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还有人在爱着全人类,真好

2021-01-29 05:28:38 来源:网络

今天忍不住和你分享一封看理想读者的来信。

这是她听了杨照的新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资本论及其创造的世界》之后,一段有感而发。

在信中,她提到的许多不解与困惑,也是我们长久以来对这个世界留存的疑虑,幸运的是,她从节目里找到了自己的解答方式。

听完马克思和《资本论》,她选择站在了许多我们近乎习以为常的不公的对立面,去反思、去自省——在今天,这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勇气。

希望这份勇气,也能给予你些许温暖的鼓励。如她在信中所说,知道自己身后还站着这样一位智者在坚持着公平正义,感到一种无条件的爱与安全,“知道还有人在爱着全人类,真好。”

✉️ 来信者 | 灰老母

我依然能记得许多儿时对这个世界的疑惑。

为什么一位农民伯伯千辛万苦种出来,再跋山涉水背到市场上去卖的一背篓白菜,只能卖几块钱甚至几毛钱,而随随便便商店里一颗不怎么好吃的劣质水果糖,就能轻松抵上这个价格?

为什么那些辛苦劳动干脏活累活的人却要自愿显得比那些不怎么辛苦劳作、不用干脏活累活的人更卑微?为什么物会以稀为贵,一件明明很好的东西仅仅因为量多易得就可以不再被珍视?

我知道孩子的眼光是短浅的,但在一个漫长、封闭、匮乏的童年,我只能根据眼前所见想些有的没的。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看人劳动,不管是家里的大人切菜做饭,还是邻居老奶奶砍猪草,或是司机师傅开车,爷爷编竹篓,我都能看得如痴如醉,我觉得他们的手和动作都好看极了,但他们的劳动成果却常常低廉到可怕,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也会时常惊叹一些寻常事物,比如马路和建筑,我惊叹劳动者们是怎样建出那些我走也走不完的马路、看也看不过来的建筑的,我光是走一走看一看都累到要死,他们却要一步步地造出来,这是何等的厉害,可是,他们为什么却还在过着苦日子?

这类观看和疑惑并没有因为长大而消失。

大学毕业后我去过一家大公司工作,公司里地位最低的是干体力劳动的同事,每次看着他们娴熟的打包动作我都会自惭形秽,自己何德何能就要在某个层面上高于他们?我的大部分工作不正是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所说的“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么?

我还不能理解理发师们为什么不直接在技艺上收高价,而要以卖药水的方式来赚钱,保健品推销员为什么不直接在给与关怀这一点上收钱,而要把自己的付出全部加到没什么用的保健品上售出,成绩不好的学生为什么就要去学艺术——学艺术难道不是更难吗?

曾经看过一位古董爱好者写自己买古董的心路历程,同样一件古董,当他认为这是真品并以真品价格买到后就越看越爱,觉得好看极了;当他怀疑是高仿品,面临可能卖不掉时忽然就越看越不好看了,甚至憎恶起来。看完我完全惊呆了——他的审美怎么可以就这样轻易被价格操纵了?他自己知道吗?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总有些显而易见的如同大象般庞大的别扭,但也如同房间里的大象般似乎无人在意。我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为这些别扭感到别扭,但这些东西却像被流放了一样,只能长久地盘旋在心里。

尽管后来的我知道了市场经济,知道了历史发展阶段,知道了阶级……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让我放下这些几乎是天然生成的疑惑和天然感觉到的别扭,甚至还因此而听不太懂经济学究竟在讲什么——我总觉得那后面有个很大的前提没有被交代。

可以说,我几乎是含着热泪听完杨照解读马克思和《资本论》。原本以为只会听到天纵英才的格局与思想,却没想到还有极其诚挚的爱。

马克思交代了那个我想知道的前提,让我儿时对世界那些无处安放的疑惑一下子全有了着落。

听完这个解读后,我结结实实地松了一口气,一度我准备相信不公正就是天经地义,剥削和压迫就是理所当然,弱肉强食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但马克思明确而坚定地说不是的,习以为常不等于真理,我们应该去了解里边隐藏着的难以让人察觉的阴谋和盘算,而不是被无端PUA。

他倾尽一生去分析人的异化,分析资本的形成,分析价格如何影响需求和欲望,分析劳动者如何被无形地贬低……就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劳动,而不是被异化,沦为工作和消费的机器。

他的出发点和视野不是某个阶层和某一部分人,而是所有人。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指点下,我明白了原来西方经济学的起点就是不探讨价值只探讨价格,明白了经济学出现的前提正是资源与欲望的不匹配,明白了只有劳动创造价值这点才毋庸置疑,明白了西方资本主义原来早就发现了需求可以创造并深谙此道。

我还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在听说国外的劳动者不满意就可以罢工时,会想拍手称好;在听说芬兰、爱尔兰的教育并不提倡竞争时会想拼命点头,也知道了为什么曾经的那些疑惑一直得不到解答——因为我是在一个理所当然的世界里拼命找这个世界以外的东西,这就如同在庐山上找庐山,在地球上找地球——当然不可能找到。

他甚至还解释了伊甸园和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象征意义,这简直是惊喜,因为我一直很好奇这个故事究竟在表达什么。

我一口气听完了目前所出的所有二十八节音频,中途有好几次因太过激动而不得不停下来平复一下心情。

我想起了自己去争取加工资时的胆怯,面对老板用数据质疑时的自我怀疑,因无法完美完成工作时的无尽沮丧——那都是我作为劳动者对自己无形的贬低,而我并不自知,甚至还在为没有彻底奉献自己而懊悔。

我也为评论区的许多质问感到愤怒。世界就是如此吊诡,为弱者发声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弱者的支持,相反,许多弱者会因为认同了强者思维转而去攻击那些为他们说话的声音。

真理所带来的不适让他们身处弱者的地位却主动为强者辩护,以此获得自己成为强者的虚幻的快感。

马克思的主张当然是天真和理想的,你可以说他太超前不适合现状,但你不可以说他浅薄、说他妄想、说他无用。

我没能幸运地出生在一个更自由更发达的社会里,我势必还要参与到马克思批判的资本和市场经济中,但当我知道我的身后还站着这样一位智者在坚持着公平正义时,我感到的是一种菩萨般无条件的爱和安全——知道还有人在爱着全人类,真好。

,知道还有人在爱着全人java爬虫 类,真好

相关:

郑振满:民间历史文献与经史传统作者= 郑振满,厦大历史学系教授民间历史文献是普通民众使用的文字资料,似乎与“文史哲”传统相去甚远,难以登大雅之堂。不过,我们从事民间历史文献的教学与研究,总是觉得其中有一套通用的话语系统,来自于源远流长的经史传统,或者说是中国本土的文史哲传统。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史传统,实际上也就不能真正读懂民间历史文献。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史哲传统 (经史传统)同样可以作为研究民间历史文献的方法。我在这里..

专访马德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理解经济在当下,“工业革命”已经是一个被扫进博物馆的古老议题。但其实,算下时间,它距今不过两百年,在人类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而也就是在此期间,它被注意的程度在加速下降。而事实上,工业革命在经济史上是一个并未说尽的中心议题。它颠覆了生产的动力机制,塑造了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同经济体被拉开差距,形成一种“大分流”。追赶型经济体随后产生。经济学家马德斌把中国作为根本的方法,回到“大分流”前的中国和欧洲,比较工业..

在自足的北欧社会,宗教和世俗如何回应人生问题?北欧,作为我们社会文化的他者,不断凭借其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发关注。一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的预测,挪威、丹麦、冰岛、瑞典、芬兰的人均GDP均占据全球前十五,北欧各国优渥的生活水平及稳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各国学习效法的目标。另一方面,北欧的人文内核也在多个层面引起热议,比如,在巨大的社会交往压力下,不少年轻人也自诩为“精神芬兰人”以表达自己的“社恐”属性。《芬兰人的噩梦:另..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妙玉?妙玉,作为十二金钗正册在列的姑娘,无疑是最特别的那个。她既不是贾府的妯娌亲故,也不是贾府的座上客,她不是主人,也不是仆人,她是与红尘往来最格格不入而遗世独立的存在。妙玉的判词写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因生来就有的病带发修行于佛门而从此远离世俗,可妙玉终究也不是僧人,所以她非僧非俗却又似僧似俗,“云空未必空”。而她的曲词竟叫“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村上春树轻飘飘?从《弃猫》看村上的历史书写与现实批评撰文 | 董子琪编辑 | 黄月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最新的散文《弃猫》中,作者以平实的笔调回忆了父亲的生平以及村上家族的历史。村上春树的父亲村上千秋是京都市一座名为“安养寺”净土宗寺院住持的次子,自其懂事起,大正民主和平时期便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昭和的经济萧条时代。其后不久,日本社会又陷入了中日战争以及二战的泥沼,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村上千秋在混乱和贫困中艰难求生。《弃猫》[日] 村上春树 著 烨伊 译..

在赐予知识之前,请先赐予我爱情吧《深海的鱼群》(节选)文/森见登美彦学长旧书市之神啊,在赐予知识之前,请先赐予我爱情吧。我和 旧书市犯冲。如果在旧书市徘徊太久,一定会偏头痛,变得悲观、自虐、心跳加速、气喘吁吁,最终引发自体中毒。就算回到住处,也会梦见自己被玲珑有致的美女绑在手术台上,被迫吃掉裁好的平凡社版《世界大百科词典》。所以,一到举办旧书市的季节,我肯定烦闷不已。因此暗下决心,今年绝对不去。然而,到了最后关头,我却陷入了不..

什么是交换秩序?从当下回到古代中国的“通功易事”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有秩序”似乎往往意味着“次序分明”,在那里,没有不确定性,所有人和事物各就其位,遵循等级,让一切都可预测、可把握。而纵观人类历史演进,还有一种交换秩序,它意味着自发的劳动分工、知识分工和观念共享。下文内容经海南出版社授权节选自《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一书。摘编有删节。原作者|冯兴元摘编|罗东《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冯..

林徽因名字里居然隐藏着“招弟”的含义?有一次写林徽因,有人问:你一会儿写林徽因的弟弟林恒,一会儿写林徽因的弟弟林桓,林徽因的弟弟到底是林恒还是林桓?“林恒”“林桓”这两个名字太相近了,很容易写错,但是这次没错,林徽因有两个弟弟,一个叫“ 林桓 ”,一个叫“ 林恒 ”。林徽因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 林暄 ,一个叫 林煊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两对双胞胎呢。林徽因兄弟姐妹们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一人一段典故,这里说说林徽因兄弟姐妹们的名字。..

科学和幻想理不清的童书,我建议不要买前一段时间,我带几个朋友的孩子们一起读了《野兽国》的故事。分享之后,一位妈妈问到了一个问题,我感觉很有代表性。她说:“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书里的人和故事都是编出来的,是幻想的,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吗?”比如,漂流到野兽国的Max,吃了毒苹果但是又复活的白雪公主,还有那坐在南瓜车里去王宫的灰姑娘……我们该让孩子知道幻想文学是人的幻想,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吗?打破幻想,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吗?..

按照情绪分类图书的书店,有哪些不一样?你是否早已厌倦了书店的传统陈列方式?一家位于西雅图的独立书店“再次遇见”就率先打破题材、语言、地域等图书分类桎梏,以情绪为线索,重新为不同题材的书籍找到了新的组合方式。这一创新型的图书分类方法无疑为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打开方式。读者一定想不到,爱情小说和儿童绘本这两种迥异的题材会被摆放在同一个书架。但在美国西雅图最新开张的独立书店“再次遇见”(暂译,Oh Hello Again),讲述婚姻故事的小说《光泽》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