,有形态各异的奇迹动物、神秘的奇迹社团、充满温馨的丢卡利翁大饭店,当然也有可怖的追猎者和“恶魔”斯考尔,而这一切都必须遵守“奇迹”世界的规则。她在发挥超凡想象力的同时,笔触细腻地将女孩茉莉安的世界描绘得真实可感,这种真实感随着故事内核的层层深入,成为直抵人物及孩子的灵魂深处的心灵奇旅。

喜欢这套书的读者普遍认为它是“哈利·波特式”的奇幻小说,杰西卡·汤森也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她非常喜欢哈利·波特系列,但除此之外她看过的一些惊悚电影和科幻电影也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也有媒体评论杰西卡·汤森在塑造令人难忘的角色方面学习了J.K.罗琳的秘诀,为了在黑暗与奇思妙想之间取得平衡,就要从头开始构建一个虚构的世界,这里有它自成一体的世界观。

目前杰西卡·汤森已续写到第四本,但英文版暂未上市,简体中文版将前三本分成了六本书,并取了不同的副书名,套装名为《永泊镇》,封面则采用了德文版的封面。繁体中文版保留了英文版的封面与装帧,套装名为《永无境三部曲》。

《永泊镇》(套装6册),[澳]杰西卡·汤森 著,吴华 译,中信出版集团·如果2022年5月版。适读年龄:8+。

《永泊镇》(套装6册),[澳]杰西卡·汤森 著,吴华 译,中信出版集团·如果2022年5月版。适读年龄:8+。

下文是上海大学文学教授,儿童文学、创意写作博士生导师谭旭东为这套书写的书评。他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从欧美引入了大量的奇幻文学衍生的影视作品,但是相对于文字作品,影像文本的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获得奇幻文学对孩子思维的启迪,还是应该从文字作品着手。

曾经J.K.罗琳的领地,来了一位新的闯入者

撰文 | 谭旭东

曾经J.K.罗琳的领地,来了一位新的闯入者

开启一扇魔法大门,

感受世界的参差与冲突

从故事性角度来说,《永泊镇》不失为一部构思精巧的儿童奇幻小说。立足于庞大的“奇迹”世界观,故事的两条脉络清晰可见:首先是茉莉安解开永泊镇奇迹社团背后的秘密,其次则是茉莉安从一个被人厌弃的“被诅咒的女孩”成长为有独立人格的奇迹锻工。逃离“诅咒”,加入奇迹社团,解救被绑朋友,面对永泊镇危机。

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之余,小说中穿插着许多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游戏性片段,且高度集中在奇幻之旅的主线上,这不仅使得塑造的人物更为丰满而亲切,还让孩子内心深处对奇妙、好玩的需求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得到满足。

孩子在阅读中似乎就和茉莉安在一起,怀着疑惑、战胜恐惧接受奇迹社团乃至整个自由邦、共和国领导人的考验。他们会很容易把自身情感投射到茉莉安身上,不仅担心着她的安危,同样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为“919团”的荣誉,永泊镇的未来而感到紧张,整个阅读过程不亚于一次全身心的奇幻之旅,充满轻松和愉悦。可以说,《永泊镇》是一个生命成长的故事,传达出女孩成长的秘密。

《永泊镇》插图。

《永泊镇》插图。

文学史家及批评家曼勒 (C. N. Manlove) 曾将奇幻文学解释为:“能够唤起惊奇的,包含了实在的、不可化约的超自然元素,并且故事中的平凡人或者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这一切比较熟悉的虚构作品。”恰如曼勒所言,《永泊镇》中不可化约的超自然因素“奇迹能”不仅作为小说的背景存在,更延伸到整部小说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奇迹锻工”的设定也将小说的故事真实与现实真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茉莉安充满天真童趣的眼中,读者得以窥见永泊镇可爱动人的一面,而追溯她离奇的经历和命运,我们又能感受到世界的参差与冲突。从一个从小被“诅咒”的孩子,到苦苦追寻奇迹锻工真相的女孩,茉莉安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奇迹社团”成员朱庇特,遇到了忠实的伙伴——“驭龙者”霍桑,当然也有隐藏在黑暗中的“恶魔”斯考尔,种种考验,证明了她的勇气、坚韧、智慧与真诚。她没有被“大人”的偏见,同伴的嘲讽,以及深刻的自我怀疑打垮,而是铆足了劲和她所认定的邪恶抗争,与藏在灵魂深处的疑惑和解,追寻内心一直渴求的真相、坚守患难与共的真情。

《永泊镇》实拍图。

《永泊镇》实拍图。

作者在处理超自然事件时无疑是得心应手的,所用的便是聚焦人物,将真实与善良融入主人公的心灵。作为“奇迹锻工”的茉莉安,从开始便成为世人目光的焦点。在逻辑自洽的前提下,茉莉安解开各种难题时所产生的与读者的情绪交换既复杂又坦率,成为了让孩子更快进入“奇迹”世界的钥匙。

在自然流露的情绪、内心潜藏的想法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中,茉莉安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敢和果断,而这些“奇迹”并不是因为她具有超凡的天赋能力,而是因为她处处为人着想的善良,而这就是儿童文学所表现的童心的善良与智慧。

小说中对茉莉安内心世界的刻画可谓事无巨细,而这恰好为茉莉安的善良寻得了来源。其中朱庇特的照料,家中奶奶的思念,919团成员的友情,分别是来自师长、亲人、挚友的善良;而斯考尔的自私与邪恶,也时刻告诫着茉莉安“邪不压正”。这些善意不是刻板沉默的幻景,而是如“奇迹能”一般随着茉莉安的思绪流淌,甚至开口说话的一件又一件真实发生的“奇迹”。

换言之,正是这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才能帮助茉莉安一步步摆脱斯考尔的控制,造就属于她的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永泊镇》告诉了读者基本的做人标准,坚守了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价值尺度。

《永泊镇》插图。

《永泊镇》插图。

曾经J.K.罗琳的领地,来了一位新的闯入者

奇幻文学作品比影视作品

对孩子思维的启迪作用更大

《永泊镇》对虚构时空的艺术处理也是出类拔萃的。作者将视野聚焦于一个小女孩身上,自由邦中眼花缭乱的城镇、精美绝伦的建筑物、个性鲜明的人物,被赋予种种“奇迹”的色彩。小说的艺术之美不仅限于描写,也在它尝试着让孩子“像成人一样”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奇迹”世界成为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迎合了他们内心对于独立思考的渴求与追寻。

小说中茉莉安的心灵变化是可见的,但在她接受协议成为“奇迹锻工”的学徒后,《永泊镇》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被“奇迹”所吸引,被茉莉安的情绪感染,一方面用作者构建的“奇迹”之旅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答案。儿童奇幻文学的想象力本质上可以归纳为一种能动的虚构能力,是一种对可能世界的探究。

从孩子接受的角度看,在《永泊镇》一书中,显然有着部分的情节的、主题的“空缺”。但是,小说的这些空缺并没有因其局限性与预设性给阅读造成障碍。相反,孩子在阅读过程会由于主观选择、经验阅历、情感倾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填补方式。这不仅是对孩子接受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孩子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激发,从简单地接受文学作品转变为一边读一边自觉补充的创作者。在这一点上,《永泊镇》有着不同寻常的教育意义。

《永泊镇》实拍图。

《永泊镇》实拍图。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从欧美引入了大量的奇幻文学衍生的影视作品,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纳尼亚传奇》等。但是,相对于文字作品,影像文本的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表现形式、时长、受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它对留白的过分填补削弱了奇幻文学的艺术想象,往往也会忽视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若是孩子们对影视作品的接受总先于文字,便大大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削弱奇幻文学作品对孩子思维的启迪。因此,从儿童奇幻文学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永泊镇》也许会是使奇幻作品去扁平化,景观化的一剂良药。

作为奇幻小说,《永泊镇》是一部成熟且优秀的作品,它在虚构性上远超一般小说的经验性,更是高于一般幻想文学;作为儿童文学,《永泊镇》在小说世界不断变革、发展、冲突的过程中有着对童年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性的动态把握。在放下成年人的偏见与每个孩子展开真诚善意的对话同时,它充分松绑了孩子的文学艺术思维,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孩子一次丰富的心灵奇旅。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谭旭东;编辑:申婵;校对:柳宝庆。题图和文中插图来自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奇幻小说《永泊镇》。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谭旭东;编辑:申婵;校对:柳宝庆。题图和文中插图来自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奇幻小说《永泊镇》。

,曾经J社保补缴 .K.罗琳的领地,来了一位新的闯入者

相关:

《柳林风声》营造的秘境,不断延续着我们童年的边界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如同果实,它有表达花朵的渴望,虽然“花朵的世界无限之远”(诺瓦利斯语)。然而,一旦我们赋予动物说话的能力,世界就会发生变形。万物有灵是儿童唯一可以依靠的内心力量,动物们开始挣脱尾巴上旋转的时间,从而进入永恒的游乐场。正如吉奥乔·阿甘本在《幼年与历史:经验的毁灭》中所说:“事实上,动物并非没有语言;相反,它们始终而且从总体上就是语言”。这时,你可以听见河鼠和鼹鼠划着船在黎明的芦苇中..

巫鸿《中国绘画》:从岩画开始,了解中国早期绘画的独特性格最近,巫鸿的著作《中国绘画:远古至唐》出版,书中巫鸿聚焦于讨论“中国早期绘画”,将“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壁画、屏障、贴落等各种类型的图画都囊括于其中;在时代上,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开始讲起,打破始于魏晋终于清代(以卷轴画为主体)的叙事。书中提出,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

“连兼职也丢了,我该去哪儿找工作?”2015 年,一种新型传染病 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在首尔悄悄流行,而由于信息被隐瞒,无人防备。韩国作家金琸桓用《我要活下去:MERS风暴里的人们》一书记录了这场流行病中几位普通患者的经历。韩国作家金琸桓:“我一直坚信文学应该站在穷苦、弱势和受伤害的人这边”书中,身为一家人经济支柱的图书仓库管理员吉冬华,在病情痊愈后回到了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早已被替代,平时工作所用的物品全都被销毁,转而找..

这些著名作家的高考志愿,跟文学都没太大关系最近,各省高考分数线与考生成绩已陆续公布,考生们开始填报志愿。在选择专业时,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将所选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画等号,甚至,就业率成了很多人选择专业的唯一考量。然而,所学的专业与从事的职业,在很多著名作家眼里,好像并没有太多关系,大学生活好像只是他们的一场经历与创作素材,是他们认清自己梦想终究落于何处的一个契机。很多中文系的学者,也不认为中文系可以培养出作家。北大中文系的“老”主任杨晦教授..

在文字之前,人们如何回忆过去?科幻小说家特德·姜写过一部小说《双面真相》,说的是西方探险队深入一个原始部落,发现此地的人们因为不使用文字而缺乏“历史”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依赖口口相传。由于难以长期保留历史,部落里的时间是循环行进的。这则小说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前文字时代记忆方式的“缺陷”,但这些记忆方式其实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澳大利亚学者琳恩·凯利在一次对澳洲原住民祖先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了这种优势。凯利发现,尽..

所谓的天长地久,就蕴藏在寻常的一日三餐中时光永远向前,不为每个人而停留。过往的回忆,童年的点滴,总是蛰伏在记忆的深处,等待被一种味道、一段旋律、一个老物件来触碰、来点亮。你家的阳台、后院、床下,是否有一些“小破烂”或“旧物什”,平时或许并未对它们加以注意,偶然一天翻找出来,旧日时光便如潮水般涌来……本文作者吕峰正是通过笔下的“一器一物”来进行纸上的时光旅行。从最不起眼的粗瓷碗到母亲用了二十年的擀面杖,还有“那台伴随母亲走过了三十多年光..

鲁迅与周作人:在北京安家四年后,兄弟俩彻底决裂1919年,鲁迅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卖掉绍兴的祖宅,携全家迁来北京。为此,他“在‘五四’前夜,四处奔波,倾囊买下了新街口八道湾11号,周府终于在北京扎根。”八道湾11号,这里是他和周作人两兄弟思想火花的富集之地——“‘五四’时期周氏兄弟最重要的新文学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如鲁迅的《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著作及译著,数量达百余篇。”这里,也是周氏兄弟的伤心之地——“这两棵血脉相连、同..

我喜爱你身上一切尚未被完全驯化之处 | 小王子的 9 封情书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1944年7月31日,44岁的法国飞行员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战斗机冲上云霄。他已经超龄8岁,这是他最后一次被允许执行任务。祖国被纳粹占领,他要去为之战斗。几个小时后,他驾驶的飞机从雷达显示器上消失。那天,他所在中队的记录中添了一行字:“圣埃克苏佩里执行法国南部高空飞行拍摄任务,未归。”“..

社会达尔文主义,今天还有人相信它吗?“没钱还生这么多孩子,活该穷一辈子。”“以色列是最聪明的民族。”“应该对罪犯和遗传病人实行绝育。”只要你经常关注互联网舆论,那么你大概率应该听过类似这样的论调。它们的观点和立场不尽相同,但都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范畴。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自然科学重要著作的《进化论》如何演变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什么那么多人曾经、至今都相信它?它错在哪里?有什么问题?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在..

江户川乱步:推理小说中的犯罪心理推理小说的本来目的在于探讨复杂谜案解构理论的内涵,却很少从正面描述罪犯的心理活动。由于“罪犯的意外性”是构成推理小说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罪犯的真实面目往往直到小说的最后关头才能得以浮出水面。正因如此,推理小说作家常常无暇详细描写罪犯的心理及性格。一般而言,一旦罪犯身份被暴露即意味着推理小说本身的瓦解。换言之,推理小说是通过侦探之手描绘出来的有关犯罪案件的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侦探的性格,而罪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