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情绪分类图书的书店,有哪些不一样?

2021-01-28 09:07:08 来源:网络

你是否早已厌倦了书店的传统陈列方式?一家位于西雅图的独立书店“再次遇见”就率先打破题材、语言、地域等图书分类桎梏,以情绪为线索,重新为不同题材的书籍找到了新的组合方式。这一创新型的图书分类方法无疑为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读者一定想不到,爱情小说和儿童绘本这两种迥异的题材会被摆放在同一个书架。但在美国西雅图最新开张的独立书店“再次遇见”(暂译,Oh Hello Again),讲述婚姻故事的小说《光泽》被放在一本讲述动物故事的儿童绘本《迪索托医生》身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分类标签——“成长的烦恼”(“On The Troubles of Growing Up and Moving On”)。

这家名为“再次遇见”(Oh Hello Again)书店由卡里·弗格森(Kari Ferguson)创立。起初,该书店主要致力于售卖经典儿童读物。在获得儿童文学的研究生证书后,弗格森在华盛顿州的温哥华成立了狄更斯儿童书籍(暂译,Dickens Children’s Books)和出版实验室(Publishing Lab)。当她的家人搬到西雅图时,弗格森再次开设了“再次遇见”。受到艾伦·伯索德(Ellen Berthoud) 和苏珊·埃尔德金(Susan Elderkin)“小说治疗”(“The Novel Cure”) and“故事治疗”( “The Story Cure”)的启发,弗格森决定采用以情绪分类书籍的全新陈列方法。

实际上,弗格森提到的“小说治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研究支撑。根据《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等资料,图书医疗法(Bibliotherapy)一词源自希腊语Biblion(即图书)与Oepatteid(即治疗、复原)之组合。主要体现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用计划、指导、控制的阅读方式,借由读者与文献的互动,以减轻其心理或其他方面的问题。

最早使用书籍作为医疗辅助的记录出现于13世纪,当时已有医院聘请伊斯兰教神职人员为病人诵读古兰经。早期宗教的力量是图书医疗法的主流,而圣经亦被证实是最具效力者之一。至19世纪图书医疗法被广泛地实施,使用的书籍不再局限于宗教类,且有医师以开列书单的方式,为精神失常者治病。至20世纪,此医疗法的发展更为蓬勃,对它的研究则由纯狂热,而朝向艺术、科学等方面探讨。

在接受《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采访时,弗格森表示,“我想要让读者感受自己,根据‘我’正所经历和感受到的,来挑选不同类型的书。”

除了“成长的烦恼”,在另一个名为“关于表达感受”(“On Expressing Feelings”)的书架上,插图画家马达利那·莫尼斯(Madalena Moniz)创作的儿童文学《今天我觉得……》(暂译,Today I Feel…)和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在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排列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关于探讨人类复杂情感的书籍。

此外,该书店书籍的分类还包括“给处于经前综合征和不想起床的你”(“For PMS and When You Don’t Want to get Out of Bed”)、“成为一个局外人(我想静静)”(“Being an Outsider or Wanting to Be Left Alone”)、“逃离你的生活”(“For Escaping Your Life”)以及“当你想知道‘……但是如果这样?’”等分类。

“再次遇见”的这种新尝试无疑对传统图书分类法提出了挑战。但具体到如何分类、要划分哪些情绪、为什么这些书属于这类情绪而非那类情绪等不少问题也随之产生。弗格森注意到,书店开张以来,这种情绪分类方法吸引更多读者之外,也让不少读者感到困惑。对于书商和读者而言,按照情绪的分类法似乎不仅是结合阅读和疗愈的创新尝试,也为他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按lilanz 照情绪分类图书的书店,有哪些不一样?

相关:

木心:世俗的快乐不是万能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纽约地面的一些大陆和台湾同行,竟促成其在各位听课艺术家的寓所里开讲“世界文学史”。从1989年1月15日开始,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堪称一场绵延五年的“文学远征”。虽说是“课”,但其实更像是文艺沙龙。正如陈丹青后来回忆,“近于荒谬的境界”,“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可这样的氛围,倒也让后来读者神往。选文截取的是木心讲..

外国人冬天去哈尔滨,也得穿秋裤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保罗·索鲁有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旅行作家。他喜欢乘坐火车旅行,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横贯欧亚的旅行记录在《火车大巴扎》一书中,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保罗·索鲁与火车1986年,他搭乘火车走遍了中国的大地。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上,有“凶神恶煞”的乘务员和不爱洗漱的乘客。本文就记录了他坐火车到哈尔滨的一段旅程,如今读来,还是口中哈着白汽的来自80年代哈尔滨的气息。《开往哈尔滨的国际..

新书推荐:来思考母性与生育热门《我们的人生大事》作者:[英]杰西·格林格拉斯译者:曹昕玥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推荐指数:★★★★☆按照出版社的介绍,这是一本生育小说。始终没有出现姓名的女主人公,对于“怀孕”充满恐惧又极度渴望,她挣扎、纠结、自我放逐了几个月,才作出生育这个决定。她希望孕育新生命,又不愿失去自我。她想为了肚子里的宝宝变得体贴、包容、情绪稳定,却仍然忍不住在宝宝的膝盖顶到自己的肋骨产生突如其来的剧..

被沈昌文尊为老师的老师们2021年1月10日,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晨间梦中仙逝。消息传来,出版界、文化界、学界一片哀悼之声。创办《读书》、主持三联,许多文人学者因沈公受益。2015年出版的《师承集》一书收录了沈昌文与许多学人的往来书信,我们能从沈公与作者们真挚而务实的交流中了解《读书》的办刊理念,也能在感受到学人们的谦虚无私中,重返《读书》的黄金岁月。沈昌文,曾任知名文化杂志《读书》主编,著名出版家、文化学者。2021年1月10日离世,..

讲八卦,没人比他更厉害英国作家毛姆,是一位很受欢迎的作家,有人喜欢他的《月亮和六便士》,有人喜欢《刀锋》。他写过剧本,写过很多短篇小说。我很喜欢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喜欢他以第一人称叙述的短篇小说,在这些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把那个“我”就当成毛姆本人。他自己说过,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角色,并不是作者本人,但很多时候,把他当成毛姆本人也没啥不可以的。我们来看毛姆的一个小说《贞洁》。开头就说,我喜欢雪茄烟,年轻..

买一张火车票,踏上未知与变化的旅途旅行文学是在私人感触与公共性、自由书写与视域受限之间平衡,那么,除去个人冒险与野外独居的类型,在踏入城市与社会生活的作品里,还有可能见到不加掩饰的表达吗?保罗·索鲁的游记风格在这一点上让读者惊喜。他无所顾忌的风格让人觉得作者就是个坐在车厢对面的普通路人,但他敏锐的视觉捕捉力又让这位路人乘客的形象变得十分风趣。在上世纪来到中国旅行后,保罗·索鲁写出了《在中国大地上》一书,其中那些精准的描述,会让我..

知道还有人在爱着全人类,真好今天忍不住和你分享一封看理想读者的来信。这是她听了杨照的新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资本论及其创造的世界》之后,一段有感而发。在信中,她提到的许多不解与困惑,也是我们长久以来对这个世界留存的疑虑,幸运的是,她从节目里找到了自己的解答方式。听完马克思和《资本论》,她选择站在了许多我们近乎习以为常的不公的对立面,去反思、去自省——在今天,这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勇气。希望这份勇气,也能给予你些许温暖的鼓励。..

郑振满:民间历史文献与经史传统作者= 郑振满,厦大历史学系教授民间历史文献是普通民众使用的文字资料,似乎与“文史哲”传统相去甚远,难以登大雅之堂。不过,我们从事民间历史文献的教学与研究,总是觉得其中有一套通用的话语系统,来自于源远流长的经史传统,或者说是中国本土的文史哲传统。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史传统,实际上也就不能真正读懂民间历史文献。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史哲传统 (经史传统)同样可以作为研究民间历史文献的方法。我在这里..

专访马德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理解经济在当下,“工业革命”已经是一个被扫进博物馆的古老议题。但其实,算下时间,它距今不过两百年,在人类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而也就是在此期间,它被注意的程度在加速下降。而事实上,工业革命在经济史上是一个并未说尽的中心议题。它颠覆了生产的动力机制,塑造了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同经济体被拉开差距,形成一种“大分流”。追赶型经济体随后产生。经济学家马德斌把中国作为根本的方法,回到“大分流”前的中国和欧洲,比较工业..

在自足的北欧社会,宗教和世俗如何回应人生问题?北欧,作为我们社会文化的他者,不断凭借其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发关注。一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的预测,挪威、丹麦、冰岛、瑞典、芬兰的人均GDP均占据全球前十五,北欧各国优渥的生活水平及稳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各国学习效法的目标。另一方面,北欧的人文内核也在多个层面引起热议,比如,在巨大的社会交往压力下,不少年轻人也自诩为“精神芬兰人”以表达自己的“社恐”属性。《芬兰人的噩梦: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