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宝贝日记”:谁来记录?有什么用?

2021-02-21 16:13:55 来源:网络

本 文 约 209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谁为故宫写下了无数“宝贝日记”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侵略者大摇大摆地来到圆明园和颐和园,肆无忌惮地把宝贝全都搬回了自己家。 经过英法联军的洗劫之后,原本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变得满目疮痍。 光颐和园的乐寿堂就有几千件文物被破坏或丢失,剩下的只有一只四条腿的铜炉和一个盘子。

那么,人们是如何知道乐寿堂丢失了多少宝贝的呢?

原来,有一本叫作《乐寿堂陈设清册》的册子清楚地记录了乐寿堂原本有哪些摆设和收藏品,人们查看册子上的资料便知道哪些东西丢了,而这本册子的作者便是内务府的大臣们。

内务府不但要照顾皇帝一家的生活,还要照顾不会吵也不会闹的文物,管理紫禁城里各种精致家具、装饰、钟表等琳琅满目的宝贝。虽然宝贝们没长脚也不会跑,可故宫整整有72万平方米,里面的宝贝多得就像沙子一样,内务府的大臣们该怎么管理这些大大小小、摆放在不同地方的宝贝呢?

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内务府的大臣们会为宝贝们写“宝核档和日记档”。这些“日记”数量庞大,光现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就有一万多册。

原始档是记录殿堂里陈设物品的原始清单,内务府的大臣们会记录不同殿堂里都住着哪些宝贝。

复核档是原始档的“兄弟”,当大臣们发现殿堂里的宝贝搬了家,便会把宝贝流动的情况写成标签,粘贴在原始档的下面。

日记档就是殿堂里宝贝的日记,从开始写日记起,大臣们会一直记录某个宫殿里宝贝变动的情况,有些日记会跨越好几十年,甚至还跨越朝代。

而皇宫里的宝贝有不同的种类,字画、家具、漆器、佛像、青铜器、玉器、钟表等应有尽有,内务府的大臣们因为怕把宝贝们弄混了,因此还把“宝贝日记”分门别类地记载。

“金瓯永固”杯

皇帝的宝贝数不胜数,甚至连紫禁城也装不下,在北京的皇家园林里也藏着珍贵的文物。内务府的大臣们还为北京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颐和园,以及畅春园里的寺庙、斋房、楼宇等写下了“宝贝日记”,《乐寿堂陈设清册》便是其中一本。

皇帝的宝贝还不仅仅放在北京,有的宝贝还待在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里,内务府的大臣们还要为这些宝贝写“宝贝日记”呢。

清朝的皇帝非常喜欢出宫巡视,他们也要随身带一些“宝贝日记”。这些“日记”就叫内务府陈设档,有原始档、复贝,在路上随时把玩。皇帝出了宫住在行宫里,跟着他出宫的宝贝们也住在行宫里。内务府也会为皇帝的行宫写“宝贝日记”。

“宝贝日记”不但受到内务府大臣们的重视,即使到了现在,历史学家们依然把“宝贝日记”当成珍贵的资料。他们通过“宝贝日记”不但能研究清朝皇帝们的生活,还能清晰地知道各个宫殿里曾经有什么摆设。

[清]郎世宁,圆明园铜版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皇家文物被大量损毁抢夺,遗失海外。珍贵的“宝贝日记”成为我们考证和追索海外遗珍的一手资料和有力证据。那些偷抢我们宝贵文物的人,就无法抵赖了。

给宝贝建一座大房子

在故宫金碧辉煌、红墙金瓦的宫殿群里,隐藏着一座灰脑袋的西式洋楼。它就是神秘的宝蕴楼。

宝蕴楼

那么,宝蕴楼究竟因何而建?谁住在里面呢?这座洋楼的故事,还要从清末的一场大火说起。

这座洋楼在西华门旁、武英殿的西面。之前那里坐落着咸安宫,康熙年间曾经设官学,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教室,后来成为皇太后、妃嫔等居住的地方。然而在清末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却把咸安宫烧成了灰烬,只剩下南面的咸安门得以保存。

1912年,清王朝成为历史。虽然清朝的皇帝已经失去了天下,但成千上万件的文物还被藏在宫里,有一些文物还被收藏在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北洋政府也打起了这些宝贝的主意。

北洋政府的内务总长朱启钤对当时的总统袁世凯说,希望能将沈阳故宫及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都运到北京来。袁世凯觉得主意不错,便派人前往承德和沈阳把皇家的宝贝运来。这些宝贝中,不仅有“弱不禁风”的瓷器、笨重的铜器、古老的书籍字画,还有精美的珠宝。人们把宝贝们统统都装在了一个个大箱子里,没想到整整装满了3150个箱子,宝贝的数量多达23万件!

宝贝们浩浩荡荡地上了路,这时官员们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宝贝到底该放在哪里呢?

这下官员们慌了,这些东西可都是文物,不能随随便便放置,要在哪里为宝贝们找个家呢?他们想到了咸安宫的废墟,想着不如在那里盖一座大库房,专门来存放这些文物。

于是,技师和厂商们便开始设计、画图,在1914年6月开始动工修建。经过一年的时间,故宫里和周围环境最格格不入的一座楼宇诞生了。因为这座楼是用于存放各种宝贝的大库房,人们便取名“宝蕴楼”。

故宫里的建筑都会在屋檐下悬挂匾额,匾额就像建筑的牌子一样。可宝蕴楼长着一副西方人的脸孔,没有长长的屋檐,那宝蕴楼的匾额到底该挂在哪里呢?

原来,建筑师们在宝蕴楼大门的上方,设计了一处小阁楼,小阁楼有着尖尖的脑袋,就像女巫的尖帽子,十分明显。“宝蕴楼”匾额就镶嵌在阁楼的墙上。而在阁楼的壁柱上,还设计了四对卧着的狮子陪伴着匾额。

宝蕴楼建好了,原本被分散存放的文物,再一次聚首一堂,宝蕴楼也因此成为存放宝贝的“大宝库”,里面收藏着许多宝贝。

玉羊首提梁壶

到了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中的文物也一个个地被移到各个展厅。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宝蕴楼曾经是文物的“家”,后来,人们也对宝蕴楼进行了修缮。

,故宫里长江多长 的“宝贝日记”:谁来记录?有什么用?

相关:

周冠宇夺亚洲F3锦标赛年度总冠军【周冠宇夺亚洲F3锦标赛年度总冠军 】北京时间2月20日,2021国际汽联亚洲F3锦标赛 在亚斯码头赛道圆满落幕。杆位起步的中国车手周冠宇,自始至终保持领先,最终以一个冠军完美收官,并且以总分257分,一举夺得2021赛季亚洲F3锦标赛车手总冠军,收获18个超级驾照积分!恭喜@车手周冠宇

少年情事老来悲:匆匆分手不再相见,成为一生的遗憾能够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能够被抹去的爱情,未必称得上爱情。爱情很短,遗忘很长。自号“白石道人”的南宋词人姜夔,二十多岁时,在合肥邂逅过一段短暂的爱情。他们曾同游元宵灯节,阔别近二十年,他依旧如期想起。公元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仍然未仕,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靠卖字和朋友接济度日。是年春节,他连写数首《鹧鸪天》,将少年情事老来况味,尽付一阕阕词曲。撰文 | 三书01诗鬓无端又一春/ /《鹧鸪..

七大姑与八大姨:中国人复杂的亲属称谓是怎么来的?正月里头走亲访友,如何称呼长辈疏忽不得。许多中国孩子在学说话时恐怕都曾为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属称谓晕头转向——中国亲属称呼非常复杂,英语世界用“uncle”指代的父辈男性亲属,在中国就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五种称谓;“cousin”的概念更是涵盖了汉语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这八种情况。中国人为什么会发明如此复杂的亲属称谓呢?汉语言研究者郑子宁在《东言西语》一书中指出,..

《刺杀小说家》:杀死那个理想主义者距离双雪涛辞掉银行柜员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已经十年了。今年将有两部根据他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上映,一部就是即将在今天后春节档公映的《刺杀小说家》;另一部则是悬疑要素和东北元素都很突出的《平原上的摩西》。从世俗角度来看,双雪涛似乎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了,但他却在前几天的采访中说:“‘成功’这个词用在作家身上很奇怪,我觉得还是活下来了,以作家的身份活下来,而且基本上是相对自由的,以自己比较..

武汉实体书店海外展业 新加坡卓尔书店开幕沁人心脾的书香,从江城漂洋过海到狮城。2月8日,卓尔书店新加坡店盛大开幕,将为这座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增添新的人文色彩。伴随首家海外店开业,卓尔书店首次走出国门,为海外华人及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经典书籍,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汇交流。卓尔书店新加坡店位于繁华的新加坡乌节路德丰广场,共两层,总面积433平方米。一楼是咖啡吧与儿童读物空间,二楼是文学、艺术、历史、工具书和畅销英文书,此外还设有小画廊..

出租屋里的流动图书馆:一个不算成功的成长实验两年多来,流动儿童浩哲几乎每周都会从mini图书馆借书,书里装着一个连父母都无法为他描述的世界,陪着他在远离家乡的出租屋里漂流。出租屋闷热幽暗的楼道里,8岁的浩哲跺跺脚,踩亮了楼道里的灯,走到书架前——这是他每天都要光顾的“mini图书馆”。他扫了一眼这个四层的书架:平常每周都更新的书半个月没换过了。浩哲有些失落,马上进入三年级,他的个子窜高了,看书的胃口也变大了——一个晚上就能翻完两三本。看到书没有更..

杨贵妃一曲胡旋舞,梦回敦煌飞天本 文 约 7330 字阅 读 需 要 20 min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何为飞天金庸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佛陀诞生,前来祝贺的“来宾”中就有“天..

《数据要素领导干部读本》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2021年1月30日,《数据要素领导干部读本》出版座谈会在线上举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广东省潮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晓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

我们的问题不是自我太多,而是没有自我近期,诗人惠特曼最著名的长诗《自我之歌》中译版出版。《自我之歌》是惠特曼对“自我”最丰沛恣肆的一次袒露和歌颂。2019年是诗人诞辰200周年,曾引发了一轮对惠特曼诗歌遗产的新讨论。《自我之歌》也让我们对惠特曼的理解更加立体与深入。北京,197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个14岁的孩子在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文艺晚会上听到一首诗,让他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兴奋”,从此他的生命状态改变了。那首被人艺演员周正朗诵的诗出自沃尔特·..

《情人》作者杜拉斯: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的作者,《奥蕾莉娅·斯坦纳》的导演,被称为横跨文学与电影的“作者导演”。但她却始终认为,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本文节选了《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的译后记和部分章节,以展现她的电影观、文学观。图片亦来自该书。《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