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为我踯躅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2018-11-19 11:52:04 来源:网络

▼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每天在清晨冷冷的空气中醒来。残留的梦魇里总是演绎着去留无意关于自己的情节。这个城市里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冷暖炎凉。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熟悉的陌生城市里。我们在这里活着。这个城市也默默地凝望着我们。恍惚间常常记不起自己来时的路。

记不清有多少的日子就这样一点点的流走。看着尘世间喧嚣的景象。如同囿于水中的鱼儿。看着水外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来去如织。心中渴望却总也挣扎不出孤独的心境。时刻感觉自己如同宇宙中渺小的尘埃。永远抗拒不了自然的裹胁。而人们也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即使稍有停歇。也不会停留在渴望目光的追寻。纵然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却也无法深刻感知和苟同鱼儿在水中的快乐。不同的世界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也会有不同的心情。其实。冥冥中命运早有安排。

记得刚来的时候。这个城市因为一场盛大的G20峰会而显得很干净清爽。道路是闲逸有致的。没有了太多的人流。反而体现出了这个城市的高雅。每天清早醒来。总习惯于骑上这个城市特有的小红车。迎着朝阳或迷蒙的细雨前行。感受着这个梦中江南的气息。细雨微濛是这里常有的景像。这个南方的历史名城千年以来。无论世事沧桑。岁月变化。她都如同一位静好的女子默默地伫立这里。多情而含蓄。妖娆和多姿。

千年西湖是一张名片。许多人携侣慕名而来。或清晨或黄昏。或醺然的夏夜。人们徜徉在西子湖畔。心绪却飘飞如春天里湖边的杨柳。轻舞飞扬。不知所以而幻化无穷。而自己仅有的几次与人结伴而游却恰好是秋雨绵绵的夜晚。这种映像至今定格在脑海。以至于一想起这里。脑海中习惯的就会浮现出一场暗夜的秋雨。湖水翩翩而落叶秋黄的景象。

每天离开单位的时候已经是夜色降临了。出门右拐是一条回家的笔直大道--古墩路。沿着路旁细细的人行小径。在今天这个冬日来临的季节。我却总是会想起之前深秋的时候。沿着一地落叶。而路旁在雨雾中散发出淡淡的桂花香。在路旁栽种着许多桂花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郁郁葱葱的植物。一眼望去绵绵向前无边无际的延展。让我有一直前行感受气息的冲动。在雨中。桂花的香气和着雨水的湿润。夹杂着秋冬之际丝丝的寒意。不停的沁入心脾。仿佛要浸透整个身体一般。刹那间。人生百味此时此刻杂陈于心。难以言表。

纵观整个杭州城。钱塘江和上游的富春江相互衔接并从东北贯穿至西南。如同一条玉带将这个古城紧紧拴住。因此杭州也称为钱塘之城。而城市中部的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给这座城市抹上一笔浓重艳丽的色彩。自古以来。西湖是江南的传奇。是美好故事的源头。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都折服于她的美艳。而倾心爱慕她。因为西湖西部诸峰古称武林山。故后来人们也称杭城为武林城。而从整个地形来看。现在的杭州城市地图好似一个腾空而起飞拳踢足的侠客的形状。这也就有了吻合别称的意境了。无论你什么时候。如何心情看它。她都会以不一样的姿态呈现在你的眼前。

西湖的精彩纷呈决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她如同一个端庄的女子。动人的外表自然不必多说。更让人倾心的却是她的雍容娴雅的气质。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杭州的时候写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至此。西湖被争相传颂的人们更名为西子湖。还有那条因为雨水而导致西湖泛滥在苏学士任上堆积的长堤。在后来成为西湖一景而被称之为苏堤春晓。西湖还有许多的美好无法一一道来。都只能用心去体会了。许多的景象无法用语言简单的说明。对于初到这个城市的我来说。这些妙曼的景色却早已经在心头萦绕千回了。

离住地的不远的地方是西溪湿地公园。也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揉的地方。常常会在黄昏时刻。和同事几人。放松工作时紧张的心情。暂时抛开社会尘世的压力。用慵懒闲散的步伐丈量这里水边林间的距离。直到月上梢头。晚风徐徐才回到家中。这时的心情是满足和舒适的。而疲惫之余。再沏壶清茶。闲坐小窗读读古书。就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了。

如今立冬节气已过。天气逐渐转冷。以前在家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在此时提醒添衣保暖。而此时我心中最牵挂的却是年事已高的母亲。此时是否也知道给自己添件衣裳。防寒护暖。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而今的时代交通便利。千变万化。人们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越来越多地远离家乡。为了工作或事业。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即使如此。远在异乡的人依然想念亲人。思念故土。每次望着窗外飘零的黄叶。总是会在心中升起人生易老的感慨。愈发的牵挂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

无论我们何时相遇。你都是我生命中的注定。在这里邂逅。在这里相知相惜。无论何时。你都会是我心中永远的美丽。永远的天空之城!

,鼠标垫设计 冬日—为我踯躅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相关: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3月5日17时32分。我们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于是冬天蛰伏的昆虫、小动物们纷纷结束冬眠醒来。古人以为它们是被雷震醒的。于是称之为“启蛰”。到汉朝第六代皇帝刘启的时代。人们为了避讳。将“启蛰”改为“惊蛰”。这样也更响亮生动了。沿用至今..

流过荷坊的河▼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这是一条流过荷坊的河。在我还没到沙芜塘之前。早己是心知肚明。由河而湖。九龙湖其实就是一条暂停的河流。它不作声色地其实埋藏着昔日的繁华和久远的荣耀。 风轻水绿。涨满的湖水。把拥挤在湖边的小船荡得一摇一晃。乘船的人很多。还有好些货物正等待装卸。为我驾船的是本地的一位村妇。她己在船中等候多时。纤纤玉手拿着长篙。轻轻地在岸边石上一蹭。吱的一声。小船就缓缓地离开码头闯进九龙湖。 ..

遥望荷坊▼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从严格意义上说。荷坊应该是我父亲的故乡。因为我自小就在外地长大。只是有十年左右的光景。我每年都随父亲回去几天探望孤守家中老祖母。几年前祖母去世后。我便再也没有回过荷坊。但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我与我的父亲联系在一起当作荷坊人。讲得多了。连我自己也深信不疑了。 荷坊其实是一个极小的自然村。大概只有十来户人家。在我的记忆中。荷坊这个小山村。总有那么长的山路那么难行。让我每次归来..

嵩溪福谭寺--纪念巫罗俊而作▼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青山环抱的嵩溪黄沙渡福潭寺。是早年为了祭祀闽黄连镇(宁化、清流)开山鼻祖巫罗俊所建。历经风雨。几度兴废。如今以更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那个生活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殁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年的巫罗俊。自小随父多次辗转迁徙。在近'天命'之时。以他的殊勇仗义和远大志向。上书朝廷。言'黄连土旷齿繁。宜可授田定税'。朝廷嘉奖罗俊。授其将军之职。'令其剪荒以自效'。此后不..

荷坊,一段凝固的历史▼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荷坊。一如中国版图上许多的小村落。在很多地图上根本不可能有它们的名字。因为它实在太渺小了。荷坊实在难以引起世人的关注。就连当地很多人都不曾到过这里。不曾听说过这个地方。它只是中国千百万乡村中一个小小的自然村。目前在这里常年居住的不过三四户人家。村里的人大都外出谋生或者搬迁到交通更方便的处所建房。 但荷坊于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尽管我不曾在那里成长。也不是在那里出生。但中国..

灵台晨曲▼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太阳还没有出来。一弯月儿正悬挂在山峦的边缘。 云雾缭绕的山寺里。像往常一样响起的钟声似乎蕴涵了某种神奇的召唤与暗示。而山谷则显得更加清幽、寂静。远处依稀村庄。再遥远些。海天一色。山峰如海中礁石。乱云飞渡。惊涛拍岸。 灵台山的山山水水在一瞬间的停顿之后。忽然变得明亮起来。淡淡的薄雾有如透明的裙纱在一片宁静中恍恍惚惚。让住山的僧尼也莫明其妙地生出些爱怜之心。静如止水的心也突..

行走灵台▼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然而。人们谈的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 于是。突然。就想行走。独自到灵台山去走走。 行走灵台的意义。在于读山。读远山的沉稳苍茫。近山的内敛青幽;在于读水。读潭溪的奔腾浩荡。读山涧的纯净幽咽;在于读寺。读古寺的沧桑质朴。读新庙的俊伟雄奇;在于读禅。读禅意的空灵迷濛。读佛经的隐晦苦涩…… 独自行走于灵台。行色不必匆匆。..

灵台仙踪▼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身在清流。举目皆山。但对游山的兴致仍然很浓。 灵台山位于闽西北清流长校镇。山间那些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宇和神奇传说。却为游览灵台山者在大饱眼福的同时。领略一份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大餐。叫人心旷神怡。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前来朝拜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很多人都希望去灵台山走走看看。我也不例外。沿着长校镇沙坪村到灵台山圆通寺新修的盘山水泥路。汽车加足马力一个..

在我肮脏的狭仄的内心▼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在我肮脏的狭仄的内心。 想为你开出一片湖泊。 我的忧伤的爱情。 春雨成愁时候。 在你无处可去的季节。 湖面淋淋的雨声。 忧咽缠绵着悲愁。 春鸟欢畅的清晨。 我从梦中醒来。 度过一个梦不到你的夜晚! 我不敢动破第一片春土。 春光明媚的盈盈水声。 我觉得我在缩短我们距离。 这让我感到惭愧。 我觉得我不配! 自省。我希望自省!

梦长兄▼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昨日一梦回故乡。 眼前兄长在身旁。 一年未见兄长样。 心疼手拍兄肩膀。 只愿病去早康健。