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部长达40年的恶女编年史

2021-04-04 06:52:41 来源:网络

淡漠的原生家庭里,她是不被母亲喜爱的孩子。与聪明的弟弟相比,她资质平庸。想追求爱与幸福,却惨遭背叛、家暴……

理想是女性独立,为何现实却是女性贫困?

《绝叫》是日本新锐社会派推理作家叶真中显创作的推理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阳子在平庸懦弱的表象之下,隐密的跌宕、罪恶人生。该书揭露常被人们忽视的社会问题,深刻而引人深思,刻画人物思想的变化细腻而一针见血,以阳子的离奇经历,连缀了日本四十年来社会变迁的各种缩影,是日本近年来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推理小说。

《绝叫

著者:[日]叶真中显

译者:林佩瑾

版本:联合读创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7月


作者简介:

叶真中显,2019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首届角川学艺儿童文学优秀奖、第16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新人奖、第21届大薮春彦赏获得者,凭借《绝叫》一举获得多项奖项。

叶真中显作为新锐社会派推理作家,尤其擅长构架庞杂而不凌乱、宏大而不冗余的故事,他的笔触绝少煽情,只是淡而自然地给出赤裸的残酷。而细细读完全书,又会察觉作者那克制的悲悯。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铃木阳子死了,死在独居的公寓里。

正确说来,是铃木阳子几个月前死了。因为发现她时,遗体不但遭到屋内的十一只猫啃食殆尽,连猫也全数饿死了。铃木阳子显然是“孤独死”的最佳范例,但这名女子为何落到这步田地?她的亲人朋友同事在哪里?她的人生轨迹又是如何?……

一个庸常的人被命运裹挟,隐秘地走向地狱。一个更极端,却更现实的30+女性的故事。

它为何吸引人?

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推理·悬疑类top1!

日本现象级社会派推理小说,第二人称手法赋予读者极强的代入感。这是一部长达四十年的恶女编年史,堪称暗黑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罗翔老师推荐:“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日本的社会问题,日本40多年来社会变迁的各种缩影。”

泡沫经济、团块世代、孤独死、骗保案、职场PUA、3·11大地震……作者深刻披露了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事件,被读者评价为“日本社会阴暗面大全调查报告”。

怀才者的自怜是天鹅的挽歌,平庸者的崩坏是野兽的绝叫。

淡漠的原生家庭里,她是不被母亲喜爱的孩子。与聪明的弟弟相比,她资质平庸。想追求爱与幸福,却惨遭背叛、家暴……理想是女性独立,为何现实却是女性贫困?

同名日剧位居豆瓣“2019评分最高日本剧集”榜单Top10

《绝叫》抢先读 (节选)

阳子——

如果你的人生是爱情文艺片或少女漫画,或许山崎向你求婚时,你已迎向幸福快乐的结局。

但是很遗憾,即使白马王子出现了,人生还是得继续下去。

由不得你。

来到东京已过了五年,你独自迎接三十三岁生日。

2006 年 10 月 21 日。

无人庆祝的生日只是徒增岁数而已,跟一年里的其他三百六十四天毫无二致。

那天你一如往常,在西新宿办公大楼的办公室里接电话。

“搞什么啊!明明装了网络,为什么还是无法上网?”

头戴式麦克风耳机里传出嘶哑的怒吼声,语气咄咄逼人。

根据屏幕上的客户数据所示,对方是一位六十七岁的老先生。

你尽可能挤出柔和的声音,按照标准作业程序回答:“先生,请问一下,您的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是否有用传输线连接?”

“啥?什么线?我听不懂!”

怒吼会导致缺氧。而且,听的人比说的人更容易缺氧。

你觉得喘不过气。他到底在生什么气?

简直鸡同鸭讲。于是,你改变说法:“网络线的插孔上,有没有电话的图案呢?”

“电话?哦,这个?”

果然被你猜对了,出现“插了网络线却无法上网”的情形,几乎都是因为用户弄错了电话线和网络线的插孔。

网络客服中心接到的电话,几乎都是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

公司设计了一套详细的对应流程,只要照着顺序问,连你这种不懂计算机网络的派遣员工也能解决九成以上的问题。

你一边安抚着频频抱怨“听不懂”的客户,一边尽量避开专业术语,依序教他正确的联机方式。

你讲到一半时,时钟的时针指向六点的方向,办公室响起下班铃声。

你很想对着电话怒吼:“时间到了,剩下的你自己弄!”可惜你办不到,只好耐着性子继续教他。

六点十分,客户总算能上网了,却连声谢谢也没说,还抱怨道:“搞什么,很容易弄错吧!不会做得简单一点啊?”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你打从心里觉得累。

好不容易从怒骂声中解脱后,你试着深呼吸,却无法摆脱那股窒息感。一定是办公室不通风害的。

算一算,你在这个电话客服中心已经工作了超过两年。这份工作并不难,只要能跟别人说话,谁来做都一样。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打来电话的人有一半以上心情恶劣,其余的也都怒气冲冲,因此,它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工作。

由于公司已有一套制式化的应对方式,所以客服人员只能尽量转换心情,把顾客当成坏掉的收音机。

你摘下耳机,周围的嘈杂声钻入耳中。拉椅子的声音、敲打键盘的声音……有同事还在通电话。

公司占据了这幢大楼的一整层楼,在此设置了办公室与五十个有隔板的座位,平时约有四十名客服人员在线上服务,除了小组长一人外,其余的都是派遣员工或出来打工的女性。

你在计算机上输入当日的工作报表,随后从隔板内的置物柜里拿出包包起身离席,并对周遭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同事说了声“辛苦了”,然后走到办公室门口打卡,打道回府。

你走出办公大楼的门厅,马路斜对面有个红色的装置艺术地标。在人们约定碰面的地点,你常能看见这种象征人心羁绊的“LOVE”文字艺术。起初,你对这个时髦又新奇的玩意感到很新鲜,但看久了就觉得没什么了。

强劲的大楼风切变朝你呼啸而来。

你压住头发、缩起脖子以抵挡强风。

你依旧感到难以呼吸,连户外的空气都如此稀薄。

你快步通过人行道,走进地下连通道入口,它简直就像张大了口的巨大食人植物。

浅到几乎变成白色的淡绿色日光灯照亮长长的地下连通道,你汇入来自都厅的另一拨人潮中,朝着新宿站前进。

啵啵啵——你忽然听见了熟悉的水声。只见一只橘红色的金鱼从你前方那位穿套装的女人的长发中游了出来。

是小纯的鬼魂。

“姐姐,生日快乐。”

鬼魂发出啵啵声,笑着说道。

你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暗想“又来了”。

与山崎分开后,小纯的鬼魂便频繁地出现在你眼前。

难道小纯是在用他的方式,在你孤单的时候出来安慰你吗?或者只是心血来潮?

“姐姐,你以前也走过这条路,对吧?就是当天来回东京那一次啊。”

的确没错。当时你即将高中毕业,十八岁。今天,你变成了三十三岁,距那时已经过了十五年。

是啊——你在心里搭腔,默默走在路上。

其他人应该看不见金鱼鬼魂,随便回话恐怕会被当成神经病。不,或许打从看得见鬼魂的那一刻起,你已病得不轻。

“恭喜你实现愿望。”

愿望?

你不记得自己实现过任何愿望。

“有啊,你当时不是希望未来能在西新宿的公司上班吗?”

哦,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你一心向往东京,实际走访后,还是希望未来能在东京工作,能走在散发着未来科技感的西新宿街头,并在这里上班。

硬要说的话,大概算是实现了吧。

但是,在客服中心的隔间里度过被陌生人辱骂的日子,不在你构思的未来蓝图内。

“姐姐,他们都去哪里了?”

谁?

“之前在这里的那群人啊,就是住在新宿西口地下道纸屋里的那些人。”

原来那鬼魂说的是游民。

你开始在新宿工作后,过去曾震撼你内心的西新宿地下道中的“另一个新宿”就消失了。听说他们在多年前被政府一口气赶走了。

地下道的墙壁上布满了斜切成圆柱状的奇妙装置艺术,看起来很像爪痕,听说是为了不让街友在这里铺纸箱才做的。它和路面上的“LOVE”不一样,是用来驱逐人的装置。

无家可归的人们被赶到哪里去了?你当然无从知晓。

你匆忙地加快脚步,跟随人潮穿越不再撼动你心灵的地下道,然后通过了京王线新宿站的验票口。

一回神,那鬼魂已经消失了。

你从新宿搭乘京王线,约二十分钟后,在快速列车和急行列车会停靠但特快车和准特快车不停靠的杜鹃丘站下车,北侧出口外的单身公寓就是你家。

它位于调布市,你对这里并没有什么特殊情感,只是听说如果想租私铁沿线的房子,东京二十三区以外的房租较便宜,所以才租这里的。

你一如既往,在车站前的连锁便当店买了特价便当回家当晚餐。女性独自在东京生活,买便当比自己下厨还便宜,味道也不至于太差。接着,你在紧邻便当店的便利商店买了蛋糕和酒。

所谓的蛋糕,是切片干酪蛋糕;酒不是一般的啤酒,也不是气泡酒,而是俗称“第三类啤酒”的饮料。最近,因为修订酒税法的关系,气泡酒涨价了,第三类啤酒因此变得随处可见。你还顺手在书报区买了一本女性周刊杂志。

你回到无人等待的狭小房间内,吃着便当,随手翻阅着买来的杂志。

“年度特辑 新时代女性”这个单元攫住了你的目光。

约莫从一年前开始,“新时代女性”这个词变成了流行语,指的是三十岁以上的单身女子,她们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我也是新时代女性,你想。

只是我身不由己。

……

杂志上建议新时代女性最好买房,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买房是未来的保障,新时代女性必买!

你还记得以前红极一时的大富翁游戏,所有人一定会停在“结婚”那一格。新时代女性玩的大富翁,则从一开始就没把“结婚”设在人生的路线图上,人们必须停留的格子变成了“买房”。

以前的女人只要结婚,组织家庭,就能获得老年保障;现在的新时代女性求的是个人资产,具体目标之一就是买房。杂志上还介绍了一位五十八岁的单身女性会计师因为看好房地产会上涨,在东京有名的再开发地区成功买房投资的案例。

然而,你无法想象自己会在那一格停下来,因为你实在没有本钱买房。

三十岁以上、单身、独居——从定义来看,你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的条件。但为什么杂志上写的那些信息,对你来说却像另一个世界?

,暗黑版《被嫌弃的松子跳票 的一生》,一部长达40年的恶女编年史

相关:

经济学家的“登堂入室”|书评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经济学是介入现实世界最为深入的学科之一。但是,经济学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直扮演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者,事实上他们真正“登堂入室”也就半个世纪的光景。撰文丨吴晨《经济学家时刻》[美]本雅明·阿佩尔鲍姆 著苏京春、王睦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月经济学是介入现实世界最为深入的学科之一。而在现代世界,除了知识生产、传播,这种介入也是经济学家产生其影响力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沃尔克和..

克什米尔为什么被称为“小西藏”?关于克什米尔的争夺,焦点并不在于那些海拔动辄7、8000米的山峰,而在于能够支撑人类聚落生存河谷地带。问题在于,在现代国家概念形成之前,这些河谷地带已经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自然博弈、沉淀出了属于自己的原住民。图源.pexels如果不考虑这些原住民的属性和想法,单纯追求 将国防线推进到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 ,并试图通过扼守那些人际罕至的山口来捍卫一国领土的做法,在地缘战略层面是存在很大风险的。一个为大家所熟..

八九十年代的华语电影记忆由菲利普·肯普主编的《电影通史》按照年代顺序追溯了电影的演化,从早期的电影放映技术到多银幕影城的出现,直至如今的网络平台,展现了世界影坛的重要时期、主要流派和经典作品,并以电影的高速发展反观社会和文化的演变。本文截取了书中对80、90年代华语电影的梳理,提及了《黄土地》《卧虎藏龙》《一一》等烙印了一代人热爱与记忆的电影。80年代很少有人能料想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能够制作出享誉世界的原创作品。北京电影..

“这是什么屁挫折啊!”内向的大儿子、古灵精怪的小儿子,美丽娴雅的妻与温暖坚毅的母亲,还有一窝在屋里四处冲窜的狗儿,这是台湾作家骆以军的日常世界。在《小儿子》中,骆以军记录了他和儿子们的生活日课。面对两个性格迥异的小孩,他时而像同伴一般跟他们嬉戏,时而以父亲身份带他们学习、观看生活的各种面向。他以“废柴”的姿态祝福儿子厚道温暖,叮嘱他们要避免伤害别人,更要坚守自己的灵魂……我的爸爸·我的妈妈阿白(作家骆以军儿子)我的妈..

97岁奶奶绝色一生,被封人间国宝自动播放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2021年1月,《一色一生》一出版就刷了屏,豆瓣评分高达9.2,读过的人惊艳于这本书“破格的美”,更打动人的是作者志村福美传奇而励志的一生:三十二岁,离婚带两个小孩,为了谋生开始做染织,四十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六十六岁,被认定为日本“人间国宝”,九十岁,获有“日本诺贝尔奖”之称的京都奖,川端康成评价她的作品:“优雅而微妙的配色里,贯通着一颗对自然谦逊而坦诚的心。”用植物染的..

“复仇”是怎样成为中国民间情结的?“法”与“人情”之间的矛盾是现代人熟悉的。此处有意强调现代人,原因在于“人情”是在现代国家建制的过程中逐步被扫除的剩余物,妨碍司法程序正义。而当“人情”被警惕之时,其实也意味着它还在某些时刻展现着影响力。但是,这不是“人情”的全部内容。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法律观念转型之际,法学家梁治平以一种接近历史主义的方法进入古籍。譬如,在最初的神明裁判中,人们信仰神明并相信违背者遭天谴,审判可能得出符合..

维舟评《发明个体》:个人的觉醒促成“发明个体”的,不仅因教会强调个体自愿皈依、相信自己负有“照看灵魂”的职责,也在于西欧特殊的社会政治结构。如今,社会中心趋于瓦解,极大地解放了所有人,催生了多元社会,又使社会陷入价值的撕裂。不论好坏,现代社会有别于古典社会的最重要差别之一,就是“个人的觉醒”:人开始被史无前例地视为个体的存在,拥有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有这一哲学内核作为支撑,那么不仅无从发挥个人主..

猫:我对为人类做有用的事从来不抱热情● 小鸟在天空飞也不觉得可怜 ●在动物中,对人类而言,有像猫那样刚刚好的动物吗?大小真的刚刚好。不会太大不会太小,举起来不会太重,也不会太轻。摸起来的舒服感也刚刚好。不会太硬,不会太软,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触到那柔顺的毛,心情就会变得很平静。将手指在柔软的毛里潜来潜去,更是几近性爱般的快感,而且也不会大声吼叫,顶多只是轻轻地“喵”一声,无声无息地走过来。我觉得人类养宠物,是一种令人费解的自私。看..

古人放假没有三天游,而是回家洗头?回首中华千年璀璨文化时,你是否曾好奇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古代打工人有没有假期?他们假期都干啥?没有洗发露,古人怎么洗头发?凤凰网读书节选了《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一书中的部分章节,一起近距离观察古人的生活细节。01假期没有三天游,洗头才是正经事古人大部分不上班,只有政府官员等少数群体有假期,那他们的假期有多少天呢?先秦时期的文献有限,休假制度也无从考证了。但那个时代世卿世禄,官员都是世袭的,当官既是自己..

重返湘菜的历史现场:《皮锡瑞日记》与近代湖南饮食文丨尧育飞1900年前后的湘菜与今天面貌迥异,彼时的长沙人并不作兴米粉,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事是吃面。而湖南地区“秋风起吃闸蟹”的传统也并非最近三十年才兴起,一个世纪前吃蟹已是中产以上阶级的标配。以《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著称的近代大儒皮锡瑞(1850-1908)通过他数百万字的日记,为我们展示了100多年前不一样的饮食现场。▲皮锡瑞日记1鸭与蟹是必吃的食物鸡鸭鱼肉是湘菜餐桌的主角,但其间座次常常发生变化。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