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创作为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体力

2021-04-12 11:30:52 来源:网络


近日,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为小米设计的新Logo上了热搜,由于新Logo的设计仅仅是将原本正方形的边框“磨”成圆角,不少网友惊呼“雷总被骗钱了”。

其实,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一贯如此,国人熟知的无印良品就是典型代表,简约、质朴,以物品本质的特征打动人心。原研哉本人也总是以“黑白”的极简形象示人,但他的性格并不沉闷,这从他1991到1995年在《小说新潮》中连载的设计散文中可以看出,本文便摘自于此。

Running High(慢跑之趣)

文/原研哉

对于以创作为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体力。

第一是体力,第二还是体力,第三第四可以随意选择,第五是不服输的性格。所谓才能等等,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称呼这五项条件而已。

我今年34岁,到了这个年龄,对于自己的体力开始缺乏自信了。和即使通宵不眠地工作,黎明时分反而注意力格外集中的25岁以前的我相比,体力明显衰退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世上所有的乐趣,都必须有体力才能享受。

例如,我很喜欢旅行,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嗜好了。到了国外,如果不能适应不同于平时的生活模式而累趴下,旅行就会变得不愉快。而且还要有一个对任何古怪食物都来者不拒的强健的胃口,那就可以充分享受到世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了。

我20岁的时候,无论是去印度,还是去非洲,觉得任何食物都很好吃,两个多月的旅行也不觉得累,24小时都在玩个不停,能够饱尝旅行的乐趣。

但是最近,旅行超过一周,就会消化不良,身体不适,越来越无法进行长途旅行了。

还有,虽然这方面我也不是很精通,但和女性约会的时候,如果体力不够充沛,也很难从中获得愉悦吧。

因此,为了保持创造力,以及享乐之源的体力,我从四五年前开始了锻炼,即每个周末都去慢跑。

下面我想说说我跑步的情况。

每逢周末,我都去附近的井之头公园跑步。从我家跑到公园,绕公园一圈,再跑回家,一趟大约8公里,周六、周日各一次,等于每个周末跑16公里。

用这些数字来说明,显得有些卖弄似的,不过请听我往下说。一旦习惯于锻炼了,不跑步就会觉得浑身不得劲,不是有“Running High”这一说吗?只要体验过跑完步之后的爽快感和头脑明晰感觉的话,就欲罢不能了。

也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据说跑步之后,大脑会分泌出具备像吸食可卡因那样的快感的分泌物。的确,每当跑完之后放松地散步时,我都会感到头脑兴奋异常,无法形容。

我并不满足于只是跑步,每次都要计时,并把公里数和跑步的杂感一起写进日记。

由于我这种单细胞的性格,一旦开始记日记,对时间就会产生孩子气的野心。在身体情况比较好的时候,还勇往直前地进行加速跑。

我平常生活散漫,体型也比较胖,跑步的姿势和马拉松选手相比,差距很明显。这么个大叔突然加速跑起来,在邻居们看来,肯定是不太正常。

内人多半是经常被人调侃“你家先生真是精神啊”,所以,每当我对她炫耀说“我又刷新纪录了”的时候,她都不答理我。

不过,坚持就是力量,对跑步,我渐渐拥有了自信。当我在井之头公园奋力超过跑步的老人或女高中生时,我对自己的跑步能力产生了妄想和自负心,竟然不自量力地想要参加一次比赛,正式跑一回马拉松比赛。

于是,我报名参加青梅马拉松。

青梅马拉松有10公里和30公里两组。对自己的跑步能力自信满满的我,看不上女人、小孩和老人的10公里组,当然是报名参加30公里组。

到了青梅马拉松这一天。也不知从哪里聚集来的参赛者,数量惊人。马拉松这个词往往给人以“孤独的奔跑者”的印象,但参与人数众多的青梅马拉松却是摩肩接踵,与这种印象相去甚远。

请想象一下银座最拥挤的步行街,行人一起朝着新桥方向奔跑的景象,就知道青梅马拉松的盛况了。

由于参加者实在太多,起跑线后面排了长达500米以上的人海,号码牌很靠后的我,跑了半天,出了身汗的时候才刚通过起跑线。

跑步的空间非常有限,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踩到前面人的脚后跟,手肘也不能碰到旁边的人。经过起跑线后,跑出去好远还是很拥挤。与其说是马拉松,更像是“民族大迁徙”,我有点后悔让自己陷入这种无法挽回的局面中。

跑到15公里处的折返点时,我还是个普通的跑步者,不过,接下来我变身为利用后半程的下坡,迈着大步超越其他落伍者的意气风发的选手。

出现异常情况好像是在跑过18公里的时候。两腿的小腿肚都有些抽筋。大概是还不习惯跑这么长的距离,体力耗尽之前,身体零件先出了状况。

每弯曲一下膝盖,大腿肌肉就跟着抽搐疼痛。这种情况下,我无法正常地跑步,只能用尽量不弯曲膝盖的奇怪姿势来跑。

你也许会想,既然这样难过,就走呗。的确,当机件出故障时,哪怕是赛车好手曼塞尔(Nigel Mansell)或是车神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都只能潇洒地退赛,可是,马拉松选手的心情可不是那么简单。

马拉松的乐趣,在于跑到终点,而不是刷新纪录。以跑完全程为目标的行为,确实有点儿幼稚,不知变通,不够潇洒,显得自我本位。但使自己保持这种俗气与自我本位的状态,正体现了马拉松对精神的净化作用,就是所谓的“MarasonHigh”。那种陶冶和自我创造性思维有着微妙的共通性,也是支持我不顾姿势难看、坚持跑下去的原动力。

在这个意义上,或许跑马拉松的人就像任性的艺术家一样,都是自我本位的、惹人讨厌的家伙。

由于这个缘故,我创造出膝盖不弯曲地跑步的奇怪姿势,速度立刻减慢下来,陆续被别人超了过去。

忽然,一个装扮成“兔女郎”的男人超过了我,他晃动着长长的耳朵和搞笑的尾巴跑着,望着他那怪模样却离我越来越远的、裹着网眼紧身裤的双腿,我丧失了不少斗志。

2019年日本青梅马拉松

这让我想起,怪不得参赛规则中有一条是“必须穿着符合业余选手的服装”啊。当初看到这条规则时,我还很纳闷,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来确实有的人跑得不怎么样,只靠着奇装异服哗众取宠。这条规定就是针对这种人的吧。嗯,既然这么要求,我还是朴素一点儿,就穿那套网球装吧,结果,我傻瓜似的穿着白色网球装来参赛。

其实穿成我这个样子更不像业余选手了。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又被一个剃着莫西干头、腰间插了把假刀的人追上了。

“吃点香蕉吧?补充一下体力,吃点吧!”

途中有人热情地递给我切成一半的香蕉,我现在正是喉咙冒烟、筋疲力尽的时候,真搞不懂这些人怎么想的。

“为什么吃香蕉?”这个疑问让我疲劳感倍增。

“梅子干!梅子干!”

也有递来梅干的老太太。我的喉咙又渴又痛,哪还有余力去咀嚼那玩意啊。

唯一需要的是水的补给,可是跑到20公里后,若是停下来慢慢喝水的话,重新开跑就要费一番气力了。

“还有2公里,加油啊!”

“再加把劲,就剩2公里了!”

观看的人不断地给我们鼓劲,但如果对这种鼓励信以为真可就太危险了。其实他们只是信口说了个数,完全是为了激励跑步者,没有恶意。

还有2公里?好啊,再努把力!不知不觉中,还有1公里的标志成了我的目标。这样跑了很长一段路后,才终于看到了“还有2公里”的标志。

自我本位的跑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几乎是一出悲喜剧。

也许对那些跑到终点的人,说什么“辛苦了”还不如骂他一声“混蛋”更合适。在这开朗的骂声中冲刺到终点,才符合马拉松精神吧。

望着越来越近的终点,我脑中这样胡乱想着。

本文节选自

《请偷走海报!+3》

作者: [日] 原研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竺家荣

出版年: 2012-10-1

编辑 | 芬尼根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来自网络

,对于首开股份 以创作为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体力

相关:

叶嘉莹:我一生遭遇的挫折,都是用李商隐的诗化解的我遭遇到很多人生中的挫折、苦难、不幸的事情,我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但是你要看我是怎么样从李商隐的那种悲观的心态里慢慢地转化出来的。李商隐的诗大半都是悲哀、伤感的诗,以后我们会介绍李商隐的生平,看看李商隐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忧郁、悲观的性格。我当年也曾经喜欢过李商隐的忧郁、悲观的性格,可是我后来从李商隐的忧郁、悲观中转化出来了。我们慢慢地看。李商隐画像不是说“梦中得句”吗?有两首已经讲过了,还有第..

不能出国旅行的日子,书就是你的机票不久前,新周刊九行“旅行家”栏目采访了旅行作家尼佬,和他聊了聊大流行时期的旅行(点击左边超链即可重温)。那时,尼佬刚走完一趟滇藏小环线,话题就围绕着这趟旅行自然展开,结果采访主题在聊天中不断延展,原计划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进行到了两个半小时。尼佬非常健谈,不仅谈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还聊到了阅读,聊到了写作,当然也聊到了他对旅行文学的看法。在路上的时候,尼佬多用Kindle或手机阅读App读书。他最近在微博..

阅读小说能够提高共情能力吗?心理学家这样说在自媒体变成大众拿起来手机就会习惯性地刷上一刷的阅读盛宴后,我们读到了比从前多得多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尽管阅读是为了获得知识,但是人们更容易对“给自己带来某种程度震惊”的故事(这也包括小说与艺术作品)投注更多个人情绪,然后基于这种情绪再发酵出大量的语言碎片。为什么我们会被别人讲述的故事打动呢,以至芮塔·菲尔斯基在《文学之用》中说,“震惊人的意识是一项费力的工作,绝非易事”。心理学家有他们的解释..

那些藏在唐诗宋词里的春色有哪些?以下文章来源于菊斋 ,作者任淡如本 文 约 4080 字阅 读 需 要 11 min周处《风土记》里说:“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杨万里《诚斋诗话》里说:“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翰墨记》里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光山县志》里说: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之说。但我们不须记得这..

简·奥斯汀:伊丽莎白是有史以来最讨人喜欢的书中角色1811年,东汉普郡五月的清晨,简·奥斯汀家的奥尔良李树正含苞待放。借着她的书信和亲人的回忆录,我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这位作家坐在她最喜爱的地方——靠近农庄大门的——一张胡桃木小多边桌旁,在一小沓稿纸上写作。一听到“吱呀”的开门声,她就迅速地收起了稿纸。这天,她的家人难得能给她一份清净,甚至安静。她娟秀的字迹涂满了一页又一页稿纸。她用笔蘸蘸墨水,执笔沉吟,草草写几笔又划掉、涂抹,然后再蘸蘸墨水。她写..

从兰波到瓦雷里,波德莱尔的继承者们自波德莱尔开启象征主义先河之后,法国相继出现几位杰出的象征派诗人,如“通灵者”兰波、“颓废”的魏尔伦、晦涩的马拉美,以及瓦雷里。他们继承波德莱尔的遗产,又通过个人探索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共同组成象征主义诗歌让人眩晕的多彩图案。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太胜,与他聊了聊波德莱尔的“继承者们”各自的特质、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与继承。采写丨张进01“叛逆”表现于语言的激进让·尼..

波德莱尔:年轻诗人的致敬让我害怕得像一条狗当我们站在此时此地回看波德莱尔,回看《恶之花》,就像一场溯流而上的旅程,我们由此回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端现场:一片新颖、茂盛且荆棘丛生的诗性森林,一个孤独、狂热又忧郁的灵魂。充满悖论的“恶之花”在巴黎长出,也只能在巴黎。大都市的繁华与荒芜、芳香与腐臭、光明与黑夜、希望与焦虑,共同容身在巴黎街头。波德莱尔迷恋地游荡其中,独自一人又被人群包裹。在这包裹中诗人警觉地睁大眼睛,在寻找着什么。“他寻找什么?..

叶嘉莹与顾随:师生情谊七十年葉嘉瑩在天津大劇院講座上講授古典詩詞师生情谊七十年叶嘉莹诸位老师、诸位同学:我非常高兴今天又来参加我们新年的晚会,同时还有我们两项奖学金的颁奖典礼。我今天想要讲一个师生情谊七十年的故事,因为今年是2012年。我出生在1924年,1941年十七岁考上了当时北平的辅仁大学。那时我们的系主任是余嘉锡先生,他教我们目录学,刘盼遂先生教我们经学史,陆颖明先生教我们声韵学,另外还有赵万里先生,他是王国维先生的学生,教我..

质疑观众,却又需要靠他们生存:罗兰·巴特眼中的先锋戏剧近日,一档戏剧类真人秀《戏剧新生活》让原本小众的戏剧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也让本就热爱戏剧的票友看到了戏剧更多的可能:离开华丽的布景、直面生存的压力、用最朴素的道具和最大胆的尝试打动人心。戏剧能带来新生活吗?60年前,罗兰·巴特就已给出过答案。原作者丨[法]罗兰•巴特摘编丨肖舒妍《罗兰·巴特论戏剧》, [法]罗兰•巴特著,译者: 罗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11月(点击书封可购买)01先锋戏剧之定义何..

意大利阻止中国收购其芯片公司凤凰网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4月8日,意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表示,将支持扩展对意大利企业的国家保护,包括汽车和钢铁等战略性行业。他透露,基于所谓的“黄金力量”规则,意大利政府最近阻止了中国对一家意大利半导体芯片公司的收购。意大利政府官员告诉路透社,这两家公司分别是中国深圳投资控股公司和总部位于米兰的LPE,LPE是一家生产电力电子应用元件的意大利公司。上述官员表示,3月31日的意大利内阁会议利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