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2019-11-10 08:04:37 来源:网络

《灵魂的巢》

文 / 冯骥才

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字,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

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一次一位生活杂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大理道松竹里二号,我结婚的地方

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然而,就是在这种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长沙路思治里12号,我在这里“秘密写作”并走入新时期文学

写到这里,很担心我把命运和生活强加给自己的那些不幸,错怪是故乡给我的。我明白,在那个灾难没有死角的时代,即使我生活在任何城市,都同样会经受这一切。因为我相信阿·托尔斯泰那句话,在我们拿起笔之前,一定要在火里烧三次,血水里泡三次,碱水里煮三次。只有到了人间的底层才会懂得,唯生活解释的概念才是最可信的。

然而,不管生活是怎样的滋味,当它消逝之后,全部都悄无声息地留在这城市中了。因为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雨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更何况,这城市的数百万人,还有我们无数的先辈的人,也都把他们的人生故事书写在这座城市中了。一座城市怎么会有如此庞博的承载与记忆?别忘了——城市还有它自身非凡的经历与遭遇呢!

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天津老城里两座优美的建筑

最使我痴迷的还是它的性格。这性格一半外化在它形态上;一半潜在它地域的气质里。这后一半好像不容易看见,它深刻地存在于此地人的共性中。城市的个性是当地的人一代代无意中塑造出来的。可是,城市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同化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我身上有哪些东西来自这个城市的文化,孰好孰坏?优根劣根?我说不好。我却感到我和这个城市的人们浑然一体。我和他们气息相投,相互心领神会,有时甚至不需要语言交流。我相信,对于自己的家乡就像对你真爱的人,一定不只是爱它的优点。或者说,当你连它的缺点都觉得可爱时——它才是你真爱的人,才是你的故乡。

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中国驻马塞的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姓屈的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唯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说得尽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亲热与忘情?

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上世纪90年代天津天后宫的年货市场

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作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我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天津城市曾有过的文化风景

,冯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相关:

小清新文艺短句子,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01.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的过客,所以,勇敢去热爱去生活,将沉闷的日子,活成值得铭记的时刻。02.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03.人一辈子,走走瞧瞧,吃吃喝喝,不生病,就是福气,如果能遇到自己爱的也爱自己的人,再发点小财,就是天大的福气。04.世间所有不尽人意之事,全靠硬扛。接受成长,也接受所有的不欢而散。05.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

散文:那些锦瑟年华我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歌总有一种对于生命的解释;但是在他的所有诗歌当中,我最喜欢他的还是那首《锦瑟》,喜欢那种幽微的难以意会的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且让我们闭上双眼,用你的心细细的想想,在那锦雕玉琢的琵琶弦上,低眉信手,轻拢慢捻地细说昨日,即使是残照当头,过去的年华一时也变得壮丽无比。依稀记得那时我们手里捧着书本,大声的朗读这绝美的诗句,我不知道是不是青春真的不解红尘..

鲁迅最空灵的散文 | 秋夜文 | 鲁迅 • 图 | 网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

再也回不去了,我的老家来源 | 客家人在广州(ID:dbrzgz)难圆的乡愁作者: 群彪每当想起大埔人在广州嘉年华会,家就萦绕心间。我的故乡大埔,山那边苍翠的绿树,含着晶莹的霞珠,温柔的手,频频向我招呼。那飘泊的日子系着父亲白发和母亲的眼神,每一次回眸却落下滚烫的泪水,童年常在夜晚光顾;黄昏的故乡村落尤为多情,满天的星星,向我讲述故乡那遥远的光荣,心里荡漾着挚热的波澜,眷恋着温馨的乡土啊。故乡大埔,以前交通落后的年代,祖辈出入一..

无数人在生活中重复着的10件让自己变得愚蠢的事情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和经常饮酒会导致身体退化,并降低预期寿命,这或许是许多人已经知晓的知识。也有人知道,营养不良也会使我们变得愚蠢。但是,有那么一些非显而易见的原因每天都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包括那些过着健康生活方式的人。而今天,杰瑞就将为你介绍,无数人在生活中重复着的10件让自己变得愚蠢的事情。1、不愿幻想梦想是我们幻想的产物。事实证明,大脑在幻想的时候是活跃的,尽管人类认为它是放松的。例如..

少年的你:即便我一无所有,也想给你最好的未来一个是小混混,一个是好好学生,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然而在《少年的你》这部电影里,好好学生走在前头,小混混走在后头,两个人保持着一段不近也不远的距离,只因这是一段最适合保护的距离。受人欺凌的陈念与成天打架斗殴的刘北山相识于一个冰冷狼狈的夜晚,也从此开始了他们懵懂热烈的爱情,就像是两只孤独的小兽,在跌跌撞撞的行走中遇到了彼此,相偎取暖。当一个从未感受过温暖的人终于碰到了心疼他的人,..

没有界限感的家庭,培养不了优秀的孩子“我的妈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是靠着我身旁的一根小草,是跟在我身后的一个摄像头。她常说她就像伺候我的保姆,但是在我眼里她简直就是个女王。她要求我要对别人忍让,尤其是不能不合她的意。不能反抗,不能不满,但是她却可以随意对我大吼大叫。写作业要在她面前,日记要拿给她看,时刻要听她的话……每天她都在我耳边不停地唠叨,但是我每次想开口说什么总是被打断。我不喜欢我的妈妈。”朋友把孩子写的作文《我的妈妈》拿给我..

10句人生格言,永远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编者按:我们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很多大道理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之所以对我们不起作用,是因为我们没能真正地践行它。你可以把一句句人生格言发在社交媒体上,也可以真正地沉下心来品味其中的哲理,然后改变自己的人生。一言以蔽之,不要小瞧了坚持的力量,以及这些道理被付诸实践后可能带来的惊喜。图片来源:Fab Lentz on Unsplash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喜欢那些人生格言呢?我想..

王阳明:愿你自己成为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来源:传习王阳明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困境、有挣扎、有痛苦、有迷茫。经过层层磨练之后。愿你自己成为太阳,驱散万里乌云,照亮来处去处,纵然身边无人守候,也可以拥有温暖自己的力量。1、你对了,世界就对了五百年前,王阳明历经生死劫难,在贵州龙场悟道归来,行到洞庭湖时,他的学生冀元亨请教老师,何谓“心即理”。王阳明笑而不答,唤书童取来一本《战国策》,翻开第一页,是一本战国详细地图。阳明把地图扯下来,..

冯骥才《灵魂的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灵魂的巢》文 / 冯骥才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字,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