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懂得报恩,才能遇到贵人

2021-03-18 02:46:03 来源:网络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描写仇恨的不朽经典,书中快意恩仇,好人报仇雪恨,恶人身败名裂、罪有应得。

而历经仇恨和报复,故事最终让人明白:

比报仇更长久和深远的,是报恩

世间的罪恶有多种,它们造成悲伤、痛苦、黑暗和仇恨。

然而,与此相对的报恩,却让人间洋溢更多温暖和成全。

懂得感恩、积极报恩的人,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终将回归灵魂的安宁,成就人性的美满。

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报恩。只有积极报恩,才是真正的感恩。人生苦短,报恩,给这三种人。

报恩,给渡你的人

佛说“普渡众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困难,濒临险境。这时,需要自渡,更需要能渡我们的人。

而这样的人,是千载难逢的贵人,亦是千金难求的恩人。冥冥中,他们让我们摆脱噩运、化险为夷。

在《基督山伯爵》中,身处险境的主人公就是因为遇见这样一个关键的人,得以扭转命运。这个人,让他穿越生命和人生的迷雾,获得重生。

正直、善良的年轻水手唐泰斯,因为小人的嫉妒惨遭陷害,被置于孤岛中暗无天日的地牢。

当他绝望无助,准备绝食而死时,隔壁牢房的一位老犯人,却正日夜偷挖地道,准备越狱逃脱。

老犯人不甘屈服的精神给他强烈震撼,困境中有了同伴,更重新燃起他生存的希望。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老犯人本是个博学的神甫,他将毕身才学传授给唐泰斯,并帮助他分析指出了陷害他入狱的几位恶人。

他们共同开挖地道,终于挖到出口。一切准备就绪时,老神甫却突然中风。

千钧一发之际,唐泰斯放弃了逃脱的机会,选择留下来陪伴痛苦中的老人。老人弥留之际,道出一个惊天秘密:

在基督山岛上,他埋藏了一堆宝藏。

而神甫的死,也让唐泰斯得以利用偷天换日之计,钻入裹尸袋,被扔进滔滔大海,终于逃出生天。

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的。绝境中,老神甫给唐泰斯带来希望和指引。

正因这份珍贵的帮助,唐泰斯不忘感恩和报恩。

面对老神甫几次旧疾复发,都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而老神甫也在临终之际,作为回馈,把自己所有的财富留给年轻人。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这份报恩,让唐泰斯获得巨大财富和绝佳机会,从而为后续的生存和复仇做出充足的准备。

相反,如果他忘恩负义,丢下垂死老人独自逃命,命运不知是怎样的可能。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无论任何时候,秉承这种美德,终会得到正义和安宁,收获好运或奇迹。

韩信少年贫寒、无以为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得遇“漂母”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一朝功成名就后,始终没忘一饭之恩,最后以千金相赠。

晋文公流亡楚国,楚成王待以国君之礼。一朝掌权后,两国交战,为报礼遇之恩,果然退避三舍、信守承诺。

《醒世恒言》有云:“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人生如海,茫茫黑暗中,是谁给你勇气、渡你前行?

报恩,给渡你的人。

报恩,给帮过你的人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世事多变,人心难测。

当你身处逆境,能真正伸手帮助你的人,值得珍惜,需要报恩。因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没有什么理所当然。

无辜的唐泰斯,在牢狱苦熬了十四年。而在这期间,父亲年迈体弱,无人奉养,处境艰难。

就在这时,曾经赏识并提拔他的雇主莫雷尔。

冒着政治风险多方施以营救,并接济、照顾他贫病交加的老父亲。

在其最终离开人世时,还慷慨地为他付清所有房租和丧葬费,处理好后事。

对于一个经年不见踪影的老部下,没有任何联系,不需任何请求,仅凭着昔日的信任和情谊,体恤孤老。

这样的善行和对弱者的怜悯,令人动容。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何况这样的大恩?

冒险出狱并获得巨大财富的唐泰斯,得知父亲情况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报恩。

于是,当恩人濒临破产、举步维艰,甚至走到举枪自杀的地步时,他以一封信及一张二十万支票的方式,及时拯救了恩人。

而当恩人的儿子遇到艰险时,他再次挺身保护,并施以援手。

直到最后,当完成复仇大计时,他把大部分财富,仍然留给了恩人的儿子。在他心中,比起曾经受到的恩惠,自己的付出,还嫌不够多、不够深。

孔子云:“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再深的仇恨,总能沉冤得雪、一笔勾销。可恩情却最触动人心,无论怎样回报,似乎都无法还清。

常言道,欠什么,都不能欠人情。伤什么,都不能伤感情。因为,人情和感情直通心灵,它无法计算,无法衡量。

只有感受到这份深情的人,才会懂得和珍惜。

那些困境中朝我们伸出的手,总是那样温暖,令人感动,让我们相信世界美好、人间值得。而用行动去感恩、报恩,才会让爱继续流动、继续循环。

《你好,李焕英》火了,而彻底火了的贾玲,也直言自己的逆袭和成功,要感谢人生中的贵人:母亲、姐姐,还有师父冯巩。

这部饱含真情实感的电影,是贾玲对母爱的回报,对姐姐的交待,对师父的汇报。

网友纷纷指出,曾经,冯巩是贾玲的贵人,而如今,贾玲又成为张小斐的贵人。

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

报恩,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爱的表达和交换。报恩,给帮过你的人。

报恩,给爱过你的人

有句话这样说:“人生再多苦痛,只要有一个所爱之人,就没有白活。”用心爱过你的人,便是你此生最大的幸运。

唐泰斯和恋人一度走上婚礼的殿堂,却因突如其来的冤假错案,生生被拆散。

多年之后,曾经的爱侣终于相见,却又注定了另一场恩怨。

唐泰斯被迫要和对方的儿子,进行一场决斗。

想到多年前的深情,他听从了昔日恋人的苦苦劝告,不要伤害她的儿子。

可是,决斗就是有生死输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既然答应了不伤害对方,那么势必自己就要受死。

为了这份曾经的恩爱,唐泰斯决定放弃复仇、毅然赴死。

在漆黑的地牢中,痛苦地度过了十四年的时光,积累下来的深仇大恨,最终还是敌不过一颗曾经热恋过的心。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爱过我们的人,要报恩,因为那是面对曾经最真的自己。

与此同时,当这位儿子惊闻真相后,却在决斗前一刻,虔诚地放下武器,向唐泰斯跪拜致歉:

“感谢您,没有更进一步伤害我的父亲!”

原来,他的父亲正是数年前陷害唐泰斯的仇人。

真情换取真情,懂得感恩的人,灵魂都是相似的。一场刀兵相见的决斗,在报恩和感恩之间,化于无形。

岁月可以错过很多人和事,可是,曾经的真心和真情,却会保存在记忆深处。即便无缘相拥、相守,可彼此的付出,早已镌刻于生命。

然而,世界有多么复杂,就有多么不同的人。

类似的境遇,有的人却不懂感恩,生生地伤害了别人,更毁灭了自己。

故事里陷害唐泰斯的三位恶人,无一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最终的结局不是疯了、傻了,就是家破人亡、钱财散尽。

其中一位恶人的私生子,刚刚降临人间,就被生父放入冰冷的铁皮箱内,残忍地埋藏于花园一棵大树下。

命悬一线之际,被仇家发现,并被好心收养。可长大后的他,却自私放荡,桀骜不驯,害死了辛苦抚养他长大的养母。

侥幸生存的弃儿,却成了杀害恩人的刽子手,最终作茧自缚、锒铛入狱。

西方哲人说:“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忘恩负义的人,忘却和偏离了人最重要的本性,就是感恩和报恩。”

恩情就是爱,爱我们的人有很多,他们是父母、师长、伴侣、朋友、同窗等等。养育之恩、教育之恩、提携之恩、救助之恩……

然而,面对这种种深情,我们是否学会珍惜、积极回应?

古有王佐断臂,报岳飞识才之恩,伯牙摔琴,谢知音之恩,更有缇萦救父、黄香暖席、卧冰求鲤,报养育之恩。

没有人,不活在被爱的恩情中。没有人,不需要报恩。报恩,给爱过你的人!

《基督山伯爵》言:

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够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的决心的人,才能懂得活着有多好。

而从不幸到幸福,从濒死到生存,交织着多少爱恨纠葛、恩怨情仇。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诚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恶的人,终将付出代价。

而面对磨难,面对仇恨,人总会慢慢疗愈。但若执着于仇恨,会偏离生活的正常轨道。

若沉迷于复仇,会折磨别人、伤及无辜、耗损自己,错过太多的风景。

只有报恩,及时的报恩,才能更加充实和升华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不留遗憾,不留悔恨,对得起,那些曾经把我们放在手心的恩人和好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言:“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之年,我们更应珍视和报答:

曾经在困境和绝境中,给我们指引,让我们重生,渡化我们的人;

曾经为我们保驾护航,在逆境和窘境中帮助我们的人;

曾经深爱我们,温暖和感动我们的人。

有生之日,让我们做更有价值的事。珍惜时光、感悟美好。不为报仇,只为报恩。

,《幸运糖果屋 基督山伯爵》:懂得报恩,才能遇到贵人

相关:

春天读书,陷进去了一年之中,春天最好,世界洗去灰色,渐渐丰富起来。在这个时节,读一读书,让自己和世界一起丰盈、蓬勃、舒展。1.《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人物辞典,酝酿四十年的现代文明启示录。从阿赫玛托娃到茨威格,人类历史上闪耀的群星在这里重新建立联结。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

“殊死搏斗”或“虚张声势”:动物繁殖斗争图鉴当一只动物被天敌逼入绝境,它会奋起争斗。这可能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不过,同一种动物之间的个体斗争其实才最普遍,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春天这一繁殖季节。二十世纪生物学家尼可拉斯·廷伯根在行为科学奠基之作《动物的社会行为》将其称为“繁殖争斗”,并作了开创性的发现和探索。以下内容经华夏出版社授权节选自《动物的社会行为》一书。摘编有删节。尼可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1907-1988),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与鸟..

从B站学习直播到CoStudy,抱团自习何以流行?学习当然是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在学习,也就是在“自己学”,但是,学习却又经常是在群体中完成的。从离开家门进入教室那一刻起,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就在和其他人一起朗读、复习,即便放学回家,也可能会去同学家做作业。这是一种共同记忆。到了大学,到图书馆似乎才可能静下心复习,不然“缺少学习的氛围”。如果已经毕业工作,报名参加各类技能考试、考公,也可能会感叹“缺少学习的氛围”。大概为了营造这样的氛围,当直播兴起时..

《红楼梦》中只出场一次的元春,为什么如此重要?元春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位被正面塑造的宫中女性,对她的直接描写,小说中只出现两回。这位宫闱深处的女子与读者仅有“一面之缘”,却在千万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悲叹。元春。来源/87版《红楼梦》剧照高贵荣耀的皇妃人生几何,她悲从何来?元春:贾家的好女儿元春生于大年初一,其生日和贾府的太祖太爷同日。“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红楼梦》第2回)开篇只知元春早早便入了宫,没有更..

三十岁那年,我出家了野村馨是一个三十岁的小伙子,在设计公司上班,每天觉得身心倦怠、前途渺茫。突然他决定到以严厉著称的永平寺修行,在一日日的苦修之中,荡涤内心的欲望。一年后他重返职场,在通勤的电车上完成了这本回忆录《云水一年》。关于出家,从起心动念到变成一股决心,并没有经过多长时间。“我要去永平寺了哦。”在爸妈家的餐桌上,我一边吃晚饭一边对他们说。“是吗,什么时候去?”对我所谓“去”的意思完全理解错误的妈妈,用那种好..

周国平:名利也是一种贫穷“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01独处的充实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待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

《西游记》最残忍一幕,读懂已不再少年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部西游,一路走一路不同的心情。就像吴承恩在《西游记》的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小时候把西游记当喜剧看,长大后才读出它的悲剧色彩。这尘世最擅长磨平疏狂者的傲骨,斩灭叛世者的孤狂。再离经放纵的人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这,就是“成长”。从前只知紧箍咒,如今方懂成长难孙悟空是女娲补天石经百世蕴灵育的石猴,生性潇洒任性爱自由。后来孙悟空拜..

打零工,会是打工人的新选择吗?由于疫情的影响,关于就业困难的普遍焦虑情绪被进一步加剧,零工经济随之被推到人们眼前,很多人都觉得生活在一种隐隐的惶恐之中,必须要搞些“副业”,学些“技术”,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人才市场里生存下去。虽然在此之前,零工经济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快递行业、外卖行业......但只有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我们才能多少彼此共情,意识到所谓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在现实面前是多么脆弱。疫情对人和产业的影响..

死亡与出生很像,既不惊悚,也不痛苦我们如何理解与面对死亡?又如何与即将离世的亲人告别?这些是每个人必将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常常难以直面与探讨的话题。尽管有越来越多触及死亡教育的书籍面世,但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安宁疗护”“姑息医疗”等专业医学词汇依旧是相对陌生的概念。《好好告别》的作者凯瑟琳·曼尼克斯长期从事临终关怀与姑息医疗工作。1993年,她开创了英国专为临终患者提供助死服务的认知行为治疗诊所。在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帮助了上千..

重读《第一炉香》:张爱玲是如何书写残酷青春物语的?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 ,因为被许鞍华搬上了大荧幕,被大众所熟知,它讲述了从上海来到殖民地香港读书的少女葛薇龙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交际花”的故事。在首次发布的预告片中,弥漫着浓浓的南国风情,勾勒出张爱玲笔下错综复杂的情感浮世绘,伴随着一阵悠扬伤感的音乐,葛薇龙、乔琪乔和梁太太等人物一一亮相。在这之前,关于《第一炉香》就曾在读者与观众中掀起了一番争论,一次是葛薇龙的扮演者马思纯在微博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