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故地应当被开发吗?勃朗特姐妹的书迷提出抗议

2021-04-13 21:20:20 来源:网络

据英国《独立报》等媒体报道,英国约克郡的布拉德福德(Bradford)市政厅计划在西约克郡桑顿村的绿化地上建造新房屋。这里曾是孕育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故地。计划发布后,勃朗特姐妹的书迷与文学研究者表示强烈抗议。他们认为,勃朗特三姐妹与这条风景带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市政厅计划的实施必将破坏该区域原本的文学价值。

编译丨黎璇

英国西约克郡的高地桑顿村曾是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姐妹的故地,桑顿村郊外有连绵起伏的丘陵,目前已被改造为绿化带。它曾孕育文学史上著名的哥特式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据英国《独立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政府最新发布的“14英亩房地产计划”将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遗产和自然风景造成破坏性影响。这一计划也招致了勃朗特书迷的愤怒情绪和强烈反对。

这一地区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大道(Bronte Way)的起点,这条9公里的路线从桑顿村一直延伸到海沃思·帕森尼奇(Haworth Parsonage)。它包括了多个与勃朗特姐妹相关的景点。如《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隐居的芬丁庄园(Ferndean Hall)的原型维克勒大厅(暂译,Wycoller Hall),《呼啸山庄》的灵感之地——顶枯高地(暂译,the Top Withens moors),以及小说《雪莉》(Shirley)的奥克维尔厅(暂译,Oakwell Hall)和斯彭谷(暂译,the Spen Valley)。

桑顿村郊外的高地 (图源:英国《独立报》)

英国《独立报》援引布拉德福德市政厅议会发布的规划文件指出,“勃朗特之路(Bronte Way)位于房产开发的中心地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因此要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对这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影响。”与此同时,据这份文件显示,当地政府将在这片区域建造575栋新房屋,而桑顿村被指定为“地方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这片地区过去的主人——勃朗特三姐妹是三位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性作家。1847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妮的《荒野庄园的房客》几乎同时问世并在三姐妹过世后轰动文坛。其中,《简·爱》和《呼啸山庄》影响深远,至今仍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三姐妹年幼丧母,生活困窘,身世曲折,这让她们的作品具备现实主义的壮烈和质感。她们浓烈的情感和细腻的笔法又让她们兼具浪漫主义的情怀。

1825年,勃朗特家中的两个大女儿伊丽莎白和玛丽亚在兰开夏郡(Lancashire)科恩桥(Cowan Bridge)的寄宿学校感染肺结核,不幸去世。勃朗特姐妹随即被父亲带回家中,从此在家自学。住地附近的自然风光为她们带来情感的滋养和自由的想象力。艾米莉在《呼啸山庄》里描绘了这片荒芜山峦上的光影风光——在这片云雾缭绕的高地上有“银色的蒸汽”、“裸露的石块”、“没有任何植被能在裂缝中生长”,都构成了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9年电影《呼啸山庄》。

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的采访时,哈德斯菲尔德大学(Huddersfield University)研究勃朗特三姐妹的学者迈克尔·斯图尔特(Michael Stewart)对政府的决定表示吃惊。他认为,勃朗特三姐妹是继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后英国最重要的文学输出之源,她们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誉。勃朗特大道也是布拉德福德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可以说,勃朗特姐妹与这条风景带正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因此,这一计划不仅会破坏这里的文学价值,还可能减少经济收入。

除此之外,斯图尔特表示自己将在6月出版新书《行于书后》(暂译,Walking the Invisible),介绍桑顿村郊外的风景对勃朗特三姐妹的影响。其中包括勃朗特姐妹童年在郊外的荒野上玩耍,突遇泥潭瓦斯爆炸、险些遇难的旧事。

勃朗特出生地信托基金会(Bronte Birthplace Trust)创始人史蒂夫·斯坦沃斯(Steve Stanworth)在接受《独立报》的访问时指出:“这个机会将引起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三姐妹书迷的强烈反对。”他认为政府这一行为是对历史的不敬。

参考链接: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brontes-council-estate-wuthering-heights-b1826765.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436041/Bronte-fans-furious-housing-estate-plan-Wuthering-Heights-moors.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83%E6%9C%97%E7%89%B9%E4%B8%89%E5%A7%8A%E5%A6%B9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编译:黎璇;编辑:青青子;校对:王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文学故地应世纪鼎利股票 当被开发吗?勃朗特姐妹的书迷提出抗议

相关: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向内探索,直视恐惧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存在危机。直至今日人们除了不死这个神话还没有实现,好像已经无所不能,但是这样的伟大好像并不能让人们更加的快乐、自在。物质无法满足的灵魂、药物无法治愈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感成为销毁人们的最大威胁。为什么会是这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恋”的危机人之所以在万物的竞争当中胜出,成为今天的状态,其背后根本的动力是源于资源的匮乏、环境的危险、面对疾病和天灾的无力感所带来的恐惧。要..

张恨水的一生中,有三十七年是在北京度过许多人知道张恨水是因为他的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不过,小说其实只是张恨水的副业,他的本质工作是一位报人,他主持多份报纸的副刊,如《世界日报》之明珠,《世界晚报》之夜光,《新民报》北平版之北海等,并且因此广受读者喜爱——当然,他的小说也是他所办副刊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解玺璋看来,张恨水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被歪曲、被误解、被轻视、被冷落、被忽略、被埋没得最严重、最长久的作家之一”..

活得狼狈,于是我们重新读书生活狼狈,焦虑迷茫,许多人早已对“心灵鸡汤”免疫,却不知还能用什么安抚不安的情绪。面对巨变时代里的各种困局,也有许多人选择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曾经同样面对着巨变与不安的时代——古希腊。他们从中发现,许多困境,千百年前人们便已遇到过;同样地,有些解困的智慧,或许千百年后也仍然受用。正是因为不够优雅,审视才有了意义。由徐贲主讲的《世界经典通读计划·第三季》迎来完结篇。节目中,徐贲力图穿破人们对古希腊温..

突然火爆的博物学,是时候来聊一聊了前段时间,一个视频火爆了全网。她在离家一公里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一个小水坑,便在那布置了两台红外相机,用一年的时间观察这个小水坑附近出没的动物,第一天就拍到8种小鸟来到水坑喝水、洗澡,还拍到了黄鼬。一年四季拍下来,她记录了34种鸟、3种哺乳动物、1种两栖动物,观察到了灰胸竹鸡的防卫式鸣叫、乌鸫育雏、黑脸噪鹛相亲、珠颈斑鸠求偶、灰喜鹊叼尾巴打闹等鸟类行为,还有黄鼬家族的壮大、刺猬夜间觅食、野生华南兔喝水等..

书店如人:被怀念的精神空间不是每个人都爱读书,但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份与书店相关的时光印记。从最初每个地区标配的新华书店,到后来逐渐多起来的、装潢更精美的独立书店,再到一些隐藏在角落中的古旧书店和二手书店。书店在城市中填充了空虚的精神角落,对爱书人而言,一座书店,也是一座城市最具象征性的气质地标。撰文丨艾藤《如果没有书店》作者:绿茶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1年4月1如果没有书店?至少童年和青少年会非常无趣,至少旅..

如何做到只知道作家的名字却显得好像读过他们所有的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有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文化名人,不知道似乎是说不过去的,但其实除了听说过名字,他们到底干了什么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网上的文章经常引用这些名字,那是撰稿人在证明自己的文化资质。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能有助于我们在交际场合中更好地与人social吗?能让我们显得更有文化吗?两个英国作家决定将这些名人收集起来,把关于名人谜团最核心的部分掏出来让大家看个究竟,写成了一本《装腔指南》,今天的推..

沙僧老实,不等于他笨读《西游记》札记(节选)文/张宗子沙僧这个人唐僧师徒四众连带白马,合称“五圣”。这五圣,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暗中与五行相对应。《西游记》虽然写了取经故事,作者对佛学,似乎只有一点点常识,骨子里还是个道徒,对于道家的养性修真、内丹外丹那一套,实际功夫如何不得而知,说起来很是头头是道。孙悟空是金,唐僧是火,八戒是木,回目中已明说了,小白龙自然是水,而毫不起眼的沙和尚,却占了五行体系中作为核心的土。从..

有什么烦恼就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人很奇怪,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说不出为什么,不喜欢一个人倒是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一个新闻跑出来,当事人还没说几句话,探寻动机的评论倒是满天飞;看见满屋子的破烂就想断舍离,真的断舍离的时候又念着这些破烂曾经的好……哎呀呀,怎么才能把多余的烦恼和失眠一起关机,永不启动呢?本期,我们继续走进愚公子的漫画。文、图 | 愚公子01由于无法抉择中午吃啥已经连着两天午饭没吃了02有什么烦恼就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伸伸懒腰就..

菲利普·津巴多如何回忆充满争议的监狱实验?在心理学史上,由菲利普·津巴多设计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可能是最为著名的实验之一,几乎所有的主流心理学教科书都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它也让津巴多成为心理学家中明星式的人物。斯坦福监狱是津巴多打造的一个模拟监狱,让随机选出的几名被试者担任囚犯和守卫,他们完全还原真实的监狱生活。随着实验的进行,看守们逐渐失控,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囚犯进行精神控制,囚犯们因此接连崩溃。这一实验结果被认为揭示了社会情境对人的强大..

七百年后,我们为什么还在读《神曲》?至2021年,但丁去世已700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社会巨变,文学艺术经历了数不清的革新、乃至革命,各种主义和潮流引领不同的时代。但时至今日,作为世界性经典,《神曲》依然被阅读,被讨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依然在世界各地上演。本文为译林社2021版《神曲》序言。撰文丨文铮整整100年前,中国读者第一次读到了被译成中文的《神曲》,虽然只有开篇的前三首,但也能让中国读者窥见这部诗作的伟大。1921年是但丁逝世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