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朝美妆潮流,野到你想象不到

2021-04-12 06:18:58 来源:网络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女子群舞《唐宫夜宴》火遍全国,也让唐朝女子精致、华丽甚而夸张的妆容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而上一次对唐朝美妆这样热烈的讨论,可能出现在2017年《妖猫传》上映期间,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实在惊为天人。

实际上,在近三百年的唐朝历史中,女性的妆容多有改变,其明暗色调、华丽程度也深受帝王更替、贸易往来的影响,例如初唐时期的轻巧纤纤丽,开元末年的明艳多样。为了追随潮流,唐代女性或是剃去眉毛,或是后削发际线,至于脸上贴的金钿花样更是不胜枚举。为了追求美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书中,作者左丘萌通过诗词、画卷、考古资料进行了严谨考证,而末春则用画笔将唐朝女性的绚丽妆容进行了精细的还原。

原作者丨左丘萌

绘者 | 末春

摘编丨肖舒妍

《中国装束:大唐女儿行》,左丘萌著/末春绘,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01

隋至初唐

这一时期妆容整体风格尚轻巧纤丽。女子肤色以傅粉洁白为美,又喜在双颊饰以红妆。眉样以细眉为主。如唐太宗才人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也有在额际及两颊画上细细斜红的妆容。太宗贞观朝后期,女子妆容开始变得浓艳,出现了两颊与双眼上下都涂红的妆容。

02

武则天时代

在武则天再度入宫的高宗朝初年,女子妆容大体延续着贞观末年的时尚,柳眉白面,眉眼双颊涂红。接下来眉式向着粗黑阔眉发展,双眉间隙也变得较窄。到了高宗与武则天二圣临朝时期,妆容变得更加艳丽,额上的花钿与两颊的斜红愈加浓艳,产生更丰富的花式,两侧嘴角也装饰有点状面靥。当时诗文《游仙窟》形容女子妆容:“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蛾眉不是眉”“口上珊瑚耐拾取,颊里芙蓉堪摘得”“靥疑织女留星去,眉似姮娥送月来”。随着武周女帝时代的到来,女子面上更加秾丽,花钿占满额头,双眉晕开眉尾,眉下直至双颊施以浓重胭脂。直到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女子妆容才有所收敛。

03

盛唐

开元前期的妆容都较为柔和。面妆以在眼角晕染淡红的“桃花妆”为主;花钿在传统红色之外更流行起翠钿,式样较为小巧精致;眉形细长如柳叶,斜红形如新月。

开元末年以来,女子的妆容变得明艳多样。先是浓眉再次变得流行,两道平直粗眉晕开,额头、鼻梁、下颌保留傅粉的白底色,再以鲜丽的红妆施于眉下,直到占满两颊,大约即是所谓“酒晕妆”。

金钿

花钿式样更为丰富,有些甚至用华丽的金银珠玉制作;面靥可贴在嘴角及眼下承泪等处;斜红除常规形态外更有作五色飞鸟状的。

天宝年间,妆容再度变得柔和。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写“脸似芙蓉胸似玉”“青黛点眉眉细长”;《长恨歌》中写“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时又有若干特别的妆容:

白妆黑眉

【白妆黑眉】

传说中杨贵妃发明的妆容,粉面不施胭脂,眉黛涂黑。

泪妆

【泪妆】

传说中天宝年间后宫嫔妃喜爱的妆容,在脸颊以素粉点上花样。

花靥

04

中唐

安史之乱后,女子妆容经历了数十年的平和过渡期,其间并未产生太多新式样;只是女子面妆变得浅淡,花钿不再如盛唐那般使用抽象艳丽的图形,多是作小小花草形态。

直到8世纪末9世纪初,各种标新立异的妆容才开始接连产生。

贞元啼妆

【贞元啼妆】

双眉画作悲愁似啼的八字状;斜红与面妆融合,只表现为脸畔红粉的浅浅边际线,如被眼泪染出痕迹一般。

元和时世妆

【元和时世妆】

在贞元式妆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化,不用胭脂粉妆而是仿效游牧民族的“赭面”习俗,再画出八字愁眉与乌色嘴唇。

长庆血晕妆

【长庆血晕妆】

剃去眉毛,在眼睛上下画出三四道红紫色长痕,如瘀血一般。

太和险妆

【太和险妆】

把本来的真眉毛剃去,又剃开额前的头发让发际线上移,使额头变得宽广。过去长庆年间的血晕妆已然过时,此时妆饰的重点是在宽广额头上另行描上眉妆。

05

晚唐五代

自晚唐以来,女子妆容重回到纤丽精巧的轨道上,主流是以长长柳眉、小小朱唇为喜好。女子将眉形、唇妆作为化妆的重点,并因此产生了诸般名目讲究。花钿、面靥在日常装饰中多以纤巧淡雅为主;夸张化的妆容组合多用以搭配盛装,列入特殊名目的化妆之中。

花靥

【花靥】

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金靥

【金靥】

孙光宪《浣溪沙》:“腻粉半沾金靥子。”

温庭筠《南歌子》:“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毛熙震《后庭花》:“时将纤手匀红脸,笑拈金靥。”

鸟靥

【鸟靥】

李贺《恼公》:“匀脸安斜雁。”

刘恂《岭表录异》:“鹤子草……采之曝干,以代面靥。形如飞鹤,翅尾嘴足无所不具。”

五代时期的大部分地域仍延续着晚唐流行,追求精美、纤巧、繁丽的妆容细节;相对繁华富庶、未遭受战争之灾的南方地区,则出现了一些夸张的流行时尚,去眉开额,另行在额间画眉的做法再度出现,且眉形也变作短促状。

小折枝花子

【蜻蜓花子】

陶谷《清异录》:“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金线笼贮养之,尔后上元卖花者,取象为之,售于游女。”

北苑妆

【北苑妆】

陶谷《清异录》:“江南晚季,建阳进‘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极可爱。宫嫔缕金于面,背以淡妆,以此花饼施于额上,时号‘北苑妆’。”

以上内容及图片均节选自《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书,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本文内容节选自《中国装束:大唐女儿行》一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原作者:左丘萌,绘者:末春;摘编:肖舒妍,编辑:青青子;导语部分校对:陈荻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书的种类 历史上的唐朝美妆潮流,野到你想象不到

相关:

不能出国旅行的日子,书就是你的机票不久前,新周刊九行“旅行家”栏目采访了旅行作家尼佬,和他聊了聊大流行时期的旅行(点击左边超链即可重温)。那时,尼佬刚走完一趟滇藏小环线,话题就围绕着这趟旅行自然展开,结果采访主题在聊天中不断延展,原计划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进行到了两个半小时。尼佬非常健谈,不仅谈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还聊到了阅读,聊到了写作,当然也聊到了他对旅行文学的看法。在路上的时候,尼佬多用Kindle或手机阅读App读书。他最近在微博..

阅读小说能够提高共情能力吗?心理学家这样说在自媒体变成大众拿起来手机就会习惯性地刷上一刷的阅读盛宴后,我们读到了比从前多得多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尽管阅读是为了获得知识,但是人们更容易对“给自己带来某种程度震惊”的故事(这也包括小说与艺术作品)投注更多个人情绪,然后基于这种情绪再发酵出大量的语言碎片。为什么我们会被别人讲述的故事打动呢,以至芮塔·菲尔斯基在《文学之用》中说,“震惊人的意识是一项费力的工作,绝非易事”。心理学家有他们的解释..

那些藏在唐诗宋词里的春色有哪些?以下文章来源于菊斋 ,作者任淡如本 文 约 4080 字阅 读 需 要 11 min周处《风土记》里说:“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杨万里《诚斋诗话》里说:“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翰墨记》里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光山县志》里说: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之说。但我们不须记得这..

简·奥斯汀:伊丽莎白是有史以来最讨人喜欢的书中角色1811年,东汉普郡五月的清晨,简·奥斯汀家的奥尔良李树正含苞待放。借着她的书信和亲人的回忆录,我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这位作家坐在她最喜爱的地方——靠近农庄大门的——一张胡桃木小多边桌旁,在一小沓稿纸上写作。一听到“吱呀”的开门声,她就迅速地收起了稿纸。这天,她的家人难得能给她一份清净,甚至安静。她娟秀的字迹涂满了一页又一页稿纸。她用笔蘸蘸墨水,执笔沉吟,草草写几笔又划掉、涂抹,然后再蘸蘸墨水。她写..

从兰波到瓦雷里,波德莱尔的继承者们自波德莱尔开启象征主义先河之后,法国相继出现几位杰出的象征派诗人,如“通灵者”兰波、“颓废”的魏尔伦、晦涩的马拉美,以及瓦雷里。他们继承波德莱尔的遗产,又通过个人探索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共同组成象征主义诗歌让人眩晕的多彩图案。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太胜,与他聊了聊波德莱尔的“继承者们”各自的特质、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与继承。采写丨张进01“叛逆”表现于语言的激进让·尼..

波德莱尔:年轻诗人的致敬让我害怕得像一条狗当我们站在此时此地回看波德莱尔,回看《恶之花》,就像一场溯流而上的旅程,我们由此回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端现场:一片新颖、茂盛且荆棘丛生的诗性森林,一个孤独、狂热又忧郁的灵魂。充满悖论的“恶之花”在巴黎长出,也只能在巴黎。大都市的繁华与荒芜、芳香与腐臭、光明与黑夜、希望与焦虑,共同容身在巴黎街头。波德莱尔迷恋地游荡其中,独自一人又被人群包裹。在这包裹中诗人警觉地睁大眼睛,在寻找着什么。“他寻找什么?..

叶嘉莹与顾随:师生情谊七十年葉嘉瑩在天津大劇院講座上講授古典詩詞师生情谊七十年叶嘉莹诸位老师、诸位同学:我非常高兴今天又来参加我们新年的晚会,同时还有我们两项奖学金的颁奖典礼。我今天想要讲一个师生情谊七十年的故事,因为今年是2012年。我出生在1924年,1941年十七岁考上了当时北平的辅仁大学。那时我们的系主任是余嘉锡先生,他教我们目录学,刘盼遂先生教我们经学史,陆颖明先生教我们声韵学,另外还有赵万里先生,他是王国维先生的学生,教我..

质疑观众,却又需要靠他们生存:罗兰·巴特眼中的先锋戏剧近日,一档戏剧类真人秀《戏剧新生活》让原本小众的戏剧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也让本就热爱戏剧的票友看到了戏剧更多的可能:离开华丽的布景、直面生存的压力、用最朴素的道具和最大胆的尝试打动人心。戏剧能带来新生活吗?60年前,罗兰·巴特就已给出过答案。原作者丨[法]罗兰•巴特摘编丨肖舒妍《罗兰·巴特论戏剧》, [法]罗兰•巴特著,译者: 罗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11月(点击书封可购买)01先锋戏剧之定义何..

严肃音乐:装逼之外,别无他用?世界上有那么多简单动人的声音,要那些艰涩难懂的音响干什么用?这是刘索拉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中的一句感叹。在故事中,一位叫森森的作曲系大学生苦心孤诣地探索现代派手法,想写出富有个性的杰作来,结果他的努力不但折磨了自己,也让乐手和听众的耐心备受考验。当他无意间听到有人弹出技法传统、谐美悦耳的曲子时,就扪心自问地说了这句话。这句话所追问的,就是那种深奥、小众的音乐创作究竟意义何在。当然,小说中并没..

一个单身男人的白日梦单身男人的白日梦世上最浪漫的人无疑是那些无人与之浪漫的人。正是在我们身处孤独、没有工作或朋友来干扰内心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爱情的精髓和必要性。整整一周时间电话寂静无声,每顿饭都是罐装食品,一边吃一边听着BBC播音员沙哑的毫无慰藉作用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描绘肯尼亚羚羊的交配习惯——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柏拉图曾声称没有爱的男人,就像一只仅有一半躯体的动物。在这种遗世独立的时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